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木那尼蓄热式电暖器(纳木那尼蓄热电暖器如何定时)

纳木那尼蓄热式电暖器(纳木那尼蓄热电暖器如何定时)

首页家电维修电暖器更新时间:2022-01-19 18:53:02

冰川是自然界的“王族”

它们高高在上

身披钻石水晶冠冕

俯视着脚下的红尘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

冰川是高寒、神秘和遥远的代名词

是探险家和科学家才能触摸到的世界

但中国人作为名山大川的资深鉴赏家

怎么能对冰川做到无动于衷呢?

因此这种看似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已经被勇敢的地理人变成了小众旅游地

在地理学上

冰川被定义为寒冷地区多年降雪积聚密实

经过变质作用后形成的

具有一定形状并能自行运动的天然冰体

相当数量的降雪与严寒的低气温

是冰川发育的主要因素

地球上的冰川除了南北两极外

只能存在于高海拔的寒冷山地

从喀喇昆仑山流淌下来的加舒尔布鲁木冰川与克勒青河谷狭路相逢,营造出一方大山深处的秘境——气势恢弘的冰川前端构筑了绵延的天然冰障,仿佛是山神冰宫的围墙。由于是枯水期,平坦的河床得以成为驼队的宿营地。在冰川融水奔涌而下的季节,这里则会被滔滔河水淹没。(摄影/郝沛,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1月)

我国冰川学家施雅风院士提出

冰川分为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

大陆性冰川分布于气候干燥的大陆内部

冰川主要依赖低温所提供的冷储条件而生存

处于多年冻土带之上

具有雪线高,气温低,冰川运动速度慢的特点

◎ 西昆仑山慕士塔格平顶冰川

峰顶浑圆、有“冰山之父”美誉的断块山慕士塔格峰,发育了典型的平顶冰川(即冰帽)。这里的冰川洁白无瑕,晶莹剔透,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慕士塔格主峰(海拔7509米)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2座,发育了139条现代冰川。慕士塔格所在的西昆仑山,是青藏高原最冷和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在青藏高原所有冰川中,西昆仑山冰川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最为明显。同时,西昆仑山也是我国平顶冰川分布最多的地区。(摄影/李翔,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10月)

海洋性冰川分布于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较大的地区

冰川末端可伸入森林带

冰雪面上有冰蚯蚓、冰跳蚤等生物

具有雪线低,气温较高,冰川运动速度快的特点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十分活跃,充分的补给和强烈的消融是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它们共同塑造了仪态万方的冰川绝景。海洋性冰川的低海拔特性让普通人也能身临这奇妙的冰之世界。(摄影/黄世贵,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2月)

冰川景观大看点

冰舌 ●

冰川是高山积雪形成的

每年夏天都会略有融化

被自身的重力带动向下运动

冰川运动的最下端形状如舌,叫做冰舌

冰舌区是冰川作用最活跃的地段

也是冰川的消融区

表面看冰舌似乎很柔软

但实际上却无坚不摧

在前进时会切割山谷两侧的岩石

将它们带往下游很远的地方

明永冰川从卡瓦格博峰往下呈弧形一直铺展到海拔2660米的森林地带,是地球上罕见的低纬度低海拔冰川。从东面观看梅里-太子雪山时,它也是卡瓦格博峰的标志——目光顺着这条冰舌往上寻找,冰川源头矗立的金字塔形山峰即是卡瓦格博。(摄影/徐晋燕,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7月)

冰塔 ●

冰塔是冰川表面林立的塔形冰柱

冰塔高度在数米到30多米不等,形貌各异

既可以如丘陵、如金字塔

也可以如高耸的城堡、刺向蓝天的宝剑

由于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的不同

或下垫面的变化

在冰川表面造成一些裂缝和裂隙

这些纵横相间的裂隙将冰川分割成一个个冰块

要造就千姿百态的冰塔

还要靠阳光在不同时间和角度的变化

所造成的不平衡消融

从而使冰塔独立起来,挺拔壮观

绒布冰川是珠穆朗玛峰山脚下最大、最为著名的冰川,冰川上有很多冰塔林,乳白色的冰塔拔地而起,有的似金字塔,有的似古刹钟楼,有的像宝剑,千姿百态,极具观赏性。(摄影/张雨潇,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1月)

角峰 ●

冰川可以塑造山峰的峰形

主要是靠冰川溯源侵蚀的力量

通过溯源侵蚀

冰斗不断扩大和后退

使得山坡受到显著刻蚀

相邻冰斗间残留的岭脊

便成为尖锐的刀脊

一般由三个以上冰斗所夹峙的残留山峰

便成了角峰

角峰多分布于有冰川存在的高原地带

完美的金字塔造型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 角峰形成示意图(绘图/谭希光,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11月)

冰川洞穴 ●

水流与冰川的相遇

会碰撞出一个神奇的景观—冰川洞穴

夏季冰川表面出现了融水

通过冰川表面的裂缝和落水洞向下渗透

一路钻营来到冰川的底部

聚集在冰川与基岩交界的地方

不断向两侧扩散

形成冰川底部的融水层

这些水体在冰川末端的冰舌找到了出口

破洞而出

一个开放的冰洞就形成了

◎东嘎冰洞—进入奇幻的蓝色冰洞,仿佛置身外星世界

东嘎冰川的冰舌融化出一个巨大拱门般的冰窟,冰河从下缓缓流出,细看那拱门,犹如幽蓝的冰晶。进入其中,透明深邃的蓝调,显得非常魔幻。冰洞的温度很低,隐约可听见冰水滴落的响声。(摄影/李珩,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8年9月)

