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大案纪实电视剧(石家庄马老五大案)

石家庄大案纪实电视剧(石家庄马老五大案)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3-10 10:35:31

大家好,这里是没药花园,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件发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2001年3月16日凌晨,石家庄市在1小时内接连发生了5起爆炸,爆炸案全都发生在居民区内,108人因此丧生,38人受伤。

案发后,警方在8个小时内就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搜捕,没想到这个过程还揭开了另一起命案。

制造连环爆炸的人是谁?他为什么要制造爆炸案?

一、深夜中的巨响

2001年3月16日凌晨4点16分,一声巨响打破了石家庄市深夜的寂静。伴随着这声巨响,棉纺三厂生活区15号宿舍楼的西侧墙体被炸出一个大洞,破碎的墙体在夜空中飞旋。不等尘埃落地,紧接着,又一声巨响从16号楼传来!该宿舍楼在一瞬间土崩瓦解,整个单元楼全部垮塌,滚滚灰黑色浓烟冲天而起!

短短几秒内,曾经的居民楼变成了人间地狱。浓烟、尘土、火药味充斥在废墟上,断壁残垣下则压满了哀嚎、挣扎的幸存者们以及面目全非的尸体。经统计,16号楼共有93人死亡,12人受伤。

案发现场

可爆炸还没结束......

14分钟后,凌晨4点30分,距离棉纺三厂约3公里外,位于建设北大街的市建一公司宿舍1号楼3单元发生了第三起爆炸,房屋瞬间坍塌,5人死亡,20人受伤。

案发现场

15分钟后,位于电大街13号的市五金公司宿舍发生了第四起爆炸,宿舍一单元整个被炸塌,10人死亡,6人受伤。

案发现场 图片截图自《焦点访谈》

16分钟后,裕华路民进街12号院发生了第五起爆炸,一栋2层居民楼旁的地面被炸出了一个大坑,万幸并无人员伤亡。

45分钟内,惨剧接连发生。爆炸共夺走了108人的生命,38人因此受伤,无数家庭破碎。谁能想到,入睡前道的晚安,对许多人来说,竟成了永别。

针对爆炸案,河北省立刻成立了专案组。

通过分析现场痕迹化验爆炸残留物,警方确定5起爆炸案的爆炸手法一致。因为几起爆炸间隔时间短,案发地点近,且都是在居民区内发生,警方判断,爆炸案是同一个犯罪分子/犯罪团伙所为,而且是有预谋的报复性犯罪。5起爆炸地点居民的社会关系成了警方破案的突破口。

究竟是谁这么丧心病狂?

二、头号嫌疑人

爆炸发生8小时后,经过走访调查,警方将靳如超列为了头号嫌疑人。靳如超出生于1960年,小学文化,案发时41岁,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弟弟和妹妹。他曾与前妻小玉(化名)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但两人于11年前离婚。

靳如超

警方将靳如超列为嫌疑人主要有四点原因:

1)有犯罪前科。靳如超在1988年曾因强奸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1997年8月被释放。

2)掌握爆破知识。靳如超对炸药很感兴趣,没事就爱研究炸药,曾在家自制炸药,还在阳台上做过爆炸试验。

3)人格扭曲。靳如超偏执、多疑、记仇,行为凶残暴戾,曾多次殴打前妻、父亲、继母。1997年出狱后,他一直没有正经工作,没钱了就问家里人要,家里人要是不给就大打出手。周围人全都不堪其扰。

4)与几处爆炸点居民都有纠纷。靳如超与继母长期不和,他的父亲与继母就生活在第一起爆炸点,居民楼被炸毁的西侧墙内正是靳如超继母住的房间(万幸该楼并无人员伤亡)。

第二起爆炸点(棉纺三厂16号楼)的201室是靳如超居住的地方。此处原本是分配给楼上301室住户的,但被靳如超强行占用,301室住户因此与靳如超有很深的积怨。案发前,靳如超就一度扬言要炸楼弄死该住户。

案发现场 图片截图自《焦点访谈》

靳如超前妻小玉的父母曾劝她与靳如超离婚,靳如超因此记恨前岳父岳母,第三处爆炸点正是靳如超前岳父岳母的住处。

靳如超极度憎恨前妻小玉,第四处爆炸点正是小玉与她现任丈夫的居住地。

案发现场

至于最后一处爆炸点,靳如超虽然不认识屋主,但此处原本是靳如超生母的房产。在靳如超入狱期间,靳如超姐姐以4万元的价格出售了房屋,并分给了靳如超1万元(另有一说房子是2000年卖的)觉得分到的钱少了,靳如超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当靳如超姐姐搬家后,她甚至连新家地址都不敢告诉靳如超,怕遭到报复。

爆炸案发生当天,警方将靳如超列为了连环爆炸案头号嫌疑人与A级通缉犯,并于3月16日连夜在全国媒体发布了通缉令。

两天后,警方收到了一条重要线索。据河北鹿泉市白砂(另有一说为白沙)村民张某反映,3月15日,靳如超曾雇他的车拉过货。货物有十几袋,装在黄色编织袋内,靳如超自称货物是鸡饲料。

