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传奇31集电视连续剧(抗日风云40集电视连续剧)

抗日传奇31集电视连续剧(抗日风云40集电视连续剧)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3-13 11:42:49

1932年6月,“吉林抗日救国军”副司令宫长海率领的抗日武装,连续攻克日军重兵盘踞的拉林、榆树等军事重镇。



就在宫长海所部与日军激战之际,在榆树城北佯动诱敌的姚秉乾、杨七麟率领的两个旅,主动寻找战机,于7月4号兵临五常城下,旋即展开猛攻。

五常城的日伪军抵挡不住攻城部队的猛烈攻击,弃城逃走,撤往山河屯一带。

姚秉乾、杨七麟两个旅收复五常城后,顾不上休息,继续马不停蹄地追剿逃走的残敌。最终在舒兰县水曲柳村把敌人包围,双方激战一昼夜,日军死伤惨重,残部在舒兰援军的接应下,逃进舒兰城。

7月15日,宫长海麾下王锡山,孙贺两个旅开始展开攻击舒兰的战斗。

舒兰是吉林市的北门户,不容有失,守城的日军拼死顽抗,战斗进行的很激烈,日军动用了飞机、坦克,给攻城部队造成很大的伤亡。

7月17日,宫长海来到舒兰督战,旅长王锡山,孙贺亲带头冲锋,攻城部队士气高昂,一举攻克舒兰,全歼城内的日伪军。



宫长海连战连捷,声威大震,麾下抗日武装得以迅速壮大。仅仅一个月时间,“吉林抗日救国军”已编成22个旅、4个支队、3个独立团、1个特种营,共计10万余人。

部队扩充太快,以至于粮食、枪支、弹药等物资供应都严重不足。

冯占海、宫长海一边使出浑身解数,为抗日部队解决给养问题,一边积极策划,动用全部兵力,围攻省城吉林市。

吉林市素有“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之称,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筑吉林城(吉林是满语,“沿江的城池”的意思),砖石结构的城墙异常坚固,整个城区的地形易守难攻。

而且城内的日军,对抗日武装将要攻打吉林城的意图早就有所察觉。驻吉林日军宪兵队队长儿岛正范,在给关东军司令部的一份报号中说:“匪宫长海部决拟一攻吉林省城,其先发队约二三百名,已于七月二十日正午,在省垣东南约七十满里之蚂蚁河岭(驿马河)附近,驱集松花江船舶,架设桥梁 ”。

对儿岛正范的这封电报,日本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大将非常重视,不但向吉林城补充了大量兵员,还在城市周围集结了大量重炮、坦克、飞机。

1932年9月10日,“吉林抗日救国军”正式拉开围攻省会的帷幕。



战斗一开始就杀得难解难分,城外的日军不堪一击,仅半天时间,就有2000多人被打死,还有500多人被俘虏。日军被迫放弃城外的野战工事,龟缩进城里。

“吉林抗日救国军”前线总指挥宫长海,随即下达攻城命令,抗日义勇军兵分八路,向吉林城展开猛攻。

吉林城岌岌可危,武藤信义大将气急败坏,急令驻扎在黑龙江和辽宁的日军,火速赶往吉林进行增援。

两路日军增援部队,出发后不久,就遭到宫长海所部抗日武装打援部队的伏击,日军增援部队使尽全力,整整鏖战两个昼夜,也没能前进一步。

而此刻围攻吉林城的战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攻城部队前赴后继,当天下午已经攻入城里,日军出动重炮、飞机、坦克,对抗日军队占领的区域狂轰滥炸,攻城部队被迫撤出城区。

此时吉林市以及周围百里以内,到处硝烟弥漫,战火纷飞。

当天晚上,宫长海亲自挑选了500名兄弟组成“敢死队”,准备夜袭吉林城。

宫长海用兵有个特点,就是身先士卒,以前每次冲锋都一马当先,说得最多的是:弟兄们,跟俺上!

现在宫长海做了前线总指挥,率领敢死队的任务,就交给旅长姚秉乾。

姚秉乾武艺超群,枪法好,又是宫长海、冯占海的把兄弟,由他担任敢死队长,弟兄们心服口服。

姚秉乾也是个带兵的天才,当天夜里,他选择日军重兵把守的北城作为突破口。

姚秉乾认为,日军在北城重兵布防,有恃无恐,夜里警戒会更松懈,一旦北城被突破,其他方向日军兵力薄弱,不敢前来增援。



9月12日夜里11点,姚秉乾使用爬城索第一个登上城头,不出他所料,激战一整天,疲惫不堪的日军都酣然睡去,对登上城头的敢死队毫无察觉。

敢死队的弟兄们奋起神威,把城头上一千多名日寇屠戮殆尽后,杀入城中。

但接下来吊诡的一幕出现了,对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攻城大战,日本关东军控制的新闻机构三缄其口,只是含糊不清的说,有抗日武装,于9月12日夜晚偷袭吉林城,骚扰良久,最终被逐出城外。

