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5-02-06 23:35:08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

1.联想性思维。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的联系性,观察联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如:辅导学生解题时,从所问入手,从已知出发,找到关联点,用规律解题。

2.质疑性思维。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断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善于思考的表现。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善于质疑,才会创新。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设问,善于制造“悬念”,创设学生质疑情境,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3.逻辑推理思维。“假设、推理、论证”是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不断地分析、判断、推理、探究、概括,不断地假设推理,不断地揭示规律。如:复习旧知而导入新知,几何证明题等数学问题,理化生问题解答等,都是从假设概理出发,一步一步推理下去。

4.逆向性思维。反过来思考问题。在作业练习时,假设求证的观点或问题结果成立,往后倒推,借助已知条件,运用公式定理解决问题。如:司马光砸缸由“人离开水”变换成“水离开人”,有时也可假设结论不成立来反向推导问题等。

5.类比性思维。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比较,方法比较,相近的或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辨析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使知识规律化,清晰化,便于加深印象与理解,达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如:田忌赛马道理;中考复习备考对知识点的归类比较等。

6.归纳性思维。善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提炼规律,概括归纳的能力。通常在复习巩固小结时,我们要让学生提纲挈领,让书本知识由“厚”到“薄”,“书上满天星,学习重在一条经”。

7.创新性思维。让教学成为动态性的,生长性的,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悟,学会中拓展,会学中创新。如:学生在观察中学会用观察法并创新学法;学生在讨论中学会用讨论法并创新学法等,一边学学法一边用学法,一边用学法一边创新学法。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