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一个妈妈群里聊天,有位妈妈跟我们吐槽:“我婆婆正月之前做了一大盆米粉肉,今天还在吃,不舍得倒,还说‘你不吃我吃’。”
这个吐槽瞬间引发一大波吐槽婆婆的话:
“我婆婆会从垃圾桶里捡出我扔的东西,还会甩脸子,年前差点因为这个离婚了,一天都不想过下去了,好好的日子,过得像是贫民窟。”
“我家有个十几年前的面板,都裂缝了不让扔,还是老两口从千里之外背过来的,好沉好沉。”
“知道十几年前的那种电视机吗?就是后面有一坨的,在我公婆房间,也不能看了,就是不扔,也不卖,占那么大的空间,你说留它干嘛?”
还有人直接晒出婆婆堆满各种物品的房间:“十年如一日,现在农村都不能这样堆啊。”
......
说起吐槽老人,真的是一个话题都能说上一天,其实并非媳妇对婆婆诸多不满,真的是新老生活观念碰撞太严重,我想老人们遇到一起,吐槽自己儿媳妇也是一呼百应吧。
然而,为什么老人大多都喜欢囤东西呢?真的是因为太节约了吗?原因也许没有那么简单。
01、过分的节俭其实才是真浪费年29那天,我和老公带着孩子在家里吃的最后一顿饭,吃完一家人去我娘家过年了,结果初6回来,打开冰箱一看,29那天的剩菜还在冰箱,我问婆婆:“妈,这冰箱菜都放这么久了都坏了,我倒了啊。”我婆婆立马回答:“别倒别倒,放冰箱里不会坏的,还能吃呢。”
看,是不是跟上面群里说的婆婆如出一辙?
不光是剩饭菜不让倒,我家里的“老物件”还有好多——81年买的落地电风扇,即便是每年夏天开着空调,她也还是会拿出来咿咿呀呀转;80年代初我婆婆在工厂上班时手工做的铁皮箱,现在早已锈迹斑斑;衣柜里80年代初的衣服,放了几十年,年年拿出来整理,从没穿过一次......
中间我们每次搬家,我老公都提出来让他把这些东西清理一部分,我婆婆都死活不让。
最终的结果是,由于很多物品太老,放在房间里跟装修风格违和,婆婆又不让扔,只能拿来堆在自己房间里。
用我老公的话来形容婆婆的房间就是——根本没地方下脚!
把这话传到任何一个人耳朵里,可能都会说“老年人节约,可以理解”这类话,可是,这样做真的节约到了吗?事实上并非这样。
先说饭菜。
都知道剩饭剩菜容易变质,保存不当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和细菌就会滋生,而且剩菜剩饭本身味道就差些,长期吃轻则会得厌食症,重则对身体有伤害,甚至有些物质还会导致癌症,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本身身体素质比成年人要差,经常吃剩菜剩饭一旦生病,到医院看病的钱都不知道要花多少。
再说家里堆积的物品。
想起朋友的一句话:“你算算房价,几万一平米的地方你用来堆不用的东西,亏不亏?”
要我说,亏不亏倒是次要的,只是经年累月不用的物品堆积在家里,时间长了灰尘堆积,也容易滋生细菌,买的新衣服舍不得穿放在柜子里,容易受潮也容易被虫蛀,时间长了款式也过时了,最终也没起到衣服所能起到的作用。
最后再说说老人省下的钱都花哪了。
小区里天天都有一些人发宣传单,哪个地方免费测量血压、哪个地方免费领礼品、哪个地方做免费给老人检查身体......一个个看似“免费”占便宜的活动,去的时候两手空空,回来时带回来一堆保健品或者是被吹上天的理财产品,一生的节俭换来的是被骗走多年的积蓄。
最终真的省下来了吗?
02、老人囤积背后的原因有哪些?很多人说老人喜欢囤积物品,归根结底是因为穷日子过惯了,事实真是这样吗?
我婆婆年轻时在工厂上班,80年代就经常有肉吃,那时候双职工家里条件算很好的了。退休以后一个月四千块钱退休金,我跟老公两个人自己做生意,每个月收入也不差,家里一应支出不让她出一分钱,家里请了阿姨帮忙收拾家务和做饭,唯一要求婆婆做的事就是想买啥买啥、想咋玩咋玩、把身体保重好就行了,可是她依然有囤积物品的习惯,旧东西不愿意扔,看中哪件衣服各种颜色一样一件,买回来不穿就堆在自己房间。
我认识的很多朋友中,家里条件都还可以,可是父母依然剩饭几天不舍得倒、肉放坏了不舍得扔、面包买了好几天还要吃完、牛奶放过期还得喝了。
更是有很多老人都如我们开头群里讨论的一样,特别喜欢囤积各种物品,从几十年前的旧报纸,杂志,棉被,尿布,到各式老旧家具,破烂的电风扇钟表,哪怕家里只留出一条狭窄的通道,这些物品还是一样都不能扔。
当然,酷爱囤积和收藏的,绝不止咱们家里的老人,菲律宾前总统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收藏了几千双高档鞋;大S曾透漏其家中收藏了近400双鞋子,价值超过千万,虽然很少穿,但如果不买就会感觉痛不欲生;新闻里每年双11过后都有“某某某每年数万金钱用于网购,有些购买物品甚至一次都没拆开过”之类的新闻......
