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浦壁挂炉故障代码e6(杉浦燃气炉显示e6怎么办)

杉浦壁挂炉故障代码e6(杉浦燃气炉显示e6怎么办)

首页家电维修壁挂炉更新时间:2022-03-25 19:32:11

本篇轮到最后一艘被击沉的航母日本信浓号。它当时并未搭载舰载机,处于转场航行中,但那时它已经入役,并有驱逐舰护航航行,故也算为战斗状态被击沉的航母吧。

而且它还有多个世界记录:它是二战中排水量最大的航母,其排水量比当时排行第二的航母高出一倍有余;也是截止目前下水的航空母舰中服役时间最短的,仅仅17个小时;还是至今被潜艇击沉的最大排水量的军舰,信浓号的排水量吨位,一直到16年后美国海军的传统动力航空母舰“小鹰号”服役才被超越。

建造过程

大和级110舰

1939年代后半年,美国与日本的关系急速恶化,美国国会于1938年5月17日通过《第二次文森法案》,表明建造新型战列舰与航空母舰的计划。因此1938年,日本执行其《第四次海军军备扩充计划》,其中计划建造两艘大和级战列舰:“110号舰”与“111号舰”,用作取代舰龄不久即将达30年的金刚级战列舰“雾岛号”与“榛名号”的地位。这两艘新舰还要改善比较早开工、已在兴建中的“大和”与“武藏号”的缺点,要成为性能更佳的战列舰。

110号舰本身建造预算为1亿4770万日元(也是当时币值)。“大和号”和“武藏号”在作预算编列时被称呼为“一号舰”与“二号舰”,因而信浓号也有着“三号舰”的非正式名称。

信浓原预计将于1945年3月末完成,在日军以此时间为目标而缓慢完成进度期间,日本做出了与美国开战的决定。1941年11月,日军重新评估了包括战列舰在内的全数造舰工程,总结潜艇与飞机将被列为优先,大型军舰的建造作业将被搁置。随后,从太平洋战争之初日本攻击珍珠港的行动以及马来亚海战的结果可看出,战列舰在面对大量飞机攻击时非常脆弱,故大和型四号舰—第111号舰马上停工并解体,其材料将用于伊势级战列舰“伊势号”与“日向号”两艘改装成航空战列舰的工程中。之后信浓号被命令尽速建造成能够浮起并拖离船坞的程度,将船坞用为修复中型航空母舰的修复和建造作业。1942年10月,信浓号船壳工程完成,由于其建材被挪至修复战争受损的其他舰艇且工人干劲下降等因素,信浓号的建造工程呈现停滞的状态。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在其日志中记述道,杉浦军令部第三科长和神重德军令部一课成员于4月23日前来司令部拜访,除了提到“第三号舰战列舰建造工程要中止,剩余产能要全用来集中建造航空母舰。

转作航空母舰

1942年春,由于得知了美国通过建造大量大型航空母舰的《两洋舰队法》,日本则以《第五次海军军备补充计划》应对之,以新型的改大凤级和改飞龙级航空母舰来增加航空母舰的数量。4月18日,美军以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的16架B-25轰炸机空袭日本本土,横须贺也飞来了一架B-25,并有一枚炸弹命中了110号舰旁正被改造为航母的“大鲸号”潜艇母舰(后来的“龙凤号”)。110号舰并未受损,也没有被美国军机发现。这场空袭推动了后来于同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日军大败,失去了相当于2/3主力航母兵力的四艘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和“飞龙”)。因此日本海军必须重建航母兵力,开始赶紧建造和将其他船舰改装成航空母舰。作为此计划的一环,110号要从横须贺第6船坞中挪出,意图用于同时建造2艘飞龙号改良型的云龙级航空母舰(排水量17500吨)的工程。然而已完成70%的信浓号就连拆除也是件大工程,从横须贺的施工现场来看根本成了空谈,且大和级战列舰象征的460毫米主炮专用运输舰——“㭴野号”也于9月4日被美军潜艇所击沉,因此110号舰也难以作为大和级战列舰继续建造下去了。

