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116升风冷冰箱使用说明书(美的118升冰箱使用方法)

美的116升风冷冰箱使用说明书(美的118升冰箱使用方法)

首页家电维修冰箱更新时间:2022-03-06 12:58:43

文|高雅

编辑|彭孝秋

消费电子一直是中国产品出海浪潮中的头号玩家之一。

在2020年的1.12万亿元跨境电商出口总额中,消费电子占据45%,成为继家居、服装之后的第三大出口品类。

这离不开我国在消费电子产品生产上有好制造、利润高的相对优势。特别在供应链体系方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我们更完善。比如在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广东,几乎所有零部件都能实现自给自足。

所以我国生产的消费电子产品成本会更低,卖到海外的利润空间也更大;除了价格优势,海外消费者对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也比国内高不少。“海外消费者其实不一定愿意用原装配件”,不少生产商告诉36氪。

也正是在这双重推手之下,全球95%的消费电子产品均来自“中国制造”。而今天的出海浪潮对“中国品牌”的侧重更大于“中国制造”,在2019年中国出海品牌50强中,就有34%为消费电子企业。这对于消费电子产品来说似乎是更难解的题:当同质化竞争加剧、品牌意识愈发显著的时候,“周边产品”应该如何塑造自己的品牌粘性和企业护城河?

针对这个问题,消费电子品牌「倍思」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它成立于2011年,在10年的发展历程中,「倍思」是站在行业发展幕后精钻产品的探险家,鲜有人知的是,「倍思」品牌的充电产品持续占据着天猫、京东、抖音等平台细分品类第一名位置。2021年,倍思成为全球出货数量最多的充电类品牌,若非缺芯,销售量估计还能增长至少30%。

而这份成绩背后对产品的思考,在从产品到品牌10年的踏浪中,「倍思」品牌始终坚持实用和美学结合的品牌理念,正如「倍思」品牌名称由来一样:Baseus就是Based on user的简化,坚持站在用户角度思考,为用户提供实用美学兼具的产品。

「倍思」实拍图

这一次,36氪带着对消费电子出海品牌塑造的困惑,和「倍思」创始人何世友聊了聊,他是早期智能穿戴、O2O行业的见证者和开拓者之一,在与「倍思」品牌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何世友自己也走出了一条从贸易到工程、再到技术创新的“贸工技路线”。

何世友笑称“我就是公司最大的产品经理”,那么这种产品经理的专注和细腻感又将如何在「倍思」品牌身上体现?陪伴企业十年的发展中,「倍思」品牌与何世友之间又出现了哪些特性交叠?一个不断发展的出海品牌、一个逐渐成长和完善的创业者,将擦出什么新的火花?

以下为专访实录:(经编辑)

什么样的充电产品才称得上“优质”?

36氪:先和我们简单聊一下「倍思」十年间的变化。

何世友:「倍思」品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我们是以设计为主导,在设计上做出微创新,然后通过对于供应链的深度合作和联合开发来满足交付和质量需求,用这种方法来建立消费者对我们的初步品牌认知;

随后是第二阶段,以设计和技术的深度创新为导向,工业设计创新、结构创新和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创新是我们新的产品力;

到了第三阶段,重点则在于打造爆款,新增爆款产品为龙头形成品牌各方面要素的组合能力,也就凝练成了消费者对我们的品牌认知。

36氪:「倍思」现在有哪些产品?有什么样的发展历程?

何世友:「倍思」目前有4条产品线,第一是充电类产品线,第二是音频类产品线,第三是清洁电器产品线,还有一条是基于用户细分场景应用的创意消费电子产品的场景化产品线。

我们从做手机配件开始,后来做办公电子相关产品,然后是车载周边,再就是清洁类产品。2019年,我们开始推出氮化镓充电器。主要出于两个原因:

第一,2018年,手机厂商基本在往C口和快充的方向走。基于这个,我们希望想办法让消费者只用一款产品就能同时满足笔记本,手机、平板、Apple Watch等等周边产品的充电需求。我们也希望通过一个充电头就能解决消费者多设备同时快充这个需要。带倍思,一个就够,从而减少消费者的麻烦。

第二,我们刚好发现了氮化镓这种新的半导体材料和工艺器件,它能够很好的让充电器“减肥”。所以我们把原先在工业领域用的工业器件应用到消费电子领域。为了用户能更方便使用,我们持续对产品进行迭代,产品做得更小更紧凑。原先第一款氮化镓充电器推出的时候已经是行业最小了,到现在还在保持这一优势,工艺更精湛。

