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冰箱190升两开门多少钱(海尔冰箱双开门190升价格)

海尔冰箱190升两开门多少钱(海尔冰箱双开门190升价格)

首页家电维修冰箱更新时间:2022-03-14 09:33:17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2022年青岛16件市办实事,涵盖“就业、居住、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生态环境、文体休闲、公共安全、政务服务”等基本民生,持续推进社会民生建设。那么,这些市办实事要怎么办,一起来看看“解读版”!

■实事一

每年政策性扶持创业3万人

第一件: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创设公益性岗位3.7万个以上,完成扶持创业3万人以上、农民技能培训2万人以上。

解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居“六稳”“六保”之首,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支撑。步入“十四五”,本市出台《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明确全市就业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将目标任务提高到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以上(每年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努力在落实“稳”“保”就业任务基础上,实现就业稳中有增、稳中提质。2021年,本市城镇新增就业38.13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8.9%。2022年,本市将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确保就业目标任务完成,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目标的完成,将有助于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端牢就业“饭碗”,进一步提升劳动者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大规模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积极消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长期失业人员,有助于稳就业保就业、兜牢民生底线,对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创业是最积极的就业形式,具有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也是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本市正在聚力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创业城市,为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十四五”期间,全市政策性扶持创业目标提高到每年政策性扶持创业3万人,提高了100%。2022年本市将强化政策支持,优化调整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新一轮创业培训政策;开通创业城市云平台、小程序、创业服务热线,搭建青岛“创业一件事”“创业一个场景”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创业训练、投融资对接、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实践、咨询指导、跟踪帮扶、项目落地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并联合有关部门打造线上“了不起的创业者”和线下“创业第一课”等品牌,选树一批“青岛市创业明星”“青岛市大学生创业之星”,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业、敢于创业良好舆论氛围。项目实施后,将极大促进高校毕业生、本市户籍城乡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实现创业,通过创业带动新增就业。对于激发创新活力,助推创业城市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根本上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市农业农村局年内将完成农民技能培训2万人,着力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和服务水平,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实事二

解决老房子带来的群众生活“痛点”

第二件: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00个以上,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保暖改造230万平方米以上。

解读: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2年青岛市计划投资约40亿元、启动改造300个以上城镇老旧小区,涉及居民约9万户,这些小区普遍存在地下管网老化、道路破损严重、通信线路乱拉乱扯、安防设施缺失、环境脏乱差、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居民改造意愿强烈。通过改造,可以改善9万多户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增进小区邻里之间的感情,增强小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保暖改造通过加装外墙保温层,可有效解决老房子冬冷夏热和墙皮结露、霉变及破损等群众生活“痛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其作为惠民生、促环保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快和推动发展,连续7年将节能保暖改造纳入市办实事项目。

2022年,按照“市区联动,属地管理”原则,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群众保温需求,至少完成230万平方米的老旧住宅保暖改造,预计改善约2.8万户居民的居住条件,节约标煤1.2万吨,减少碳排放3.1万吨。目前,各区(市)正在开展小区摸底调查、实施方案编制等工作,下一步将抓紧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开展项目招投标等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通过定期调度、实地巡查、现场协调、跟踪督导等措施,督促各区(市)夯实属地责任,加快建设进度,做好项目监管,保质保量完成全年任务指标。

改造后室内温度冬季提高3℃-5℃,夏季降低1℃-3℃,冬暖夏凉效果明显,切实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实事三

未来三年基本“消灭”存量未贯通道路

第三件:打通城市未贯通道路30条以上,开工建设立体人行过街通道设施10处以上,建设养护“四好农村路”800公里。

解读:

道路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今年,青岛市将按照“轻重缓急、应通尽通”原则进一步研究论证未贯通道路建设时序,优先打通市民关注度高、对完善交通路网意义重大的道路,并挑选30条以上未贯通道路列入2022年市办实事。