然而就在宫长海攻入吉林城的第二天,“吉林抗日救国军”总司令冯占海,在第一时间派心腹乔振东,向在北平的朱庆澜报告:“吉林抗日救国军”成功收复吉林省城的消息。

朱庆澜曾经担任“东北特区行政长官兼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威信很高。九一八事变后,朱庆澜组织辽、吉、黑、热(河)民众抗日后援会,积极募款支持东北的抗日武装。朱庆澜同时还担任国民党监察院委员,和国民党高层关系密切。

朱庆澜是个老成持重的人,他没有相信冯占海的一面之词,而是派人穿越日占区,到吉林城调查真相。

直到9月21日,朱庆澜才正式致电给林森、老蒋、 宋子文等要员,报告了冯占海克复吉林的消息:


林主席、蒋委员长、宋院长,各省主席、绥靖主任,各市长、专员钧鉴:冯司令占海于九月十三日拂晓攻克吉林省城,除击毙不计外,计俘获日官兵六百余名,伪长官熙洽逃走,现正追缉中。当经复询乔振东无异,特此奉闻。朱庆澜叩。


然而这封有着特殊意义的电报,一经发出就石沉大海,没有引起任何反应。

当时正值军阀韩复榘刺杀了张宗昌,对那些国民党大员们来说,这才是头等大事。

当时日本关东军也非常紧张,他们担心国民党军借机反攻,这样关东军就会处于四顾不暇的不利境地。

然而许多天过去,关内的国民党军毫无异动,对冯占海的“吉林抗日救国军”,没有一点儿实际意义上的支持,那怕是名义上的。

直到此时此刻,日本人才确信,攻占吉林城的抗日武装只是一支孤军,现在日本人终于敢腾出手来,集中兵力对付宫长海的队伍了。

日本关东军从黑龙江、辽宁抽调两个师团,另外还从朝鲜调集一个师团,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气势汹汹的杀向吉林城。



宫长海的抗日队伍,孤军奋战,损失很大。弹药粮秣都需要补给,大量伤员也需要妥善安排。

宫长海审时度势。决定放弃吉林城,带领部队向辽西热河寻求补给。

这是一段被历史忘却的远征,上有日本飞机的轰炸,下有关东军穷追不舍。宫长海率领弟兄们一路苦战。经过长岭、瞻榆、科尔沁大草原,长途跋涉3000多里,终于在1933年1月到达了热河北的开鲁县。

在这里,“吉林抗日救国军”被张学良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63军,冯占海任第63军中将军长兼暂编91师师长,下辖一个师4个旅,总兵力3万余人。宫长海被任命为副师长兼少将旅长。

宫长海和弟兄们虽然离开了东北,却仍然是日寇的一块“心病”,被其认为是热(河)北各抗日部队中之“最有力者”。

在热河保卫战前夕,日军阿部联队及伪军张海鹏部从通辽出发,企图偷袭位于下洼冯占海的司令部,路上遭遇因大风雪,日伪军行程受阻,宿营于通辽的大沁他拉镇。



当天夜里,宫长海亲率500弟兄组成敢死队,冒雪夜袭大沁他拉。

酷寒中,弟兄们手挥大刀,痛歼日寇,全歼日军阿部联队。

大沁他拉之战震动关内外,驻守长城各抗日武装,纷纷组建大刀队。

宫长海、姚秉乾以及二百多弟兄也应邀到友军中担任训练大刀队的教官。



三个月后,宫长海和弟兄们完成任务归队,却被意外告知,因为热河保卫战失利,张学良下野,新任的顶头上司何应钦对冯占海的63军极不信任,先是中断了粮饷供应,然后又以取消编制做要挟,勒令绿林出身的宫长海、姚秉乾退出军籍。

冯占海深感对不住这两个把兄弟,为他们在北平购买了寓所,宫长海和姚秉乾空怀报国之志,现在为了弟兄们,只能违心的到北平隐居起来。

一个多月后,何应钦和日酋梅津美治郎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

梅津美治郎专门提出,要何应钦把宫长海、姚秉乾交给日本人处理。

宫长海、姚秉乾都曾经担任过“敢死队”队长,梅津美治郎提出这个条件,也是日本人对两位抗日英雄的恐惧心理作祟。

何应钦派人到北平去抓宫长海和姚秉乾,幸亏这两个人机警,都及时地隐蔽起来,才让来抓他们的人无功而返。

曾经的抗日英雄沦落至此,没过多久,姚秉乾就郁郁而终了。



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宫长海秘密找到当年出生入死的弟兄于相臣,蔡永胜等人,卖掉房产家私,偷偷的购买了几十条长枪。