对于这种行为,有精神病学专家分析说这就是典型的“囤积障碍”。
一个囤积障碍者,不仅热衷于购买、收藏、囤积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甚至对无价值的东西也要囤积起来,诸如垃圾、不穿的衣物、旧报纸、废旧物品,都可能成为被囤积对象;但在热衷于囤积的同时,如果你要他们放弃自己的囤积物,他们将会难以取舍、异常痛苦。
在国外有调查显示,成人的囤积症发病率约为1-3%,以老年人、男性和低收入者较为多见,在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也不少见。
事实上,这类物品囤积者大多都跟童年家庭教育有着很大关系,等到成年有了自主能力以后,无节制的购物和囤积物品是他们自我宣泄的渠道,如果遭遇生活上的挫折,或者心理上过于压抑和痛苦,也会借助于囤积物品的行为来逃避现实, 还有就是一种心理补偿机制,小时候或者年轻的时候物质太缺乏,导致有能力购买的时候,便疯狂地购买或者通过占有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
引用知乎上的一句话来形容这种现象,那就是“这些或许已经是她人格的一部分,不可分割。时代碾碎了他们的审美,已经无法恢复了,任何东西都无法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惯”。
03、如何跟有“囤积症”的老人相处?既然囤积已经成了老人根深蒂固的习惯,那么想要改变老人想必不太现实,如果有条件不跟老人一起住的,索性眼不见心不烦不管不问相安无事,但如果真的是住在一起,那么我们如何跟有“囤积症”的、过于节俭的老人相处呢?
针对剩饭剩菜这块,我的建议是利用洗碗收拾餐桌的机会直接倒掉。
我家是请了阿姨做饭,所以我婆婆几乎不插手厨房的事。每次她吃完饭就离开餐桌了,而我会陪着孩子到最后,然后亲手把剩饭菜倒进垃圾筒再离开餐桌,这样既避免了我婆婆会把剩饭菜放冰箱的事情发生,又不至于被她发现倒掉剩饭菜责怪阿姨。
如果家里是婆婆做饭,那么大可参照我的做法,自己留到最后吃完并且收拾餐桌,这样即便婆婆问起剩饭菜也大可说是自己吃完了,避免因此产生的矛盾。
针对家庭囤物这块,我们可以分两个部分解决。
第一个部分先从遗忘的部分开始处理。
我们居住空间的东西,可能超过一半是忘却物,什么是忘却物?就是连存在本身都被忘记了的东西,其中很多都是你不需要的,只是你以为会用得着。
囤积物品太多,老人不可能记得太清楚都有些什么,而且有些囤积的物品有可能当时觉得有用,时间长确实没用,但老人也忘记了。我们可以引导和帮助他们,先从遗忘的部分开始处理,在获得收纳经验和内心愉悦后,再处理那些有情感记忆的东西,以此为序。
第二个部分是顺应老人心意的同时,讲好囤积条件。
有一个朋友也是家里有一对酷爱囤积的老人,朋友多次劝说无效之后,索性随了老人心愿,在阳台上给老人专门设置了一个“废品回收站”,让老人堆积物品,但是同时又跟老人约法三章,那就是这个“废品回收站”只要一满,物品就要清理一次,要么卖要么丢弃。
时间长了,老人知道收集的无用物品到最后还是得扔,囤积习惯也改了不少。
04、写在最后在我婆婆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段话:
绍兴雪花落地电风扇中1981年180元买的第一件家用电器,刚刚还跟我儿子说让他跟电风扇合影,39年了现在还风力十足,看到它会激起太多太多的往事......
老旧的家具、几十年前的旧报纸、破烂的钟表都是一个时代的标志,那是老人过去实实在在的经历和活过的证明。对于他们来说,虽然现在来说没有意义价值,可是却承载了他们太多太多年轻时的回忆。
作为小辈,我们首先理解老人对于旧物的依恋和情怀,其次也要多回家陪陪老人,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怀,增加他们内心的安全感,与此同时多多鼓励老人走出家门,出门旅游或者培养一项个人爱好,等老人的精力不再集中在家庭琐事上,很多事情自然就有了改变。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