据悉,今年计划打通的30条未贯通道路中,位于崂山区的枣山东路和铜川路打通工程已经正式启动工程建设。作为青岛市交通主干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条道路的打通将使崂山区与李沧区新增两条连接通道,崂山中心区与李沧东部的联系将更加便捷和密切,特别是李沧东部居民去往崂山方向,可通过枣山东路快捷接入滨海大道,抵达崂山东部;通过铜川路和南段现状科苑经七路可直达张村河北岸片区。这两条道路的打通将进一步缓解青银高速、深圳路和海尔路等骨干道路交通压力,均衡区域流量,对完善周边路网及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多年来,“建设立体人行过街设施”是政务热线、网民建议的热点,是市民所需、学生家长所盼,也是商圈、景点融合的“纽带”,更是缓解道路拥堵、保障过路行人安全的基础工程。

2022年,本市计划开工建设立体人行过街设施10处以上,将重点研究在医院、学校、商圈等车流人流密集区域,合理布局立体过街设施,通过建设人行天桥、过街通道的形式,实现重要路段和交叉口人车分离,提高居民过街安全性、便利性,缓解道路拥堵和居民过路难等“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加强景观设计,注重与周边环境协调,体现青岛城市特色。

据悉,此次规划非常注重人性化设计,在施工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将通过设置直梯或扶梯等形式,方便居民出行。

农村公路发展同样值得关注。2022年,市交通运输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会同各区(市)政府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按时保质完成建设养护“四好农村路”800公里的任务目标。

目前,各区(市)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到年底任务完成时,全市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将进一步优化、路网延伸程度将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群众公路出行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将进一步提升。

■实事四

年底前完成80条公交线路调整优化

第四件:推动开工和投用公交场站6处;结合市民出行需求、市区步行街改造、地铁及综合客运枢纽衔接等需求,优化调整公交线路80条。

解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交通压力急剧凸显,车流呈迅猛增长趋势,交通拥堵和市民出行难问题较严重。为优化调整周边公交线网、解决公交占路停车问题,结合李沧区、崂山区、高新区等区域控规,由各区配建公交场站,2022年拟推动开工和投用公交场站6处;结合市民出行需求、市区步行街改造、地铁及综合客运枢纽衔接等需求,优化调整公交线路80条,项目实施有助于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满足市民便捷、经济、高效出行需求。

其中,开工1处公交场站,项目位于李沧区黑龙江中路以西、莲花山路以北、甘泉路以东,占地面积573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规划公交停车位45个,在海尔大云谷项目开发中配建,计划2022年开工,2024年完工。

投用5处公交场站,分别为崂山区国金中心公交首末站,高新区祥源路公交首末站、河东路公交首末站、火炬路公交首末站、紫金阁公交首末站,可解决170辆公交车占路停放问题。

结合场站建设、地铁开通及市民出行需求,2022年底前完成80条公交线路调整优化。

■实事五

设置学生接送通道,灵活安排放学时间

第五件: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接入各类停车泊位30万个以上;同步实施40所学校、4家医院周边交通拥堵治理。

解读:

为解决青岛市现有停车运营服务管理系统停车场接入数量较少,数据化接入与整合、多平台联动、智能化分析决策等核心能力较弱,停车资源联网率低,城市停车管理没有统一的管理手段的不足,为了实现对停车场的规范化管理,为驾驶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停车服务,需建设“全市一个停车场” 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计划2022年底,完成30万个停车场泊位信息的联网工作。

“全市一个停车场” 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后,将全面统筹全市停车资源,进一步加快补齐城市停车供给短板,为全市400多万驾驶员提供便捷高效的停车服务,推动城市停车设施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停车管理水平,对于缓解市区交通拥堵、改善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平台建设完成后,驾驶员可以通过管理侧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提供的停车宏观服务模块,融合行车 停车数据,为市民提供车位级的车场车位及线路精准导航服务,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同时可以通过运营侧停车运营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车位预约、无感支付等便捷停车服务。

