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诺冰箱国产品牌(euna优诺冰箱是杂牌吗)

优诺冰箱国产品牌(euna优诺冰箱是杂牌吗)

首页家电维修冰箱更新时间:2022-03-09 18:18:30

集微网报道,据科创板信息披露,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已于1月21日提交证监会注册,即将登陆科创板资本市场。这家公司与科创板已上市的“中微公司(688012.SH)”几乎同名,但招股说明书并未披露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此记者专程走进这家神秘的半导体公司--中微半导。

记者见到中微半导创始人、总经理周彦先生,当谈到中微半导与“中微公司”的关系时,他表示两家公司之间没任何关系。双方虽然都是从事半导体行业,但中微公司是由归国博士尹志尧先生于2004年在上海创立的一家半导体设备公司,主要从事刻蚀机的研发、制造与销售,而中微半导是由周彦及大学同学杨勇于2001年在深圳设立的一家半导体设计公司,主要从事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

招股书显示,中微半导系集成电路(IC)设计企业,专注于数模混合信号芯片、模拟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致力于成为以MCU为核心的平台型芯片设计企业,力求为智能控制器所需芯片和底层算法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不忘创业初心,让客户从“敢用、想用”到“爱用”国产芯片

集微网了解到,中微半导的官方网址为www.mcu.com.cn,是国内最早的MCU芯片设计公司之一。

公司创始人1996年在深圳创业,从事芯片的应用开发。“那个年代,尚无本土的MCU产品可用”,周彦回忆说,“做贸易能挣钱,但是卖别人的芯片,会有很多约束,底牌在人家手里。”这样的掣肘让中微半导的创始团队萌发了自己研发设计芯片的想法。于是,他们从芯片产业链的后端应用开发走向前端的设计,并于2001年设立中微半导,开启自己的“芯”路历程。

本世纪初,大陆半导体产业刚刚起步,生态不完善。“当时本土芯片公司从投片到销售每个环节都很难得到客户认可。”周彦回忆说。

“要有自己的芯片,这就是企业初心。董事长杨勇学习能力超强、爱突破,从写程序转变为芯片设计,全靠自学和到研究所拜师求艺……杨总擅长技术,周总善于市场。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公司就活下来了。”公司董秘吴新元提及两位创始人赞叹地说。

“我们经历了让客户从‘敢用、想用’到‘爱用’本土芯片的过程。”周彦称,芯片在整个电子产品中成本占比不高,但其地位和作用却非常重要,特别是MCU,作为整个电子产品的“大脑”,一旦芯片出问题,整个产品就不运作了,所以客户不敢轻易替换芯片。“设计一颗芯片不难,难得是走进市场。”

中微半导2002年成功研发第一颗ASIC芯片--燃气热水器专用芯片,2005年开发出基于RISC指令集(RISC-89)的汇编语言平台和仿真工具,2006年在国内率先推出8位OTPMCU芯片。中微半导早期推广自己的芯片,发挥应用开发的优势,开发好应用方案,不断精益求精,以性能、功耗优化以及效率平衡表现打动客户,经过这样几年的推广,中微半导的品牌才逐渐打开了市场。

经过20年的发展,以中微半导为代表的国产芯片无论是性能、产能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很多细分领域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品牌芯片公司水平。

随着万物互联、智能驾驶、工业4.0的时代加速到来,全球MCU出货数量和市场规模正在持续增长。根据IC Insights预测,2021年全球MCU市场规模将达157亿美元,2024年将达188亿美元。其中,据IHS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MCU市场规模超过268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MCU市场规模将达到320亿元。

与市场需求高速增长不同的是,包括ST、瑞萨、NXP等全球MCU大厂的产能不但没有提升,反而受到疫情、火灾等“天灾人祸”的干扰,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也为中微半导等国产MCU芯片设计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招股书回复意见(二)披露,中微半导把握2020年下半年全球芯片缺货、国外厂商交货周期延长、芯片价格大幅上涨等机遇,凭借产品品质、性价比、交货周期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迅速进入知名厂商供应链,产品被美的、九阳、苏泊尔、小米、格力、雅迪、 Bosch(博世)、飞利浦、OPPO、一加、Nidec(日本电产)、TTI、TP-LINK 等国内外知名客户采用,产品在知名客户的采购份额逐步提升。2021 年,公司产品占九阳 MCU 采购总量的 12%,占苏泊尔MCU采购总量的9%;公司已与小米签署长期框架协议,约定 2022年的 MCU 供应量不低于2,000万颗,并预留20%的增量。

虽然中微半导在创业的路上经历了种种困难,但正是创始人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支撑着公司走过20年,不但实现了让客户从“敢用”到“爱用”自己的芯片,也迎来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使得中微半导有望借此契机实现公司的全面腾飞。

对标TI/ST等国际一流大厂,梦想打造自主芯片行业迪卡侬

中微半导对标国际一流厂商TI和ST,围绕智能控制器所需芯片及底层算法进行布局,积累自主IP过千个,形成了以MCU为核心的成熟技术开发平台,可进行结构化、模块化开发,快速进入各类细分应用领域。

国际一流厂商以技术布局全面、产品种类丰富、下游应用领域广阔和产品品质稳定而占据市场优势。周彦说,“只有全面设计能力才能构筑核心技术护城河。公司希望打造国产芯片行业的‘迪卡侬’,为智能控制器提供全部所需芯片。”在体育用品行业,好用、齐全、实惠是迪卡侬给客户的第一印象,而在半导体行业,中微半导希望做到服务更专业、产品更丰富、性价比更高,成为世界一流的平台型芯片设计企业,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中微半导具备主流系列MCU、高精度模拟、功率驱动、功率器件、无线射频、高性能触摸和底层核心算法的设计能力,可供销售的产品达800余款,可满足多个细分领域不同客户对芯片功能、资源、价格的差异化需求。