疫情催生了大量的平板和笔记本使用需求,这也正好是笔记本换C口的阶段,看到这个趋势,我们的氮化镓充电器能够在提供同样功率的前提下,又小又轻便,而且兼容所有充电协议,同时更加丰富的接口,2C1A的接口,这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很好的使用体验。

倍思在保障产品功能质量和稳定性要求的情况下,持续减小体积、提升便捷性,打造极致精品,这是有技术、工艺和制造壁垒的,也从而形成了倍思品牌在充电领域的竞争优势。

36氪:做充电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定义好的充电产品?

何世友:我们认为做好充电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真正懂得用户需要、大胆应用新科技去解决难题、设计要足够美。

首先,对用户真正的关心、感同身受的理解,(回到消费真实的使用场景中,细到动作的观察)这一点特别重要,比如在别人还在从天猫购买评价中寻找机会的时候,倍思就已经基于使用场景建立了用户使用习惯研究和基于消费者需求洞察到产品落地的创新体系。很多不起眼但是很有体验感的产品特点,能够给用户带来很多小惊喜。

其次,就是要做好扎扎实实的技术,充电类产品的核心软件要能够自主开发而不是外包第三方、关键器件要供应端可控,甚至生产过程中的制程也设定专业工程师岗位来进行管控,才能切实保障产品质量。

2021年,倍思成为全球出货数量最多的充电类品牌,若非缺芯,估计还能增长至少30%的销售量。由此可见关键技术和上游产业链条可控多么重要。

第三点,美的设计对年轻人来说,不是“加分点”,而是“必选项”。产品如果不美、缺乏品味,也不会被选择。倍思品牌非常注重产品设计,打造低调简约,实用而灵性的设计,赢得许多年轻用户的青睐。

36氪:「倍思」的产品有什么优势?

何世友:我们在充电类产品的优势,首先是体积越来越小;第二是充电时候功率密度更高;最后是发热更低。国家规定充电时表面温度不能超过70度,我们比国标低了8度,在同行里面发热控制应该是最好的。

当然,兼容方面会更好。我们能够跨平台跨手机兼容,迭代了几个版本后兼容性更好,现在我们可以同时兼容安卓手机和联想笔记本。

倍思是做“周边产品”的吗?,粉丝粘性从哪儿来?

36氪:倍思也有3C配件产品线,它的角色定位是什么?应该起到生活中什么作用?

何世友:绝大多数传统配件厂商的经营思路就是紧密围绕着主机厂的节奏运作。第一是不太注重消费者的体验,认为做配件是给主机服务的,只要把握好主机厂的产品发布节奏就能实现盈利,把精力放在怎样做“低价山寨”配件产品。而往往忽视了产品创新最根本的动力——则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配件体验服务;

第二是大多数传统的配件厂商过度强调功能化甚至是指标化,不管用户是否真实需要,单纯为了销售对标竞品而堆叠参数和功能,反而造成使用不便。这就是为什么称之为“3C配件”,而不是“消费电子”的原因。

手机厂商配件的逻辑是围绕主机做服务,而我们的逻辑是围绕消费者做服务。主机厂商更懂他们的主机,但不一定全方位更理解消费者的体验和需要。消费者可能同时有苹果、华为、三星的设备,也有更多不同品类(手机、平板、笔记本、创意小电器)产品同时使用的需要,主机厂商只针对他们自己的产品做配套充电器,我们则会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去做一个同时兼容这些主机的产品,打造基于细分场景的整体的卓越使用体验,并根据消费者的反馈不断做提升。

36氪:如何建立消费电子类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

何世友:我们会从几个方向去做。首先我们努力让用户更全面认知倍思品牌,了解倍思以多品类、多细分场景的产品,有针对性包围其生活各种所需。倍思品牌用户的重复购买率超越绝大多数消费电子品牌,在消费类电子产品这个“小客单耐用品”领域,创造自己的独特性。我们非常注重用户互动和增值服务,一方面增强用户粘性,促成更好的口碑;另一方面引入一部分很有想象力和专业见解的用户,与我们共创新品,共享发展。

第二是我们更擅长去洞察消费者的真实使用场景。例如桌面充电器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会很细心观察消费者在办公场景遇到的跟充电相关的问题,用很有画面感的方式去呈现出来,让消费者能够感知到,这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久而久之消费者的认知也得到了巩固。

比如很多人会在床头摆放台灯,但往往就没有足够空间再摆放一个插排了,手机充电就不太方便。就是这样小小的一个洞察,对床头台灯和手机充电的空间集约化整合的需求,促成我们开发了一款爆款产品。这种对用户使用体验真正用心的、感同身受的理解,促成了倍思品牌与用户之间深厚的互信与紧密联系。

「倍思」产品图

「倍思」对于做好产品的追求是什么样的?

