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抗日电视剧目录(八十年代抗日题材电视剧)

90年代抗日电视剧目录(八十年代抗日题材电视剧)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3-09 10:42:59

#抗日战争##军事##我来科普##国家公祭日#

近期,笔者在研读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华北治安战》(下)时,发现1943年中国派遣军为应对太平洋,中国南方战事及可能的对苏作战。将华北日军进行整顿和调整,将大量主力调往太平洋,中国南方和东北战场。并新编成第62,63两个警备师团,并明确减少了炮兵及机械化部队配置。另外由于大量主力调出,新编入部队无“剿共”作战经验,日军甚至总结编出《肃正讨伐参考》。颇具研究价值。

本文将依据日本战史,讲讲1943年华北日军的整顿及新编2个警备师团编制的历史。以作史料分享。史料来源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下)1982年9月第1版第288-297页。

一.华北日军整顿及调整

陆军中央(指日本陆军省—笔者注)于1943年2月底将关于中国派遣军1943年度的兵备整顿及其使用的意图传达到当地军队,大致如下:(仅摘录有关华北事项)

一. 大体上至5月底完成五个警备师团(其中华北两个师团)的编制。

二. 第27师团至6月底集结于天津附近,7,8月间转用于满洲。

三. 第36师团至6月末集结于京津地区,在华北派遣军司令官的隶属下,进行必要的训练,并随时供大本营调遣使用。

四. 大体上的1943年底前,应使约两三个师团,能以迅速转用于其它方面。(这些师团考虑是徐州第17师团,兖州的第32师团和武汉地区的一个师团)。

五. 除以上兵团外,预定向北方转用的兵团,将于近期下达指示。

六. 在华兵团从5月左右,改编整顿为以下三种:(1)装备完善的师团(预定转用的兵团)。(2)减少炮兵部队的师团。(3)原来的治安(警备)师团(炮兵,机动力量小)。整编后的多余的炮兵补充新设师团。

七. 新设兵团的部署,虽与肃正计划相关连,但希望尽量考虑到便于预定集结兵团的行动和教育训练。

八. 制定新的“中国方面武装团体的整备及指导纲要”。

随后方面军在3月的参谋长集会上,进一步使新年度作战警备纲要具体化,同时准备兵备整顿,并根据5月1日是发布军令甲 第36号开始进行临时编制(修改编制)。5月20日,召集所属兵团长集会;7月1日邀请新编兵团长,举行所属团队长集会,听取各地状况的汇报。同时对各项措施的实行,警备部署的变更等作了指导。

这样,对兵团抽出后的空额,以修改编制所多出的人员,给予补充。但因装备未有改变,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因此,方面军以及各兵团,均不得不用很大力量就地制造武器,资料,以及尽量在使用方面设法充分发挥其效力。

二.兵团长的阵容如下:

方面军司令官 冈村宁次大将

参谋长 大城户三治中将

第一军司令官 吉本贞一中将

参谋长 花谷正少将

第36师团长 冈本保之中将

第37师团长 长野佑一郎中将

第69师团长 井上贞卫中将

独立混成第3旅团长 毛利末广少将

独立混成第4旅团长 中岛德太郎少将

第12军司令官 喜多诚一中将

参谋长 寺垣忠雄少将

第32师团长 石井嘉穗中将

第35师团长 坂西一良中将

第59师团长 细川忠康中将

独立混成第5旅团长 内田银之助少将

独立混成第6旅团长 奥村半二少将

独立混成第7旅团长 秋山义隆少将

骑兵第4旅团长 小原一明少将

驻蒙军司令官 七田一郞中将(1943年5月28日改任上月良夫中将)

参谋长 矢野政雄少将

第26师团长 佐伯文郎中将

坦克第3师团长 西原一策中将

独立混成第2旅团长 松浦丰一少将

方面军直辖

第27师团长 竹下义晴中将

第110师团长 林芳太郎中将

独立混成第1旅团长 小松崎力雄少将

独立混成第8旅团长 吉田峰太郎少将(1943年6月9日改任两宫巽少将)

独立混成第15旅团长 田中信男少将

注:独立混成第1,第8旅团在第110师团的指挥之下。

华北派遣宪兵队司令官 三浦三郎少将

三.新编第62,63师团编制

1943年5月1日,按照军令陆甲 第36号,下令编成第62,第63师团及独立山炮第5联队,独立工兵第38联队,华北教化队。同日按照大陆命第783号,将第62师团编成后编入第1军,其他编入华北方面军的战斗序列中。

