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地域,南方分两季,一般在3、4月份左右和10、11月份左右;北方在夏季,大约在4-10月份之间。
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而最适合蚓茧孵化的温度是18—27℃。
蚯蚓都是雌雄同体,但通常蚯蚓进行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当然也有再生和孤雌体繁殖。蚯蚓的交配方式大多为异体交配受精方式。即把精子疏松到对方的受精囊内暂时贮存起来,为之后的受精作准备。除了处在不适宜的条件下或夏眠或滞育外绝大多数种类是全年周期性交配。
蚯蚓春夏秋季都可以繁殖。
蚯蚓,是正蚓科正蚓属陆栖无脊椎动物。
蚯蚓身体分节但不分区,疣足退化,体表具刚毛。雌雄同体。
体壁的结构由角质层、表皮细胞、环肌及纵肌组成,肌肉层内为体腔膜。表皮细胞中有发达的腺细胞,可以分泌粘液湿润皮肤,以利于在土壤中运动。
运动方式为蠕动收缩。几个体节成为一组,一组内纵肌收缩,环肌舒张,体节则缩短,同时体腔内压力增高,刚毛伸出以附着。而相邻的体节组环肌收缩,纵肌舒张,体节延长,体腔内压力降低,缩回刚毛。每个体节组与相邻的体节组交替收缩纵肌与环肌,使身体呈波浪状蠕动前进。蚯蚓每收缩一次可前进2至3cm,收缩方向可以反转,因此可做倒退运动。
体腔发达,同时还被发达的隔膜分割成按节排列的体腔室。隔膜上有小孔及括约肌,以控制体腔液由一个体节流入另一个体节。体壁肌肉收缩时,隔膜肌可以调节体腔内的压力,协助体节的延伸。身体背中线节间沟处有背孔一个,排出的体腔液可使体表湿润。体腔中还包含有体腔细胞、蛋白质及悬浮的其他颗粒。
世界上大多数生态系统中都有蚯蚓存在,但海洋是蚯蚓的天然屏障,沙漠区和终年冰雪区也很少见。
它们主要在土壤的表层分布,那里有机质比较丰富。土壤的结构、酸碱度、含水量、通气性等都是限制其分布及数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