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郃厉害
张郃的名气非常大,在官渡之战前就享誉河北,可与颜良、文丑相提并论,在归顺曹营的时候,曹操亲自出迎,还拉着张郃的手亲切地说,“今将军来投,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一下子把张郃捧到了天花板的高度。

瓦口关惨败后,张郃遭到曹洪喝斩,郭淮求情说,“张郃乃魏王所深爱者也”,又一次拔高了张郃的名声。
张郃侵犯葭萌关,诸葛亮亲口说“张郃乃魏之名将,非翼德无人可当”,而刘备又补充一句,“若斩张郃,胜夏侯渊十倍”,当诸葛亮派出黄忠后,赵云又暗自哂笑,认为黄忠未必是张郃的对手。众人的烘托,把张郃的名声推向了巅峰!
但客观来讲,曹操、郭淮、诸葛亮、刘备、赵云等人对于张郃的评价,只是肯定其军事能力,并非捧高其武力值,这一点要有所甄别。
魏延在前期几乎没什么名声,比如在襄阳门口,文聘还大骂魏延是“无名之辈”。此处插一句,魏延与文聘一战,是敌众我寡的混战。魏延本来就不受重用,手底下没几个人,而文聘是荆州名将,麾下主力颇多,而且蔡瑁、张允的人很可能也参战了,当时二人就在城楼上指挥,因此魏延的兵卒全部死光,只好单骑而逃。这场厮杀,并不是魏延的武力污点。

扯远了,转回话题。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名声与武力值,没有直接关系。
赵云出道时籍籍无名,但武力值却不输文丑,黄忠在荆南默默无闻,但武力值却堪比关羽,诸如此类;而曹魏的于禁、郝昭、郭淮等名将,名头很大,但武力值却没什么亮点。
总之,对于张郃的名声所带来的加分项,可以取消了。
2.魏延对于张郃的反应。
第四次北伐,蜀军兵退汉中,张郃、戴陵率兵追击,诸葛亮做出部署,准备以精兵断掉对方后路,还说“非智勇之将,不可当此任”,说完之后,“以目视魏延,延低头不语”。王平主动站了出来,诸葛亮说,“须再得一将同去为妙,怎奈军中再无舍死当先之人”,魏延仍然没有动。
有人说,魏延低头不语,是他惧怕张郃的武力,那么加上王平一起呢,王平可是能够与张郃展开激烈厮杀的,两人同去,魏延还要怕张郃吗?怎么可能呢!

其实,这只是魏延与诸葛亮在暗暗较劲。
魏延早就对诸葛亮不满了,此前每逢重要作战,魏延都被派去诈败,很丢面子的,而功劳却常常被别人抢去(比如马岱生擒祝融夫人),这还在其次,关键是魏延的作战策略与诸葛亮大不相同,他敢于冒险,总想出奇制胜,还提出了子午谷奇计,但诸葛亮谨慎保守,予以否决。魏延得不到充分施展,却遭遇各种打压,因此一直耿耿于怀,当面对张郃这种劲敌时,魏延就用无声的抗议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诸葛亮也心知肚明,那句“军中再无舍死当先之人”,就是在讥讽魏延。
张郃比魏延厉害一些。从武力上看,二者差不太多,但是张郃年纪要大于魏延。同时张郃是魏国五子良将之一,有很强的独立带兵能力。从历史功绩上看,张郃也是超过魏延的。二人对比,还是张郃要比魏延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