到了这个地步,日本海军决定将“110号大和级战列舰”改装为航空母舰,并预定于1944年12月底服役。这时的110号舰已安装好蒸汽涡轮机、9座锅炉和舰前弹药库基座,舰体中央则正组装中央甲板厚度等级的隔间,舰尾的弹药库基座业已完成,其内容构造设施则系于舰尾上,尚未装设。在日本海军军令部舰政本部的航空母舰快速增产计划上记述110号舰的改装工程须“航空母舰的装备配置要在不影响工期时间的条件下完成,要以战斗训练为基准改善该舰,研究将舰体构造尽量简化。”

在三个月后的“马里亚纳海峡海战”中,日本海军惨败。一次损失了三艘舰队航空母舰(“翔鹤号”、“大凤号”以及“飞鹰号”),特别是失去“110号舰”的原型舰——“大凤”,更是给前者建造人员很大的震撼。然后有意见指出,为了对抗来袭中的美军,还是要造“110号舰”。7月,在下达“1944年10月15日必须竣工完毕”之命令之同时,还要求本籍定为“横须贺镇守府”。7月1日,“信浓号”正式以航空母舰的舰种登录,还规定因为有必要参加一次战役,先搭载必要之装备,其他等回港再另外装设。根据《海军造船技术概要》,军令部对横须贺海军工厂长下达之命令如下:

军官与士兵的居住设备必须尽可能简单;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尽可能不要使用木质材料;省略防毒气隔间的气密工程测试;省略中甲板以上的隔间气密测试;先将造机、造兵相关工程列为较后顺位。工期目标是10月5日进水。10月8日命名式后系着停泊。10月15日竣工。

虽然建造计划已经晚了,但为了弥补“大凤号”的损失,初期的竣工日期提早了五个月。由于熟练工人都被充军了,为了弥补人手不足的窘境,故不但是纠集了民间造船厂的工人,连同海军工机学校的学生,甚至动员了其他不同性质科目的学生、朝鲜与台湾工人、“女子挺身队”投入建造工程。然而,同为大和级战列舰的“武藏号”光搭载舣装就花了19个月的时间,“信浓号”只用3个月被认为是存在问题的。海军省相关的性能审议委员会成员——牧野茂(海军技术大佐、“大和级”战列舰的设计者之一)曾说:“‘信浓/110号舰’的居住区没有任何生活用品,非常煞风景,气密工程测试也都还在进行中,根本就是个‘铁棺材’”有种说法是,由于工程都被简化,兵装与舰内装备都尽量省略,舰内的水密试验都只作了最低程度(另一种说法是直接省略了);不过燃料罐周围灌水泥的的工作还是有完成。“信浓号”也是横须贺海军工厂建造的最后一艘军舰,投入了该海军工厂的全部剩余料件。

悲催的下水式

“信浓号”虽然因为过劳与意外事故,导致有超过10人殉职,不过还是大致完成了外型。10月5日,上午8点到8点30分,开始往船坞进水。计划是往船坞里注水注一半,让船身先浮起来,确认船身之平衡,本来预定注水10米,在灌到8米时,因为船坞闸门打开,外部海水灌了进来。“信浓号”被灌进来的海水影响,前后摆荡,固定船的超过100根以上的钢缆和50根的麻绳断掉。甲板上的技术军官们因此被冲进海里,球状船首也多次与船坞的墙面发生冲撞,导致球状船首内部的水中声纳、螺旋桨扇片受损。

调查结果表示,此事仅为单纯之事故。本来是要往船坞闸门内的压舱水舱内注进海水,结果疏漏导致出现如此事故,也有种说法是本来是往“信浓号”的压舱水舱灌海水,结果没完全灌满水。虽然这仅是一项失误,但也是性急赶工的结果。10月8日,日军举行了命名仪式,作为代理昭和天皇的海军大臣——米内光政也出席了此仪式。在这时“110号舰”被命名为“信浓”,此名源自日本古代令制国之一的“信浓国”。