当时日本人已经占领了北平,对进出北平的人盘查的特别紧,不要说几十条长枪,就是带一支短枪,也难混出日本人的哨卡。

宫长海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让一名弟兄找来一辆大粪车,把枪都用不漏水的油纸包了,丢进粪桶里,然后在桶里注满粪水。宫长海和于相臣、蔡永胜等人化妆成掏粪的工人,大模大样地把武器运出城外。

几天后,宫长海在平西妙峰山树起抗日义旗,昔日的旧部,好友闻讯后纷纷来投,仅十几天时间,就组织起一支20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号称东北抗日游击队,积极的活跃在北平西部地区。

中共对这支自发的抗日武装非常关注,派共产党员李向之进入游击队。

李向之和宫长海也是故交,情同手足,李向之就做了这支游击队的政委。



在李向之的帮助下,宫长海的抗日游击队以妙峰山为根据地,多次袭击温泉、英洼、黑山扈、王平口、香山的敌人据点,干掉了至少100多名日军。

宫长海嫉恶如仇,除了那些罪大恶极的铁杆汉奸,他从来不滥杀一个中国人。1937年8月,他只身进入香山伪警察所,说服13名伪警察,和阜平县伪军大队90多名队员,都投到他的麾下。

数日后,宫长海又在门头沟以西的山里,打了敌人一次伏击,一举全歼了日军一部及吕海清伪军部队,缴获长短枪300多支。

1937年年底,宫长海扬言要攻打宛平城,进城过年。

宛平城内的日军一夜数惊,在给上司的电报中惊呼:当年攻打吉林城的宫傻子(宫长海在东北时的绰号)又来了。

宫长海的游击队屡屡袭击敌人,成为日军的心头大患。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日军连续9次集结兵力,对妙峰山地区进行扫荡。

宫长海运筹帷幄,和扫荡的日军周旋在山区,非但没有受到损失,而且每次都颇有斩获。



日军吃了亏以后,改变策略,对宫长海游击队活动区域,采用灭绝人性的三光(烧光、杀光、抢光)政策,时值冬季,宫长海的抗日游击队很快陷入械弹两亏的困境。有时为了得到一点粮食,不得不去攻打日军重兵防御的据点。

1938年1月31日,那天是大年初一,宫长海率领饥寒交迫的弟兄们攻打日军卸甲营据点,虽然最后抢得了一些补给,但他手下的第一悍将蔡永胜壮烈牺牲。

蔡永胜只身跳入日军的掩体,赤手抓住打得发红的机枪枪管,愣是从日军机枪手中把枪夺过来,调转枪口向日军猛烈扫射,打光子弹后,蔡永胜抽出大刀杀入敌群,终因寡不敌众……

蔡永胜曾经两次参加敢死队,他也是因为出身绿林,被何应钦开除了军籍,随宫长海到北平,居住在宛平县前七林子一带。

由于生活没有着落,蔡永胜私下里干了一些劫富济贫的义举。被当地的地主、劣绅所深深痛恨,必欲除之而后快。



卢沟桥事变后,前七林子的地主、劣绅组织民团,助纣为孽,帮日本人欺压当地的平民百姓。

蔡永胜牺牲后,前七林子的民团才知道蔡永胜的真实身份,便设了一条毒计,派一个名叫蔡彦杰的家伙,冒充蔡永胜的子侄,找到宫长海,说他们拥护抗战,愿意为宫长海的抗日游击队提供粮弹。

宫长海生性直率,不疑有诈,而政委李向之此时正在阜平县开会,不在宫长海身边。

宫长海带领手下的弟兄们欣然前往,在离前七林子村不远处时,突然遭到2000多民团兵的包围。

弟兄们想还击,宫长海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话音未落,迎面一颗子弹飞来,宫长海胸部中弹,身负重伤。

弥留之际,宫长海和弟兄们交代:对方人多势众,不能硬拼,不妨先把枪交了,等李政委(李向之)回来,再做妥善安排。

另外宫长海还让弟兄们带话,请李政委不要为他报仇,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对方可能是受人蒙蔽,才胡乱开的枪。

言罢,一代抗日奇侠宫长海,溘然长逝,时年47岁。



李向之惊闻宫长海罹难的噩耗后,伤心欲绝。只身来到前七林子,面对2000多剑拔弩张的民团兵,李向之不卑不亢,慷慨陈词,怒斥对方的不义行为。

与此同时,八路军冀热边区司令部政委邓华,也率领八路军第四纵队一部,出现在前七林子附近。

迫于压力,前七林子的民团最终同意,交出宫长海抗日游击队的战士,以及他们的枪支弹药。

李向之含着泪,把兄弟们召集在一起,把这支抗日游击队重新命名为“长海游击队”,以示对宫长海的纪念。

“长海游击队”后来被改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平西游击队第一总队,政委李向之。



这支部队在抗日战争中骁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在平西地区,八路军“长海营”成为日伪军长久挥之不去的噩梦。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