此外,缓解学校、医院周边的交通拥堵问题是本市城市治堵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本市缓解学校和医院门前交通拥堵状况,维护学校和医院周边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和畅通,经认真研究梳理,提出了“同步实施40所学校、4家医院周边交通拥堵治理”作为2022年市办实事项目。

项目具体实施内容包括,通过排查分析学校和医院门前路段交通拥堵问题,全面精准定位致堵原因,结合道路条件、停车条件、路外空间条件等因素,联合教育、卫健、住建、交通等部门和单位,组合实施错时上放学、设置专用接送通道、协调停车场地、分散学生接送点、实施道路或路外空间改造、明确道路禁停和临停区域、严格交通执法等措施,疏解学校和医院门前及周边路段交通拥堵。

为推行错时上下学制度,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将协调市教育部门,在完成规定的课时安排、符合办学行为规范、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给予各学校相对灵活安排放学时间的权力。各交警大队会同辖区教育部门主动对接各相关学校,以学校为主体按照“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年级之间、季节之间”错时的原则,制定实施错时上放学方案。不仅本校内部年级之间错时,对于同一个路段或一定区域内有多所学校的,还要在各学校之间错时。

学生接送通道的设置方面,将研究利用校内教学区以外空间设置接送通道。比如,许多新改建学校的地下停车场、操场一侧与学校不同进出口之间可单向连通,具备在校内教学区外空间设置接送通道的条件。

学校门外道路路侧有可利用空地的,也可利用路侧空地设置接送通道。使用隔离设施分隔出车辆通道、学生专用通道、行人通道、学生候车区等区域。学生在候车区上下车,经由专用通道进出学校。

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在不严重妨碍交通的前提下,可利用门前道路设置临时接送通道。利用校门前路段最外侧车道划设临时停车区,允许上放学时段接送车辆在此即停即走,其他时段严格禁止车辆停放。

■实事六

新改扩建学校提供优质学位约8.07万个

第六件:按照省定办园、办学条件标准,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40所,推动完工50所;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50所。

解读:

随着生育政策调整、城镇化进程加快、户籍新政等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适龄幼儿、青少年就学人数逐年增加,全市教育设施总量需进一步满足需求增长;学位供给在个别热点区域仍存在入园、入学压力大的情况;部分教育设施达不到省市标准,特别是老城区部分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2022年本市将继续把“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40所,推动完工50所”列入市办实事项目。9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90.43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提供优质学位约8.07万个。

据悉,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40所,按照“社会需求高、建设意义大、建设规模足”的原则选定,具体包含18所幼儿园和22所中小学。18所幼儿园大多数是新建项目,可以进一步增加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满足适龄儿童就近入园的需求;22所中小学包含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更加注重提升现有学校硬件设施水平、增强学位供给能力,有效缓解热点区域就学压力。40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各区市均具备典型性和示范性,列入市办实事,将进一步明确各学段教育资源配置主体责任,有效完善教育设施建设机制,提高建设标准,为教育硬件资源的优质均衡奠定良好基础。

2022年是连续第五年将教育设施建设工作列入市办实事,今年将突出学校建设工作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推动工作落实,新增加的“推动完工50所”实事项目就是着力点,是在抓好往年开工教育设施建设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监督续建教育设施项目的后续建设工作,确保按计划完工,尽快投入使用,尽早发挥社会效益。2022年“推动完工50所”,将确保5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续建项目年底前全面完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16.59万平方米,投入使用后将提供优质学位约4.59万个。

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项目主要指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的硬件条件。农村薄弱幼儿园的改造内容是根据幼儿园办园的实际需求,按照“安全优先、条件改善”的原则确定具体改造项目内容的,实施“一园一案”,不搞一刀切。根据前期调研情况,2022年农村薄弱幼儿园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园舍加固维修、老旧装修更新、盥洗室和厕所建设、食堂改造、活动场地改造等,比如墙体加固、倒垄换瓦、卫生间改造、更换吊顶和门窗、屋面防水、水电线路改造、消防安全设施改造、监控及网络改造、墙面粉刷、地面铺装、沙水池场地改造、食堂改造等,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办园条件。

