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新永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为做成这两个儿子喜欢吃的菜盒,昨天下午,我就开始着手选菜了。做家务其实也和闲暇时候织毛衣一样,一旦开头,便使命一样有了责任感。选菜、择菜、淘洗,细致到菜叶子的每一个脉络纹路,反复冲洗挼搓,直到看到菜叶们眉清目秀、水灵灵地映入我眼底才放心。后面的烫面、和面、醒面,每一步也是细致谨慎,可谓步步精心。其实,放下生活带给的阴翳和紧张感,放下俗世里一切繁杂后,起码,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打理得安适一些、饭食上做得可口可心一些,也是一种开心欢愉的事情!
今儿一大早起来,我兴冲冲地跑进厨房,洗罢两只略显苍老的爪爪,拿起那软软的白玉般的面团,同时心底小忧伤了一把,面团人手,花儿和苍苔的感觉,但这并没有妨碍手在案板上快速地将面揉搓成条,并切成大小相同的几个小剂子。接下来的工作就比较繁琐起来,要把小剂子擀成又圆又薄的大面皮。作为普通的以食为天的草民,一介土生土长又没被顾上娇生惯养的我来说,厨房案板上的操作,从在娘肚子里胎教到出世后的耳濡目染,再到四五岁时站在板凳上的具体操作,好像从骨子里都会感觉到厨房是离自己最近最亲的地方,直到现在,再繁琐的劳作好像也会乐在其中。
拿出那根红明锃亮的擀面杖。这根小面杖,是我刚参加工作准备独立生活那天,临离开家,母亲送给我的,也是我小时候常用的那根,她担心我从外面买来的用着不顺手。看到这盈尺的小小物什,恍然又回到童年的光阴里。那个时候,家里几乎天天要用大擀面杖擀面条,用小擀面杖的机会并不多,偶尔拿出一次,也是有贵客上门或是重要节日,要包饺子,或是烙饼,或是做水煎包,但那样的时候不多,做包子、薄饼的数量也不多,加上时间有限,母亲是不会让我在旁边添乱的。要是正好逢得下雨天或者是大人小孩都喜欢的过年时候,那就被宽容且纵容了。彼时,母亲的背还是挺直硬朗的,头发还是乌黑稠密的,眼睛还是明亮如星的,她每次都会早早的调好馅料,然后再和面成团,醒好。大大的切菜板前,大我几岁的姐姐熟练地盘面,甩面,切团,接下来就是擀面皮了。
我站在和姐姐并排的小板凳上,臂腕刚好能在案板上轻松伸缩。因力气还不够,母亲不让我参加和面甩面,我只负责擀面皮。至于哥哥们,他们是男孩子,总不屑于厨房方寸之地的繁琐,早跑到属于他们的河沟、野地里撒欢去了。没有他们在旁边笨手笨脚的捣乱和挖苦嘲笑,我和姐姐开心极了,终于有机会能帮母亲完成一顿全家人的饭食了!母亲坐在我们身后,从容地拿着我们擀好的面皮,认真地放馅,又认真把面皮捏在一起,她不时提醒我们,面皮大了,小了,太薄了,太厚了,教我们怎么操作才能让面皮大小适中、厚薄均匀。有时我玩性大发,把面团当玩具揉来捏去,母亲这时也不会生气,只是告诫我,粮食是我们用汗水换来的,是我们的命根,浪费或不尊重它们,到老年会受到惩罚,会没饭吃,会挨饿受穷。由于从小见惯了父辈们早出晚归辛苦的劳作,母亲的提醒,总能令我打消玩面团的念头,乖乖地继续擀皮。厨房里的火炉发出暖暖的光,映照着我们小小的身躯,映照着母亲祥和的面容…… 现在回想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而幸福!
收回思绪,不知不觉中,面前的小面团已被掌中的小面杖推擀开来,撒过几次辅面再来回推擀数次后,终于达到想象中的大小且厚薄均匀,成就感忽然就涨得比这张面饼还要大好几倍。由衷地感恩老妈从小的言传身教,让我身在厨房的时候,从不会束手无措且能做到舒张有度、游刃有余。我开心地把调好的菠菜段、韭菜段、西葫芦丝、胡萝卜丝铺平在薄薄的面皮上,再浇上打散的蛋液。青翠鹅黄,三三五五的红色点缀其间,莹莹然,如同缕缕好心思,再覆上另一张大面皮,压实边角。把这个饱满殷实的白玉裹翡翠小心放进电饼铛,热锅凉饼亲切一会晤,蒸汽缭绕刺啦有声,此时的心也好比落进了棉花糖里,软乎乎甜滋滋。也许我还没到参透那句“人间至味是清欢”境界,而却能真真实实的体味到:人间至美是烟火味。
阳光透过玻璃投射入室时候,饭菜上桌,虽然腰有点酸,胳膊腿儿有点僵,但室内小米粥热气氤氲,青菜饼幽幽散香,阳光温暖,室漫温馨,窗外的“春光满眼,黄鸟一声”估计也没这般的滋味吧!
作者:姚新永 河南省作协会员,郑州诗词学会副会长。爱文,爱诗,爱人。
壹点号心梦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