1)第62师团(文字代号“石”)

该师团是以独立混成第4旅团及第6旅团为基干,并转用一部分在华部队的兵力于6月30日在山西省及山东省的原旅团警备地区分别编成的。新编的部队为第62师团司令部(师团长本乡义夫中将,参谋长上野真臣中佐(后升大佐)),步兵第63旅团司令部(旅团长中岛德太郎少将),独立步兵第11至14大队,步兵第64旅团司令部(旅团长奥村半二少将),独立步兵第15,第21至23大队,第62师团工兵队,通讯队,辎重队,野战医院及病马厂。

师团定员为11676名,独立步兵大队为1233名(由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关枪中队,一个步兵炮中队组成)。编成后,师团司令部设于榆次。步兵第63旅团(司令部在阳泉)于6月30日基本上接管了原独立混成第4旅团地区的警备。步兵第64师旅团自山东向山西东南部移动后(司令部在潞安),于7月20日接替了第36师团地区的警备。师团担任地区的面积大致相当于四国(指日本本土地名—笔者注)的两倍,地区内铁路约500余公里。部队以铁路沿线为重点。分驻于188处(相当于每处驻兵62.11人)。

2)第63师团(文字代号“阵”)

该师团以独立混成第15旅团及混成第6旅团的一部为基干和在日本内地编成的各部队,于6月30日在北京附近编成。新编的部队为第63师团司令部(师团长野副昌德中将,参谋长佐藤贞二中佐(后升大佐)),步兵第66旅团司令部(旅团长田中信男少将),独立步兵第77至79大队,第137大队,步兵第67旅团司令部(旅团长柳勇少将),独立步兵第24,第25,第80,第81大队,第63师团工兵队,通讯队,辎重队,野战医院及病马厂。编制定员11676名(与第62师团相同),独立步兵大队为1233名(由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关枪中关,一个步兵炮中队组成)。

师团编成后,师团司令部,步兵第67旅团司令部设于北京,步兵第66旅团司令部设于保定,接替了一直由独立混成第15旅团担任的北京特别市,燕京道,以及保定道,渤海道西北部,津海道西部地区的警备任务。该地区内原驻屯地分散部署于144处,此次将其整理为96处(相当于每处兵力122人)。

野副师团长5月16日到达北京后,听取了各种情况,他在笔记中写道:“最初的印象是民心叛离,日军虽占有点与线,但处处薄弱,宛如赤色海洋中漂浮的一串念珠,情况十分严重。其后,巡视了所担任警备的地区,看到的情况是,几乎没有税收,逃避劳动役,农商不振,筹办军需品困难,搜集敌情亦极为困难,敌人阴谋恐怖活动活跃,而我警备队则孤立无援,中国方面各机关也因敌人的反封锁,陷于同样状态。深感必须加强新编部队的团结,振作军纪风纪,特别是对中共地下活动的侦察和我方的治安工作,从一开始就应彻底进行。因此,对巡视的各部队,作了训示,只是拼命打击不行,唯有揭发,消灭敌对分子与爱护良民同时并举,才是圣战的宗旨”。这些话表明了当时的治安状况,甚至在政治,经济中心的北京附近地区也相当严重。

此外,当交接警备时,不仅要作好兵力配备,新来部队并应迅速掌握社会情况,与当地中国人搞好关系继承情报谍报网,彻底防谍,互相协助物资,设施的移交等等,都是特别应该注意的重要事项。

四.华北日军主力调往太平洋,东北战场

中央有关预定从中国派遣军抽出兵团转用其它方面的意图,已分别向当地军队作了转达。1943年4月5日根据总长指示,指定了预定转用于北方的兵团。5月3日的大陆指第1507号“中国派遣军兵力集结及训练要领”的第一项规定:“预定向北方转用的兵团,在不影响当地作战的情况下,应于1943年度末以前完成为对苏作战进行的必要训练”。第二项中的集结要领规定:“第27师团约在7月,于京津地区集结,准备向满洲方面转用。第17师团约在8月,于京津地区集结。第3,第32,第36师团于1943年底,在原驻地附近集结。”

