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诚,忠孝慈爱勇毅,温良恭俭谦让,宽恕敏惠廉耻。
中华传统道德内涵深厚,以"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范畴,辅之以义、礼、忠、恕、孝、悌、慈、爱、勇、温、良、俭、让、宽、信、智、敏、惠等道德条目,影响到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人际道德、个人修养道德等方面。
仁义礼智信诚,忠孝慈爱勇毅,温良恭俭谦让,宽恕敏惠廉耻。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仁爱。指人与人之间要仁慈,仁厚。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忠义。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注重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礼:礼和。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原指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后发展成为由风俗习惯形成或人为规定的礼仪,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
智:睿智。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通俗说,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智就是要人们努力的学习知识,提高文化,做个有智慧的人。
信:诚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