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冰箱ge型号含义(海尔冰箱型号详细解释)

海尔冰箱ge型号含义(海尔冰箱型号详细解释)

首页家电维修冰箱更新时间:2022-03-07 19:51:58

(作者:王京刚)

历史只告诉我们极少数的人在做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

——《人类简史》

9月20日,人单合一国际论坛上,“三生体系,星际生态”推出的刹那,震惊全球。

9月29日,张瑞敏在世界儒商大会上讲到新儒商“外王内圣”,语惊四座,掌声雷动。

从张瑞敏身上,我们有幸看到全球企业未来的组织形态,亲眼见证科技产业典范的不断转移。

张瑞敏定格在人们脑海中的形象一直以来都是:一如苏格拉底般深沉的思考,用宗教般的虔诚构建客户价值,在偏僻的道路上,不断地跋山涉水,问道于天下……

令人好奇的是,今天的人们似乎都看得懂物联时代的未来样貌,仿佛前途似锦;却又像飞蛾爬在玻璃上,外面光明一片,却怎么也飞不出去。

其实,读懂了张瑞敏,就读懂了这个万物互联时代下的秩序生长,就读懂了何为——利他、利天下。

上篇:

从激活GEA说起

——外王内圣不只是个传说

从“激活休克鱼”

到跨国激活GEA“用户资源”

时光荏苒。

彼时,海尔激活休克鱼的商业故事是无数商学院的经典案例。此刻,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海外输出了人单合一的物联网成功范式。

2016年,海尔兼并了美国路易斯维尔的GEA (通用电气家电业务)。这里,曾是杰克·韦尔奇在20世纪最后十年中的造就商界“神话”的地方,全世界的CEO几乎无人不识杰克·韦尔奇。

峰回路转。

GEA面临的情况和大部分传统家电制造商样,有很好的用户资源沉淀,却不能消除网络时代用户和企业之间关系发生巨变所带来的冲击,市场危机四伏。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强者与弱者的机会,在一个平面上,往往是等距。

仿佛一部全新的创业史,人单合一模式在美国从GEA内部迅速孵化。

路易斯维尔大学、福特、阿迪达斯等社会化资本竞相参与,并且一起创建跨产业社区,共享资源和创意。企业内部,不同文化背景的美国员工抢单跟投,成为了小微创业合伙人。在2016年发布的12个新产品中,快速制冰机实现530万美元销售,比萨烤箱成为GEA传统家电型号外的首个产品平台。2017年2月初,GEA冰箱小微成立。2月16日,抢当GEA小微样板,将海尔冰箱引入美国第二大零售渠道THD,获得40000台订单,这个数量是2016年的10倍。

这些数字,如同一场好莱坞大片的票房,肆虐的冲击着商界精英的眼球。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毫无疑问,激活GEA的计划是成功的,堪称中国范式的样板。同样,海尔兼并的日本三洋、新西兰F&P在时间的洪流中,无不昭示着人单合一的巨大威力。那么,海尔凭什么赢得国际化的阶段性成功?难道仅是资金、技术、人才?

张瑞敏说:

“坚定对人单合一模式国际化的自信,以人为目的的价值观取代强势兼并。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兼并,往往都是极度坎坷。为什么?因为主体输出的价值观往往及其单薄,少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兼容并包。A兼并了B,B就必须用A那一套理论和模式,不服不行。

制度像屠刀,逼迫人低头。而文化像春风,引导人点头。兼并之所以不成功,除去术的层面,其根本是抓不住“人”这个核心。

“人是目的,就是一切把人放在第一位。”

——康德

曾经,张瑞敏用“文化”这个看似虚无的工具激活了一条又一条的“休克鱼”。那些细致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等管理模式,犹如工笔画,精致的描述着那个时代的管理痕迹。

而今天,如其说激活GEA,不如说跨文化激活“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市场的激活亦然有惊为天人的美感,似中国山水画中的泼墨。墨如泼出,写意般挥洒后,落下点点山水,留白与墨痕之间,张弛有度,辉映成趣。

