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散文在西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史传散文中,班固的《汉书》和赵晔的《吴越春秋》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政论散文相继出现了以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为代表的一批积极参与现实的作品。另外,游记、碑文等新的散文样式也崭露头角,开始成为文体大家庭的一员。从总的趋势看,东汉散文向着骈俪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少语体散文作家也着意追求通俗易懂、浅显明快的文章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对浮华文风有所矫正。
东汉前期散文:疾虚妄,崇实诚:桓谭《新论》、《抑谶重赏疏》、《陈时政疏》;王充《论衡》东汉后期散文:切中时弊,情感浓郁:王符《潜夫论》, “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二十馀篇,以讥当时得失。不欲章显其名”仲长统《昌言》(文风较为质朴,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比较激烈);因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有的文章也写的潇洒美丽,如《乐志论》。
文风较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仲长统的代表作是《昌言》34篇,今仅存十分之一。《昌言》和东汉末年许多著作一样,思想比较庞杂,也比较活跃,而总的倾向是崇实尚用,充满变革思想。仲长统坚决反对宦官、外戚干政,反对社会不公。《昌言》的文风较为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因为仲长统也受老庄思想影响,有的文章也写得潇洒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