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7日21:40,漆黑的大连傅家庄夜空突然闪现一团火球,它在空中盘旋,一圈、两圈、三圈,突然“轰”地一声巨响 ,一头扎进海里,激起巨大的浪花。
正在港口装船作业的刘吉庆目睹了这一恐怖的过程,失声惊呼“吓死人了!飞机坠海啦!”
这注定是一个无眠之夜。
空难发生5分钟后,大连市各救援部门争分夺秒地赶到事发现场。
17742人次参与救援,出动了40多艘大型船只和不计其数的小型船只,在历经33个小时的努力后,奇迹没有出现。
CJ66136航班全机112人,包括96名中国籍乘客和7名外籍乘客,9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无一幸免,最终只打捞出92位遇难者遗体。
这场悲剧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这团疑云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渐渐浮出水面。然而它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这竟然是一个人的阴谋!更让人震惊和气愤的是,罪魁祸首还是名校硕士,而理由更是让人不可思议。
惊魂十八分钟,112人命丧渤海湾
时间回到2002年晚上20点36分,北方航空的CJ66136航班从北京首都机场腾空而起,不出意外,50分钟后它将降落在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
晚上21点20分,客机驶入大连空域。
机组人员与塔台取得联系,按指示开始缓缓降落。
35岁的机长王永祥担任着北方航空公司训练科的科长,他技术精湛,飞行超过11000小时,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副机长是飞行时间超过了3000小时的陈锡明。
此时,距离指定的机场跑道只有10公里了。
还有几分钟,王永祥就能圆满地结束这趟飞行任务,回家抱抱自己心爱的女儿。
突然,意外发生!21点22分,飞机客舱尾部燃起一团大火,乘务人员立即灭火,然而火势凶猛,控制不住。同时机组人员立即向塔台报告:“飞机客舱失火!”
一分钟后塔台再次收到报告:“机舱进火!”而此时飞机距离机场不到5公里。
飞机却一反常态,没有继续往机场方向飞,反而升高盘旋往渤海上空飞去。
随后,不管塔台如何呼叫,都收不到机组的任何回应,塔台与飞机彻底地失去联系。
21点37分,大连海上搜救中心接到了报警电话,在傅家庄上空,一架飞机失火。
三分钟后,飞机突然倾向一侧,角度达到九十度,俯角瞬间达到三十度,一头栽进渤海湾中。在漆黑的夜里,留下最后一道刺眼的火光。
王永祥再也见不到自己心爱的女儿,一百多个家庭永远也等不到他们的亲人。
原本一次普通不过的出行,却让这些乘客永远地留在这冰冷的渤海里。
“天空上飘着许多的白云,今天我跟爸爸妈妈去爬长城,爬到一半时,我没力气了,想要放弃,可是我想起老师说过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轻易放弃。于是,我咬牙坚持了下来,最终成功到达了终点!这次旅行真开心!”
这是遇难者中的一位小朋友,写在日记本里的见闻,看了让人泪目。
好好的飞机,为什么就突然起火了呢?
水落石出,真相让人愤怒
一般来说,飞机自身原因起火,不外乎这四种原因:电路起火、油路起火、发动机起火和烤箱起火。
这架型号为麦道MD-8的2客机,才飞行8年,正处于一架飞机的黄金时期。
而且,这架飞机前不久刚做了例行的保养和维护,飞行设施全部正常,由设备短路造成火灾基本可以排除。
飞机的油路在地板以下,而飞机地板并没有损伤,所以也不是油路起火。
如果是发动机失火,那就更不可能了,因为发动机在机舱外,而火是从客舱来的。被打捞起来的烤箱也发现没有燃烧的痕迹。
随着四个可能起火的原因被逐一排除后,指向了另一种可能,火源来自外部。
也就是说,不排除人为纵火, 这个推论让所有在场的人不寒而栗。
很快,法医在尸检上有了重大发现。
遇难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烧伤,其中一个乘客烧得最严重,这说明他离火源很近。通过DNA比对,查到这名遇难者叫张丕林,购买的机票位置就在客舱的最后一排。
随后,法医又发现他的右脚背有助燃剂爆炸时飞溅落下的烧灼点,气管内有汽油及汽油燃烧后的成分,而飞机用的是专用航空燃油。
证据指向汽油就是飞机失火的“元凶”,那么是他把汽油带上飞机的吗?又出于什么目的呢?
调查人员随后发现一个不寻常之处。
有人一口气买了7份航空意外险。要知道当年购买航空意外险的乘客并不多,这次航班上共有也只有44人购买。
一份保额20元的意外险,将获赔20万元,也就是说如果出意外,7份保单的保赔数额将达到140万。这在当年,无疑是一笔巨款。
而这个人,正是张丕林!
