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有一种随处可见、能吃又能入药的野菜,虽然形状并无特异之处,名号却很响亮,传说曾搭救过落难天子刘秀而被御封为“晒不死”。朝廷敕封过的东西自然不会差,它一直是“吃货”们的最爱。
张延伟|文
马齿苋之于我并不陌生
承包单位食堂的老张和他雇的厨师、帮工一干人家都是农村的,他们时常会根据时令变化,借周日不供餐的机会。
在乡下采集一些诸如槐花、葛花、香椿、红薯梗之类的野菜回来,变着法儿弄出些“花样儿”来,既降低了成本,又让单位里那些原本爱挑剔的年轻人胃口大开。
这不,周一早上一开饭,就有人发现了“新名堂”,纷纷指着不锈钢案板上一只菜盆里红绿相间的凉拌菜和蒸盘里黑乎乎的菜团饼问老张那是啥东西。
老张则故意卖关子,见我正用菜夹儿夹着菜团往餐盘里放,就问我认不认得。
我暗自好笑,心说这自然难不倒我,当我说出“马食菜”仨字时,不但老张觉得惊讶,一旁的年轻同事也投来钦慕的眼神,我对他说这没啥好奇怪的。
“马食菜”在乡下随处可见,但凡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认得,也都吃过。
· 马齿苋菜团
其实马食菜是一种通俗的叫法,它的学名叫“马齿苋”,人称“晒不死”,乡下的田间地头、村旁路边随处可见。
与其说它是一种野菜,倒不如说是一种杂草。
除了冬季以外的其它季节都适合马齿苋生长,头茬儿在农历六七月间开花结籽,种子落地后能在寒冬来临之前再长一茬儿,而且地力越壮长得越鲜嫩肥硕。
马齿苋多与荒地杂草为伍,耐贫瘠且生命力极强,尤其抗旱耐晒,长在田间尤其是菜园里很容易抢了其它庄稼或蔬菜的“风头儿”。
别的杂草可以用来沤制农家肥,马齿苋却不行,人们在耙地、除草时常常把它连根拔起,扔在酷暑烈日下暴晒,为了不让它和庄稼、蔬菜争水争肥。
然而虽经风吹日晒,哪怕经过十天半个月时间,乍一看已经萎蔫干枯了,可是一旦接触到泥土或受到雨水浸润,它马上就又长出鲜嫩的茎叶并焕发出勃勃生机。
而且往往这茬儿还没拔完,另外一茬儿就又疯长起来了,掐几段马齿苋的茎叶,随便丢在土地上,同样能够迅速生根发芽、繁衍蔓延。难怪人称“晒不死,沤不烂,遇湿还魂,沾土便生。”
人们几乎拿它没办法。好在人们在苦恼无奈之余发现马齿苋不但能吃而且味道特别,于是便生出各种“吃法儿”来,权作发泄对它的不满。
“晒不死”竟和光武帝刘秀有关?
马齿苋为啥晒不死?据说是因为受了“皇封”的缘故。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却念念不忘要对汉平帝后裔刘秀斩草除根,以绝后患。于是民间就衍生出了一系列“王莽撵刘秀”的故事。
且说刘秀整天被王莽穷追不舍,以至于慌不择路、饥不择食,又患了肠炎,拉肚子折磨得他面黄肌瘦、少气无力。
这天傍晚,刘秀经过长途奔逃,来到阳关(今禹州西北)一个乡村,刚想在村头坐下喘口气,后面的追兵就又撵过来了。
当时正值夏季,刘秀见路边地墒沟里马齿苋长势旺盛,急中生智,顺势一滚趴在了地沟里,沟沿两边的马齿苋茎叶正好耷拉下来把他身子遮住,从而躲过一劫。
追兵过后,饥肠辘辘的刘秀见这马齿苋茎叶肥硕,闻着发出阵阵清香,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随手拽了一把就往嘴里填,发现这东西富含汁水且味道酸甜可口,索性就多吃了些。结果到了第二天,折磨他许久的肠炎居然也好了!
刘秀最终统一天下,成为东汉开国皇帝,因感激马齿苋当年的救命之恩,就封它为“晒不死”。
父亲曾给我讲过民间流传很广的马齿苋和蓬蒿“打赌”的故事:
马齿苋自恃受了皇封晒不死,就嘲讽蓬蒿说:“蓬蒿蓬蒿你别怪,敢不敢跟我到日头底下晒?!”而蓬蒿也毫不示弱:“马食菜你甭作(方言,无事生非之意),敢不敢跟我一起蹚油锅?!”