之后“信浓号”又被送入船坞,使用部分“111号舰”的材料进行修理工作。修理工作于10月23日结束,出了船坞后被停在近海位置。一个月后,日本海军在最后一次大规模舰队海战“莱特海战”(捷一号作战)之后,联合舰队已经几乎崩溃。即使“信浓号”能赶上参加该海战,当时也没有能送上“信浓号”的飞机。实际上,航母“云龙”已经完成,但并没有搭载飞机,只是作为特攻兵器“樱花”的运输舰,然后被潜艇鱼雷攻击后沉没。使用“111号舰”的材料,被改为航空战列舰的“伊势号”与“日向号”也没有能搭载的飞机,只能拿来当作普通战列舰使用。在“北号作战”时,两艘船的飞机库都被拿来搭做仓库使用,实际上被当作运输舰。

战斗经历

“信浓号”于东京湾举行的航空公试,并进行各种舰载机的起降实验。11月11日,日军在“信浓号”上试飞了零战和“天山”舰载攻击机等旧式飞机;11月12日,“横须贺航空队”在船上进行局地战斗机“紫电改”的舰载型——“紫电改二”(N1K3-A)和“流星”舰载攻击机、“彩云”侦察机等起降实验,均取得成功。

11月24日,联合舰队司令丰田副武大将在联合舰队550号电令中指示:“‘信浓号’舰长应立刻指示‘信浓号’及“第十七驱逐舰队”自横须贺出发,迅速返回内海西部,出港日期和前往松山冲泊地的航路应由舰长决定”。由于横须贺上空近日频繁有“B-29”轰炸机飞行,日军估计短期内会有空袭行动,故决定返回吴海军工厂,前往躲避空袭,并装上剩余尚未配置的武器装备。美军进行航空侦查时有曾拍摄“信浓号”过,但当时仅有“大和号”的推测数据和“武藏号”已沉没的讯息,但不知道有关“信浓号”的相关资料。

促使“信浓号”返回至吴港的原因还有一个。由于横须贺工厂大量使用征用来的工人,因此日本海军对横须贺工厂的技术能力颇有怀疑,考虑在吴海军工厂进行“信浓号”的舣装工程。由于接到海军邀请的“大和级”战列舰的造船主任西岛亮二海军技术大佐表示“接受信浓的剩余工程(武装工程)”,海军决定将“信浓号”开回至吴港,之后西岛又表示后悔。这时“信浓号”的内部建造工程仍在继续,高射炮、喷气炮、机枪几乎都尚未安装。锅炉也只完成了12座中的8座,最大发挥速力也只有约20至21节。返回吴海军工厂时,信浓还未装备飞机,而是载有50架“樱花”特攻机和货物,但也有资料称装有三架舰载轰炸机(机种不明)、数艘水上特攻兵器“震洋”的说法,因此也有“信浓号的出击居然算不上特攻”的玩笑一说。

护航“信浓号”的驱逐舰队包括三艘“第十七驱逐舰队”的“阳炎级”驱逐舰——“滨风号”(旗舰)、“矶风号”和“雪风号”。当时,美军潜艇的静声能力已经高过日本海军舰艇的声纳搜索能力,且日本船员自“莱特湾海战”后长期出击而过于疲劳,因此少了巡逻活动,“矶风号”和“滨风号”舰艇本身也在莱特湾海战中受损,水中声纳无法使用,后者的航速也因此无法超过28节(后来,“第十七驱逐舰队”在“捷一号”作战后的返航途中所负责护卫“金刚号”战列舰以及旗舰“浦风号”被美军潜艇“海狮号”击沉。)原先“第十七驱逐舰队”认为应注意潜艇的活动,在日军可出动反潜巡逻机的白天航行,但阿部俊雄大佐却以夜间21节的航行速度可避开美国潜水艇为由,否决了这一提案。这和军令部曾指示不出动反潜巡逻机以及“信浓号”本身未搭载一架飞机有关。另外阿部认为比潜艇,被在日本近海活动的美军机动部队攻击更可怕。议论的结果是“信浓号”在天亮之前出航,假若出现美军潜艇,可利用趋近满月的月光发现其活动。

