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米科技CEO 杨华
一台电饭煲,14个月,销量超过30万台。在几乎被传统品牌垄断的电饭煲市场,米家智能电饭煲依然还保持着不错的销量。作为小米生态链中一家迅速成长的明星企业,是什么原因让纯米科技选择了智能电饭煲?本刊记者专访纯米科技CEO杨华,为我们讲述米家电饭煲背后的故事。
从智能家居到智能家电
在纯米科技的赋有生活气息的厨房展厅中,CEO杨华先生接受了《智能家居》杂志的独家专访。2003年从摩托罗拉研发岗位离开后,杨华便一头扎进了当时发展并不明朗的智能家居市场。2012年的时候,更是被苹果公司选中为其开发MFi,这是一种便携式宽带无线装置,可以通过手机分不同场景全方位控制家里所有的灯光,电器,背景音乐以及安防等设备。
杨华曾与苹果中国销售负责人深入探讨过智能家居的市场现状,发现当时智能家居的市场大部分存在于B端业务。加之当时的技术条件,让智能设备连上互联网的过程很复杂。此外,设备必须有屏幕,有交互,然后进行用户名和密码的输入。因此,怎样才能让智能家居产品快速地连接网络,就成了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要想真正打开智能家居的市场,就必须要将智能模块嵌入到家电本身,而不是在家电外部单纯接入一个智能控制器。
此外,选择嵌入式方案必然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联网快联,Wi-Fi模块的成本高等,当时双方达成的共识是,随着技术发展普及,模块成本会降低,智能家电的市场会远远大于智能家居。因此,在2012年底,杨华开始决定将团队的重心向互联网智能家电倾斜。在2014年,更是获得了来自小米公司的投资,这样就开启了纯米的智能厨电之旅。
智能家电不能为了智能而智能
2013年年底,杨华带领团队发起众筹了一款菜煲,当时的反响也是很不错的,众筹的1000台很快售罄。这款产品算得上纯米对于智能家电的第一款试水产品。也正在此时,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接触到了杨华团队,当时抛给杨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是否愿意放弃“菜煲”这样的小众产品,聚焦80%用户的 80%需求,做一款煮饭功能非常好的电饭煲?
和小米正式合作以后,纯米团队一致认为以电饭煲作为智能家电的切入口最为合适。单纯以创业者的角色定位来思考的话,做菜煲打差异化比较合适,但是如果以小米的品牌影响力为发展基础的话,显然是做饭煲更合适。
在杨华看来,智能家电的发展应该遵循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智能家电不能为了智能而智能,应该去伪求真。在最初做电饭煲的时候,纯米的立足点是先把电饭煲产品本身先做好,不联网,作为传统电饭煲使用,煮出来的米饭要很好吃。中国人为什么要辛辛苦苦跑去日本买微压力电饭煲,因为它煮出来的米饭确实好,但是国内当时几乎没有做微压力电饭煲的,于是纯米科技当时就明确了定位,首先要做好中国人自己的微压力电饭煲。
在2016年的3月29号,米家品牌的正式亮相,给大家带来了999元的第四代微压力IH电饭煲,这也是纯米电饭煲里面最高端的产品。当年双十一期间,纯米又推出了399元的更经济实惠的第三代IH电饭煲。杨华表示,现在中国市场正处于一个IH电饭煲的换代期,我们对IH电饭煲的定义就是相当于数码相机里面的卡片机,第四代999的微压力智能IH电饭煲就相当于单反相机,前者属于功能少但是非常专业,后者属于功能多,但是操作比较简单,可玩性比较强的。所以,去年双十一带来的这款产品,除了能煮米饭之外,纯米还为它配套了300多套菜谱和蒸笼配件,蒸煮煲焖炖,几乎样样精通。
用“小米”态度面对家电行业
小米的生态链策略是帮助着很多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小米也会为生态链企业创业之初提供几年的保护机制。杨华认为,在整个过程中小米像保姆一样扶持生态链企业的发展,提供供应链背书,公关处理,市场营销,再融资服务,政府关系维护等相关服务,以孵化器的方式保证着生态链企业的健康发展。
小米团队是做3C产品出身,手机的产品精度是0.1mm,大于这个精度是没有办法入门的。但是,传统的家电行业起步精度则是1mm,与手机的精度要求相比,传统的电饭煲做的并不精细。当然,即便是日本的电饭煲也达不到3C行业的精度要求。加入小米生态链以后,纯米决定以3C行业的精度标准来要求自己。不过在此过程中,无论是从技术到人员,还是思想的磨合上,的确花费了很长的时间。