这引起了调查人员的怀疑。通过对乘客登机时的监控和安检X光机器反复查看,调查人员发现张丕林携带了5升可乐上飞机。
可乐瓶里装的是汽油吗?一时无法得出结论。
最后调查人员想出一个办法,他们把装了可乐和装了汽油的瓶子放在一起,通过安检X线拍摄画面,结果发现张丕林携带的其中一瓶可乐的颜色,明显比原装可乐颜色浅很多,这一瓶里装的正是汽油。
当时可乐是被装在行李箱里接受安检的,扫描仪的影像里,箱子里清晰可见一大串钥匙。打捞人员最终排除万难打捞起那串钥匙,而调查人员用它打开了张丕林的家门。
至此,真相大白,正是张丕林把汽油带上飞机,纵火制造了这起骇人听闻的空难。
听到这个结论,张丕林的家人难以置信,不可能,一定是哪里弄错了!
因为张丕林在他们眼里是如此的优秀。
扭曲的人性,名校硕士一手制造疯狂
的确,从小到大,他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1965年,张丕林出生在大连一个小康之家。1983年,他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半导体和光学,以优异成绩本科毕业后,又攻读硕士研究生。
南京大学的同学曾这样评价他:聪明有头脑,有冒险精神,读书时就会利用照相机拍照赚钱。
1990年硕士毕业后,他分配到大连市公安局户籍处工作,随后因为不满房屋分配问题,他离职去了一家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做到了办公室主任和总经理助理。
不满现状的他,又于2001年8月下海经商,开办了一家装修公司,员工发展到10多名,五一期间开工的工地就有10处,未来可期。
妻子李云是他南京大学的同学,老丈人是连云港一个单位的局长,两人育有一个可爱的儿子。
可以说张丕林无论是学业、事业都很顺利,家庭美满,过着令别人羡慕的日子。时年37岁的他,正值人生黄金时期。这堂堂名校高材生、妥妥的成功人士,又怎么可能会去做伤天害理的事呢?
然而这些只是表象。
调查人员发现,张丕林的公司因经营不善,并不赚钱,反而负债累累。他曾染上赌博,输钱借了高利贷,欠下四五百万债,这一度让他陷入绝境。
他动起了歪脑筋,因为妻子曾在保险公司工作,他对保险业务了然如心。
2002年他先后出了四次车祸,得到了高额保险赔偿金。只是,频频出险,他的保单也再没人敢签。
于是,一个更疯狂的计划在他心底酝酿着。
2002年5月7日晚,妻子突然接到他的电话,说人在北京,晚上搭机回来。
妻子当时就纳闷,明明他早上去公司上班了,也没听说他要去北京,北京又没啥业务,没有认识的朋友,好端端地去北京干嘛呢?
妻子连忙追问,电话那头只含糊地说一句,也没什么事,回家再说,便匆匆挂掉。
而公司的员工,只记得那天中午老板交待,要去北京结一笔欠款,回来就给员工发工资,然后就匆匆离开。
中午去,晚上回来,这短短几个小时,谁也不知道他去北京到底见过什么人,做过什么事。
有人说他只是坐公交车到公主坟无聊地转了一圈;有人说他已身患肝癌,去北京是为了复查。然而真相成谜,与那架销毁的飞机一起永远地消失在大海里。
调查人员还了解到,7号那天正是他被逼还债的日子,可他拿什么还?大概保险就是他身处绝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疯狂已让他失去理智,于是他一手酿造这出悲剧。
保险公司对43份意外险进行了理赔,唯独拒赔张丕林的保险。
2003年3月,张丕林的母亲将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北京分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支付保险赔偿金,法院驳回了她的要求。
张丕林用生命做赌注,也未能扳回他实已腐烂的人生。
随着一百多条鲜活的生命的逝去,留给亲人无尽的悲伤,留给世人太多的震撼,留给社会太多的思考。
此后,民航总局加强对旅客乘机携带液体物品的管理。然而,哪怕一点点制度的进步,都饱含惨痛的代价。
在这起悲剧中,或许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事发地是在距离机场20公里外的渤海湾,往南一点,就是大连繁华的市中心,往北一点,就是大连石油化工厂,无论掉在哪里,都必定是一场浩劫。
而这正是机组人员临死前拼尽全力想要保护的地方。
这就是为什么机场就在不远处,飞机却突然毅然绝然地调头绝尘而去的原因。
张丕林为了一己私利骗保,不惜拉上无辜的生命垫背;机组人员直到全命最后一刻,还在捍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人性的残忍与高尚,一较高下,一览无遗。
张丕林在北京电话局挂了40多个电话,他对妻子说,我很爱你,很爱孩子。
只是,他在说这话时有没有想过,飞机上的其他人也有深爱的伴侣、孩子和父母呢?
——END——
作者|丝雨阡陌
责编|剩草
排版|李一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