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屏幕为了显示图像,需要调节各像素的亮度。亮度调节有两种方式:
(1)带分区背光电视一般采用PWM方式:控制各有机二极管周期性的闪烁,由于视觉暂留效应,人眼会将快速的闪烁进行平滑,人感知到的亮度与像素在每个周期中的发光时间有关。发光时间越长该像素看起来越亮,这就是PWM调光的原理,电相关的同学应该都懂。PWM受人诟病的地方在于,每个像素发光时,其通常是按照最大亮度进行发光。
而带控光分区的液晶电视都是PWM调光,确实是有频闪的,这是为了提升控光效果,提升低亮度下画面均匀性做出的考虑,也就是说高端机采用PWM调光是为了提升画面效果。
PWM调光分高频和低频,少数人对低频PWM敏感,会感觉生理不适,但是几乎所有人对高频PWM调光不敏感,除此之外,波动深度高低也很关键。
简单总结:
低频PWM 高波动深度——会造成一些人的生理不适。
低频PWM 低波动深度——绝大多数人不会感到生理不适。
高频PWM 高波动深度——绝大多数人不会感到生理不适。
高频PWM 低波动深度——几乎不会有人有生理不适。
根据《IEEE PAR 1789-2015 危险性评估草案LED照明闪烁的潜在健康影响》中对光源频闪对观察者造成危害的等级,绝大多数电视都是高频PWM 低波动深度,对眼睛没什么伤害,反而是选择PWM调光方式更清晰。
(2)DC调光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调节有机二极管的电流从而调节有机二极管的亮度。为了调节电流,OLED显示屏中,每个有机二极管都连接有一个像素驱动电路,该电路可以接收并存储电压,并将电压值转换为电流以驱动有机二极管按照预定的亮度发光,这就是DC调光。DC调光的方式,各像素的亮度恒定,不会像PWM调光那样闪烁,短时间使用应该是感知不强的。但是低亮画面单DC调光电视容易偏色较模糊,比较适合小孩子看动画片时DC调光模式。
去年开始,由于某些烂泥扶不上墙的电视品牌孜孜不倦地洗脑,这种误解越来越深入人心,就如同以前“电视硬屏比软屏好一样”,造成了错误的导向。
就比如创维有一款Q 41 Pro,高端机的价格,中端机的配置,低亮度无控光分区,然后在海报上说自己DC调光好,PWM调光不好。好比自己出了自行车卖出汽车的价钱,然后说自行车省油环保,说汽车费油产生有毒废气,不能购买。研究电视多年,发现越是烂泥扶不上墙,就越要着重宣传护眼,这样才能把低质产品卖天价,让你主动拒绝真正的高端产品。
TCL S12有三种调光模式可选
还有一种混合调光模式的电视,可以自动根据电视屏幕画面亮暗不同在PWM和DC两种模式之间自动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