小米对产品的高要求同样影响着纯米,要用“小米”态度去面对家电行业。如果产品的质量不过关,是很难通过内测流程,同时这个过程小米还会对产品进行不断地改进优化,所以一个产品的上市更新周期一般都比较长。与此同时,产品的可靠性、颜值,以及刚需方面的表现力,交互体验都得到一个质的提升。在产品在上市之前往往经过了几次内部迭代,杨华觉得这是纯米跟传统的家电行业很大差别的地方。做出一个真正极致的产品,有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匠人精神,也需要更多体现着精度和效率的美式思维。
融合团队挑战3C精度标准
纯米团队主要由三方面的人员融合而成,来自家电行业的力量,早期从事智能家居与通信行业的团队,还有一批互联网行业的新鲜力量。一个极致的硬件要求,一个高要求的软硬件结合产品在当时是对纯米一个很大的挑战。
为实现煮出全世界最好吃米饭的目标,经过多次拜访,杨华从日本请来了全世界第一台压力IH电饭煲的发明者内藤毅先生,让他担任纯米科技的结构负责人,他的加入,让纯米更加有信心做一台可以媲美日本电饭煲的产品。
要知道以3C行业的精度标准来要求整个团队,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从思想层面,都是很耗人的。举个例子,电饭煲的下壳,需要经过近5000次左右的打磨成型才可以达到接近0.1mm的精度要求。
当然,对于纯米的团队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杨华认为家电市场和手机市场一样也需要革新,也需要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传统家电行业想往智能家电行业升级,从根本上应从制造业本身先做出改变。纯米有责任和想法把这个行业的精度提高。
用户参与描绘精准温度曲线
传统的电饭煲售出以后,可能除了售后,基本没有和用户关联了,而智能电饭煲因为本身具备了联网的属性,售出之时只是和用户产生连接的开始,用户的数据反馈也会不断影响着产品的迭代。
因为智能电饭煲可联网,如果用户在家里煮饭时设置了联网,那么电饭煲背后就会有一个无形的数据库支撑。传统的电饭煲在出厂之前会有一个大约2-4吨大米的温度曲线适配,但上市之后这个曲线参数就无法更新了。纯米推出的电饭煲在去年就贡献了1417吨大米的温度曲线,这就是大数据带来的与众不同。之前传统电饭煲调整温度曲线是靠温度曲线工程师,但是现在,因为有了开放的指标,比如软硬,粘度等,可以让用户自己去调节,并能够会根据米种的不同,产地的不同,海拔位置的不同进行大数据二次运算,不断地去校调基础的温度曲线。杨华充满自信的表示,未来智能电饭煲的温度曲线会越来越精准。
这是可以真正干上一辈子的事业
从产品线的长期规划上来说,有了微压力电饭煲,纯米也会去做一些周边延伸,比如说食材,纯米开发了“知吾煮”APP,利用这个平台去进行测试,里面聚集了一群纯米的粉丝。正是这批种子用户,不断的去帮助纯米更好的认识产品,不断去帮纯米发现问题。每当有新的菜品推出,他们也会去购买食材包,分享最真实的体验。杨华觉得电饭煲只是一个开始,有温度曲线优化带加热功能的小家电陆续会有很多,结合未来科技的不断发展,这里面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从销售渠道来说,现在线下在小米之家销售,会有利于纯米在大范围内进行实物展示和销售。小米之家现在在全国的发展布局很快,今年的目标是200家线下,未来三年,可能会发展到1000家左右,线下暂时不会有大的销售渠道变动。之所以主要选择在线上销售推广,是因为它是传播速度最快的渠道,纯米会先把线上销售做踏实,服务做好,再去考虑线下渠道的拓展。
正如《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中所描绘的那样,纯米将沿着电饭煲公司、高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大数据公司,乃至精准渠道公司的轨迹去不断努力。
对于经历过创业艰辛,收获过爆款喜悦的杨华来说,眼下所面对的是可以真正干上一辈子的事业。
采访手记
凭借对IH智能电饭煲市场升级期的敏锐把握,杨华和纯米团队,在这个并未被家电巨头给予充分关注的细分市场中,硬生生用死磕的态度,打造出为人称道的爆款奇迹,同时发掘出充满想象空间的未来市场。我们有理由相信,纯米会为我们带来更好的智能家电产品体验,让我们期待更多匠心打造的国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