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年前开始,包括小米、华为在内的手机品牌纷纷入局电视领域,到如今,这些电视领域的新兴品牌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至于像OPPO这样的品牌,也陆续开始在电视领域发力。这些新兴品牌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究竟是因为它们自己的努力?还是传统品牌安于现状,产品力无法满足如今消费者的需求?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来一探究竟。
要探讨这个话题,我们还要从互联网电视的发展说起,在2013年的时候,彼时的乐视网正式宣布推出乐视超级电视,不同于以往电视的内容获取方式、操控体验,以及相对更加亲民的价格,在市场上收获了非常不错的反响。
乐视后来的发展,我们不展开多说,但是乐视超级电视取得成功,极大地刺激到了包括小米在内的手机厂商,以及诸多传统电视厂商。随后,短短的几年内,电视产品的发展我们也都看到了,小米、华为纷纷下场,开始制造电视产品;而传统电视厂商,也纷纷投入到电视互联网化、智能化的大潮,以至于到如今,我们很难看到传统形态的非智能电视了。
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电视品牌攻城略地,而传统品牌则坚守市场,彼此在产品上各有优劣,最终达成如今的一个市场格局。
其实,手机厂商进入到电视领域,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以小米为例,它的产品不仅仅局限在手机,更是包括了米家在内的一整个智能生态,华为也是同样如此。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给予用户一个更好的生态体验,固定在客厅的电视,自然会成为生态入口的不二之选。
其实我们现在反观传统电视品牌的做法,也能看到熟悉的味道,包括创维、TCL在内的一种品牌,同样开始反过来打造互联网、智能生态这样的概念。可以说,新兴厂商和传统品牌,最终殊途同归,走到了同样的一条路上。
而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手机厂商、互联网品牌也展现了它们独有的优势。首先在宣传上,新兴品牌深谙互联网传播之道,在对于电视产品的宣传过程中,会弱化一些核心参数,但会更为强调电视的使用体验。同时,新兴品牌会从互联网传播的角度考虑,电视产品往往有着更为简洁的命名,而不像传统品牌,往往以产品型号来进行传播,缺乏记忆点。
而在产品定价上,互联网品牌也展现出它们优势的一面,虽然像小米、华为也会布局线下销售,但线上传播、销售依旧是它们的重点区域,这也为这些品牌带来了相当更低的运营成本,对应的,就是产品能够有着更低的定价,这也为互联网品牌在发展初期快速占据市场份额,收获消费者奠定了基础。
根据奥维云网提供的数据也能看到这一点,在过去的近十年中,中国彩电线上销售占比持续上升,在2021年的时候,线上渠道的销量占据了68.5%的份额,相较2020年上升4.5个百分比。
当然,传统品牌尽管受到了新兴品牌的冲击,但是它们依旧有着自己的优势,那就是传统电视厂商在技术上的深厚积淀。在整个电视产业链中,新兴品牌更多的是承担着方案整合的角色,而与之不同的是,传统电视品牌往往是深耕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
比如TCL就有华星光电专注于显示面板的研发生产,可以发力MiniLED这样的新技术。再比如海信,除了传统电视之外,在激光电视这样较新的赛道上,也有自己独家的技术积累。同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下沉市场,在脱离了互联网之后,相比小米这样的品牌,TCL、长虹、创维这些传统品牌依旧有着更为广泛的用户口碑,市场认可度也相对较高。
因此,尽管受到以小米为代表的新兴品牌的冲击,但这些传统电视品牌,依旧牢牢把持着电视市场的份额占比。
同时,经过互联网电视的冲击,传统品牌同样也意识到了互联网化、智能化对于电视发展的重要性,也纷纷改变战略,推出互联网子品牌,并改进自身电视产品的形态。尽管小米、华为这样的品牌期望电视能够成为智能家居的一个入口,但目前并不是很完善的全屋智能体系,同样也给予了传统品牌近乎相同的起跑线。你们可以为了全屋智能去生产这样一个入口,那我们同样也可以选择为了这样一个入口,来推出更多的智能家居产品。最终,互联网新兴品牌也好,传统品牌也好,殊途同归,彼此变得越来越相像。
最后回到电视产业这样一个总的议题上,经过两年的疫情,整个电视市场呈现出的全面下滑的姿态,近年来的电视市场零售规模变化也同样反映了这一现状。尤其是2021年,市场零售规模跌破了4000万大关,来到了2825万台,这也是12年来最低点。
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机会,就如同前面所述,尽管各有优劣,经过几年的发展,传统品牌和新兴品牌如今已经站到了统一的起跑线。而根据电视产品7-10年更新换代周期来看,中国彩电行业下一个更新换代热潮将在2023-2025年来临。
无论是传统电视品牌也好,还是新兴品牌也好,面对即将到来这样一个换机热潮,谁能够真正厘清电视产品在全屋智能这样一种全新场景下,究竟该以怎样的一个形式存在,或许就能够占据接下来的市场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