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排水孔疏通器取不出来带电吗(冰箱排水孔疏通器拉不出了)

冰箱排水孔疏通器取不出来带电吗(冰箱排水孔疏通器拉不出了)

首页家电维修冰箱更新时间:2022-03-09 09:28:50

澎湃新闻记者 伊川

这些照片拍摄于1998年至2000年的上海市中心淮海路商业街。彼时,该路段在台风、暴雨来临,汪洋一片,导致车辆行驶缓慢,甚至熄火抛锚,行人涉水过街,加上道路两边地势较低的商家住户洘滂排涝,令该区域一度险象环生,民怨沸腾。然而不知愁滋味的少年,在积水中嬉闹玩耍,让家长又爱又恨,哭笑不得。

坐在公交车911号线上,对面建筑是武康大楼。

暴雨来袭,玻璃窗上沾满水珠。

行驶在淮海中路上的911路公交车。

淮海中路车辆开过积水溅起的浪花。

上海何以一到夏季容易发生积水内涝的险情。早年上海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胡恒智博士的研究课题显示,由于上海的地理位置,极易受潮汐和季风气候影响,具有“台风、暴雨、高潮位、上游洪水”4种汛情特点,极易导致复合洪涝灾害伴生现象,即所谓的“二碰头”“三碰头”,乃至“四碰头”。胡博士说的这是天上水的来源,但是为什么水落下来不能快速有效排至下水道?那时候,上海人不懂,只好准备器材防洪抗涝。器材指使用沙袋、砖头、木板填高屋子门槛,防止暴雨进水;用板砖垫高家具、床铺、电冰箱等防止家具泡水或电器漏电;准备好脸盆、洗脚盆、木桶准备“洘滂”(把家里的积水人工舀出去)。

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局长侯仁民曾经告诉我,“上海市政欠债太多,很多下水管道使用的还是解放前的,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低“。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已经从局长退位多年,正带领一批处长、专家编纂《上海市政工程志》,那年是1997年,我在他手下担任摄影工作。更早时候,他曾在上海工部局担任要职,对于上海城市建设的家底,心里清清爽爽。

市民骑行在积水尚浅的道路上。

车辆抛锚,警察骑着自行车赶来处置。

暴雨给出行带来麻烦,人容易急火攻心。

推行抛锚的汽车。

停车靠边,这位老兄争取不湿脚。

上海地势总的来说,比较低平,微有起伏,仅西部边缘有十余座剥蚀残丘出现,市区内相对地势低洼地区,如静安、卢湾、南市等区也常常是积水较严重的地区。彼时还是卢湾区的淮海中路也被老上海人称之霞飞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堪称上海城市的时尚之源。这条长约4公里的商业大街,名店林立、名品荟萃,其中不少是俄侨老店,或是法租界同业之最,他们以欧洲样式的商业布局,展示着几乎与欧美发达城市同步的高档生活消费品,尤以西餐、西点、西服和日用百货最具特色。这样一条上海人心中的繁花锦绣大道,终因抵挡不住时间的磨耗,水泥路下的排水管道日渐不能承载城市急剧扩张带来的压力——水溢出了路面,不再被吸收,也就是这些照片里的模样。

1990年代是上海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期,也是自1949年解放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市政建设。1988年南浦大桥始建,1993年内环线高架道路开始动工兴建,1994年,延安东路隧道南线(浦西往浦东)开工,上海地标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于1991年7月30日正式奠基并开工建造。据上海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上海统计年鉴》:城市城市排水管道长度2000年长度是3,920公里,2019年增长至28,233公里;城市设施水平每万人拥有城市排水管道长度由2000年的 2.86公里,至2019年增加至11.63公里;公共事业和市政建设的投资额,由2000年的163.34亿元,至2017年为473.6亿元。

积水漫过脚踝,有人欢喜有人愁。

趟着积水。

“过河”。

脚有套鞋,心里不慌。

脚蹬大号“防水”垃圾袋。

疏通下水道排水口。这张摄于金陵路。

专心“洘滂”排涝。

马路上的水漫进弄堂里厢。

上“岸”,擦脚。

每年夏季上海受台风影响,导致不同程度的生命财产的损失。今年第14号台风“灿都”来势汹汹,但在各方高度重视下,提前布防,未出现大碍。如今上海市中心道路积水隐患基本消除,淮海中路以及曾经常年内涝地区,积水不再。

本组图片摄于1998-2000年,上海淮海路。澎湃新闻记者 伊川 摄影。

实习生冯锐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许海峰

校对:栾梦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