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泊尔电饭煲四条横杠(苏泊尔电饭煲为什么有两个横杠)

苏泊尔电饭煲四条横杠(苏泊尔电饭煲为什么有两个横杠)

首页家电维修电饭煲更新时间:2022-04-13 18:42:28

​越来越发现,对于记忆力不大好的学渣来说(过目不忘学霸可忽略),读了一本书后就应该立刻把思考和读后感记录下来,然后隔了一段时间再重温一下笔记,要不记忆越来越淡薄,到最后都怀疑自己是否有读过。正如今天想说的这两本书,其实都是我在春节后因新冠而歇在家里的时候读的,也就是2月份,但到今年,由于工作中看到一些问题,才又翻出来看看。

《智能商业》、《新零售》加上我之前有写过的梁宁的《增长思维30讲》可以互补来看,这几本书的作者基本都是参与或近距离接触了国内互联网巨头公司崛起得出来的观察和结论,虽然谈商业方面的成功归纳多少都有点事后诸葛亮或者有点纸上谈兵的意思,但看完之后出门跟人谈起互联网谈新零售大概也可以忽悠出多点内容。


这两本书,带着问题,掰开那些故弄玄虚的专用词汇,今天先来说的《智能商业》主要探讨了以下问题以及个人的一些延展认识:

1、智能商业的核心价值到底是啥?

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成为智能商业的双螺旋组组成部分,网络协同会推动数据智能的发展,数据智能反过来也会驱动网络协同的扩张,二者循环往复,推动人类商业文明朝着智能化的方向不断演进

简单来说智能商业的核心价值就是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链接协同合作和大数据以及大数据所产生的机器学习。因为有了协作可以尽最大可能调配资源,因为大数据反馈,才能不断修正演化。

2、那么怎么样才能实现智能商业?

核心目标是实现在线化,判断一家企业是否触网最重要标准,是这个企业的核心产品和服务有没有实现在线化,能不能直接在互联网上提供产品和服务

企业智能化的第一步就是实现核心业务的在线化,第二步是完成自动化的过程。

解释一下,一个公司如果只是用了钉钉管理那不能叫实现在线化,判断是不是互联网 的公司主要是要核心业务和产品是否有上线,实现管理流程数据化和产品销售的数据化管理。目标是实现随时和客户的双向互动然后对流程和产品的优化反馈。

3、商业中的网络协同是怎么发展的的?

以淘宝为案例,最初的角色是撮合买卖,渐渐从一个简单的双边市场演化成了一个复杂的多变市场,多元角色在其中相互协同表现的越来越充分,淘宝演化的越来越立体,协同从商品买卖这个环节向广告、物流、供应链等众多环节进一步延伸,更多元的协同在这一网络中发生。

在协同的组织架构下是开放、协同、共享、共建的网状结构取代封闭、线性、管理、控制的工业时代线性结构。“

这一点联系后文所说的是点——线——面——体的思维,也就是巨型企业的业务从最初的单一业务一个点,然后往上下游发展成为线,在横线扩展成为面,最后形成生态圈就是成为体,成为连接不同的点的中枢。

4、垄断是靠规模经济还是网络协同?

一个重要的推论是——没有网络协同效应,单靠规模经济无法形成垄断。类似微信这种依靠网络协同效应的企业,才有机会赢家通吃。如果在需求端没有网络协同效应,即使供给端的规模效应在强大,用户的转移成本也依然很低。

也就是说,规模经济的壁垒比网络协同效应的壁垒要低得多,可以用海量资本进行密集轰炸以便攻克。

对比滴滴、美团和淘宝、微信,虽然前者已经通过资本烧钱形成了规模的市场垄断,但是单一的角色让他们仍然无法真正形成壁垒无法防止新玩家进入。而后者的高度网络协同效应使得被替代的成本更高。换句话说也就是协同连接越多,平台越复杂,连接的点越多越难被替代。

5、怎么样把数据智能融入具体商业?

想要吧数据智能融入具体商业,要做好三件事:数据化、算法和产品化。而数据化本质上是将一种现象转变为可量化形式的过程。算法的迭代方向、参数工程等,都必须与商业逻辑、机制设计、甚至价值观融合为一,而产品就是把数据和算法传递给客户的起来的关键。

要让智能商业一天比一天更聪明,还有一样东西不可或缺:反馈闭环

所谓智能还是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及反馈然后不断提升,现在看到的典型案例就是今日头条,通过浏览数据经过算法再推给内容然后又修正了目标客户画像,形成内容推介的闭环。

6、关于“活数据”的概念,与普通数据有啥不同?

活数据有两层含义:1、始终在线且不断更新,可以随时被使用。2、“活数据”在不断的被消化、处理,产生增值服务,同时又能产生更多的数据,形成数据回流。

活数据三大重要特征:1、全本记录,而非样本抽查 2、先数据,后洞察,“重视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 3、数据就是决策,而不是用来支持决策。

以上关于数据的利用的核心在于“动态的”随时在线修正的 和 “数据优先” 就是以数据作为决策依据而不是首先假设再找数据支撑。

7、智能商业的最大特征是啥?

