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攘
[ rǎng ]
部首: 扌
笔画: 20
五行: 水
五笔: RYKE
基本解释
抢夺;侵犯;窃取 ~夺。
排除 ~除。~敌(抵御敌人)。
捋起(衣袖) ~臂。
详细解释
〈动〉
(形声。从手,襄(xiāng)声。本义:推让,退让)
同本义
攘,推也。——《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
左右攘辟。——《礼记·曲礼上》
小子何敢攘焉。——《史记·太史公自序》
随流而攘。——《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
盛揖攘之容。——《汉书·礼乐志》
合于尧之克攘。——《汉书·艺文志》
排斥,努力消去
一、提手旁加一个襄是个“攘”字。
攘的读音是rǎng
部首:扌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20
笔顺: 横、 竖钩、 提、 点、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 横、 横、横、 竖、 竖、 横、 撇、 竖提、 撇、 捺
二、攘的基本释义:
攘,最早见于《说文》小篆。手(扌)表意,篆书形体像手,表示用手推开;襄表声,有除去、排除义。本义表示退让,谦让,读ràng,此义现代汉语作“让”。后引申为排斥、排除,又表示卷起、撩起等义,以上读r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