■实事七

垃圾分类,今年重点做好“加减法”

第七件:打造市容秩序“十乱”整治示范路300条,市区撤并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3000处、新增密闭分类投放点100处以上,创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街道)10个、示范村200个。

解读:

多年来,本市围绕文明城市创建、重大活动举办,开展过多次大范围的拆违治乱行动。2022年本市拟在全市范围内打造300条市容秩序“十乱”整治示范路。通过开展示范创建工程,将有效解决300条示范路周边市容秩序乱象,为周边商户、住户及过往人员提供良好市容环境,让市容乱象得到彻底整治并长期保持,让群众感受更方便、更温馨。同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让先进典型起到“树起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效应,促进本市市容秩序实现新提升,城市品质再上新台阶。

本市已连续4年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市办实事,重点任务纳入市政府月度重点计划督查督办。目前,市区76个街道、724个社区的5551个小区和2268个公共机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累计撤除垃圾分类投放点9000余处,升级改造投放桶点4600余处,惠及居民10万余户。

今年青岛的垃圾分类工作将做好“加减法”:2022年计划撤并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3000处,新增密闭分类投放点100处以上,全部任务计划于11月底前完成。

撤并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有利于改变目前小区内投放点多而散的现状,尽量减少垃圾污染点源。建设密闭分类投放点有助于投放环境改善和小区品质提升,该项举措预计将惠及居民5万户。

2022年青岛还将打造1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街道)和20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扩面,打造低成本、可复制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青岛模式。

这将让涉及全市7个区市、86个镇街、5439个村庄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提升农村群众满意度。通过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做到源头减量,为后续处理降低成本,减轻垃圾围城的压力。通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进一步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实事八

打造国内涉海距离最长城市燃气管线

第八件:建成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实施市区供热燃煤锅炉“煤改气”15台以上。

解读:

本市集中供热热源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燃煤锅炉,热源形式单一,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确定,青岛市受地理条件、能源结构的诸多不利条件限制,因地制宜,实施清洁取暖“煤改气”是当前促进能源结构转型,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有力措施。同时,为提升市区燃气供应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实施青岛市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建设。

建成后,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将成为国内涉海距离最长的城市燃气管线,也是首条采用陆对海“定向钻”工艺敷设的天然气管线。“煤改气”实施后,将实现市区高覆盖率的供暖清洁化,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青岛市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项目规划起点为胶州张应分输站,途经胶州市、城阳区、市北区,从女姑口大桥西入海,沿胶州湾海底向南至镇平路调压站,经调压计量后市区燃气管网提供用气保障。管线全长约72公里(其中陆地段约60公里,海底段约12公里),设计压力4.0MPa,管线直径DN600-1000,设计年输气能力36亿立方米,项目总投资约14.5亿元,已于2021年12月开工,计划于2022年10月主线通气。2022年计划在一热泰能、二热徐家东山、东亿高科等7处热源实施市区供热燃煤锅炉“煤改气”15台以上,总体计划在第一季度办理前期相关手续,供热季结束后全面开工建设,第四季度完成实事任务。

据了解,实施市区供热燃煤锅炉“煤改气”,能够节能减排、改善大气环境,有利于提升市区空气质量和城市品质及居民生活环境,“煤改气”完成后,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62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0万吨/年,可减少粉尘量63吨/年,减少煤渣13.5万吨/年,具有可观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粉尘、二氧化硫及固体废弃物的零排放;能够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减少本市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提供充足且稳定的气源保障,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供热消费领域的比重。

“煤改气”工程在以运行效率更高的燃气锅炉取代燃煤锅炉的基础上,还同时对市区各热源点进行了优化整合,同步配套建设的一次管网“汽改水”工程和高温水主管网的联网互通,提高了能源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对居民的供热效果更有保障。

目前进入市区的天然气管线仅有2条,理论年总输气量共9.0亿方。青岛市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建成后,能够大幅提升本市气源保障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优化能源结构调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助力本市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