随后,对每个师团指示训练的重点,其项目为:“对坚固阵地的攻击”,“强渡大河”,“通过湿地”等。以下略述与方面军有关系的兵团的集结和转用情况。

第17师团:该师团一向担任苏淮地区的警备。5月1日根据大陆第783号解除了其在第13军的战斗序列,编入华北方面军的战斗序列中。其后逐渐进行兵力集结,当对苏作战训练开始时,又根据6月17日是的大陆命第802号,重新编入中国派遣军(直属)战斗序列中。同时指示其在进行训练时要考虑到“热带作战”,这是由于南方形势的变化而紧急改变的(指太平洋战场)。

尔后,师团便将警备任务移交给第65师团,为了准备向南方转进,于8月中旬在南京,上海附近集结。

第27师团:该师团在担任冀东,津海道地区警备的同时,并准备对苏作战训练,当时根据6月17日的大陆命第803号,解除了其在华北方面军的战斗序列,编入关东军。因此,师团将该地区的警备任务移交独立混成第8旅团,7月下旬开始向满洲国锦州地区移动。

第36师团:该师团6月中旬以来,逐步准备移交防务,于7月20日,将山西省东南部的警备任务移交第62师团后,准备进行对苏作战的训练。但不久任务发生了180度的转变,由北方改向南方(调往太平洋战场)。

五.华北日军“剿共”作战经验总结

在此之前,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根据以往剿共作战的经验,于1943年5月编写了一本《肃正讨伐参考》的小册子,并以方面军参谋长的名义分发各部队,作为教育训练的参考资料,其目录如下:

第一,华北共军的特点及其战法;第二,一般讨伐的要领;第三,作战意图的保密;第四,情报的收集和审查;第五,警备要领;第六,指挥官;第七,通信联络。

本书是要向直接参与讨伐,警备,对抗共军游击战术的各级干部提供在战斗行动上的指南。由于人员的接替补充,以致毫无剿共作战经验的干部增多,以及中共方面的势力扩大,战法进步的等原因,因此期望借此克服固定不变的战斗指挥法,实行适合于剿共作战的特点的教育训练。

现将该书第五项“警备要领”叙述如下:

一, 警备的一般要领是,占领要地,并加强其周围的防御设施,减少在一处所需的警备兵力,而在每个地区尽量直接掌握较多的兵力,根据周密的情报网获得敌情,先发制人,进行神速的讨伐,搜索敌人而歼灭之。

二, 警备期间,力求严肃军纪,时间许可时,要进行教育训练。各警备队应明了守备地区内外的情况,努力做到军纪森严,恩威并举,特别要使民心安定,恢复其对日军的信赖,使居民能与日军协力,负起自卫的任务。

如能作到军纪严明,得到民众的信赖,敌可望风屈服。敌人判断军队价值的眼光是异常锐利的。

三, 警备部队要不断实行警备行军,其范围应遍及所担任警备的全部地区,以使每个村落无不瞻仰皇军威容,促使居民自动担任自卫。必须严禁仅仅固守于驻防设施,消极退缩不前。

四, 防御设施,应有周密慎重的计划,要使所构筑的工事,虽遭优势敌人的攻击,亦得以确保无虞。为此,各上级指挥官必须亲临现地,进行具体指导。

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如在无城墙的县城或村落进行防御时,白白地占用多数兵力,不仅减少了讨伐或出击的兵力,且使兵力分散,处处薄弱。因此,可在县城或村落等外围或其一角,利用便于防御和出击的建筑物,构筑坚固的设备。其设备可用砖建筑碉堡等,附以掩体,并在手榴弹投掷距离以外的外围要点,设置有障碍物的支撑点。

