"班固觅封侯"实际上是关于其兄班超的典故。班超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将军,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气而为人称道。在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被皇帝刘庄召到洛阳,担任校书郎。
然而,班超并不满足于文学工作,他的真正志向在于疆场。他投笔从戎,志愿到西域镇守边疆。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和努力,他成功击退了匈奴,稳定了边疆局势。因此,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下诏封他为定远侯,食邑千户。
这个典故后来被概括为“觅封候”,象征着班超不畏艰难险阻,毅然投身军旅,最终在异域取得了显赫的战功,赢得了封侯之赏。
班超一家都是享有盛名的文学家,他们都清正廉明,淡泊名利。由于汉朝官员的俸禄很低,他们家经常出现衣食不周的窘迫局面。班超没有做官,也就没有俸禄,只好跑到洛阳去投奔哥哥班固。
经人介绍,他终于找到一个在官府中抄抄写写的文书工作。日子久了,他觉得抄书非常乏味辛苦,而且没有前途。有一天,众人还在抄书,他忽然将笔掷在地上,仰天长叹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边疆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抄书这种笔墨营生呢?” 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纷纷取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当班超41岁时,匈奴控制了西域。兴盛多时的丝绸之路为之中断,沿途贸易凋敝,严重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汉明帝刘庄诏令大军西征。早已对整天抄写官报文牍感到很厌烦的班超非常惊喜,立即加入到西征的队伍里,被任命为代司马,跟随都尉窦固西征。
班超到汉军后,充分显示了他远大的抱负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自公元74年班超抵达西域到公元92年的18年时间,班超带着36位壮士,以疏勒为根据地,历经无数战役,以三十六骑荡平西域,终于完成了统一西域的宏伟事业,确定了汉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地位,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在他65岁 时,被封为“定远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