小众冰川游目的地

中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冰川最发育的国家

平均海拔在4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

以及中国西部其他的高大山系

为冰川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发育着千万条冰川

◎ 中低纬度带冰川面积比较(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2月)

“这儿的冰川不太冷” ●

贡嘎山的冰川是一条“不太冷”的冰川

就温度而言

这里的冰川是典型的“暖”冰川

冰川的温度接近零摄氏度

在夏秋季节

即使身着薄衫

也能自如地徜徉在这光怪陆离的冰之世界

冰川上还能生长藻类和雪蚤之类的低等生物

连植物都可以“大胆地”将根系扎入冰层

同时这里的冰川还格外富有亲和力

它们距离成都不过200多公里

海螺沟1号冰川更是国内同纬度海拔最低的冰川

最低点海拔不到3000米

能够深入到原始森林中

即使没有登山经验的普通人

也能在这里亲身感受到冰川的无限魅力

◎ 云雾中,一条壮丽的冰川如白色巨龙般从山巅游出,势不可挡。气候湿润,降水丰富,高耸险峻的贡嘎山是冰川的故乡,得天独厚的条件给这里的冰川带来了强大的活力。它们如一把把巨大的锉刀,不断塑造改变着大山的模样。(摄影/胡晓流,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2月)

“村庄界美景担当” ●

在繁忙的318国道沿线

静谧的然乌湖一侧

有一座名叫来古村的藏族村落

因依傍着宛如一条条巨龙的来古冰川群

被人们誉为“最富有美景的村庄”

在藏语里,来古的意思是隐秘的世外桃源

在这里可以看到

雅隆冰川、东嘎冰川、若骄冰川、美西冰川、

雄如冰川、牛马冰川等冰川和雪山交相辉映

这些冰川被统称为来古冰川群

它们围绕着岗日嘎布山脉发育形成

属于海洋性冰川

在来古村头就可以见到

位于岗日嘎布山主峰东麓的雅隆冰川

它是来古冰川群中最大最宽的一条,长约12公里

在雅隆冰川上

可以看到冰川、冰舌、冰碛湖等几乎所有的冰川地貌

主要景观是黑白相间的S形跑道状的

中碛和冰舌末端的两个冰碛湖

◎ 从来古村远眺雅隆冰川,标志性的S形冰川走向显得尤其分明

雅隆冰川前端的冰舌,不停有冰块断裂到湖里,相对于大陆性冰川在高海拔地区拥有较大比例的积累区,来古周边的海洋性冰川由于所处海拔较低,整个冰川表面在夏季经历强烈的消融,呈现出更为明显的退缩状态。这也是非常难得的、易于观测冰川消融的所在。(摄影/王宁,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8年9月)

“世界级冰川景观大道”●

219国道全程10065公里

是我国最长的一条国道

从我国最北端的阿尔泰山

到欧亚大陆分布最南的冰雪秘境—云南香格里拉

这条国道沿我国西北和西南边境

穿越了不同类型的冰川分布区

从亚大陆性冰川、大陆性冰川到海洋性冰川

我国的冰川也被分为以上三种类型

因此在这条国道上

你可以欣赏到我国所有类型的冰川景观

这一点,你在其他路线上是无法做到的

此外,219国道依次穿越了阿尔泰山、萨吾尔山、

天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

和横断山等8座山脉

这8座山脉占据了我国冰川条数和冰储量的70%

面积的67%

在一条国道沿线,能看到我国的主要冰川

除了219国道,你在其他线路也是无法做到的

◎ 念青唐古拉山的萨普冰川

念青唐古拉山东段最高峰色浦岗日(即萨普神山,海拔6995米)周围发育了面积广阔的海洋性冰川,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前去打卡。该冰川离219国道主干线尚有一段距离,需要旅行者离开国道通过其他分支道路前往。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岗日嘎布等藏东南山脉与横断山区,是我国海洋性冰川分布的主要区域。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海洋性冰川前沿深入原始森林的壮观画面。在219国道沿线,冰川与周边的雪域高原、高山峡谷、森林草甸、大漠戈壁等组合起来,构成了我国最为壮阔雄浑的一条冰川景观大道。(摄影/南卡,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10月)

冰川以雪峰为依托

并以其巨大而晶莹的冰体

构成一种壮丽而神奇的景观

这种全新的小众旅游方式

超越了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

更加突出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如果可以的话

即刻启程

向着冰川出发!

想了解关于「冰川」的地理知识吗

就让中国国家地理为你深度解读吧

点击封面图查看、购买杂志电子版

中国国家地理 杂志电子版

以下8期 每满88减8

限时活动截止至

11月29日24:00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9月

- 最美的冰川大国

- 冰塔林

- 来古村

《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2月

- 纳木那尼冰川

- 贡嘎山冰川

- 中国冰川大盘点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1月

- 冰川:出色的景观建造大师

- 中国冰川的三大类型及其分布

- 祁连山冰川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12月

- 雀儿山

- 各拉丹东

《中国国家地理》2018年04月

- 阿里极大陆性冰川崩塌 “超稳定”冰巨人倒下的背后

《中国国家地理》2018年09月

- 不识来古真面目 只缘未入冰川中 徒步探寻来古冰川群

《中国国家地理》2018年10月

- 有了冰雪,横断山区才真正有了魂魄

《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06月

- 冷布岗日 被冈仁波齐光环掩盖的冈底斯最高峰

还想看更多杂志电子版?

点击下图

进入「中国国家地理畅读」小程序

你错过的经典这里能看

别再错过哦

- < End > -

实习编辑 | 吴晗玥

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