五, 如在有围墙的村落中,必须在外部重要地点,安排步哨或潜伏斥候。否则不仅对外部敌情不明,往往遭到敌人从一方面牵制而进行的袭击。

六, 在敌人经常出没的地方,在屋内宿营的部队必须准备两个以上的出入口,同时必须准备随时都能占领房顶的措施。

在市街上,有时敌人预先控制各个出口使我不能逃出;另外,时常遭到房顶上敌人投掷的手榴弹,蒙受多数伤亡。

七, 接近墙壁所构筑的散兵壕,应隔开相当距离,以防避敌弹,尤其是手榴弹因墙壁弹回而遭受的伤害。离开墙壁困难时,需设置掩体。

八, 对我守备地点的攻击,多数是在夜间进行,因此,要根据各种迹象,事先察知敌人的企图。

当敌人来袭时,应尽量将其引诱到阵前最近的距离,出其不意,以火力一举歼灭之。如过早开始射击,敌人往往即行撤退。另外,过早地出击,也会削弱歼敌的效果。

九, 铁路的警备,不可只管固守铁道线路,而应积极讨伐附近的匪团。同时,还应在线路之外的要地,分驻一部分兵力,使匪团不得接近距离线路至少有一日路程以内的地带。

十, 为了警备铁路,除以一部兵力警卫火车站和重要设备以及进行线路巡查外,必须掌握有力的机动部队,在线路两侧的外围地区积极进行讨伐。为此,有必要建立周密的情报网,并与铁路机关合作共同组成铁路爱护村。

十一, 敌军破坏铁路时,经常采取以一部兵力进行牵制的手段,切勿上当。

破坏铁路,大多是在敌军领导下,强迫附近村民执行,因此,彻底搜索附近村落,逮捕不良分子及通敌者,同时指导村民,负责爱护铁路,至为必要。

十二,铁路经常被破坏的地点,多半是固定的。对这些地点,特别要增加巡察次数,采用不规则的巡察时间,并于日落以后,部署潜伏斥候,在铁道线路附近一定地区禁止通行,铁路沿线以外的危险地区也禁止夜间通行。利用此等方法有利于捕捉敌人。

十三,守备“碉堡”等分驻的小部队,特别要对敌人的谋略袭击提高警惕。不管多么忠实的中国人,对其使用如果完全信赖而无戒心,是危险的。

特别是守卫“碉堡”的分哨等,认为平安无事,擅自脱离武器,甚至脱掉上衣,穿着木展(应指木屐)等,全然无处于警戒状态,也应深以为戒。

六.史料总结和解析

由于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战事吃紧,准备对苏战争。又需要支持中国南方战事。故将华北日军主力调往太平洋,中国南方和东北战场。且随着太平洋战场不断恶化,日军将原调入东北的部队改派太平洋。如1943年5月1日,第17师团奉命调入东北。6月17日又改派太平洋,并考虑“热带作战”。第36师团也在7月20日改派“南方”。显然受到太平洋战事吃紧的影响。而第27师团则于是年7月下旬调往东北。另外精锐第3及第32师团也于年底在原驻地集结,准备转用。据后来史料记载,第3师团继续在中国南方作战(1944年豫湘桂会战主力),第32师团则调入太平洋战场。

华北日军因大量主力调出。故继1942年编成2个警备师团(即治安师团,指第59,69师团)基础上,于当年又新编成第62,63两个警备师团(实为拼凑),其兵员定额略少,为11676名(1942年为11982名)。而且明确将原警备师团(即第59,69师团)的炮兵及机械化部队,调配给新设警备师团。可见警备师团的炮兵及机动能力非常有限。这直接造成华北日军战斗力大幅下降。

新编成第62,63师团均为2旅团制,每1个旅团下辖4个独立步兵大队。每1个大队兵员定额均为1233名(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关枪中队,一个步兵炮中队)。另外配置工兵队,通讯队,辎重队,野战医院及病马厂。但由于兵力不足,且驻防面积太大。还以守卫铁路沿线为主。造成兵力过于分散,每处兵力均不足。以驻山西第62师团,分驻188处,每处驻兵62.11人。可见华北日军兵力已枯竭。

随着1942年中条山战役,国军在华北军事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八路军遂成为华北抗日核心力量,且发展迅猛。对华北日军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以致驻防北京地区的第63师团长野副昌德中将在日记悲观到“处处薄弱,宛如赤色海洋中漂浮的一串念珠”“几乎没有税收,逃避劳动役,农商不振,筹办军需品困难,搜集敌情亦极为困难”“孤立无援”,并提出“消灭敌对分子与爱护良民同时并举”。可见1943年,中共已完全主导了华北抗战。

由于新编入部队无“剿共”作战经验,华北日军为此总结以往“剿共”经验,编写《肃正讨伐参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日军一改“三光政策”。全面转向“亲善”,明确提出“努力做到军纪森严,恩威并举,特别要使民心安定,恢复其对日军的信赖”。同时重视“情报战”。很明显是兵力严重不足,战力下降的华北日军,企图以“恩威并举”“加强情报”来减轻中国民众的抵抗。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