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红色电风扇(70年代电风扇图片)

90年代的红色电风扇(70年代电风扇图片)

首页家电维修电风扇更新时间:2022-01-20 17:12:34

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江门新会残疾人士陈向群画了“记不清多少把”火画葵扇。

这是一门铁与火的技艺——用烧得通红的火笔,在凹凸不平的葵叶上作画,笔头稍重,就会烧穿薄如纸张的葵扇,一幅佳作便前功尽弃。

陈向群在工作台前画火画葵扇。

新会是著名的葵乡。上世纪初,新会葵艺已发展到10个大类、上千个花色品种。在最鼎盛的时期,新会葵扇销售量曾达每年1.2亿柄。

2008年,新会葵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得知记者要来看望,陈向群特意带了5把自己画的葵扇到学雷锋志愿服务e站。

“这是心形扇,寓意是寓心于善,因为善和扇同音。”他轻轻拿起一把扇子。

回顾自己的一生,陈向群说,火画葵扇是他与外面世界最初的连结,志愿服务才是真的“心头好”。

2019年,陈向群的作品被拍卖用于公益。受访者供图

仅在过去一年,陈向群向新会区志愿者(义工)联合会捐过百把火画葵扇,筹集善款一万多元。

从服务e站回到家,他打开台灯,坐到一个不到一平方米的工作台前,左手撑着扇面,右手隔着棉布夹起火笔,小心翼翼地在扇面上勾勒,坚韧的竹子、热情的鲤鱼、优雅的荷花……

千万种对生活的感慨与向往,从火笔汇入扇子里,成为一条河,又从扇面上流淌出来。

拜师学艺

陈向群评价自己51岁前的生活——单调乏味。但幸好,还有葵扇。

1955年出生在新会区会城街道的陈向群,3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腿像枯枝一样萎缩起来,从此只能“坐”在家里。

刚患病时,父母每天都会背着他到医院里求医问药。“中医、西医的治疗都尝试过。每当听到什么偏方,爸妈都会去问。”直到患病十多年后,家人渐渐接受了这个结果。

身体在家里,心却可以飘得很远。

有一年,陈向群看着电视里非洲的草原,问父亲“那是哪里”。父亲没有回答,却给陈向群送了一份世界地图。母亲看在眼里,走遍城区给他买来一只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陈向群一遍又一遍“走”过世界各地。“原来,地球真的是圆的。”滑着轮椅,他笑着重复着这句话。

陈向群与火画葵扇结缘,最初也因为母亲。他的母亲是新会葵扇厂的工人。

1972年的一天,陈向群看到母亲带回来的一把火画葵扇,来了兴趣,问道:“这是怎么做出来的?”

当时,随着陈向群渐渐长大,父母的担忧也越来越重,失去行走能力的儿子以后该如何谋生?

看着儿子,陈向群的母亲突然有了主意——火画葵扇不需要来回跑动,却需要全神贯注制作。儿子的性子沉稳安静,或许可以试试。

在母亲的鼓励下,17岁的陈向群拜新会葵艺厂的赵彬为师,学习火画葵扇。

陈向群的火画葵扇题材丰富,花鸟虫鱼,形态各异。

“走”出家门

烙画是在凹凸不平的葵叶上作画,笔头过重,就会烧穿薄如纸张的葵扇。陈向群坐在家中,手握烙铁一画就是大半天,烙穿了扇、烫伤了手是常事。

熟能生巧,渐渐地,陈向群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个花草鱼虫的鲜活形象。他烙的火画扇可以被葵艺厂回收,第一次有了收入。

“每几天,母亲便从厂里背回一些葵扇,我就在家里画。画好后,母亲便把扇子背回厂里验收。”这一画,就是数十年。

正如母亲所愿,火画葵扇成了陈向群的谋生技艺。

直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电扇、空调的普及,新会葵艺业开始大规模萎缩。1999年,新会葵扇厂倒闭,陈向群也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此后,陈向群靠着给人断断续续画火画葵扇赚取微薄的收入。

“没有订单,我就自己画,当做日常消遣。”陈向群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火画葵扇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当时,很多人对葵扇的认识都停留在生活日用品上,很少人会认识到火画葵扇的艺术价值。新会仅有数名老师傅传承了火画葵扇的手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廖惠林就是其中一名。他也是新会葵艺厂的最后一任厂长。

此后,廖惠林不断奔走,推介新会葵艺,同时坚持在当地挖掘更多会火画葵扇的师傅。

2001年,他终于找到了陈向群。

陈向群在制作火画葵扇。

廖惠林记得第一次见到陈向群时,陈向群静静地坐在角落,怯怯地看着来访的自己,不怎么说话。

后来闲暇时,廖惠林便来到陈向群家里,教他烙画,送了他一套新的烙画的火笔,还给他带来一些历史文献和几本火画葵扇的图样本。“他烙画好用心、很勤奋,坚持这么多年很难得。”

在家画火画葵扇让陈向群的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但是,只能待在家里的他,仍对外面的世界有很多想象。

“患病后的48年里,我没有出过门。”从家里窗户看出去的街道,成为陈向群唯一熟悉的风景。

陈向群51岁时,一位朋友的拜访打破了他沉闷的生活。新会区肢残人士协会负责人林彤找上门,邀请他参加“残健同行”活动。

“2006年12月3日。”陈向群清楚地记得,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在那天“走”出了家门。

游玩的地方他已记不清,但兴奋的心情永生难忘:“原来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路很平整,街道更加热闹了,车原来有这么多。”

在那以后,陈向群又参加了几次活动。每一次他都感到“大开眼界”。但让他更为印象深刻的是陪伴在他身边的志愿者。

有一次,志愿者组织他们到景区里参观,有一段路不太平坦,志愿者便背起了陈向群,带他走到下一个参观点。看着满头大汗的志愿者,陈向群平静的内心仿佛被投下一颗石子。“他们对我这么好,我能对他们做些什么?”

