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起,北京迎来今冬首个寒潮,大风、暴雪、寒潮、道路结冰四个黄色预警齐发,气温“断崖式”下降。6日零时,全市正式供暖,比法定供暖时间提早9天,居民室温须达到18℃标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101家供暖企业的锅炉点火率达100%,166座锅炉房正式供热,热电联产居民供热面积全部投入运行。
供暖事关千家万户,今年是自2009年北京市建立气象会商机制以来,第5次提前供暖,百姓不多掏一分钱,财政累计投入补贴资金数十亿元,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寒冬暖意。
城市供暖:应急抢修队24小时在岗快速解决跑冒滴漏
“真热乎,心里也热乎。”11月6日一大早,家住通州区西马庄小区的郝爱国摸了摸自家的暖气挺满意的。“其实前几天,家里暖气就开始温温的了,今天降温有了暖气就不担心了。”郝爱国家小区供暖由京能集团北京京能热力发展有限公司通州分公司负责,该公司承担周边16万余户的供热、应急保障任务。
“收到6日零时起正式供热的指令后,我们又对站内所有设备,包括热源厂、热力站备用炉、循环泵等开展全面系统检查,确保可以随时启用供热。为了保证用户室内供热效果,从试供暖开始维修人员就对约3800个单元的顶层阀门排气阀进行放气作业,紧抓管网运行调试黄金期,及时排查、处理影响安全稳定供热的各类问题,避免跑冒滴漏,全面做好入户维修。”京能集团北京京能热力发展有限公司通州分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应急抢险人员24小时待命,确保发生管网泄漏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直达现场,快速维修。
按照供暖要求,居民室温要达到18℃标准,通州区城市管理委供热和电力运行保障事务中心主任韦秀军介绍,各供热单位精细调节,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室温达标。同时,针对疫情,今年供暖部门的入户测温方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灵活机动的测温模式纷纷上线。
北京新城热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慧莲告诉记者,首先所有的检修人员已全部进行新一轮核酸检测。在入户前,检修人员会提前半天给居民打电话征求意见,取得居民同意后,再敲定入户测温的时间。入户时,除了佩戴口罩、鞋套等必要的防护外,检修人员还要第一时间出示自己的健康码,并在工牌背后粘贴健康宝二维码,让居民扫码,最大限度减少疫情风险。京能集团北京京能热力发展有限公司通州分公司则启动无接触式“短信测温”,向用户定期推送室温调查“问询短信”。居民可反馈信息,如有室温不达标或服务不满意,将立刻形成工单,维修人员上门服务。
入户测温一般是抽测,怎么保障检查结果真实准确,很有讲究。北京新城热力有限公司的供热服务面积达700万平方米,主要服务通州大运河以东区域。疫情期间,其所负责的每个小区每月两次入户测温,会特意选择底层、顶层、中间层及居住在边角处的住户,通过这些可能存在供热不佳的点位检查确定供热质量。
为解决以前部分点位室温不达标的“老大难”问题,今年新城热力还在既往供热投诉较多的小区等重点区域安装了室温自动监测采集器,实时回传居民室温情况。一旦居民家中室温不达标,监测装置将自动预警,系统可远程调控,在居民还没察觉时及时恢复,“未诉先办”。
目前,城市副中心各供热单位正持续开展供热系统运行调试和巡检,主动入户,发现并解决供热初期跑冒滴漏和系统平衡问题。通州区城管委要求各级应急抢修队伍24小时在岗待命,备足备齐物资设备,做好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准备。
农村供暖:干净省事儿又划算全流程保障顺利使用
这次寒潮降温,农村地区“煤改电”“煤改气”改造后的采暖效果如何?记者走进西集镇探访。
走进西集村张永顺家,一推门就暖意融融。老张家上个月就已经提前打开了暖气,这两天降温,他又把温度调高了些。“我们村是煤改电自采暖,家里就我们老两口住,特别省事儿。以前烧煤时忽冷忽热,现在改电采暖恒温方便,想调几度调几度!不仅干净、卫生、安全,价格也合适。”老张算了一下,家里两台电暖气功率分别是3.2千瓦和2.4千瓦,一天差不多50度电,享受补贴后,不到一千元就能过冬,比以前烧煤便宜。
农村实行“煤改电”,电力运行保障如何呢?记者继续探访。
“‘煤改电’后,供电所的服务压力增加不少,全能型供电所建设让西集供电所可以更好地应对供暖季煤改电用户的保障和服务。”通州区西集镇供电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所已经提前对重过载台区完成了应急换装变压器、低压切改线路、处理隐患开关等工作,并对线路设备全面巡查维护。在加强生产运行值班、备足抢修物资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保证设备运行负荷高峰期间24小时有人巡视、值守,确保村民温暖过冬。
不仅是电力保障,记者从西集镇政府了解到,早在供暖前,西集镇已协调供热单位和设备提供商做好设备检修服务。除了要求必须公布供热单位服务热线,还要在每个村设立维修站,配备专业人员,及时上门维修,确保分户采暖设备正常运行,无煤化居民安心过冬。此外,为保障村民温暖过冬,西集镇还成立了十多人组成的专业维修队伍,备好设备零配件,24小时免费上门维修服务。同时,各村也在持续宣传让村民及时保护好燃气表,以免受冻不能使用。