美军潜艇的追击

11月28日下午1点30分,舰队出航,旗舰“浜风号”、中央是“信浓号”、信浓右舷是“雪风号”、左舷是“矶风号”。但也有先头“矶风号”、右“滨风号”、左“雪风号”的说法。舰队在金田湾进行时间调整之后,于下午6点30分进入外海。在船内,机械室和燃料库附近还在施工。下午7点,“矶风号”发现美国潜艇的电波,日军加强了警戒。同时“信浓号”也发现电波,阿部舰长命令全船员警戒。晚上9点,“信浓号”通过雷达在右后方发现船舶,命令右侧的“雪风号”进行侦查,该舰随后报告“虽未有回应识别信号,但干舷很高,应是渔船”。

在这前不久,日本静冈县滨名湖以南约100英里处正有一艘美军潜艇——“射水鱼号”,舰长为约瑟夫·法兰西斯·恩莱特少校。“射水鱼号”当时才刚结束救援迫降的B-29组员的任务,正前往东京湾准备袭击商船。晚上8点48分,雷达军官报告“有座岛正在移动”,恩莱特因此发现了“信浓号”。当下由于“射水鱼号”未能在“信浓号”的甲板上确认有飞机,还以为是艘油轮。不过这艘船非常大,为了攻击,“射水鱼号”决定尾随该舰,并浮出水面以最大的19节航速速度追踪。浮出水面后,“射水鱼号”发现该舰舰首为非“大凤级”的开放式机库,确信目标与先前的“飞鹰级”和“大凤级”不同,是艘巨大的新型航空母舰。10点45分,“射水鱼号”发现有一艘驱逐舰逼近至其附近3000米处,一度被逼迫潜回水下退避。不过驱逐舰在看到“信浓号”桅杆的红色信号之后返航,美国潜水艇逃过一劫。恩莱特的手记记载这艘船是“矶风号”,但如前述,“浜风号”的可能性较高[149]。日军方面的情况是,早在10点时,位于舰队先头的“浜风号”就发现了位于前方6000米平行移动的两架桅杆。“浜风号”加速行驶之后,距离缩短至3000米,并已瞄准预备射击,但“信浓号”这时却因事前命令护卫舰不要深入追击、导致舰队中出现空隙而命其回航。晚上10点45分,“信浓号”在右舷前方发现了浮上水面的美军潜艇,并发出了确认信号。“射水鱼号”也确认到了“信浓号”桅杆上发出的10秒-20秒-10秒的红色发光信号,担心会遭到护卫驱逐舰的攻击。“浜风号”和“雪风号”已做好射击准备,但阿部担心暴露行踪,不准射击。

晚上11点30分,恩莱特认为可能无法逮住“信浓号”,要求得到友军潜艇的支援,给司令部发出下述无线电讯息:“‘射水鱼号’向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太平洋方面潜艇司令部及日本领海的所有潜艇发出。我们正在追踪一艘大型航空母舰。这艘航母有三艘护卫驱逐舰,位置是北纬32度30分、东经137度45分、速度有20节。”美国潜艇司令部收到了这一消息,并冒着被“信浓号”窃听的危险(实际上也确实被窃听着)作出如下回复:“继续追踪,乔(Joe,约瑟夫的昵称),希望你能成功”。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尼米兹的司令部则发出“对方是块肥肉。大奖就在眼前,别让它逃了”的讯息。只是,恩莱特期待中的友军潜艇并未出现,“射水鱼号”只得继续只身追踪目标。原先“信浓号”以全速的20节航行,以潜艇的航速很难攻击到。不过经过数小时“射水鱼号”以水上速度全力追击拉近了距离,“信浓号”也在凌晨12点前不久因螺旋桨轴过热而减速至18节,又做了“之”字形航行的转向动作,“射水鱼号”得以在“信浓号”右舷前方取得射击位置。