■实事九

建设50处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

第九件:完成书屋、书亭、朗读亭等全民阅读设施100处,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区健身中心等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50处。

解读:

2022年市政府将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区健身中心等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50处列为市办实事之一,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有助于缓解本市综合性运动场地不足问题,完善城区“8分钟健身圈”,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

据了解,体育公园建设将分利用城市公园、公共绿地以及城市空置场所等建设智能化群众体育设施和健身步道,承载体育文化载体,提升城市风貌。将体育公园内各类设备等与公园环境充分融合,提高智能化发展水平,实现多元化、智能化的场景体验,建设智慧全民健身新地标。

社区健身中心建设则利用社区公共空间,建设综合性健身空间。打造互联网 智慧健身房,逐步建设以全人群、全时段、全功能、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型运动中心,为不同人群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健身、健康服务,满足社区全人群运动健康需求。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效率,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落地社区,逐步打造5-10分钟社区健康生活圈,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2年还计划铺设70处书亭和10处书屋,在提供种类齐全,品质优良的纸质图书资源同时,扩充电子书音频书下载资源,完善图书借阅和大数据分析系统,不断提高阅读服务的精准度和满意度,打通居民阅读最后一公里。

项目提供6.5万册以上纸质图书资源,并针对市区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不同场景阅读人群,提供定制化的阅读资源。2022年将通过创新模式惠及岛城1000万阅读人群。

■实事十

太平山绿道将串联四园

第十件:启动太平山、浮山高品质保护整治和生态步道建设,完成山头公园整治提升60个,建设口袋公园50个,实施城市空间微更新项目80个。

解读:

按照相关规定,青岛市自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开展山头公园整治工作。今年,计划完成60个山头公园整治任务。其中,市南区辛家庄北山公园、田家村东山公园等9个,市北区夹岭山公园、北岭山公园等10个,李沧区烟墩山公园、楼山公园等9个,崂山区午山公园、金岭山生态公园等3个,西海岸新区徐山、花科子山等14个,城阳区白云山公园、丹山公园等5个,即墨区马山公园、鳌角石矿山公园等8个,以及跨区的浮山、太平山。

其中,太平山主要规划建设串联中山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和榉林公园四个公园的绿道,形成三环一线(全民阳光绿道环、最美花道环、溯源绿道环和最美登高观景线)。同时根据市民需求增加公园内场地及配套设施,开展山林抚育、拆乱治违等。

浮山主要规划实施环山绿道(消防通道)建设,完善游步道。同时绿道沿线两侧还将进行山林抚育,提升改造植物景观;并结合沿线适宜改造提升的开敞地块,以及现有观景点、水面等优质景观资源,设置休闲场地、观景台灯等各类节点。

2022年,青岛还将继续加大口袋公园的规划建设力度,满足市民就近休闲健身需求,让市民走近绿色,让绿色走进生活。以“绿化为民”为根本出发点,探索城市公园建设理念,推进全市公园建设工作。在老城区、村庄结合拆违、老旧小区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绿与插缝建绿相结合,充分利用批而未供土地中的零星地、边角地、拆违地块和现有绿地改造,设置园路、座椅、廊架、健身等设施,建设口袋公园50个,让群众直接感受到周边环境的变化。

在前期微更新示范基础上,2022年,青岛市将继续结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对10处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建成片区进行系统性微更新改造,实施城市空间微更新项目80个,对市民身边的公共服务设施、交往场所、景观品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补量提质,精修细补,以小投入撬动大改变。微更新工作通过与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结合实现项目类型多样化;以政府引导、社会投资运营等模式实现实施路径多元化;通过邀请市民、设计师、专家等全程参与实现多元主体共商共建共享。

今年的微更新工作是以选取整体片区的形式开展,更加注重工作整体性和系统性,结合片区内老旧小区改造、拆违治乱、立面整治、绿化提升等工作,统筹谋划、协同发力,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公共空间品质。

