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大力构建高水平开放合作新格局。图为湛江港宝满集装箱码头。 资料图片 |
湛江大力发展展会经济。图为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现场。 湛江市委办供图 |
一个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基地正在加快打造。图为中科炼化基地。 郎树臣 摄 |
湛江积极推动小家电产业转型升级。 湛江市委办供图 |
吴川塑料鞋练好“内功”拓展国内市场。 湛江市委办供图 |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罗非鱼出口价格这两年持续走低。为此,我们将罗非鱼销售目标转向国内市场,推出了烤罗非鱼这道预制菜,原料鱼塘头价为3—5元/斤,烤制加工后价格能达到30元/斤!”湛江国联水产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一道烤鱼“江湖菜”变身为厨房小白也可以大胆尝鲜的预制菜,湛江罗非鱼跳出传统消费形态,是湛江企业在逆境中思变结出的硕果,更是当地发挥比较优势、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湛江紧紧围绕“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目标,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坚持做强实体经济,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塑造后发崛起新优势,努力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体现湛江担当、展现湛江作为、增创湛江新优势。
1 全方位对接广交会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将采取线上线下融合举办的方式,于10月15日—19日在广州举行。湛江市共有线上参展企业63家、线下参展企业28家,主要参展产品涉及29个展区,包括电子消费品及信息产品、家用电器、通用机械、建筑及装饰材料、日用陶瓷、玻璃工艺品、家具等。湛江高度重视做好本次广交会期间服务保障工作,及时成立湛江市分团,全力做好参展招商、疫情防控和安全保障等工作,切实做到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
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促进平台,广交会被誉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在这场重大的国际经贸活动中,湛江市分团向世界各地采购商展示的不仅是湛江的产业实力,更是湛江近年来不断扩大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近年来,湛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窗口期,该市抢抓国家、省赋予的重大机遇,积极推动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发展,加快大园区建设,推进大文旅开发,深化大数据应用,打造一批高水平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重点项目数量最多、完成投资额最高、产业集聚效应最强的高光时期。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脊梁,而发展大工业,离不开大园区平台的有力支撑。湛江把大园区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全力加快约620平方公里的广东湛江临港大型工业园建设,致力打造“未来广东最大产业园区”。
龙头舞、产业兴。东海岛上,以宝钢湛江钢铁为龙头,一个世界级大型精品钢和绿色碳钢生产基地正在加快形成;以中科炼化、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为龙头,一个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基地正在加快打造;以晨鸣纸业、中国纸业、冠豪高新等骨干企业为基础,多元森工关联产业链条正在加快补强。
产业“巨人”的强势进驻,产生了强烈的“磁吸效应”,拉动上下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茁壮成长,释放出巨大能量。
依托巴斯夫、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廉江清洁能源等重大项目,湛江全方位对接“双区”“双城”“双合作区”建设,全力引进一批500强企业、省属重点企业和粤港澳大湾区知名企业,加强与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地的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产业合作。主动承接横琴、前海的改革、创新、产业、市场联动传导,打造两个合作区利好传导放大辐射的区域枢纽。瞄准珠三角地区的市场需求,加快建设粤港澳“菜篮子”粤西配送中心。不断深化广州、湛江“核 副中心”动力机制,建立产业园区共建机制,促进产业集团式承接和集群式发展。
“十三五”期间,湛江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00家,湛江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湛江湾实验室、湛江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启动运营。同时,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新增海洋产业省级以上新产品74个,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
当前,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湛江强化数字赋能,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改造,推动水产品加工、特色食品、羽绒、家电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在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中变更赛道,经过多轮转型升级注入新鲜血液后,成为湛江经济发展的一股强劲动力。
小家电经过技改逐渐突破“瓶颈”,形成了从产品研发、模具制作、配件生产、成品总装、质量检测、物流配送到内外贸易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品逐渐从单一电饭锅向电饭锅、电热水壶、电冰箱、电磁炉、高端音响、电子烟等多品种转变。
家具产业积极探索建设集家具产业创新平台、产学研孵化平台、产业整合平台、供应链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五位一体”的家具产业创新中心,向“高精尖”迈进;水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开展生产线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利用信息化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建设食品可追溯体系,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推动水产业向“精深细”加工转变;羽绒行业从传统的羽绒原料生产、加工、产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模式向羽绒研发、产品展示、电子商务服务等领域延伸,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羽绒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2 主动对标北上广深杭 出实招优化营商环境
“在海关的大力帮扶下,我们成功交付首船产品,喝到了湛江市出口乙烯的‘头啖汤’!这也为我们下一步继续扩大出口,抓住打开国际市场的良机,谋求更大发展开了个好头!”中科炼化有限公司负责人欣喜地说道。
今年8月26日,湛江首批3000吨乙烯顺利出口。据悉,该企业于去年建成80万吨/年蒸汽裂解乙烯装置,自投产以来,同期国际市场价格向好,便积极开拓出口市场,然而却一直面临国内乙烯船运市场运力紧张的难题,产品存在堵库、降量等风险。为支持企业出口乙烯产品,东海岛海关主动靠前服务,实施“无接触”查验方式,提前开展岸罐取样,专人专车送样检测,加班加点加快产品通关放行,助力企业首批乙烯顺利出口。
中科炼化首批乙烯顺利出口正是湛江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构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在营商环境优化上用大力气、下真工夫。