击沉

潜艇自调停深度水面下3米、距目标1280米外处射出了六枚鱼雷,分为两批各三发射出。“射水鱼号”舰长曾在笔记中表示,这是为了让后面那三枚鱼雷能射进最初三枚造成的破洞内。另外为了使重量集中在水线之上而不稳定的航母翻船,设定了比通常较浅的命中深度。3点16至17分,4枚鱼雷命中了“信浓号”右舷。“射水鱼号”方面则称六枚鱼雷全命中。命中深度设定较浅的鱼雷击中的是“信浓号”右舷后部由水泥填充、较船腹为浅的部分,这时其储存燃油的燃油舱、右舷外侧机械室、三号锅炉间马上就被水灌满,且损害造成舰体隔间龟裂、邻近的一号、七号锅炉间也跟着进水,空气压缩机房亦受害。最初的报告显示,后部冷却机房、机关科官兵房、注排水指挥所附近、第一发电机室都进水、右舷也倾斜了6度。由于命中后“信浓号”仍未减速,倾斜右舷9度并以20节的速度离开现场。“射水鱼号”未能追击前往西北的“信浓号”。护卫的驱逐舰虽也投下深水炸弹,但在“射水鱼号”的纪录里也不过就整整15分钟里爆炸14次的规模,并未构成威胁。

鱼雷中的位置和被海水淹没的舱室示意图,紫色位置为立即进水的舰船舱,蓝色位置为遂渐进水淹没的舰船舱,绿色位置则是为了平衡舰体而特意注入水的舰船舱。

虽然“信浓号”在文件上被列入军舰籍,被视为一艘完成建造的军舰,实际上仍是处于建造中的状态。举例来说,舰内通道中多放有大量缆线,造成防水闸门无法关闭。甚至因为军令部下令赶工,连关闭防水闸门的训练都没做。即使勉强关上闸门,在缝隙里也有空气会漏过来的情形。加上“大和级”战列舰内部有如迷宫,花上一年也无法熟悉内部,仅仅乘船几个月的舰员甚至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即使如此,紧急处理员仍然按照注排水指挥所的指示,对相反的一侧进行了注水工作。注水量至少为3000吨,倾斜情况也有所缓解。然而由于注水开关故障,进一步注水已不可能。信浓号虽迅速前往潮岬方向,进水情况仍未停止,排水泵也发生故障、倾斜日益严重。根据“战斗详报”的记载,“信浓号”在5点30分时航速已跌到仅剩11节。按机关科士兵的回忆,清晨5点时,右舷涡轮机停止工作。清晨5至6点,由于复水器无法使用,导致锅炉缺乏给水用的淡水。上午8点,信浓已完全停在海上。“信浓号”发出讯息:“0800,本舰由于倾斜无法航行。请准备拖船”的讯息。当时虽也曾考虑使用海水开动锅炉,但由于使用海水之后将需要大规模修补,因而被搁置。舰前部的预备淡水储罐的水管虽被切断,但未派上用场。阿部曾命令工厂相关人士打开飞行甲板,但“工厂相关人员集中到飞行甲板”的命令却被误传为“全员集中到飞行甲板”,舰内陷入混乱。不过,也由于这个错误命令,位于舰底的紧急修理作业员和机关科官兵才得以逃出。

上午7点45分,“信浓号”发出命令“矶风号”和“浜风号”接近的手旗信号。阿部亲自在“信浓号”船头监督作业,但两艘驱逐舰无法牵起信浓,缆线被切断。驱逐舰后部的高角炮塔曾试图卷起缆线再次牵船,但无法承担重量再次被切断,拖航宣告失败。8点,上甲板已泡水,船员则忙于机库甲板的排水作业。8点30分,注排水指挥所被淹,稻田文雄大尉等九人被淹死。随着注排水指挥所灭顶以及拖航作业失败,“信浓号”这时已确定将会沉没。9点32分,“信浓号”试图将昭和天皇的照片移至舰载小艇上,并再移至“浜风号”。但由于天气不佳,小艇撞上“信浓号”右舷,翻船。10点25分,倾斜达35度,“信浓号”降下了军舰旗。10点28分,命令全员准备撤离。10点37分,发布全员弃船命令。10点57分,“信浓号”在潮岬海南东48千米处翻覆沉没,地点为北纬33度06分,东经136度46分。