“新旧商业的区别,在于精准。除了知道有效果还要知道具体是哪一环节产生的效果。精准的商业要建立在和用户的持续相信互动关系上,在这种持续性互动中,对产品(服务)进行迭代和优化,从而更加精准,在这种模式下生成一种 “活”的产品。未来的商业服务从标准化走向精准挖掘的个性化。

8、如何建立协同网络?

首先想要建设协同网络,首先要能够通过赋能降低门槛,让原来不存在的供给者进入,这样才能极大地扩大生态内容,才有可能改变原来的格局。越大的生态需要越低的门槛,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容量。

门槛够低参与者才能多,随之产生更多的链接效应,门槛过高则始终是小众产品。

9、智能商业时代,企业应该问自己的问题

a. 我的企业能否最大限度的实现网络化

b. 我的企业能否尽可能地引入机器学习效应

c.我的企业能否让自己手机的数据与更多不同类型的数据产生交换

10、从B2C到C2B的转变

C2B商业模式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用户为主导,用户从商品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者甚至是决策者。品牌与用户的关系从单向的价值传递逐渐形成了双向的价值协同

书中举例是目前阿里已经包下了美的、九阳、苏泊尔等10各品牌的12条生产线,专门为天猫定制小家电,也就是天猫用自己的用户数据指导研发、设计、定价,反向供应链去要生产。但个性化的一个问题就是成本的上升,如何既个性又低成本,这个可能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传统电商是靠流量促进销量,而C2B模式则是让购买成为社区行为,比如由社群领袖或者KOL推荐,以口碑传播为基础的社交电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11、S2B2C是个什么概念?

S为一个供应平台服务于小B,再由小B服务于C,是传统产业链的升级,S重构了一个供应平台,大幅提高供应端效率。S赋能小B去提供服务。

S和B不是供应链关系而是分工合作关系,由B去联系C挖掘客户需求,再去S定制化生产。在这种关系中S可以赋能无数个小B,而小B可以专门做服务形成一个高效的合作。这个模式的前提是小B需要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价值。

12、怎么定位你是点线面还是体?

首先,成为一个面,需要广泛链接不同玩家,需要面对的是个较大的市场,然后创造新模式,核心要素是网络效应。点可以是面上面的各种角色,点的壁垒本身不高,需要对时机的把握依附上快速发展的面。线的作用需要高效整个链条上的点,重点为整合资源能力。点线面是共生关系,而体就是不同市场面的交叉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比如“网络经济”。点线面体可能进化也可能退化但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以淘宝为案例,目前淘宝可以算作面,而其中的品牌卖家就是线,而不同的服务商,比如模特,生产商,广告商,运营商就是各种点,由点连线最后发展成面,好的生态是让点线面都有钱可赚。创业者也可以想想自己做的事业是成为点还是线,以及未来能不能发展成面和体。

13、智能商业下的新组织形态

未来的领导主要职责不是管理而是赋能,为团队提供各种支持和资源整个,在这种组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个体越来越强调专业知识,特别是综合判断力和创造力,整个组织的结构相应的也要网络化、平台化,来支撑任何一个个体根据需求调动的资源能力。

“让听得见炮声的士兵做决策”

这条其实也是应和着去年很火的“中台概念”也就是 管理中台为前线提供各种支持赋能,由线性结构变成网状结构。领导的角色也从决策者转变成支持者,也就是传说中的领导主要负责找钱找资源定方向这么个角色。

14、网红经济的核心是啥?

首先,网红经济的爆发首先依赖于供应链效率的提升,也就是依赖于“面”的支撑发展。网红品牌是“网红”跟“粉丝”共同创造出来的社区认同的结果,与消费者的持续深度互动性。通过人格表达,在消费者之间形成情感共振。

最近火爆的直播带货其实也是网红卖货的一种,但是也不是所谓的C2B品牌模式,而更像是一种KOL导购的模式,但是不可忽视的还是背后的选品和供应链议价能力,毕竟现在的转移成本太低了,如果不是价格优惠的或者产品独家服务优秀,买家分分钟淘宝别的店铺不想香么?这种KOL带货在现在生产过剩的时代出现也是必然,相当于是一个专业导购的角色,离书中所说的C2B个性化服务还有很大区别。

也许看完这本书,会有种感觉,太形而上不够具体,而市场发展太快,一直有新的商业模式出现或失败,这导致商业分析类的书最后容易出现“打脸“的情况。

而且在所有行业中互联网行业其实只占一部分,也不是所有行业都必须要互联网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数据 机器学习是智能的基础也是未来的大趋势,工作生活可能都再也无法摆脱联网化,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智能只是赋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最终的产品、技术和供应链才是核心。

预告一下,下次来讲讲《新零售》又说了些什么,到底新在哪里,欢迎关注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