张瑞敏“执一不失,能君万物”,他超脱于流派之争,早已洞见人的价值须得到释放。

海尔兼并美国GE家电(GEA)后,张瑞敏对美国人说:“你们最讲民主、自由、博爱,但企业里没有成功地实践这些理念。《独立宣言》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人人生而平等’,但企业里有没有平等?没有。企业里CEO就是皇帝,就是国王,就是独裁者。所以美国大企业并没有做到人性化。人单合一就是要每个人把自主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这里,颇有些“用彼之矛,攻彼之盾”的味道。然而,在认知的世界里,又岂有“彼此”之说?这是一切人类智慧的结晶。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最早的《海尔十三条》,是那个年代的一种约束,从工厂管理中最根本的人的行为开始。仿佛不上台面,殊不知,人之行为约束在于文化的持久力。

多年之后的“SBU”等等,是激励体系呈现。一把尺子,横着放,就是长度;竖着放,就是高度。张瑞敏在思考时间上的长度,也构成了他哲学上的高度。

也正如黑格尔说:“花朵开放时花蕾便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当结果的时候,人们又认为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而代替了花朵。这些形式彼此不相同,互相排斥。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构成整体的生命。”

这般构想与实践,断不是工具所致,而是文化的底蕴之功。

西方文化中的数理思维走到极致,亦不过是矩阵思维——官僚等级的衍生品,却无法解决人如何在市场组织内获取自由的难题。华尔街那些精致的利已主义者,算得太多、太满、太清楚,像是一张美图秀秀出做出来的样板,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空”的余韵。

而人性之美妙,恰在于这余韵之中。正如《易经》 所倡导的神无方物无体,才生万物。万物之变,在于卦象爻位。

盘点下来,这不仅仅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对外输出管理价值观,也是开启了物联网时代的商业新范式,更重要的是其开启了未来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第三条道路——文化输出。正如爱好自由的美国员工,为何会认同人单合一?你要的自由,又是如何被满足?秘密就在新型的组织里……

自由从哪里来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线性思维,就是必须先有一套东西,比如经验沉淀等等。而人单合一的非线性完全是以用户为中心,用户需求天天都在变,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怎样线性?海尔在改变GEA就遇到过这个问题,你说个事儿,他说:“你让我怎么办?原来规定,要求我必须按照线性管理走,从A到B,定好路线才能走,不定好没法走。”这就是从线性到非线性的挑战。

原来的组织一定是串联的。先市场调研,调研结束后把报告交给研发,研发报告生成后,新产品设计出来交给工艺,工艺把它转换成可以量产的销售品。之后再出厂,出厂转销售,是一个串联的流程。

海尔将其并联,把产品放置在所有相关部门中。如果设计没有那么多人,没有关系,把外面的设计连接起来。

以前是设计人员符合设计要求就可以拿到薪酬,现在变成销售之后产品卖得好,赚到钱,就拿钱;不赚钱,对不起,不能拿钱。这就不再是设计人员单纯为设计产品而设计产品,而是设计用户了。

当所有的人都对着用户。即便是人员离职,换岗,也没有问题,因为组织已经分得足够小,海尔把它叫做“小微”。

在近距离观察海尔的过程中,我深刻感觉到了这种小微的生命力。比如,蓝微是一个新媒体小微,负责人才24岁,谈吐间,俨然已是商场老兵。

六祖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

“下下”在今天看来,就是深入一线的人,用户价值在动态的管理体系中被最大化的释放出来;人,在最小的业务细胞上统一责权利,迸发出最大的智慧。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思是琵琶声错落有致,疾乱中自有章法,像珍珠掉落玉盘一样清脆动听。珠落玉盘更是形容每一声都清脆悦耳,没有混音乱音。也正如小微在非线性的并联体系中,互生共荣。

2018年9月29日,张瑞敏在世界儒商大会上演讲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但在我看来就是四个字‘内圣外王’。内圣就是内部提高你的修养,外王就是国际市场一定要争第一。这两者是因果关系,没有丰厚的内圣不可能争外王,争外王的基础就是实现内圣。”

9月初秋温和的阳光下,张瑞敏举止间,额有慈眉,面有婉容,音有悲悯,新儒商的风彩尽现。也许他无心在意鲜花和掌声,而台下的观众却无不为之震撼——是因为中国企业有了自己的管理模式而骄傲。多年以来,中国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模式,就像没有自己的芯片一样,从美国模式到日本模式,我们在长期的黑暗中摸索前行。