微更新通过以人为本的精致设计,围绕“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打造,完善公服设施、增加交往场所、优化交通组织、提升景观品质,高水平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为市民营造更加方便宜居、温馨安全、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生活环境。

■实事十一

职工医保缴费费率连降

第十一件:职工医保缴费费率再降低0.5个百分点;提高各类生育医疗费保障待遇,适当提高部分高值耗材的报销标准。

视觉中国供图

解读: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本市已连续四次实施降低医保缴费费率政策。本次再度降低职工医保缴费费率,坚持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原则,精密测算、慎重研究,全年预计累计减负将达到30.7亿元。

2021年7月,国家提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本市第一时间将符合条件的参保女职工生育三孩的费用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生育医疗费和生育津贴及时足额给付,并同步做好居民生育医疗费用待遇保障和新生儿参保工作。为进一步支持新生育政策,本市梳理并调整提高各类生育医疗费医保支付标准,预计年减轻个人就医负担约1.4亿元。

以努力减轻参保人就医负担为目标,在综合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耗材使用临床实际、医保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基础上,重点对日常反映较为突出的60多种高值耗材提高医保支付标准,预计每年将减轻个人就医负担约4.6亿元。

■实事十二

人员密集场所增设100台AED

第十二件:在全市34家具备接诊胸痛、卒中、创伤等“五大中心”类急危重症能力的医院和132个院前医疗急救站点部署专业质控分析工具,在人员密集场所增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100台,提升急救急诊效率。

解读: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创伤等“五大中心”类急危重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和创伤成为本市院前死亡原因的前三位杀手,“五大中心”类急危重症对本市居民的生命健康、家庭负担、医疗支出等的影响十分严重。

“五大中心”类急危重症包括:急性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这五类急危重症病情变化迅速、救治时间依赖性强,需快速评估、准确鉴别、合理分流、高效救治。“五大中心”类急危重症救治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惠民工程,做好此项工作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具体落实,是国家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

在全市34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132个院前医疗急救站点部署质控分析工具,收集、分析各关键救治时间节点,开展对救治时间的数据管理、监测分析、质控,优化院前和院内急诊资源配置,提升抢救效率。“五大中心”类急危重症抢救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院内转诊工作流程得到优化,院前急救到院内救治时间缩短5%以上。

本市还计划今年在人员密集场所增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100台,提升院前急救急诊效率。AED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能够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通过电击除颤,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作为非医务专业人员也可使用的急救设备。AED在生死攸关之际屡显神威,其作用与价值得到了更多重视,在“黄金四分钟”内,心肺复苏术救护现场配合使用AED,死亡率至少可以降低50%,增设AED能大大提高心脏骤停病人抢救成功机率。

增设的100台AED,将惠及行政服务窗口、办税大厅、机场、地铁、火车站、海水浴场、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市民和游客,每年预计覆盖100万余人次。

■实事十三

养老服务站必须具备助餐送餐功能

第十三件:新建、改扩建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100个, 完善提升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100个,建立镇(街道)社会工作站60个以上,推广“青岛农村养老服务卡”,建设空巢独居老人智慧监护平台。

解读:

为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扩面,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养老需求,今年青岛将在城市社区完善提升100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进一步丰富提升服务站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在涉农区(市)分别选择2个镇(街)作为试点,新建、改扩建100处村级养老服务站,进一步探索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破题起势。

按照计划,2022年3月完成完善提升和新建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选址;2022年5月指导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项目推进;2022年8月完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启动试运营;2022年9月完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考核验收工作。

今年完善提升的养老服务站在面积上必须达到300平米以上;在功能上必须具备助餐送餐功能,辖区内的老年人既可以就近用餐,也可以为高龄或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同时服务站还可以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生活照料等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青岛市社工站建设已经连续两年被列入市办实事。下一步,青岛市将进一步提速增效,加强督促指导,提高建站质量,充分发挥社工站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优势,让民政民生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加持久,实现2022年镇街社工站全覆盖任务目标。

