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冰箱led灯坏了维修方法视频(海尔冰箱里面灯不亮了维修视频)

海尔冰箱led灯坏了维修方法视频(海尔冰箱里面灯不亮了维修视频)

首页家电维修冰箱更新时间:2021-12-23 08:13:43

撰稿|秦小鱼

“老兵不死,只是淡出舞台。”

但每一个走下战场的老兵,一定是心有不甘的,明明战斗还在继续,全军一片忙碌,自己却要退出火线了,作为一名戎马一生的战士,一定是心有戚戚。

只是,如果下达退出命令的是时间,一切皆可释然了。没有人能够打得败时间,在岁月面前,每个人都得投降。

2021年11月5日,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宣布辞任董事局主席,在“告别”演讲中,他引用了“二战”美国将领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最后一次演讲中的上述这句话。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对于张瑞敏来说,海尔此“陆”已经功成身退,人生之“海”、海尔之“海”又将是怎样广阔的风景呢?

01

1985年,居民的工资是多少?

网上有个数据,当年居民人均月工资50元左右。以此计算,一年大约收入600元,三年1800元。

1985年,由于科技落后,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对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当时的流水线还不成熟、科技还不发达,很多电器生产依靠原始人力,成本高、质量一般。

在著名的海尔砸冰箱案例中提到,当年砸的76台冰箱,每台价值大约2000多元,车间工人三年买不来一台冰箱。

以现在的收入水平来算,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青岛全市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1231元。三年的工资总额约为24万左右。

砸掉76台不合格冰箱,以现在的同等价值的物品来看,相当于把76辆崭新的总价值近2000万元的中级轿车砸毁!

况且,这些冰箱并非制冷等关键功能和部件的问题,很多是螺丝没拧紧等小问题,并且当年冰箱供不应求,企业还负债累累,76台冰箱当年总额20多万元。

不少工人流着泪恳求张瑞敏别砸冰箱,罚自己工资,或自己掏钱购买都行。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眼前的锤都有着千钧重量,普通人真是举不起来。

抡得起这把大锤来,砸向“天价”冰箱的真不是一般人。在砸毁冰箱后,张瑞敏落得了个“败家子”的“骂名”。

虽千万人吾往矣。成功的企业家,一定有着非凡的眼光和魄力,因其目光之远,心力之坚,固有举动之不凡。

砸冰箱的硝烟散去之后,人们越来越发现了锤头的威力。锤头不仅砸向了冰箱,更砸向了职工的脑袋,砸醒了大家的“质量意识”,从此海尔的冰箱质量不分等级,只分合格和不合格,仅在两三年之后,就获得了全国质量金奖。

“张瑞敏的这一锤,砸出来的是中国的产品质量的上升和能让中国产品质量能跻身于世界之列。”俞敏洪曾说道。

后期有商业人士更是发掘出其中的“广告效应”,这顿重锤擂出了响鼓,就其宣传价值而言,值。

在近几年,仍为大家津津乐道。2016年11月2日,王健林讲述沈阳太原街万达广场赔钱“比海尔砸冰箱伟大多了”的视频在网上流传,海尔公司官方微博对此番言论予以回击,并引发其它众多企业微博“列队”力挺。

02

时代是温情的,你看懂了它把握住了它,它会慷慨地回馈你的努力。

上世纪80年代,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企业家涌现出来。1984年也被称之为中国“现代企业元年”,那一年,柳传志创办了联想、王石创办了万科、牟其中创办了南德……张瑞敏也是在这一年来到了海尔。

跃上时代的潮流,就会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是张瑞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对此看得十分透彻,也很是谦逊。

时代又是残酷的。

时代的潮流奔涌不息,很多企业拔地而起,却又像是沙滩上的城堡,很可能倒在下一个潮流的冲击之下。

海尔家电在全球叫响,成为制造业时代的传奇。容不得喘息,信息化和消费互联网时代又呼啸而来。

1999年的海尔,将脚步迈出了国门,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立了海尔美国工业园,让海尔成为第一个“出海”的中国家电企业。

从35岁担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到1999年,海尔开始成为一家世界级的企业,张瑞敏仅用了15年。

1999年,在杭州,巧合的是,也是一名35岁的小伙子,在离开中国黄页2年之后,带着他的十八罗汉,正式创立了阿里巴巴,他就是现在人尽皆知的马云。

如今看来,似乎是阿里巴巴拉开了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大幕,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先行者。

进入2000年之后,风起云涌,海尔的商业帝国愈加雄伟。

此时,张瑞敏完全可以“坐享其成”,但痛苦的是,他总是一个清醒者,一个时代的洞察者,他时刻对商业的动向保持着警惕,即使小木舟变成了一艘大船,他也时刻观察着风向和潮水,握紧手中的舵,必要时不惜对船体进行改造。

他一定触摸到了信息时代的脉动,脸庞感受到了一股新风的吹拂,他第二次抡起了“大锤”。

在2005年,张瑞敏创立了“人单合一”模式,即“人”是员工,“单”是用户,“合一”就是把员工和用户连到一起。人单合一模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竞争方式和组织方式,也不同于传统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范畴,而是顺应互联网时代“零距离”和“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时代特征。

“人单合一”也成为了海尔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密码。在“告别”演说里,张瑞敏特别提到了,“为了人单合一模式更好地发展,虽然还没到原来为我设计的办理退休的时间,但我决定今天辞去所有的一线职务,退居二线……”

03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曾推出过一个全球企业创新力排行榜。在这个榜单上,前十名企业只有海尔一家来自中国,排名第八。

海尔保持长久旺盛的发展活力,其活力之源应为创新。

人非生而知之,乃学而知之。

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张瑞敏的思想之活水,离不开书籍的贡献。据说他每年的图书阅读量超过100本,藏书多得甚至需要青岛图书馆的分类员来帮助打理。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人与人知识与智识的差距,与读书量成正比。

可坐而论道,更可“起而行之”,知行合一。

在“人单合一”的模式下,海尔诞生了海尔衣联网、海尔智家、三翼鸟,同时孵化了工业互联网的“新星”企业卡奥斯,形成了生态企业。

“海尔已经不是传统的科层制企业,而是一个生态型的企业。”张瑞敏说。

《中国企业家》杂志刊文称,当年打破“科层”而被质疑“企业谁来管”的问题,对张瑞敏和海尔来说已不成问题,张瑞敏希望海尔成为一家自我管理、自我进化的生态型企业,可以说,这也是张瑞敏为海尔提前铺垫好的一个长达16年的接班人计划。

张瑞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海尔不再是一个传统的企业,而是一个平台、一个生态圈,希望每个海尔员工并不是听从所谓的上级,而是有非常大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才能。

张瑞敏希望“人人都是管理者”。

在以张瑞敏与海尔发展历程为原型的电影《首席执行官》里,在结尾部分,一名员工提到了树上春树一句有名的话: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海尔是海。“逐渐淡出舞台”之后的72岁的张瑞敏,一定还是生活在“海”里的“鱼”。

当然,他完全可以放心地把“接力棒”交到新一代掌门人的手中,海尔长久的进化,也需要一代代企业家的精神传承,赓续荣光。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是海尔创业之初提出的管理口号。

深谙管理哲学的张瑞敏在葡萄牙罗卡角读到《卢济塔尼亚人之歌》里面的千古绝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时,感慨良多。这两句话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海尔集团创业35周年大会上,他曾将此分享给员工:

每天止于昨天的成功,每天开始于新的探索。

成功植根于探索,探索才有可能成功并扩大战果。

期待未来更加进化的海尔。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