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寸电视,从来就是一个充满了想象空间的市场。早年间激光电视对大尺寸市场虎视眈眈,企图通过大屏实现弯道超车,开辟专属的市场。如今彩电行业遭遇困境,彩电行业同样通过拉升屏幕尺寸,以对冲原材料价格上涨。
奥维云网也给出了符合行业期望的预测,仅第一季度我国彩电线下市场新品共计118款,其中70英寸以上新品多达44款,占比高达37.3%,80英寸及以上占比高达10.2%。并做出预测:2020年中国彩电市场大尺寸升级持续,65英寸有望成为第一大主销尺寸。2022年,中国彩电市场平均尺寸将到达55.9英寸,较2021年增长1.5英寸。
然而也有分析人士提出反面意见,电视大尺寸化,是由企业改变产品结构带来的结果,而非消费者对大尺寸电视产生了迫切的需求。企业在推进大尺寸彩电产品时,应更多考虑消费者的需求,而非继续囿于传统的硬件思维中。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才是电视产业继续增长的突破口。
1
或许是一厢情愿的大尺寸化
彩电产品大尺寸化已经成为了趋势,一方面消费者的大屏化需求正在苏醒。在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公共场所的疫情防控仍然处于相对严格的状态,其中电影院经常因为疫情的小规模爆发,而短期禁止开放。在疫情未完全扑灭的背景下,部分地区的电影院会继续处于间歇性关闭的状态。这导致消费者无法享受到大屏观影的乐趣,进而形成了家用大屏幕欣赏电影的习惯,从而使消费者觉醒了对大尺寸电视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高世代液晶产线陆续完成下线的当下,每年发布的大尺寸电视占比不断提升。在大屏化趋势下,超大屏幕彩电产品频现市场。传统彩电巨头如TCL、海信、创维、长虹、康佳和互利网电视品牌小米、红米、酷开、雷鸟相继推出超过85寸的超大屏电视。
然而,从现实的角度,以及人眼构造来看,电视却并不适合大部分中国家庭。人眼由于构造,只能看到眼前横度150度左右,纵度140度左右的范围,所以我们观看电视只要在上下方40度,左右60度的可视角度里,观看电视就是清晰 的,宽大的屏幕如果坐的较近一定会在左右的可视范围内出现畸变,造成观看效果无法达到最优化。
这就产生了近年来已经鲜少提及的最佳观看距离,尺寸越大的电视,对空间的要求也越大。据官方统计,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平方米。尽管这个数据已经排在全球前列,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大量的人口聚居在东部沿海城市,这导致我国的实际居住面积会更小。大多数家庭,并不存在摆放大尺寸电视的条件。
另一方面,我国的居住环境以高层建筑为主,由于早期建设的原因,电梯——即使是货梯,也难以进行大尺寸电视的搬运,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大尺寸电视入户的难度。这意味着,即便消费者存在大屏观影的需求,但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也会遇到重重困难。
2
无可奈何的大尺寸化
当前的屏幕大尺寸化趋势,并非由消费者需求而主导的,而是彩电行业在量减额增背景下,需要通过升级产品结构,以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带来的彩电产品均价上涨导致的负面影响。同时,上游原材料价格进入回调区间,这意味着2022年,彩电产品价格的走低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企业为了维持零售额的增长,需要通过更加高级的产品来提升均价,进而提升营业额。
这意味着,这一轮彩电大尺寸化,并非消费者产生了对大尺寸电视的需求,或者需求得到膨胀,而在于彩电行业2022年的行业大主流已经发生的变更。近日,奥维云网发布了《2022年彩电市场预测报告》,分析认为,2022年中国彩电行业的主旋律是稳营收,而营收的两大影响要素分别是需求和价格。
2021年由于需求不振、上游冲击、企业经营困难等诸多因素的不利影响,中国彩电零售量规模遭遇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成本压力之下零售均价上调,中国彩电零售额规模呈现上涨态势,据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1781万台,同比下降14.7%;零售额规模594亿元,同比增长15.1%,整体彩电市场呈现明显的量降额升表现。
疫情之后,消费者家庭消费更加谨慎,而国家相关政策倾向汽车消费,针对家电消费没有有效的政策刺激,未来彩电行业需求饱和、彩电企业增长收窄的困境将长期存在。在零售量难以提升,产品均价,即将下行的背景下,再一次推动电视大尺寸化,是企业无奈的选择。企业不得不调整产品结构,通过大尺寸化产品,提升产品利润,保持企业营收曲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