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罕有的一部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的。它的产生,跟我国文学史上许多家喻户晓、为人喜爱的名著一样,是具有进步思想的文人作者采取民间流传的故事,加工创作而成的。
北宋末年有“宋江三十六人”起义的史事,再加上《大宋宣和遗事》中关于水浒故事部分、元杂剧中的水浒戏以及其他民间传说和作者自己的想法,一部《水浒传》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与歌颂北宋农民起义的不朽史诗。它历史地、真实地反映了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部过程;并在轰轰烈烈的斗争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英雄人物的形象。在我国文学史上,《水浒传》是第一部把农民起义斗争反映得这样集中、全面,把英雄形象塑造得这样高大、光辉的作品。
《水浒传》对封建统治集团的丑恶面目作了深刻的暴露,揭示出阶级压廹是导致起义的根本原因。
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水浒传》沒有、也不可能对整个封建制度和思想从根本上给予批判与否定。义军沒有、也不可能摆脱失败的悲剧结局。《水浒传》的后半部都通过“招安”、“征方腊”,“魂聚蓼儿洼”等的描写,在客观上反映了这一历史悲剧的必然性。
《水浒传》的家喻户哓,表明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早在成书过程中,它已被艺人们所演唱,并改编为多种戏剧上演,一成书后流传更为广泛。《水浒传》为明清农民起义提供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并对它们起了巨大的鼓舞与推动作用。从后来统治阶级对它的诬蔑、歪曲、禁毁看,同样显示其影响的深远、巨大。
《水浒传》对后世文学创作,特别是对小说、戏剧、民间文艺有多方面的影响。它既为民间文艺和作家创作提供了大量的题材,而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和英雄人物的塑造方面,又给后来的文学创作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