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水青
坦白来说,近些年春晚最大的特点就是:亮。
相声说得挺好的,相声演员声音洪亮,主持人的主持也蛮有味道的,主持人声音洪亮,
小品演得挺不错,小品演员声音洪亮,歌曲唱的也都很专业,歌手们的声音也都洪亮。
最重要的是,近些年来,央视春晚的舞台设计和灯光秀,最大的特点也就是:亮。
上面这张图,是去年春晚舞台和灯光秀,特效的一个缩影,大红大紫,不是说不好。
但是时代在进步,审美也都在往前走,好看的是能在舞台中展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
好的舞台是什么?是张艺谋《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河南卫视晚会的传统舞美...
这是近些年央视春晚要去学习和改进的。
但,好像这些问题说来很多年,央视春晚也一直都是稳定发挥,有进步,但是太慢了。
像我爷爷奶奶这辈,春晚忠实的粉丝,现在打开春晚也就是图个背景声,包饺子,打打牌的时候偶尔抬头看看,但要是没有它也不习惯。
奶奶是当年农村支教的乡村教师,看到河南晚会的时候,她有些热泪盈眶了,就说好。
奶奶总说跟我说,还是以前的春晚好,以前语言类节目,像小品什么的,都是频出金句。
随便走在大街上,人们都在用。
奶奶跟我说,00后05后这代人,是可以在网上看到80年代的小品,但过去的氛围,没了。
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了起来,每个人都躲了起来,藏在了家里,时间一久,就疏远了。
说到底,现在的春晚还是有些不接地气,太一板一眼了,主题呢,又不快乐,非要说教。
记得马三立曾讲过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100斤的鱼卖掉99斤还剩多少?
学生说:10斤
老师又问:听着,我说的是,要是100斤的鱼卖掉99斤,那么还剩下多少?
学生又回:老师,卖掉后还是剩10斤鱼,如果是我爸卖,兴许还能剩更多。
这就是简单的一个段子,但是在结构上确实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学生的回答把一个数学题,变成了一个缺斤少两的答案。
但如今的春晚不会这么说,它的回答就是一板一眼的还剩1斤,这就是区别所在。
为什么说现在的春晚不太好看了?说到底还是理论和实践脱节了。
你不去深入民间生活调查,你不去体验,或者说没有生活的烟火气,怎么写也立不住脚跟。
那最后的创作者不就只有老老实实呆在象牙塔里写东西,高高在上,却双脚离地。
那样的剧本和创作,能好看么?
看看1984年马季的小品《宇宙牌香烟》,这都过去快38年了,现在都还有教育意义。
40年都过去了,马季推销的“宇宙牌香烟”的案例,也都还是厂商做产品推广的教科书。
1984年,马季说:做广告,甭管你是地铁站啊,还是繁华的街道啊,墙壁橱窗啊,
到处都有宇宙香烟的广告,使宇宙香烟宣传的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老少咸宜人人必备!
2022年的广告,至今为止都是铺天盖地的,地铁站,街道,还有许多平台,
甚至有了大数据的算法还更加精准了,算法根基你的浏览习惯,向你精推送广告。
某夕夕的砍一刀,某云集福广告的套路,也早被马季在《宇宙牌香烟》说得明明白白——
宇宙牌香烟有8款图案,你存我一套图案,就能领二十寸彩色电视机一台。千载难逢机会难得啊,请您从速购买,电视机我们是发完了为止。
但实际上,8款图案里,有一套图案压根就不会发出去,就算发出去了,概率也是领导决定的。
电视有没有发出去不重要,重要的是,产品是宣传出去了,就看砸的钱多不多,是要砸钱还是实打实的销售,还是砸钱买看不见的品牌价值。
同样具有教育和思考价值的,还有赵丽蓉老师在1989年的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
它好,好在不仅仅留下一句“司马刚砸缸”的流行语,让更多人了解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赵丽蓉老师在《英雄母亲的一天》里狠狠讽刺了一把超前消费的“享乐主义”。
故事里,导演侯跃文请赵丽蓉拍戏,临走的时候,侯跃文让赵丽蓉拿走一堆营养品。
赵丽蓉觉得不好意思,东西太贵重了,不答应,但侯跃文让赵丽蓉不要去纠结钱的事情,这些东西都是免费送的。
但,免费的东西才是最贵的,赵丽蓉老师回应一句:这多少钱呢?我儿子挣多少啊?。
在赵丽蓉老师看来,钱是挣多少,花多少,做人也是要脚踏实地的,不能越位,迷失方向。
这还是1989年的小品,讽刺的是,现在过去了30多年了,厂商都在想尽办法让你贷款超前消费。
以前批不下来的信用卡,现在都是业务员跑大街上,来问你要不要办卡,办卡还送你行李箱。
虽然现在的社会进步了,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了,但是人们的现实生活并没有改变什么,
只是从一个工具换成了另外一个工具。
1989年,宋丹丹第一次登上春晚,留下一句:俺叫魏淑芬,女,29岁,至今未婚。
但故事却并不总是喜剧的。
村长帮淑芬介绍对象,不是介绍男方性格,而是上来就介绍“三件套”:彩电,沙发,瓦房。
淑芬问的也不是问对方有什么兴趣爱好,问的是“沙发城里买的吧”?“电视多大尺寸的”?
