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购物一般卖什么比较多(电视购物哪个牌子最好)

电视购物一般卖什么比较多(电视购物哪个牌子最好)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3-28 03:39:16

小时候赶集,卖老鼠药的摊儿,永远都是最热闹的,从连着线的麦克风,到无线麦,再到腰间别麦,“卖药人”一直站在这个乡间市场的最前沿,引领着这个市场的潮流。

这种模式,后来逐渐被“卖菜刀”、“卖接骨药”等的人发扬光大。

断了的鸡腿骨,用药一抹,马上就健步如飞。

平平无奇的刀,就在你的眼皮底下,看上去真的做到了“削铁如泥”。

前两年因为一句“厂长是我表哥”爆红的“卖鞋哥”,就是这种摆摊范式的继承者。

他们口若悬河,出口成章,你明明知道他们在跑火车,却并不反感,还忍不住看,最后跟着鼓掌。

后来,每一个夜晚,电视机从床的手上,成功抢走了大部分人至少四个小时的时间。

当看电视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之后,电视购物随之出现,从手表、手机、按摩椅,到各种保健品,甚至地拖、毛巾、抹布,无所不卖。

再后来,就是手机从电视和PC的手里,成功抢走了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

随着4G通信技术的普及和云计算服务能力的提升,人们的阅读习惯逐步从静态转向动态。

视频内容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直播带货,应运而生。

咱们国家两岸三地,电视购物最流行做得最好的,应该还是台湾省。

大概十多年前,我曾看过一期与电视购物有关的台湾综艺节目,这是我第一次真真正正开始认识“电视购物”这个东西。

节目组拿出一些物品,让专门做电视购物的达人跟上节目的艺人PK去卖,看谁卖得好。

那个节目里几个电视购物达人的表现,把我震惊了,以至于我到现在都还记得这个非常普通的节目,记得当时的场景。

当时他们PK的其中一个物品,我记得是一把地拖,就是一把非常普通的地拖。但那个电视达人,真的是把它卖成了花的感觉。

他为地拖编的那段话术,除了把地拖这种物体能有的特点都包含在内,还都恰到好处地加入了搞怪、幽默的元素。

你明明知道他在跑火车,却并不反感,还忍不住看,最后跟着鼓掌。

还记得上面这句话吗?“卖老鼠药”那一小节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它。

我震惊,除了因为电视购物达人过人的口才,主要还是因为亲切,让我亲切地想起了童年,想起了童年赶集那个人山人海的卖老鼠药的摊儿。

因为印象中,“卖老鼠药”这种摊儿,早已随着“赶集”一同消失在了社会发展的洪流里,没想到,原来它是跑到电视上去了。

但更让我震惊的,还是现在的“直播带货”。

撇开平台底层支撑技术的不同,我实在是看不出来,在本质上,现在的“直播带货”跟当年的“电视购物”有何不同?

但在现在的语境里,“直播带货”确实是被当成了一个新的东西去对待的。

仿佛,中国人又发明了一种了不得的新玩意。

最近王祖蓝跟霍启刚在YT有一个对话,两人谈到直播带货,王祖蓝的评价很高,甚至用了“中国有外国没有”类似这种语体。

但霍启刚只是弱弱反问了一句,“电视购物不是很早就有了吗?”

就让王祖蓝慌了神,答非所问地说一些,诸如“大数据”呀什么的。

大数据?大数据跟直播带货有啥关系?

我现在唯一能想到的,就只有“千人千面”,通过大数据,将不同类型的直播带货,分发给不同需求的顾客。

但这算什么关系?人家“千人千面”,早在“直播带货”出现的“八百年前”就有了。

王祖蓝大概是把“云计算”和“大数据”搞混了。

流媒体的线上直播需要的大流量,确实需要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但是这只跟直播有关系,跟“带货”好像没必然的关系。

