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新飞冰箱质量怎样(新飞冰箱还是原来的牌子吗)

现在的新飞冰箱质量怎样(新飞冰箱还是原来的牌子吗)

首页家电维修冰箱更新时间:2021-12-18 00:39:04

文|AI财经社 周晶晶

编|周春林

“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这句传唱大江南北的广告词,对于大多数经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来说一定不陌生。然而,曾经伴随着一代人记忆的新飞冰箱,也许很快将成为历史。

据中国家电网报道,一份由河南新飞制冷器具有限公司、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河南新飞家电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重整说明开始在业内流传。

说明中称,“迫于资金链压力,公司目前惟有停止生产活动”,说明发布的日期为2017年11月1日,中国家电网称,该消息的真实性已得到新飞电器内部人士证实。另据大河网报道,该厂自11月1日起,厂区内除保安外处于无人状态,仓库和车间都贴上了封条。

事实上,这并非新飞第一次停产。

2012年,新飞冰箱一部开始停产,要求涨工资,停产工人千余人;2013年5月,新飞又意外宣布,河南新飞电器部分生产线开始停产,再次爆出裁员传闻。

与2012年、2013年两次短暂停产不同的是,新飞此次停产,很有可能就此告别冰箱生产销售,只留下品牌经营业务。

AI财经社发现,在新飞电器网上商城中,随意点开冰箱类别的商品,许多均已出现“库存为0”的提示。

新飞冰箱曾经作为冰箱界老大,一度成为中国家电制造业的标杆,如今频繁陷入停产门、销量颓靡,不禁让人唏嘘。

一代冰箱之王究竟为何倒下?

辉煌十年

1958年,中原大地河南新乡市,出现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无线电设备厂,这个工厂作为一家军工企业,主要生产配套军用通讯设备。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后,军工企业遭遇技术替代和市场替代的冲击 ,因为产品单一,加上军费削减,无线电设备厂已累计亏损70多万元,濒临破产。

上世纪八十年中期,国人的生活和收入水平已普遍提高,家用电器兴起,让濒死的无线电设备厂迎来新生。

1983年,时任厂长的刘炳银很快把目光瞄准了当时在大城市颇受欢迎的电冰箱,将一条成熟的意大利飞利浦公司的电冰箱生产线引进新乡地区。

军工厂开始转型造冰箱,取名新飞,新飞冰箱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当时,国内家电行业起步不久,技术不成熟,冰箱普遍噪声大故障多,很难得到消费者信任,国内家电市场份额被国外品牌霸占。

创始人刘炳银相信,质量,是打开市场之锁的钥匙。为突破这一屏障,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海尔张瑞敏一样,刘炳银也曾演出过“砸冰箱”的苦肉计。

1990年5月20日,新飞冰箱订货会现场,400多台新飞生产的冰箱一字排开,刘炳银声音激昂:“这些都是我们厂生产出来的不合格产品,如果把这样的冰箱卖给用户,是我们新飞人的耻辱!必须全部销毁!”话音刚落,刘炳银率先举起铁锤砸向第一台劣质冰箱。

一时间,刘炳银怒砸冰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新飞品牌在短时间内得到消费者认知,并因此被贴上“高质量”标签,打开了市场销路。

除了重视产品质量,新飞冰箱得以快速崛起的另一个因素是重视创新。

早在1987年,禁止使用原制冷剂氟利昂的议定书出台不久,刘炳银就敏锐觉察到,使用环保制冷物质、主打绿色无污染的新型冰箱将是大趋势,这对当时还在着力解决质量难关的冰箱业来说,还是个非常新潮的想法。

1995年,新飞与外商合资,投资4.2亿元,建成国内第一条年产60万台的大规模全无氟电冰箱生产线,大受消费者好评,并在次年成功攻下中国冰箱品牌前三强,市场份额直逼20%。

至此,新飞成功跻身中国冰箱产业”四朵金花“名列,与海尔、容声、美菱一起成为中国冰箱企业的代表。

新飞在中国家电市场叱咤风云时,格力还没开展冰箱业务,也没有西门子、三星什么事。1996-2005年,新飞冰箱长期位居全国前三,新飞厂也成为当时人们眼中的金饭碗。

新京报报道,在老员工周华的记忆里,早年跟他一批的工友,不少都是托关系才能进厂当个临时工。他表示,1994年旺季,工厂一个月给他开了1700元的工资,而当时新乡的平均工资是四百元左右。