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张瑞敏用13年时间把人单合一打造成一把倚天神器,用管理让人产生善意,用网器打通万物之间的节点。人单合一改变了中国企业创品牌的思维,把很多行业联合到一起。衣联网/血联网/金乡大蒜/淄博建陶产业园/荣成房车,人单合一把一个企业的所有产业链全部连接起来,让一个个的产业发展起来。——请注意,是产业,不是产品。

物联网时代不是一个企业或是一个产品可以制胜的,这不是产品品牌的时代,而是生态品牌的时代。通过这个生态,企业能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回到GEA的案例,跨国兼并,考验的不仅是资金、技术、人才的实力,更是文化输出的软实力。回顾这些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多数会以技术合作的方式进行兼并。在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机构,目的是连接最新的技术资讯和资源。

换言之,我们是在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下被动地生存。

这种兼并,我把它叫做从人际圈到经济圈的兼并。经济圈的本质,就算在美国,也难以找到值得信赖的伙伴。人种不同、宗教不同,更何况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大本营,人与人之间信奉的是以利害得失为基础、生硬冰冷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社会里,要找到与自己同心同德的伙伴非常困难。

其实,在国内也一样艰难。昨天还全心信任的伙伴,今天就因为其他竞争对手开出的高额薪水而轻易跳槽。越是具备高超技术和实力的人,越是同行垂涎三尺的对象。当然,自己也可以通过猎头,从同行那里挖来人才。

画龙画虎难画骨。前一秒还一起共事的同事,后一秒就可能摇身一变成为竞争对手。所以想要获得值得信赖的伙伴,十分困难。当下的中国企业界虽然没有美国那么不近人情,但获取同伴之难也不亚于美国。

一个人努力的力量尽管有限,但在企业规模尚小时,或许还能勉强维持。可一旦企业的销售额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为具备一定规模的中型企业时,无论如何都会需要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用高薪挖来的能人,若不能感受到任何提升空间,看不到再努力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一眼看到多年以后的自己,就像是股权激励等手段也都是短效的,不可能成为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

想要赢得值得信赖的伙伴,就必须构筑心心相连的信赖关系。虽然在利益上也需要达成共识,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抓住人心。

商业文明走过的“四个圈”

狩猎采集时代,人类只是一种弱势、被动的存在,只能利用地球所具备的物质和能量参与循环。即“生物圈”。农耕畜牧的生产活动,意味着人类从生物圈的束缚中获得解放,建立了己独立的生活圈,即“人际圈”。

人类为了追求富裕和安定,开始储备剩余的食料。同时,也开启了在财富争夺中兴衰存亡的数千年历史。直到人类的好奇心与探求心引发250年前英国的产业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让人类获得了巨大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使人类促进地球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力度飞速增长,仅仅用了200多年的时间,就创造了富裕而又便利的现代物质文明。我们称之为“经济圈”。

而现代物质文明却需要大量的制造、使用、丢弃物品才能不断促进经济增长。这种基于人类的欲望而损害自然的所谓文明,不可能长期持续。就像古代许多灿烂文明的遗迹只剩下了纪念碑,甚至连遗迹也已经消失。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流域曾经被森林所覆盖,一度是富裕的粮仓,而如今已是沙漠一片。

征服自然,只为利用自然而利用自然,其结果是盛极一时的文明招致覆灭。

人单合一的“生态圈”

兼容并包,自成体系

人单合一的“生态圈”,不是狩猎采集时代的“生物圈”,不是农耕畜牧时代的“人际圈”,也不是工业时代的“经济圈”。人单合一把所有的组织都作为动态节点,彻底平台化。彼此满足、彼此成就、彼此需要。

2016年1月23日,张瑞敏与北京大学教授胡泳做了交流时说道:“儒家把整个社会变成一个同心圆——个人在圆心,小家、家族,一层一层的。孔子很厉害,他说凝聚所有同心圆的就一个字——‘仁’。‘仁’是什么?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早期,所有产业只要有产品就可以维持,利用科技不断开发出功能更多、更智能的产品,这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时代。产品连接是买卖关系。但,未来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在无国界的市场中,一个概念若要全球化,一定要相当了解当地情况。同样,如果产品不是全球最好的整合所产生的结果,不具竞争力,将会无法持久。