于是,2007年开始,陈向群陆陆续续参加了不少志愿服务活动,一般是协助维持活动秩序。2013年3月,陈向群正式注册成为一名“有身份”的志愿者。

曾经,火画葵扇是他的唯一。如今最让他有成就感的不再是能靠烙画挣钱,而是可以帮助他人。

2017年,在一场慈善拍卖会上,陈向群的作品《龙凤呈祥》拍出了3000元的高价。受访者供图

五星级义工

从陈向群的家里到新会名人广场学雷锋志愿服务e站,距离800多米,需要经过一个十字路口。

走在非机动车道上,陈向群熟悉地控制着轮椅,告诉记者:“这家店很受欢迎,总是要排队呢。”

穿上红色志愿服的陈向群,遇到的往往是小事,如小朋友和家长走失了、暴雨来袭路人没有雨伞、学生捡到被遗弃的小猫不知所措……但正是因为能帮忙解决这些小事,陈向群每天都乐呵呵的。

其实,在新会区的志愿者队伍里,陈向群名气不小。

2017年,在一场慈善拍卖会上,陈向群的作品《龙凤呈祥》拍出了3000元的高价。

拍卖最初的成交价是1000元,当陈向群坐着轮椅上台致谢时,竞拍者马上更改了报价,将价格提高至3000元。竞拍者对陈向群说:“社会应该照顾你,你却走在前面,服务这个社会,我敬佩你!”

“我不认为那是同情,我觉得更多的是对我的肯定和鼓励。”陈向群拿着手里的葵扇,笑着回答记者的问题。

成为志愿者的时候,陈向群就苦恼,自己身体条件有限,如何参加志愿服务。其他的志愿者朋友就鼓励他:“群叔,你画的葵扇这么漂亮,不如拿出来义卖吧。”陈向群觉得可行,便答应下来。

前半生,陈向群画火画葵扇是为了谋生,后来则是为了帮助他人。如今,陈向群每年会为新会区志愿者(义工)联合会画约100把火画葵扇,全部用作义卖。过去一年,陈向群的火画葵扇就为联合会筹集善款一万多元。

“群叔的火画扇每年都一拍而光。”江门市新会区志愿服务直属总队队长梁瑞霞说,2019年新会共有318名家境困难的学生得到联合会助学善款的帮助,其中就有陈向群的一份力量。

“能帮到学生仔,我好开心。”由于身体原因,陈向群没上过学,也因此,对助学这件事,他非常支持。每天晚上,他都会在家里画一两把火画葵扇,存起来用作义卖。

从注册至今,陈向群的志愿服务总时数超4900小时。2019年,江门市五邑义工联合会向陈向群颁发五星级义工证书。

今年6月,江门市五邑义工联合会向他颁发“星级义工服务金奖”。

在学雷锋志愿服务e站里,陈向群和志愿者合影。记者 戴惠甜 摄

追上潮流

接触志愿服务后,陈向群迫切地想要追上潮流。

在学雷锋志愿服务e站里,他熟练地摆弄着智能手机,和志愿者黄勤、邝瑞珍、何燕霞、黎丽仙合影。“群叔很‘潮’的,很多新鲜事他都知道。”黎丽仙从服务e站的窗口探出脑袋,笑着说。

陈向群说,社会变得越来越快,自己也要努力跟上。2006年,出门参加活动时,陈向群听其他残障朋友说起QQ,自己完全跟不上话题。2007年,亲戚给自己买了一台电脑后,陈向群才有了自己的QQ。

“那时候我才发现,世界是这么有意思,大家都有各自的昵称,聊天也变得很快乐方便。” 陈向群加入了一些交流群,在里面认识了全国各地的残疾人士。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就已达到8502万人。近年来,随着残疾人权益保障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也能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

陈向群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昵称叫做“半杯弱水”的网友。“半杯弱水”也是残疾人士,家住农村。每天上学,每次考试,他都由妈妈背着去到教室。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他还考进了浙江一家医学院学习,最终完成学业。

“别人都在很努力地生活,自己就更加不能抱怨了。”陈向群划动着朋友圈的消息,感慨道。

如今,陈向群住在一楼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完全自理。不仅如此,他还学会了做蛋糕。“之前看了一本菜谱,便想着试试,于是就学着做了些蛋糕,和志愿服务e站的志愿者朋友一起吃。”

谈起现在的生活,陈向群感觉越来越方便了。

《2019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去年,我国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发展,全国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有2341个。陈向群所生活的江门市也一直在优化残疾人出行和参与社会的环境。

仅在2019年,江门就初步草拟了《江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草案),实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980元/人/年,同时推进残疾人就业和各项服务。

“这几年,每个月的低保、补贴等加起来能有1000多块钱,街道越来越宽,我们出门的无障碍设施也越来越齐全,过马路时车辆主动礼让,图书馆的书还可以送上门。”陈向群走过马路,向停下来礼让他的车辆低头致谢。

【记者】戴惠甜

【摄影】杨兴乐(除署名外)

【策划】何雪峰

【作者】 戴惠甜;杨兴乐;何雪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