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产生的最直接的因素。
(2) 机器:机器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机器是由各种金属和非金属部件组装成的装置,消耗能源,可以运转、做功。
它是用来代替人的劳动、进行能量变换、信息处理、以及产生有用功。机器贯穿在人类历史的全过程中。
(3) 环境:不良的生产环境影响人的行为,同时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
(4) 管理:管理的欠缺。
管理是人类各种组织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近百年来,人们把研究管理活动所形成的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统称为管理学。
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管理学是管理思想、管理原理、管理技能和方法的综合。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管理学不断充实其内容,成为指导人们开展各种管理活动,有效达到管理目的的指南。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条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分为财产损失事故、伤人事故和死亡事故。
财产损失事故是指造成财产损失,尚未造成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伤人事故是指造成人员受伤,尚未造成人员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死亡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人非正常行为的表现,违背其心理特征。人的不安全行为不一定会发生事故,造成伤害,但发生事故一定会有事故隐患或人的不安全行为。人行为的产生,受其生理、心理、个体差异、病理等内在因素的影响,或者由外部因素,如“人—机接口、人—环境接口、人—人接口”的存在,在系统设计时未能很好地运用人机工程准则,系统设计存在缺陷;这些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操作者自身与机器系统不协调而导致失误,发生事故。
二、 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其不安全状态的出现既反映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管理水平。物的不安全状态运动轨迹一旦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运动轨迹交叉,就是发生事故的时间与空间;在这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判断和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对预防和消除事故有直接现实意义。
三、 作业环境等综合因素 生产作业环境中,湿度、温度、照明、振动、噪音、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等会影响人在工作中的情绪;恶劣地作业环境还会导致职业性伤害。安全生产是一套人、机、环境系统。合理匹配可实现“机宜人、人适机、人机匹配”,能减少失误、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