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地区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大扫除这一天,全家上下齐动手,要将家里的各个角落都打扫干净,比如擦洗锅碗、拆洗被褥、扫除天花板的扬尘等。扫尘即是除陈、除旧的意愿。
据典籍记载,这种习俗来源于古代的传说,古代神话中颛顼有一个好吃懒做的儿子,他很贫穷,饮食上只吃得起稀粥,衣服也穿得破破烂烂。有一年除夕夜晚,他没有挨过寒冷和饥饿,死在屋角。后来,人们在除夕这一天就开始大扫除,要将家里的破烂衣服和剩饭剩菜拿出来,一定要在过新年前丢掉,表示要赶走贫穷。
扫尘起源于尧舜时代,是从古代驱病的一种宗教仪式中演变出来的。到了唐宋时期,春节大扫除开始盛行。
南宋人吴自牧在其《梦粱录》中记载:十二月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因此,民间至今仍流传着“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