36氪:「倍思」认为应该做一款好产品的背后方法论是什么?

何世友:结合「倍思」的使命,我们会去思考什么是实用而美,将实用而美拆成几个维度,变成更具体的可执行事项,在具体的事项里做应用,再到持续改进,持续循环。例如,PPT翻页笔,我们会去模仿消费者手握翻页笔的场景,模拟他站在台上,他最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笔,以此来决定翻页笔的某个地方是做平面还是凹面等等,从消费者的角度设计产品。

我过去既做软件又做硬件,做手表的时候做了非常多的穿戴体验方面工作,还有APP的交互体验都是围绕着人。回到「倍思」来也带着智能硬件那一套,我们会很重视产品智能化。例如,我们通过「倍思」的APP,把产品跟APP关联到一起。总的来说,我过去的经历能很好应用在工业设计、消费者使用体验和软硬件结合方面。

36氪:您认为对产品追求热情来源的永动机是什么?

何世友:基本上我每天8点半左右就到公司了,晚上10点钟才会走。这个是因为热爱,真的喜欢这个东西。我们会发现,无论产品怎么迭代,消费者永远不满足,产品永远做得还不够好,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事情。当你有了技术经营知识、消费者经营知识以后,就会想办法去满足消费者、帮助消费者。我觉得我的热情能持续到80多岁,倍思品牌也会一直坚持持续地去做。

纯粹围绕商业和利益驱动很容易疲劳,数据到最后其实不是特别能驱动人,而且我相信没有人愿意跟纯粹只为了把数据做漂亮的人一起共事。我希望我们在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数据是我们坚守了这件事情的一个阶段性的兑现进度条。

36氪:我们都认为品牌塑造会是新的趋势,那么「倍思」对于打造品牌的认知是什么?

何世友:以前我们一直相信好的产品会说话,没有把倍思品牌告诉大家,没有去做推广传播,我们一直把精力投入在做产品端。

现在,我们相信这是打造品牌最好的时代做品牌是个持续而漫长的过程,我们从2020年开始对品牌进行定位,现在还在品牌建设上稳步推进,不断努力。例如,我们和回收宝合作,回收旧充电器做集中处理,同时换一个更好的快充给到消费者;这样的公益心态非常能够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理解倍思所奋斗所创造的初衷,非常能够塑造品牌粘性。

36氪:「倍思」的品牌理念是实用和美学的结合,是否可以具体讲讲「倍思」在这方面的建树呢?

何世友:「倍思」自始自终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我们的产品专注消费者体验,是围绕消费者服务的。我们之所以把实用和美学作为品牌理念,是因为这就是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秉承这样价值观去做。

实用就是观察用户的使用场景,看用户真正需要什么。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客户,不是主机,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更高效、便捷、舒适是我们关键词,不断丰富用户的生活体验,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当然,产品还要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这几年我们也拿过iF、红点和很多国际大奖。超过116个项目的工业设计大奖。

36氪:「倍思」未来会有出海计划吗?

何世友:海外消费者使用习惯和国内消费者有差异。比如说海外用墙插比较多,比较注重床头使用场景,我们会围绕这个去做一些产品;国内的场景更多是桌面或是客厅排插。总的来说,消费者使用体验,国内特别是欧美和东亚地区的差异还是蛮大的,今年开始我们逐步把这些产品线拆分成海外和国内两条来做。

我们在海外主要是通过线下连锁商超展陈,当然线上渠道我们之后也会关注。前三年,我们有做过这方面的尝试,逐渐发展起来后,海外消费者的使用意见反馈给我们,再把这些用到产品开发设计里面去。今年我们可能会有2个大单品放到众筹平台,我们跟众筹想法验证的逻辑不同,希望通过这个渠道做品牌传播,这非常考验我们产品的颠覆性创新。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