对此,湛江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释放发展新动力的关键抓手,把2021年定为“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湛江市“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方案》以及工作实施方案和任务台账,下更大决心、以更大力气破解营商环境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努力营造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参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等地做法,坚持以“放管服”改革、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对标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政府建设先进经验,探索“5G 政务服务”新模式,持续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和审批流程,加快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和服务体系,充分释放数字政府改革活力。积极推进跨域通办事项全流程网办和开办企业“一窗办理”,解决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开展以来,湛江积极推进18个方面70项指标,目前已完成39项,优化营商环境初显成效。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从100个工作日压缩到45个工作日内,社会投资项目审批从60个工作日压缩到33个工作日内……截至8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4.43万户,其中企业7.87万户,同比分别增长9.34%、12.97%。1—8月,该市列入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8.8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4.3%,超过时间进度17.6%,比省高出2.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6%,增速居全省第二。
3 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 宽领域扩大对外开放
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西部陆海新通道……展开地图,地处国家战略交汇处的湛江,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湛江先后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广东对接东盟的前沿城市、“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国家战略联动与融合发展的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不可或缺、大有可为。
为此,湛江全力推动湛江港40万吨航道工程,加快湛江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着力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积极推动霞山区块、东海岛区块、徐闻区块纳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建设。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鼓励湛江企业积极参与商品、技术、服务、资本、人员跨境流动,支持湛江港参与亚太港口合作。高水平举办中国—东盟农业国际博览会等展会,进一步拓展开放合作新渠道。
今年7月中旬,湛江港40万吨航道开启为期一年的试运行,湛江港成为华南地区唯一通航40万吨船舶的世界级深水港口。对位于东海岛上的宝钢湛江钢铁基地而言,40万吨航道的试运行和码头相关工程的完工,给企业带来了极大便利。
未来,湛江港霞山港区将形成以一条以40万吨航道为依托,以40万吨码头为主力,以25万吨级、15万吨级、7万吨级散货码头为补充的铁矿石接卸、转水、混矿及贸易分销系统,可为产业链上的客户大幅降低国际远洋综合物流成本,推动湛江港铁矿石生态圈加快建设。接下来,随着40万吨船舶实现常态化靠泊,湛江港将形成区域领先的港口综合服务能力,航线及辐射区域将进一步优化。
8月24日,位于湛江霞山临港工业园区内的湛江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式动工,标志着该项目进入建设阶段。根据规划,综合保税区内实行“免税、保税、退税、选择性征税”为主的进出口税收政策,企业可享受基建物资及设备进口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境内区外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出口退税、区内货物内销按货物实际报验状态征税、区内企业之间货物交易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主要税收政策,以及经批准的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
这是继成功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后,湛江构筑对外开放新平台的又一重大成果,填补了缺乏高水平开放平台的空白,有利于湛江发挥比较优势,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构筑更具战略优势和品牌效应的发展平台,增强湛江对粤西、北部湾区域乃至我国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形成更大规模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湛江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让粤西实现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零突破,以后湛江港可与综合保税区联动发展,拓展保税业务相关的新业态,提供多元化服务,助力湛江港业务量再上新台阶。”湛江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深水良港物流优势与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叠加,将形成经济发展洼地,进一步吸引周边产业、物流等要素集聚。
■链接
持续发力国内市场
吴川鞋业扬帆起航
国庆过后,吴川市博铺鞋业基地内,挂着全国各地车牌的大货车穿梭进出、异常繁忙。物流公司定点的收发站人员表示,这一年来,运货前往港口装船出口的车次明显减少,通过陆路直运各省的车次显著增加。
“受疫情影响,塑料鞋的国际订单锐减,去年我们开始转战国内市场,拓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客户,订单开始逐步回升。”在接受采访时,广东博美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手机里国内客户的来电频频响起,他告诉笔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企业先后成立了材料、款式、质控、品牌、电商等多个精干研发团队,持续发力拓展国内市场,公司产值指标逆势增长。目前,该公司八成产品在国内市场取得较佳附加值。
素有“中国塑料鞋之乡”美誉的吴川,2019年塑料鞋业总产值112亿元,外贸出口超40亿元,拥有800多家注册塑料鞋制造企业,年产塑料鞋25亿双,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过去,产品以外销为主,远销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等地,直接从业人员3万多人,关联人口近8万人,其兴衰对吴川当地制造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整个国际市场对塑料鞋的有效需求大减三成以上,几乎所有的吴川塑料鞋厂商都为寻找新的市场需求而奔忙。练好“内功”、拓宽国内市场、走好国内大循环新路已成全行业的共识。当地鞋企在材料、设计、品牌、技改、电商、营销等方面狠下苦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激活国内消费新动能。同时,重点开拓华南、西南、华东市场,发展壮大华中、华北市场,不失时机开拓西北和东北市场,继续扩大农村和中小城市市场。经过一年多的转型,当地鞋企内外销比总体达到了五五开。
在全兴鞋业集团负责人看来,走国内大循环的路并非要把市场封闭在国内,而是更善于根据市场形势快速切换国内外市场布局,谋求更大的综合效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企业要更全神贯注于技改、创新。为此,全兴鞋业还专门投入1200多万元引入15条新型生产线,试水中高端国内市场,其国内市场占比已从原来的四成提高到目前的七成。
在当地工作20多年、对鞋业谙熟的博铺街道办事处有关人员表示,吴川塑料鞋占国内近四成市场,发展至今历经四次大转折,解决了从有到多、材料更新和持续更新等问题,在新市场形势下将坚定不移走国内大循环的路子,重点攻坚突破国内中高端市场。这艘百亿元规模的产业巨轮,正在乘风破浪、意气风发驶向下一个春天。
撰文:刘梓薇 刘稳 吴兴
钟沛 董球 邓善
编辑统筹:甘韵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