要有效整合全球最好的产品,一定要四海皆伙伴。因为未来绝对不是汉贼不两立的时代,与敌共舞将是种常态。

正如1991年9月《哈佛商业评论》有一篇文章,是我认为美国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重要论调之一,文中提到美国应该变成“不制造计算机的计算机公司,无晶圆厂的半导体公司。”

生态圈分工整合的基本条件就是开放标准。在共同利益以及不断竞争的前提下,促进大家进行分工整合。

张瑞敏提出“生态圈”战略背后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打造一个生态型组织,除了让人成为信息节点之外,产品也要成为节点。张瑞敏将这类具有“大产品”气质的产品称为“网器”。“网器”的作用在于将“海尔”这个品牌“汽化”——既无处不在, 又让你依赖。

冰箱就是这个概念:

原来,可能就是卖一台冰箱;现在,冰箱上面的屏幕连接了各种食品的四百家供应商。所以,冰箱非“冰箱”,而是一个食品供应者,是一个诚信的供应者。最后可能会导致供应商连接数量增多,冰箱变得“毫无价值”,取而代之的是产生的服务价值,解决方案和场景体验。

美国《连线》杂志创始总编凯文·凯利有一句话:“当复制品免费时,你就要去销售那些无法复制的东西。什么是无法复制的东西呢?无法复制的事物有很多,比方说信任。”

平台的底牌是把对物质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的身上,“人”也不是简单的血肉之躯,而是知识体。也可以是生态链上的上下游、合作者、股东、员工、客户等价值相关者。张瑞敏打造的“生态圈”通过赋能,让“人”重新塑造企业的边界,不再“高筑城墙”,将其变成一个带有生命循环能力的生态系统。这种突破,前所未有。

以海尔为代表的具备国际竞争本领的中国公司,它们不但成为西方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强劲对手,甚至也成了在全球市场的共同“领路人”。显然,海尔如果仅把自己定位在“民族企业”,而不是全球性定位,如果不像它的对手们那样拥有叱咤国际的雄心与欲望的话,它一定不会走到今天,成为行业的全球领先者。

商业是无民族性的,市场是无国界的,那些世界500强的欧美公司,它们的野心是全球,但它们却成为自身国家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从“经济圈”到“生态圈”,张瑞敏用云端思维,推倒的是旧的认知的墙,创新商业管理模式。

这个“生态圈”的底层逻辑

是创造来源的转移

在价值链里,到底哪里才有价值?过去,大量制造是关键所在,但面对未来,大量使用的知识产权及和客户直接接触的服务会比较值钱。

在一个平衡的空间里,你是无法再去创造更大的成长空间的,所以价值链升维成了生态圈。

在微笑曲线里,重要的附加价值都在改变,谁在这里有比较多的顾客导向的范式,它创造的价值就最高,在今天看来指的就是生态收入。张瑞敏不喜欢谈市场份额,而换之以“引爆”。他的“引爆”不是单品的销量和份额,而是究竟能带动多少生态圈中的利益共同体。

在价值传递方面,海尔以生态圈传递共创共赢价值和过去传统的价值链不同,它是价值矩阵传递。在价值矩阵上,相关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点,都有自己的位置。

市场竞争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企业、供应商、用户交织在一起,共同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共同分享利润。

张瑞敏说:

希望从2016到2023年这七年要达到的水平,应该是原来三十二年的两倍,或者说这七年要增加的数,就是再来一个前面的三十二年。就像跑步“套圈”,看起来在同一层次,实则第一名的实力远远高于对手。

“套圈”就像打“价值战”,怎么样使我们的价值更高。所谓“换道”就是从原来的产品收入变成生态收入。对于“对期”效果的评估,海尔有一套独创的考核体系,内部称为“三张表”:战略损益表、顾客价值表、共赢增值表。

其中共赢增值表体现的是生态圈中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收益。它首次把企业平台化的效果做出了量化计算,也颠现了传统会计体系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估方法。因为生态收益需要经历个相对较长的蛰伏期,然后迎来指数级增长。

