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遇见很多2岁左右的小孩,很喜欢打人。在家里,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外头遇见小朋友也是经常引发矛盾。
带娃出去的家长,觉得很不好意思,可是又管不住自家的娃。尴尬的局面不断上演,让家长很是糟心,纷纷求教有啥妙招,治治自家这个不安分的娃。
2岁宝宝爱打人,牢牢抓住“打人敏感期”
小希家的男宝,今年2岁了,平时淘气不说,还特别喜欢打人,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定要抢到手才罢手。
平时,小希带孩子在园区里面散步,从来都是紧紧跟在娃后面,生怕孩子一不小心惹出什么事端来。一天,小希带孩子在玩球,有一个推着婴儿车的小宝宝路过。
小希恰好接了一个电话,谁知自家宝竟然去拽人家婴儿车上的摇铃,小宝宝的母亲赶紧挡在前面,幸好没有伤到小宝宝。
那个小宝宝的妈妈,非常不高兴,扔下一句,“谁家的孩子这么没有教养”迅速离开了。小希见儿子闯了祸,赶紧跑了过来,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父母如此处理,比“硬碰硬”的管教更有效
在孩子2-3岁的时候,像小希家孩子这样的小宝非常多。这种小孩一般喜欢抢别人的玩具,得不到,就喜欢采取暴力的方式。
其实,这些爱打人的小孩是坏孩子么,其实,不尽然。这个阶段的孩子,实际上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打人敏感期”。
心理学上表示,儿童在2-3岁的时期,都会经历这个“打人敏感期”。这个阶段的儿童独立意识逐渐变强,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
孩子在打人敏感期表现出的一些行为,并不能说是他有暴力倾向。而是孩子内心不满、恐惧、没有安全感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种家庭容易培养出打人娃
1)家长喜欢纵容孩子
有些家长,在孩子出现打人情况时,出于对孩子的宠爱,并不会制止这种行为。孩子觉得大人的是喜悦的,反而会变本加厉,逐渐就养成了爱打人的习惯。
2)家长鼓励孩子以暴制暴
有些家长,会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如果哪个小朋友欺负你了,记得一定要打回去。这种情况的产生,就是家长教育失当的一种表现。
3)家长一些粗暴的行为
有些家长本身脾气比较大,喜欢采取暴力或者严厉的惩罚行为去管教孩子,殊不知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延迟了“打人敏感期”,孩子的性格会逐渐变得怯懦。
聪明的家长这样处理
1)立即采取措施
当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或者需求去打人,家长应该在第一时间制止这种行为,同时把孩子拉开,并保持严肃的态度,告诉孩子“打人这种行为是错的”。
2)认真同孩子沟通
在制止了孩子打人行为后,把孩子拉到一边,蹲下来,平视他,“刚才你是想玩小朋友的玩具,他没有给你,是么”,孩子觉得你理解他了,就好沟通问题了。
3) 教会孩子与人沟通的技巧
家长此时可以耐心的告诉孩子,如何去和其他小朋友沟通。一方面可以尝试着,同对方说,“你可以给我玩一下你的玩具么”。
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用自己的玩具同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换着玩。如果没有达成心愿,也可以求助下家长,让家长去协调这个事情。
家长平时带孩子出去的时候,多教孩子一些沟通的技巧,这样孩子遇见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不会直接采取“打人”这样的方式了。
孩子暴力敏感期是在10岁以上,16岁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