凭借着自身过硬的实力,中微半导的产品获得了美的、格力、万和、苏泊尔等主流家电企业的认可,广泛应用于热水器、电磁炉、微波炉、燃气灶、油烟机等小家电电器。同时,其消费电子芯片已得到小米、一加等知名客户的认可,广泛应用于电动牙刷、电子烟和无线充电器等电子产品。

在持续巩固自身在家电、消费电子领域优势的同时,中微半导也将不断扩产产品覆盖面,顺势进入电机与电池、物联网、工业控制及汽车电子领域。“全面技术能力使得公司能够顺利进入新的应用领域,且边际成本低、速度快。”周彦介绍说。

2018年,中微半导开始布局电机与电池产品线,并在当年实现量产流片,次年实现销售收入。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18.45万元,2020年达到了2,098.77万元,同比增长11,375.45%;2021上半年达到了8,409.61万元,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目前,中微半导已经开发了多款电机控制芯片和驱动芯片,包括 12V、24V、60V、200V、 600V 等多种驱动模块,满足从低压到高压、从小功率到大功率的驱动需求,广泛应用于骑行类、风机、水泵、园林工具等领域,并被 TTI(创科集团)、Nidec(日本电产)、东成机电、小米等知名品牌厂商采用。

在物联网传感器信号处理领域,公司的传感器信号处理芯片具有高精度和低功耗的特点,其中Sigma-Delta24 位ADC有效精度达到了 21.5 位, 广泛应用于商业计量秤、电表测量、高端锂电电量测量、医疗血压测量等产品中。

“集成电路的本质就是集成,把电子管变成晶体管,再从单个晶体管变成多个晶体管,能够实现芯片的体积更小、性能更好、能耗更低、性价比更高。”周彦表示,全面的技术能力也带来了强大的外围电子元器件整合能力,让公司芯片具有高集成度的特点,比如公司电机芯片集成了 MCU、LDO、预驱、3 颗(P N) MOS,一颗芯片实现了传统方案 6 颗芯片的功能,降低了成本,给客户最好的性价比产品,留给客户更多的价值空间来实现自身价值。

20年专注厚积薄发,大家电、工控和汽车电子领域暂露头角

从招股书来看,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中微半导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75亿元、2.45亿元、3.78亿元、5.3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3236.50万元、5069.14万元、9369.00万元、2.59亿元,平均毛利率在40%以上,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超过60%。

之所以能在市场上获得巨大的成功,显然离不开中微半导20余年来的厚积薄发。

中微半导将大家电、工控、物联网及模拟和车规级芯片作为其募投项目。据招股书回复意见(二)披露,相关项目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产品已经进入空冰洗等大家电领域,空调终端客户包括大金空调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冰箱终端客户包括广东奥马冰箱有限公司、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和杭州金松优诺电器有限公司,洗衣机终端客户包括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

相对于家电、消费类市场,工业控制、汽车电子领域的MCU产品市场需求更加旺盛,供应更加紧缺,技术壁垒也更高。

据了解,工控芯片和车规级芯片对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要求较高,其中工控产品温度范围覆盖-40℃~105℃,需要满足IEC61508等标准的认证。而出于对汽车的安全属性要求,车规级产品要求更加严苛,对芯片的工作温度要求更宽,车身及娱乐系统等通常要求-40℃~125℃,发动机舱要求更高,要满足-40℃~150℃。

除温度要求外,汽车对芯片的抗干扰性、产品的一致性、使用寿命等方面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受限于车规级MCU芯片研发周期长,设计门槛高,资金投入大等,多数国内MCU厂商对于车规级MCU望而却步,这也导致了中国有95%左右的汽车芯片依赖进口,解决车规级MCU的国产替代问题迫在眉睫。

为持续推动上述领域国产替代,中微半导早已经投入到工业控制和车规级MCU产品的研发之中。

中微半导建立了汽车产品研发团队,其主要成员都具有10年以上的汽车产品开发经验,对汽车芯片的设计理念和品质管控理解深刻。同时,公司汽车产品严格采用具有车规级生产资质的供应商和车规级原材料,并且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测试流程来验证汽车产品的稳定性。

对于产品一致性要求的实现,中微半导团队具有IATF 16949的质量管控经验,已经掌握了从设计裕量预留、量产测试覆盖率提高、量产CPK管控到量产品追溯等一整套实现方法并已运用到在研项目。

目前,中微半导的全系产品已满足-40℃至105℃条件下的长期可靠工作,车规级产品BAT32A237系列可工作在-40-125℃,已在2021年年底通过AEC-Q100 Grade1测试,无论在工艺选择、晶圆制造,还是在封装测试等各方面都建立了全方位可靠性保障体系。

据了解,可工作在-40-150℃、满足AEC-Q100 Grade0 标准的中微半导BAT32A337系列已经进入品质评测阶段,即将批量供货。

写在最后

从家电、消费电子到电机与电池、传感器信号处理,再到工控和车规级芯片,中微半导专注芯片设计20年余年,不断拓展技术布局、产品布局、提高芯片性能,产品不断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业绩快速提升。

后续,在广阔的市场需求推动和科创板的资本助力下,中微半导凭借深厚的 IC 设计技术储备和市场服务经验,定能抓住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以及国产替代的机遇,持续扩大公司市场份额,成为国内IC设计厂商的中流砥柱。

关于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微半导以“做强中国芯,服务全世界”的企业使命,以“成为世界一流芯片设计公司”为愿景,将持续做到晶圆供应安全、产品性能优良、服务快速高效,在多领域实现芯片的国产替代。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