“目前,全区煤改电的工作重点是长效管护,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维护无煤化成果。”通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起,通州区“煤改电”工作重点已转入后期长效管护,涉及258个村、11.7万余户。为保障取暖设备正常运行、供电安全稳定,通州区农业农村局要求相关企业在所属片区内建立健全售后服务网点,设立24小时服务电话,确保2小时到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维修。同时,全区建立了345人的村级管护员队伍,协助、督促企业做好设备100%入户维保。
绿色供暖:锅炉房试点改造节能蓄热降能耗
暖了温度,净了环境。节能减排也体现在绿色供暖当中。
位于潞苑东路西侧的通州河东5号调峰热源厂控制室内,工作人员正盯着电脑屏幕,实时监控机器运转情况。该厂总供热面积约550万平方米,辐射服务潞城镇、宋庄镇、永顺镇等乡镇以及相关区域。其调峰热源以天然气为燃料,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排放量少,可达到无烟尘排放,氮氧化物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可以做到氮氧化物排放限定值≤30mg/Nm3(每标准立方米小于等于30毫克)。减排的同时不降居民室温,优化环境,提升能源效率。
此外,目前城市副中心正着力推进节能蓄热试点,对锅炉房进行节能蓄热改造。针对狭小空间电直热锅炉房能耗高、舒适性差的问题,研究以高密度复合相变材料作为储能介质,结合自控技术精准供热,提升供热舒适性,进一步降低供热能耗,节约运行费用。
北京热力集团在通州河东5号调峰热源厂进行了节能减排的实践,目前在建的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是国内能源行业首个“近零能耗”建筑。项目能耗、碳排放、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及能源系统效率等核心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比于传统建筑,这里的综合能耗降低超过70%,使用的能源中有大约60%是可再生的。整栋建筑面积约5200平方米,通过外墙保温系统、密封性处理、自动遮阳帘、无热桥设计等,尽量减少热交换。它就像老式的冰糕箱,盖着厚厚的棉被,外面的热气进不来,里面的冷气出不去。再加上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光伏发电、蓄电池、储能罐、微电网、智慧楼宇等新技术,就能在保证室内舒适的前提下,实现超低能耗甚至“近零能耗”。
此外,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还安装有空气源热泵,配合地源热泵降低能耗。驱动地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的电力,也来自大自然,秘密就在分布在屋顶、幕墙等处,装机容量150千瓦的太阳能光伏系统。按计划,每年能生产15万度电,可全部用于楼内使用,如果不够,可以让市政电作补充。如果光伏发电量有冗余,还能储存在240千瓦的储能罐里待日后使用。此外,大楼还安装了智慧楼宇系统,自动调度能源使用情况,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低碳排放的目标。
这一项目预计将于年底前完工,将在近零能耗技术集成、可再生能源利用、智能微网、储电蓄能、多能耦合和智慧控制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和集成示范。
12345热线:临时供暖小组组建“问题认领群”
供暖首日,通州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内一派忙碌,12345工作人员正在仔细查看工单内容,按问题明确权属单位,即刻派单。相关供暖单位还拉了个微信工作群,组成了热线问题临时小组。
“核实过了,这个居民反映的问题不属于我们公司的供热区域,你看看是不是你们公司的?”“没错!是我们的,把单子转过来,马上处理!”……在“供暖群”里,供热问题只要一发,临时小组立马有人积极认领、及时接件处理,大幅提高热线受理的处理速度。
针对此次强降雪、强降温极端天气,通州区城管委全程督促供暖单位快速响应,保障在极端天气情况下,群众家中温度达标。通州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也建立供暖类诉求专项工作机制,针对群众反映的供暖类工单第一时间派发,并形成供暖类诉求台账,及时答疑解惑。
“今天有不少居民反映同一个小区暖气不热。我们接单后派人到现场了解,发现这是今年新入网小区,管道刚开始运行需要调试,现在问题已经解决,温度升起来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这样集中反映同一点位的情况,接线员就会根据后台的台账数据,第一时间解释清楚,让大家安心。
据统计,自11月6日零时供暖开始,截至11月7日12时,通州区共收到供暖咨询、报修等工单260件。群众点单、热线派单、职能部门接单,供热问题均在第一时间办理,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及时协调解决急事难题,全力保障居民供暖。
通州区城管委还加大对供暖企业的督促协调力度,会同街镇加强对供热单位的监管,采取考核、约谈供热单位等有效措施,督促供热单位主动公布维修电话,采用小区微信群、报修APP等多种渠道,就近就快解决居民投诉问题,最大限度压减投诉量,力争“未诉先办”,持续提高服务质量。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