只是现在时代变了,问的不再是“彩电,沙发,瓦房”了,问的是房子,车子,银行存款。
把这些不良现象,写进创作的包袱里,即贴近真实的生活,又监狱娱乐性和讽刺性。
它能让人们在大笑之后,给人带来无尽的思考,这样的小品才是深得人心的。
就像在赵本山在《卖拐》里指挥范伟跺脚的场景,直接来源于央视批“气功”的新闻纪录片,
当年的观众,一看就知道说什么。末尾的“他还得谢谢咱”,也来纪录片的现实素材。
更重要的是,赵本山在《卖拐》里,
这个故事不沉重,在赵本山的喜剧表演下,还留下了一句人人都会的“「要啥自行车」
甚至如今人们老生常谈的「薅羊毛」这个词,也源自赵本山和宋丹丹《昨天今天明天》
说真的,没有比“薅羊毛”更适合形容,大众老百姓,找优惠卷,去消费的活动了。
这还是1999年的作品。现在22年过去了,老百姓们的追求还是这么的淳朴。
真正的好梗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比如还有:“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又比如,在陈佩斯和朱时茂合作的,那经典的《主角与配角》里的绝妙结构的对白:
朱时茂:队长,鬼子让我给您带个话。
陈佩斯:皇军说什么?
....
陈佩斯:闹了半天,原来是你小子把太君给我的好处,都给吃了回扣。
朱时茂:我不知道啊。
陈佩斯:你别给我装糊涂,当我不知道吗?
朱时茂:你知道什么?
陈佩斯:哼哼,我临来的时候皇军都告诉我了。
朱时茂:怎么说的?
朱时茂: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
喜剧包袱跟故事结构一气呵成,笑是让你发自内心地去笑,而笑完又能够让你有所反思:
陈佩斯和朱时茂,反转的主角和配角,
看起来是在讲述,配角的辛酸经历,但是实际上它讲的是底层和上层对抗的故事。
最优秀的喜剧莫过于此,为非主流的弱势群体们发声,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语和语言,
揭露那些虚伪和傲慢的人们。
可是你再看看现在的春晚小品,我不是说,它的立意不好,但是它总是少了点什么?
少了共鸣,少了跟观众的对话。
晚会不好做,请年轻演员也是希望能够吸引年轻人来看,但是现在时代变了。
某男顶流和谢娜演的那小品,还不够尴尬吗?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剧本出了很大问题。
岁月静好自然会有个帅哥从天而降拯救你?运气好,网友见面下一秒就可以在一起了?
一堆人起哄就能在一起,这跟宿舍下面拉横幅有啥区别,这玛丽苏的剧本,写的实在太差。
人好看,但演技和剧本都不行。
为什么大家对过去的春晚和现在的春晚抱怨声如此之大,说到底还是在创作有了问题。
大道理是要讲的,但是问题在于,如何让观众接受你的大道理,把这些话听进去很重要。
为什么去年的《觉醒年代》和今年的《开端》这么火热,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故事是生动的,是贴近大众,贴近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人性真实的。
没有人生来就是完美的,而让生命的意义,也正在于修行自我,修行人生的完美。
什么是好的作品?好的作品就是让你看到故事里的自我,映射自我,并努力完善自我。
好的创作的正能量,靠的就是像陈佩斯《主角与配角》那样的细枝末节的积累,
靠的就是创作的结构,让人物的转变有逻辑,让道理和主题也顺水而来。
喜剧不是‘引人发笑,也不是让人哭。
真正的喜剧是保护普通人,永远站在人民群众这一边,他们来自群众,也走向群众。
也只有这样的喜剧,才能留在人们的心中。
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也不是,天亮以后会很美的。
大家好,我是云纳君,
很感谢各位朋友抽出时间,阅读这篇文章。
如果您觉得写得不错,
您的“评论 点赞 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