这就好比,锤子可以用来“锤人”,“锤狗”,锤任何想锤的东西,但它主要的功能还是一种敲打的工具。

云计算这一技术上的一次跃进,支撑起了线上直播,相当于是锤子被发明出来了,“带货”只是这个锤子能做的其中一个事情。

“带货”明明只是个小配角,只是线上直播技术发展的“副作用”,却硬是要将“直播”拉在一起,企图将自己伪装成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

在资本的狂轰滥炸下,李佳琦和薇娅们的直播间,的确给公众造成了一种印象:这是电商继头像 详情页之后的2.0版本。

但印象就是印象,不是事实。事实是什么呢?事实是,如果直播带货真的是电商的2.0版本,你赚再多钱都是你的本事,跟我一点关系没有,我也就不会多说什么,也就不会有这篇文章了。

但你不是,却又想要变成“是”,这将会把电商的发展方向带歪,这是我无法接受的。

霍启刚没讲错,直播带货,本质上就是电视购物,而电视购物,本质上就是“卖老鼠药”。

而“卖老鼠药”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它卖的并不是“老鼠药”,而是“段子”,就是“卖艺”的。

这种“带货”方式的重点,从来就不在“药”上,而是在“麦克风”里,在话术里,在那些引你发笑的段子里。

在这种情形下,你买回去的老鼠药,可能是没啥效果的。买回去的拖把,跟你在杂货店买的拖把是没啥两样的。

这些,在你下手之前,你甚至是知道的,但你还是买了,这是什么心态?这是看了一场相声的心态,这是为“艺术”买单。

你明明卖的是老鼠药,却在讲相声,这叫啥?这叫“挂羊头卖狗肉”。

“挂羊头卖狗肉”本质上是什么?就是东家已经打定好主意,上过当的不会再来,收割一批是一批。

如果说,直播带货马上不行了,一阵风就过去了,你觉得李佳琦和薇娅会慌吗?

人家早已“功成名就”,行不行已经无所谓了。

他们“吃饱喝足”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但电商不行呀!当直播带货不行之后,不足以成为电商平台购物体验的一种主要方式,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电商购物体验在直播带货的热闹中,原地踏步了好些日子,依然停留在了“头像 详情页”的1.0版本,只是地上多了直播带货留下来的一地鸡毛。

电商现在是我们国家零售消费市场的一条主要渠道,如果后续的发展真如我所言,那就相当于是,大家掏钱,看了一场,资本放的烟花秀,收获一股硫硝的味儿。

我们经常说“商业文明”,如果商业真的存在一种文明的话,文明意味着长时间的积累,积累意味着延续,延续意味着得有下一次吧?那是不是至少得做到别“挂羊头卖狗肉”?

购物的本质是“买卖”,是双向的,卖家可以展示,可以介绍,当然也可以说“买它”,但与此同时,买家是不是也得挑一下,摸一下,捏一下,试一下,再决定买不买?

这是电商1.0版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评语越来越不可信的情况下,头像和详情页变得越来越鸡肋,可有可无。

直播带货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原来存在的问题,还是存在,甚至,有些老板因为请了“明星”,为了快速回本,比“详情页”时代,忽悠得更狠了。

大家把心思和资源都投放在了包装上,直播间的装修,主播的素质,流量的运营,数据的好看,等等,产品,这个最重要的一环,反而成为了次要的。

这很容易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把原来应该投放在电商购物体验优化的资源,统统都投放到了直播带货里去了,这必然将会影响电商的迭代。

资本热捧直播带货的原因,有可能是电商购物体验优化技术的发展尚需时间,而直播带货也许只是电商2.0版本真正到来之前的一种过渡手段,资本是最害怕停滞的,总得需要个故事去讲一讲。

这一点,我自然也想到了,之所以还是要谈,主要还是想把现象的本质说一说,就当是一句提醒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元宇宙”也是玩概念,但人家玩得确实是要更加高级,“直播带货”跟“元宇宙”,从底层技术而言,本质上都是云计算,但两相对比,人家的段位确实高的不是一星半点,“元宇宙”发展下去,电商1.0无法解决的购物体验问题,统统都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从这个角度来说,别怪我,“直播带货”真的就是个“P”。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