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怀念小时候的生活,吃过晚饭以后,左邻右舍的大人孩子拿着小凳子坐在院子里乘凉,隔壁的王伯伯把小桌子从屋头搬到院里,抱来电视机放在桌上,把插座牵过来插上电视机插头,大家立即围坐在电视机的前面,打开电源开关,屏幕慢慢地亮起来,闪烁着黑白混杂的雪花点,喇叭发出“哗哗”的流水声音,用力转动电视机的频道旋钮,摆弄机身上方的两根锃亮的羊角天线,屏幕隐隐约约出现人影和说话声音,慢慢调整天线的角度和指向,影像逐渐清晰,但画质很不好,不时扭动和有重影,即便这样,还是不影响大家观看的兴致。
那时候电视机的体积不大,位于正面的屏幕是灰色的,散场关机后大家经常过去用手摸着屏幕,这玻璃做的玩意怎么就能放出活动的图像来?现在的爷爷辈们那时还年轻,喜欢看武打片,记不清楚是那一年,香港电视剧《霍元甲》首播,一到晚上,整个镇子万人空巷,人们都挤在镇上屈指可数的有电视的几家人屋里看这部电视剧,我们的院子里也挤满了人,围墙的墙头上还坐着人,甚至十多里外的村里人晚上打着手电筒赶到镇上来看电视,孩子们放学后在巷子里手舞足蹈,嘴上发出“呵、呵”的声音演练着霍元甲迷踪拳的招式,在那个闭塞的年代,人们从电视里了解到了外面世界的样子。
上世纪90年代之前,电视对于普通人家来说是奢侈品,有电视的人家非常少而且都是黑白的,彩色电视价钱高而且很稀少,有钱你也买不到,屏幕大小一般为8英寸、12英寸和14英寸等,早期的电视机用的是电子管显示器,又称为CRT显像管。
CRT显像管是一个喇叭状的抽成真空大玻璃管,显像部分在前端,是一个涂有荧光粉的方形曲面,另一端较细,里面嵌有用金属导体做成的电子枪(阴极)、阳极、栅极、灯丝、偏转线圈等器件,给阳极加上高压电,同时给灯丝通电,灯丝被点亮后发热,在热量的作用下电子枪发射出电子束,打在前端的显示面上,由于显示面涂有荧光粉,受到电子束的作用会发出亮光。
通过电磁学我们知道,电子束在磁场作用下发射的方向会发生改变,位于电子枪外围的偏转线圈加电后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可以控制电子束的强弱和扫描方向,摄像机将物体拍摄下来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无线电传输,电视机的天线接收到信号后,经过一系列的电信号转换,用图像信号去控制偏转线圈的电流方向使磁极不断变化,变化的磁极控制电子束的扫描状态,于是,在荧光屏上就出现了活动的影像。
电视的发明者是英国人约翰.贝尔德,他受到无线电波的启发,觉得既然无线电波能传输到很远的地方,那么用无线电波传输图像应该是可以的,他萌生了“用电波传送图像”的想法,经过不懈的努力,1924年,贝尔德终于制作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从此以后,电视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从黑白到彩色,从曲面到平面,从模拟到数字,从CRT显示到液晶显示,如今已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电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视的诞生,带动了科技、新闻、文化、传媒等行业的发展,它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