在物联网时代,海尔的“共赢增值表”的威力会得到很大释放。因为白电本身可以作为万物互联的端口之一,而白电的产业链会加速融合到这张网络中,从而放大共赢效应。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关键词:对赌,并联,全流程,共赢增值表。“对赌”的本质是资本社会化和人力社会化。因为员工一旦变成创业者,就意味着必须要按照全新的逻辑做事,打破组织围墙,为自己引来更多更好的资源:“并联” 和“全流程”解决的是资源的网络化协调问题;而“共赢增值表”则是全新的生态思维。

从管理思维到管理工具,海尔都已经远远超出了现有管理理论的范畴。

下篇:

重新定义“创客精神”

——如何复制“小张瑞敏”

张瑞敏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是生产力的极大增长。但本质是什么?其实是对人的积极性的解放。积极性来自哪里?从制度看,一个是要满足参与约束,一个是要满足激励相容。

(注:参与约束是指行为人参加工作的收益不小于不参加工作的收益;激励相容是指人都有自利的一面,要让其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

张瑞敏在《致创客的一-封信》中描述了自己的愿景:

三十年,既轻如尘芥弹指可挥去;三十年,又重如山丘难以割舍。区别在于,你是生产产品的企业还是生产创客的平台。海尔选择的是,从一个封闭的科层制组织转型为一个开放的创业平台,从一个有围墙的花园变为万千物种自演进的生态系统。

从生产产品到生产创客,海尔的转变具有更加宏大的历史内涵。在这个既合作又竞争的客观环境里,开放、弹性、随时可以扮演不同角色的能力,越来越重要。

未来世界需要具有弹性角色扮演能力的人,在漩涡的中心产出最大的能量。

什么是中心?在一个任务中,由谁主导发动谁就是中心。即使是小微也可以当中心,平台扮演的角色就是支持中心的卫星。

一旦成为“中心”,人的价值就会几何倍数的呈现。因此,张瑞敏在周三案例分享会上说:

组织的目标不是追求和谐,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在传统组织结构里,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大家没有使命感。我希望可以不用GDP来考核员工,而是幸福感。幸福感是什么?就是价值感。

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中心”,都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CEO。有海外小微主说:

首席知道你想要什么,但他最大的成就却是:他知道21世纪的人们需要倾听,以一种中国式的友善向我们确认这样一个信息—— 万物互联,人单合一。

上善若水,人单合一以一种温和、精确并耐心的方式将技术和消费者连接在一起,去实现彼此的价值。这才是张瑞敏最本质的精神:以人性为全部思考的原点和终点。

张瑞敏正是把对人性的潜在需求关注到了极端,他基于对人本性的深刻洞悉,以整合思维、系统思维带来了巨大的颠覆性创新,从而带来了人类消费形态的革命性变化。亦如《道德经》所示: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张瑞敏天生有颗敏感的心灵, 故而他深悉真理就在常识之中,而把常识推到极至。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这个世界最真实的存在是什么?是精神。优秀企业的伟大与永恒就在于,它是完全根植于人类精神世界之上的超物质力量,直指人心,点化人性,牵引和规范人的道德与行为;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以最智慧的方式回答和解释了人类终极的困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答案就是:在生态圈,你必须有利他之行,才能到达利已的彼岸。这是在共生关系之上生出的互生关系。《中庸》上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由此,人单合一使人不仅明了个体存在的意义,又同时有了精神的依托,也就是说:既指出了河流的走向,又为你准备了渡河的舟船。

时下的中国的企业,不管处于什么经济环境之下,一方面应该像动植物在严酷的自然界中求生存一样;另一方面,在努力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不能只顾自己个人的私利,经营者不能只顾交易对象,必须考虑员工、客户、企业所在的地区等等,必须以关爱之心、利他之心经营企业——话题虽远,但又何尚不是一种现实?这是一个企业家基本的商业原则。

有人会用“人人都是CEO”来比喻创客、小微。实际上,成为企业家是一种宿命,并非所有的企业领导者都是企业家。与其说“企业家”是某个人,不如说“企业家”是一种精神。

海尔提出的创客、小微,其目的正在于让员工自己成为知识的主人,而不是奴役。他们需要首先打破自上而下的指令的束缚,通过和市场对话,了解自身拥有的知识的价值,不断在对话中进行自我学习。同时,这也是把技术创新引入经济中的过程。