“厂里效益很好,搞对象的时候,穿工服相亲,别人都会高看你几眼,比西装领带有面儿多了。”

外资控股,走向没落

曾经是中国制造业标杆的新飞,在外资注入后,开始走下坡路。

2002年,新飞进行国有体制改革,在引进外资的大趋势下,引进了新加坡企业丰隆集团进行合资,后期又进行股权转让,新加坡丰隆电器的股权占了90%,中方的经营管理权彻底丧失,“新飞”自此成为新加坡品牌。

然而,丰隆集团本身不做制造业务,又对中国家电市场不熟悉。在丰隆全面接管的几年间,新飞业绩急转直下,关闭了空调线、新飞九厂、小冰箱线,还致使新飞错过了多元化发展的机遇。

此外,在不具备小家电技术、工艺和人才的前提下,丰隆还作出进军小家电的草率决定。果然,新飞的小家电上市后一直负面不断,山西电视台和质监局就曾曝一款新飞电饭煲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进军小家电后的新飞负面不断,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几十年积累的品牌公信力被严重透支。

此后,新飞电器还爆发了一次震惊家电行业的大规模人事变动。

2011年,新飞包括董事长张冬贵在内的5位高管9个月内陆续离职。对于离职原因,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一位业内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国内冰箱市场急变,新飞电器管理层有些人想卖掉新飞电器,有些人还想继续发展,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决策矛盾越来越大。

国内人才的流失,使新飞在经营决策上渐渐偏离航道。

2011年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冰箱企业已经意识到差异性对品牌在激烈竞争中突围的重要性,开始注重研发升级技术和产品,而新飞却在原地踏步。

在产品设计上,海尔、美的早就引入了十字冰箱,更加注重设计感。与海尔、美的同价位产品相比,新飞由于研发投入不足,产品升级速度明显慢于前者,大部分仍以中低端为主,只能在区域和三四级市场谋生。

此外,新飞公司与新飞品牌的分离,也使得“新飞”品牌的影响力江河日下。

作为承载政府意志的国有企业,新飞公司的经营模式在于通过商标授权以及联营生产获取投资回报,最初是要将新飞品牌做大做强,但也就是这一模式,让“新飞”逐渐沦落为杂牌。

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小家电展销会上,有3家公司宣称均持有新飞商标的使用权,同时代表新飞前来参展。据悉,新飞品牌所有权归河南新乡市政府所有,新飞冰箱企业并不具有品牌所有权。除冰箱外,其他家电品类的新飞品牌使用权都对外租赁,用于赚取品牌使用费。

曾十年不涨工资,员工集体罢工

随着质量和品牌的江河日下,新飞已不再是那个让员工十分“有面”的金饭碗。

2012年,在创始人刘炳银去世11年后的秋天,一些不满现状的新飞员工将他生前的照片放大数十倍,摆在新飞总部门前。

照片四周被布置成灵堂,上千名身穿蓝色工装的新飞员工聚集在此,高喊“涨工资,要生存”,并封堵了厂区大门。

新京报报道,目前新飞电器安装温控表的车间淡季工资890元左右,旺季1200元左右。而这这远低于新乡市职工2160元的平均收入水平。

同年,新飞冰箱一部工人开始停产,要求涨工资。

满载员工愤怒情绪的新飞,危机不断。

2013年,新飞宣布部分生产线停产,同时辞退了部分员工。在政府的帮助下,危机得以缓解。

2017年11月,一则重整说明预示着,新飞电器的第三次停产危机已来。

丛林法则是残酷的。那些没有敏感嗅觉、不顺应时代发展的企业终会被激荡浪潮洗刷殆尽。

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飞的陨落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映照的是老一代家电企业在转型大潮中的困境与挣扎。

中怡康2017年上半年冰箱市场销售数据显示,冰箱市场整体零售负增长1.2%,2016年中国冰箱市场也是“量额齐降”的局面。

这一次,新飞电器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

【更多报道请移步 AI财经社微信公众号(ID:aicjnews)和官方网站 www.aicaijing.com.cn 】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