沉没原因检讨与后续

“信浓号”由于建造工程并未完成,导致防水作业充满缺失,也没有一位船员熟悉内部构造。即使是已搭船数月的船员,在该舰中弹后仍陷入混乱,未能紧急处置。另外也有着因船身倾斜,造成左舷注排水阀自海中上浮,无法增加注水的观点,但也存在反驳此观点的意见,认为即使出港前未进行倾斜复原测试,也不知道电源经过多大震动就会故障,实际上也是故障导致排水泵无法运行,加上赶工造成的负面影响,螺帽没有栓紧螺栓,防水舱口也有2厘米的缝隙。受命中右舷舰尾的鱼雷冲击所影响,舰首部分的铆钉开始进水。加上邻近的气密检查没实施,故“信浓号”竣工一说实际上是有名无实,根本是一艘未完成的船舰,可以说在被鱼雷命中时就注定要沉没。

当时任海军大臣的岛田繁太郎向天皇报告“信浓号”沉没的消息时,向来寡言少语的裕仁天皇也一反常态地说道:“此事可惜。”

“信浓号”的舰历是世界海军史上最短的,从出外海到沉没只有17小时。虽然鱼雷攻击本身几乎没有造成死伤,但由于无法使用舰内广播装置通知全员撤离,加上许多船员被飞行甲板的孔洞吸走或被强浪冲走、在低温的海面漂流与被猛烈的海浪卷走,使得很多船员失踪,也有人目击到许多军人抱住沉没的“信浓号”的景象。阿部俊雄舰长在舰首下令全员弃舰之后,便和“信浓号”一起沉入海中。在抢救过程中,“滨风号”船员目击到许多船员抓住未搭载炸药和燃料、漂浮于海面上的特攻兵器——“樱花”的景象。战后,“滨风号”的水雷长武田曾和一位樱花的开发者见面,提到了“樱花”救了不少人,而后者则露出相当复杂的表情,有哈哈大笑一说。有55名准尉以上、993名士官与士兵和32名工人幸存。据“信浓会”组织的调查,有791人阵亡(其中有28名工人,包括11名军属)。“信浓号”的照片被奉安到“滨风号”上。在吴港待命、准备给“信浓号”装备对空火箭炮的技术人员从“第十七驱逐舰队”得到“信浓号”沉没的消息之后,也感到日本帝国海军已宣告结束。

美军方面,“射水鱼号”的船员知道它们攻击一艘非常巨型的航母,但并没有自信能把它击沉。从美军B-29的侦查照片来看,虽然有拍摄到“信浓号”,但却没有完全掌握这艘船存在的事实,对“射水鱼号”的报告也是半信半疑,科巴兹中校破译了日本的密码,从中发现了“信浓号”这艘船的名字,判断这艘以“信浓川”命名的巡洋舰改装航空母舰已被击沉,并劝说舰长恩来特最好就此满足。后者便交出了“信浓号”的素描画,得到了击沉28,000吨航空母舰的认证,当船员们知道他们已击沉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时,战争早就已经结束了。美国为奖赏击沉“信浓号”的功绩,授予“射水鱼号”总统部队嘉许奖。至今为止,“信浓号”依旧保持着被潜艇所击沉的最大船舰之纪录。

由于生涯异常短暂,信浓几乎未能留下影像资料,目前已知仅有的2张信浓号照片分别为停泊横须贺港内时美军高空侦查拍下的模糊俯视图与东京湾试航时由播磨造船所技术员所拍摄的右舷舰影(该照片的存在直到战后30年才获得确认);再加上日军战败前夕大量销毁造舰资料,信浓的具体外型不明朗的地方仍相当多。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一)——勇拔头筹的英国“勇敢”号航母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二)——被舰炮击沉的英国“光荣”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三)——被一发入魂的英国“皇家方舟”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四)——犹如靶船般被狂虐的“竞技神”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五)—首次航母对决中被击沉的“祥凤”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六)——美国第一艘被击沉的“列克星敦”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七、八、九、十)—中途岛战沉日军四艘航母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一)—桀骜不驯的美国“约克城”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二)——英国最后一艘被击沉的航母鹰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三)——以我国古代将军命名的日本龙骧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四)—平淡的黄蜂号兼谈美国航母命名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五)——名声大战绩小的美国大黄蜂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六)——日军战绩最多受创最重的翔鹤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七)——外强中干、一战即沉的大凤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四艘变性航母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二十二)——从开始撑到最后的日本瑞鹤号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