唯有自助,才能人助,自己一定要掌握优势、有核心竞争力,并且与合作对象进行策略联盟,组成梦幻队伍。纵观中国企业内部创业的发展,其本质上是要转为以顾客为导向。但你会发现,员工心态与文化是主要的障碍。原因是国内许多产业,远离消费者。不了解消费者需求;员工做事的心态是大客户要什么就做什么,不懂得倾听消费者心声。这种心态要转变成以客户为导向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内部创业的成功机率也不会太高。

曾有一位人力资源专家向张瑞敏提了一个问题,“你想让海尔每一个人都成为创业者,我觉得这不可能,因为有些人天生不是创业者,怎么可以成为创业者呢?”张瑞敏微笑着说,“你这个思维还是禁锢住了。我不是让现有的员工都成为创业者,而是让能够创业的人到我这个平台上面来。”这又是一种何等的开放——在他的眼中,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张瑞敏有着强大的内心,且是多层次的。不仅仅包括他勇于颠覆已知世界,还包括他一往无前,无中生有的“创新力”以及超越表象、洞察本质的“洞察力”。这些力量聚合在一起,形成强大无比的合力,强大到一次又一次颠覆这个已知的商业世界,强大到不仅海尔的员工,还有全世界的“海尔兄弟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

除却产权关系不说,海尔孵化出来的“创客”不一定是团队领导者,也并非以享有权力为荣。海尔的“创客”是一个以追求“企业家精神”为已任的创新者群体。

当下的中国,创客们应当是这个时代挟裹的洪流中的清泉,秉承着商业文明、有着做人的基本规范、基本信条,以及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用理想人格的价值尺度,去丈量未来的成长空间,无论是新旧动能转换,还是供给侧改革,这都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与责任。

千百年来,国人的价值观主要来自中国传统文化。比如“三不朽”,就曾是影响无数人的主流价值观。“太上立德”,是以成就道德和圣贤品质为最高目标;“其次立功”,即建功立业,造福一方;“其次立言”,即以著述影响社会,教化民众。与之相应的,还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正是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古人才会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人生目标。与其说这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不如说这是他们对成功的解读和实践。创客们不应当因为自己的“小”,而失去人格上的“大”。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本身就是一个高维度的辩证。从创业角度来说,价值观的建立,是基于对生命的认识。《大学》有言: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生命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就在于成就智慧,成就慈悲。这必须是内部创业者的必须课。没有商业人格的伟大,又怎么会产生高度灿烂的商业文明?

创客仅有才华是不够的。低维度的成就,侧重自利。是通过创业开启生命内在的觉性,从而断除迷惑烦恼,使自己成为觉悟者,财富之门自然开启。

创客的商业人格需要升华。高维度的成就,侧重利他。是由己及人,将此深心奉尘间,以众生而非自我为中心。由此可见,创客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大众的利益。甚至可以说,自利是为了利他,自觉也是为了最终觉他。觉醒的极点是什么?是文化复兴。

张瑞敏复制了无数的“小张瑞敏”,成就人,满足人,这本身就是企业家的精神内核之一。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将这种提高自我修为的精神用于自身的治理,则自身得其本性真身;用于一家的治理,则一家得其吉庆有余;用于一乡的治理,则一乡得其长治久安;用于一邦的治理,则一邦得其富足丰饶;用于天下的治理,则天下得其普天升平。

这些都是坚持道所呈现出来的德,也是坚持道所必然收获的德,也是天下创客需要坚守的低线。

张瑞敏对创客的引导,对创业成功的定义,离不开对生命真相的认识。张瑞敏最常讲老子以水喻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说的是水之德:从容不迫,随方就圆,举重若轻,善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人单合一孵化了N个小微,张瑞敏复制了N个“小张瑞敏”。我想,这也会引发更多的中国企业打破成长的天花板——造物先造人,在内部创业的平台上,成就更多的有着高维度商业人格的创业者。

物质文明总会迭代,甚至枯竭,而人性文明之花常开不败。在商业社会中,优秀的领导者需要拥有哲学家般深远的“思想”、 清教徒般清正的“心性”,再加上披星戴月、辛勤劳作的农民般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只有当这样的领导者辈出、创客辈出时,我们的社会经济才会变得健全。也正如《道德经》所言: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天下创客,牧心者,牧天下。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