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钓马口技巧(流水钓马口正确方法)

小溪钓马口技巧(流水钓马口正确方法)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5-02-23 14:12:51

小溪钓马口技巧

关于这个问题,以下是小溪钓马口的技巧:

1.钓位选择:选择水流缓慢、水深适中的钓位,以便鱼儿在水中游动。

2.使用适当的钓具:使用轻型钓竿和细线,以便感觉到鱼儿的轻微动作。

3.适量饵料:使用一些小型饵料,如虫子、蚯蚓等,以吸引鱼儿上钩。

4.掌握钓法:使用浮漂或者直接垂钓的方式,掌握好鱼儿的咬钩时间和力度,以便及时抬杆。

5.保持耐心:小溪中的马口比较敏感,有时候需要耐心等待,不要轻易放弃。

6.注意环保:钓鱼后,要及时释放未达到尺寸标准的鱼儿,保护环境,保持渔场的生态平衡。

马口鱼嘴大形似“马口”,俗称马口鱼,在自然水域中有大量分布,尤其是山间小溪居多。其游速迅捷摄食凶猛,耐候力也强仅次于鲫鱼,现在三月已广泛活动,特别是下雨后溪流涨水时极其活跃,用手竿作钓也变得容易许多。

虽然雨后溪水上涨,马口鱼极其活跃,但用手竿作钓时不掌握正确的技巧,鱼获会大打折扣!而正确的技巧要看水流的情况定钓点,和竿、线、漂、钩、饵的合理搭配,还有抛竿作钓的手法来运用。

1:看水情定钓点

马口鱼不耐低氧,喜欢干净新鲜的水质,三月的雨后从山间汇入的新鲜雨水,促使溪流水位上涨,而且水流速度快。喜净活跃的马口逐流而上,常汇聚于急流滩涂的拐角洄水处,觅食山中冲下来的食物。

所以山间小溪急流滩涂的拐角洄水处,就是手竿钓马口的最佳钓点。

如果遇到雨量较大,溪水变浑,在此下竿效果更好。大雨量冲入的食物会更多,浑水使马口鱼的警觉性下降,会聚集相当可观的数量,一下竿就会咬钩。

而除此之外的位置,由于马口的逐流性,数量上会少上很多,虽偶有钓获但却连不上竿。因为大多数都在急流边抢食,不在相对的静水处,你钓的只是过路的马口鱼。

2:竿、线、漂、钩、饵的搭配

选好了钓点就是作钓装备的配套。手竿的长度以5米4最好,太长钓着累,短了由于是野钓环境地型所限,有时根本就够不着点,换竿又较麻烦。

流水作钓线组稍大些没关糸,只是注意子线的柔软度,柔软的子线流水中飞扬性大,带着双饵极易被马口发现。漂要用浅水短脚小漂,翻身快。但浮力要大,流水上小浮力漂极易没漂,抓不着口。还有漂要醒目点,小漂流水看漂太累。

最理想的钩就是赤袖,袖型钩钩条细而且轻,挂双饵后比重小,流水中易飞扬。而红色钩身就算双饵冲灭了也很显眼,逐饵的马口很大机率也会来一口,特别是流动的浑水时,它可没眼力也没时间去分辨,鱼多抢食时更是如此。

饵料上要用红色腥味商品饵,加少许拉丝粉拉饵作钓。红色醒目,腥味诱鱼,拉饵质轻絮状飘动,对马口鱼是致命的诱惑。而加了少许拉丝粉,附钩型强无须担心流水下的附钩性。脱落的只是飞散诱鱼的外层,留下的是中鱼的饵芯。

合理的竿长+适当加粗的线组+大浮力短身小漂+红色袖钩和红色商品拉饵,就是雨后溪流钓马口的最佳装备搭配。

3:抛竿作钓的手法

装备搭配好了,最后就是作钓手法的运用。由于是急流拐角处,水流较急,要空钩调至露漂肩,不然在水流的扰动下极易没漂。

急流滩涂的拐角处多半是洄流水,拉上双饵让它随水离底走钓。离底不能过大,要几乎贴着底,滩涂水浅马口不会太靠水面,而是贴底活动,如果水较浑就可以离底多些,清则反之。这就是钓鱼人眼中的“水至清则无鱼”。

还有当在洄水中鱼口渐稀时,就马上离开拐角洄水,往下顺水走漂作钓,因为洄水处的鱼都钓得差不多了。竿长够不着时就抽回换饵重新抛竿,走钓过程中咬钩的多是大个体马口鱼,相对狡猾的大马口,在远处捡食你钓洄水时脱落冲下的饵残。

把钩饵顺水往下,大马口就会截食,但数量相对较少,顺水走钓没口时再返回拐角处,这段时间拐角处又会聚集部分马口。

雄性马口

就这样反复轮流走钓,鱼口基本上不会断,最大程度地保证了鱼获,连竿爽拉!

总体上来说,每年的三月份会下大雨,雨后山间的溪流首当其冲,由于水道狭窄地型落差也大,造成滩多水急,吸引了众多马口的涌入。作钓时又在关健的节点守钓,再结合最合理的作钓技巧,连竿爽拉也就顺理成章了。

虽然路亚抛竿也能擒获马口,但在山间小溪复杂的环境中难以施展,而且效果与效率远不及手竿商品饵高。

想钓马口鱼的朋友,收拾一下准备出钓吧。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