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1、出处:“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句话最早出自 《司马法·仁本》:"故国虽大,好自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2、释义: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准备,必定危险。
战争打的是国力、财力、人力等综合国力,好战就会不断消耗国家实力,必然会阻碍本国经济发展,甚至生灵涂炭,引起社会动荡,长久来看,各种国内矛度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国家离灭亡就不远了。
一个国家在安定中发展,这是好事,如果不注意平时国防及军事力量,一旦外国入侵,势必仓促应战,这样国家就十分危险。宋朝就是非常好道的例子,重文人轻无力,所以被元、金追着打。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仁本第一》
二是“以战止战”的战争观。《司马法》作者通过对春秋以来频繁战争的洞察,认识到要消除这种混战的状态,非用战争不可,所以他极力支持正义战争。他所谓的正义就是指“安人”、“爱民”,他所说的“爱民”虽然有一定的虚伪性,但在当时却是具有重要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