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必居酱园店设在北京,相传创自明朝中叶。挂在六必居店内的金字大匾,相传是明朝大学士严嵩题写。六必居原是山西临汾西杜村人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开办的小店铺,专卖柴米油盐。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七件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赵氏兄弟的小店铺,因为不卖茶,就起名六必居。
相传,六必居的发源地是山西临汾西社村,创始人是村里的赵姓三兄弟,他们决定开一家小店铺来维持生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
而他们没有卖茶,因为是六个人合伙开的买卖,所以就取名为“六心居”。后来这“六心居”发展壮大之后,就想找个书法很好的人来题匾以提高小店的名气,于是他们便找到了严嵩。
那时的严嵩虽说字写得已经很好,但还不曾发达,所以一请就满口答应了。他挥手提笔写下“六心居”这三个字,但写完之后他总觉得不舒服,转身对赵氏兄弟说:“‘六心居’这个名字不好,一起做生意有六条心,生意怎么可能做好呢?”
于是严嵩就在“心”字上加了一撇,就成了今天的“六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