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和鼓楼,建筑方位东边是钟楼,西边是鼓楼。
钟楼的建筑格局是在飞檐歇山式的亭子下,悬挂一口体积巨大的洪钟,鼓楼是在一个亭子下安放一面大鼓,它们是佛教重要的法器和乐器,有两大作用,一是用来报时,跟普通城市中的钟、鼓楼一样,在每天的寅时(3时到5时)打开寺院大门时,戌时(19时到21时)关闭寺院大门时,分别撞钟一次。从亥时(21时到23时)开始,报时改为敲鼓,到次日寅时,又开始撞钟,每天循环不断,因此,就有了“晨钟暮鼓”的说法。
撞钟敲鼓时,有这样的说法: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全天总共要敲击108下,是九的倍数,体现出佛教中对数字九有一种强烈的崇拜意识。
二是用来警戒,用钟声和鼓声召集全体僧人来解除意外。因为藏经楼保存着佛教的重要典籍,又多是木质结构,如果失火,很容易把典籍毁于一旦,因此,把钟鼓楼建在藏经楼旁边,时刻提醒着全体僧人,这里是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