■实事十四

规范化农贸市场创建最高奖300万

第十四件:新建和升级改造农贸市场10处以上,创建规范化农贸市场40处以上。

解读:

农贸市场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今年,青岛市计划新建和升级改造农贸市场10处以上,创建规范化农贸市场40处以上。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农贸市场经营消费环境,提升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管理水平。

实施中,各区市场监管局首先对本辖区内硬件设施建设存在短板的农贸市场进行筛选,从中形成初选名单后报市市场监管局。市市场监管局从市场规模、分布位置、市场业态等方面对初选市场名单进行综合考量,并开展实地核查,最终在全市确定10处以上农贸市场开展升级改造并向社会公示。

为确保工作质量,由第三方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对升级改造进行全程监督,并进行审计监督。市场升级改造完成后将组织多方验收。

市区两级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安排补助资金,对验收合格的农贸市场给予每处不超过实际改造费用50%、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补助。采取后补助方式,2023年安排。

■实事十五

7月31日前完成第一轮入户“皮换钢”

第十五件:为全市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免费更换不锈钢波纹管,提升用户燃气使用安全性。

解读: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居民天然气约266万户。2022年1月6日,经市政府同意,市城市管理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实施《青岛市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室内橡胶软管更换工作方案》,计划利用1年时间,为全市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免费更换不锈钢波纹管,并列入市办实事推进落实,提升用户燃气使用安全性。

据行业统计分析,全国70%以上的居民燃气事故由燃气胶管脱落、老化开裂、鼠咬漏气所致。不锈钢波纹管设计使用年限8年,与灶具同寿命,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抗老化、防脱落、防鼠咬、寿命长、易安装等优势,可极大提高用户燃气使用安全性。

更换工作将于2022年7月31日前完成第一轮入户安装更换,2022年8月至12月对第一轮中因长期不在家居住等原因导致燃气企业虽到访但未能入户的用户开展集中攻坚,确保应装尽装,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不锈钢波纹管安装完成后,燃气企业与用户共同验收,确保通气安全。

全市现有的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及期间新开通的管道天然气用户都在免费更换行列里。已采用政府补贴方式安装且在保质期内的不锈钢波纹管不再更换。

■实事十六

打造不少于30个一码应用场景

第十六件:建设青岛市智慧审批服务平台(一期),整合企业登记、工程建设等6个领域不少于100项线上线下审批服务资源;深化“一码通城”应用,打造不少于30个一码应用场景并实现多端发布,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数字化、便利化水平。

解读:

根据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信创”工作部署,按照《青岛市“十四五”信息化规划》和数字青岛建设工作安排,建设“青岛市智慧审批服务平台” ,以数字思维、数字技术倒逼审批模式创新,推动审批服务由“互联网 ”向“数字 ”“智慧 ”进化。

按照规划,将电子签章、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入审批各环节,建设智慧审批平台,整合100个以上事项的线上线下资源,2022年推出不少于6个重点领域的全流程数字化审批应用场景。年底第一阶段平台建设任务完成后,将至少覆盖6个重点领域,经初步估算,惠及本市市场主体79.2万余家、从业人员118万多人。

近年来,二维码的普及应用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不小的便利,但是,市民使用中却需要下载多个APP、关注多个公众号,并需要多端切换。为了解决市民日常使用多个“码”的问题,今年,市大数据局将持续深化“码上青岛”行动,普及“一码通城”应用,建设完善“一码通城”综合服务平台,在政用、民用、商用等领域累计打造不少于30个一“码”应用场景,为市民使用提供便利。

持续丰富“一码通城”应用场景,在政用、民用、商用等领打造不少于30个应用场景,市民通过“爱山东”APP和“爱山东青e办”APP即可一“码”畅享各类服务。

今年,市大数据局结合各应用场景特色,开展多渠道宣传和线下体验活动,让市民最大程度体验“一码通城”带来的便利服务,提高市民对“一码通城”的认知度。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