蓬蒿的幼苗俗称“猪毛尾(读yi)”,也是野菜的一种,它茎叶细长直立,就跟猪鬃毛一样,拿到日头底下一晒就发蔫干枯。
若是把它放进油锅里蘸一下或滚水里焯一遭,拿出来仍鲜绿可爱。最终它们也只是赌了个平手。
忘不了儿时吃过的“菜糊缆儿”
于我来说,猛一吃到老张用电饼铛烤成的马齿苋菜团固然新鲜,但我觉得还是比不上小时候母亲做的“菜糊缆儿”的味道。
母亲做菜糊缆儿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上笼蒸,一种是用鏊子焙。
母亲蒸菜糊缆儿时,挑选鲜嫩的马齿苋,择去黄叶和根系,淘洗干净,然后连同茎叶切成二三指长的节段,撒进去自己加工的花椒粉、辣椒粉,加入少许盐腌制一二十分钟,把其中蕴含的水分滤出来。
然后再掺进去适量的红薯粉芡或面粉搅拌均匀,摊在竹篾做的笼屉上拍实,有二三指厚,等锅里的水烧开时,把笼屉放进去,盖上锅盖蒸二三十分钟就熟了。
解开锅盖,等热气散尽,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菜糊缆儿面粉或粉芡是白色的,马齿苋经过高温则变成了暗红色,红白相间,看着就让人眼馋。
在蒸菜糊缆儿的间隙里,母亲早在蒜臼里把蒜瓣儿和着芝麻、十香菜等捣碎,加进去一大勺清水,再滴进去几滴珍贵无比的小磨油,纯天然的调料就做成了。
母亲把蒸好的菜糊缆儿切成小块儿放在瓷盆里,把调料加进去拌匀,一股清香便扑鼻而来。早就急不可耐的我狠狠地挖上一大碗,蹲在门口大快朵颐。
而焙菜糊缆儿相对比较简单。
把择洗干净的整棵马齿苋加入面粉、粉芡及各类调料等,偶尔还会奢侈地加进去一两个鸡蛋搅拌均匀。
等鏊子烧热了,抹上一层猪油,直接把面粉和马齿苋的混合物在鏊子上摊成一指来厚的饼,期间需要不断翻个儿旋转确保受热均匀,以防焙糊。
直到菜糊缆儿焙得外表焦黄、内瓤熟透时从鏊子上挑下来。不等母亲拿刀把菜糊团切开,我就趁热拿在手里,上下对折一下,一边吃着一边急匆匆地出门找伙伴们玩去了。
除了菜糊缆儿,母亲做的生煎马齿苋也很拿手。
她把切成段的马齿苋倒进热油锅里,翻过两翻儿后,再勾兑进去适量的红薯粉芡糊儿,粉芡遇热变成亮灰色,像一层透明的胞衣均匀地把马齿苋茎叶包裹在里面,若隐若现,吃起来酸甜适中、柔滑爽口。
当然,把马齿苋用滚水焯了用来凉拌、热炒、做汤等,或是把炼过油的肉渣搭配着鲜马齿苋剁碎做馅蒸包子、包饺子等,都会让我们弟兄仨大快朵颐。
每当此时,母亲总是满脸幸福地看着我们的“馋相”笑而不语。
药膳同体是国人的常识,马齿苋自然也不例外。生活中,马齿苋不仅能当菜甚至当饭吃,还有“天然抗生素”的美誉,能够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马齿苋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功效,多用来治疗痢疾肠炎等肠道疾病,据说还能治疗糖尿病。
若是夏季不小心被蚊虫叮咬或者皮肤痒痛之类炎症什么的,用马齿苋煎水泡洗、捣汁涂抹伤口或直接用鲜马齿苋在皮肤上揉搓均有不错的疗效。
近年来,人们深受环境污染之害,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在饮食上越来越崇尚“野生”与“自然”,相对于超市出售的其它蔬菜来说,多认为纯天然、无公害的野菜更加安全。
特别像马齿苋这种皇帝吃过且御封的“不死菜”,自然也就愈发受到“吃货”们青睐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张延伟,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推荐阅读
禹州人童年时捉的蝎子,为啥现在越来越少?
农村遍地都是晒不死的马齿笕,能治42种疾病,堪称全能野菜王
© THE END
欢 迎 投 稿
邮箱 yujimedia@163.com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salome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