顺着张某的线索,警方找到了靳如超装货的库房。库房距石家庄大约10公里,在白砂村一个废弃厂房旁,该厂厂长名叫王玉顺。

见到警察出现在厂房旁,王玉顺一下慌了。审讯中,他很快向警方交代,他与同村的郝凤琴一起在这间废弃的厂房中生产炸药,两人干了大约一年。

王玉顺与郝凤琴

看到靳如超的通缉令,王玉顺马上认出了他。王玉顺告诉警方,靳如超曾两次从他手中购买炸药,说是要炸山采石,最后一共花了900多元,买了575公斤炸药。

经检验,警方确认,爆炸现场残留的炸药与王玉顺生产的炸药成分完全一致,罪犯使用的正是王玉顺地下作坊生产的炸药。

靳如超的炸药用了多少?他还会不会再作案?没人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在专案组发现靳如超行踪前,云南省警方反馈来了另一条惊心的信息:3月9日,石家庄爆炸案发生前一周,云南马关县岩峰洞村的韦志花被人用刀残忍地砍死在了自己家中,凶手极有可能就是靳如超。

三、丧心病狂

韦志花和靳如超是什么关系?靳如超为什么要对她下手?事情的原委还得从2000年8月说起。2000年8月初的某天凌晨1点多,靳如超在石家庄市火车站看完下棋回家时,在路边遇到了正在哭泣的韦志花。当时韦志花刚从人贩子手中逃脱,一路流浪到了石家庄附近。

遇见靳如超时,26岁的韦志花身无分文,饥肠辘辘。靳如超于是将她带回家中,给韦志花提供了食物(有报道称靳如超还承诺给韦志花介绍工作)。之后,韦志花与靳如超开始了同居生活。

同居没多久,靳如超就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在2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多次虐打韦志花。靳如超还曾指使韦志花去偷商店内的洗发水,当韦志花被店主发现并被罚了160元后,等待韦志花则是又一顿毒打。

2000年11月11日,再也忍受不了靳如超凶残行径的韦志花偷拿靳如超600元,跑回了云南老家(另有一说是靳如超的姐姐看不下去了,资助了韦志花600元路费回家。)但韦志花的离开并没有终止这场噩梦。

三个多月后,2001年2月22日,靳如超根据韦志花身份证上的地址找到了韦志花家(另有一说是韦志花曾给靳如超留下过自己家的地址)。

受害人家

靳如超的出现给韦志花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见面,靳如超就要求韦志花和他结婚,两人一起回石家庄。韦志花当然不愿意与靳如超结婚,但出于对靳如超凶残、暴力行径的恐惧,她没敢直接拒绝靳如超,而是在之后的几天里委婉回绝了他(不同报道对此情节的描述各不相同,此处是结合不同信息,我推测最可能的情况)。

韦志花的回绝没起到任何效果,靳如超硬是在韦志花家赖了半个月,天天缠着她。无奈之下,韦志花与父母想出了一个折衷法:向靳如超要6600元“奶母钱(彩礼)”,靳如超肯定拿不出,这样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赶走他。

2001年3月8日,靳如超取出了3000元作为彩礼交给了韦志花母亲,告诉她自己只有这些了。为了赶走靳如超,韦志花母亲将钱一把扔在了地上。这下,靳如超杀心顿起。一想到自己没娶到老婆,还白花了1000多块,他怒火中烧,觉得韦志花耍了自己。

靳如超

3月9日下午2点左右,趁韦志花父母串门时,靳如超再次要求韦志花跟自己回石家庄。遭到韦志花拒绝后,两人在韦志花的房间内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争吵中,靳如超一把抄起附近的绳子,想要勒死韦志花。未果,靳如超将韦志花拖进了厨房,并用柴刀疯狂地砍向韦志花的头部,韦志花当场因头部开放性损伤以及脑损伤死亡。杀人后,靳如超将韦志花的尸体塞到床下,并脱下自己带血的黑色西装外套扔在床上,带着行李离开了。

下午5点,韦志花父母回家了。韦志花父亲进屋后在水缸旁看到了一大滩血和韦志花破碎的头盖骨,老两口接着在韦志花床下发现了她的尸体。

案发后,云南警方迅速对靳如超发出了通缉,并请求石家庄警方协助调查,但在云南警方通报上,靳如超的名字被写成了 "勒如朝"。直到连环爆炸案发生后,警方才将 "勒如朝"与靳如超联系在了一起。

靳如超的行为只能用丧心病狂来形容。他的社会危害性极大,为了一己私欲什么都干得出来。为了尽快抓捕靳如超归案,连环爆炸案发生后第5天,从3月21日零点开始,公安部组织了全国警方集中统一搜捕靳如超。

2001年3月23日上午8时许,统一搜捕行动开始2日后,靳如超终于在广西北海市被警方抓获。

四、作案过程

被捕后,靳如超向警方交代,石家庄市的连环爆炸案都是他一个人干的。靳如超告诉警方,他与这些人都有仇,他早就想炸死他们了。在杀害韦志花后,他知道自己肯定是活不成了,决定在被抓前报复所有和他有纠纷的人。

其实,早在2000年,靳如超就计划过爆炸杀人。2000年5月,他曾找过王玉顺、郝凤琴购买过炸药,还试验了炸药威力。同年,他还向某采矿点工人胡晓洪购买了引爆用的物品。但靳如超并没有马上展开报复行动,他将引爆材料用塑料袋包好,藏在了石家庄热电厂旁的管道沟内。

为什么靳如超没在2000年作案?对此,有一种解释是,靳如超购买炸药后觉得威力不够。在我看来,这可能确实是靳如超放弃作案的部分原因;2001年收购炸药时,靳如超就要求王玉顺为他制作威力更大的熟硝铵,而不是直接使用王玉顺等人出售的生硝铵。

除此之外,我想更重要的是,靳如超当时或许觉得自己的处境还算不上穷途末路吧。但在杀害了韦志花后,情况变了。

3月9日杀害韦志花后,靳如超先是逃到了昆明,并于3月10日乘飞机到达了天津。之后,他连续搭乘大巴从天津赶到了石家庄附近,从管道沟内取走了制作引爆装置的材料。

天津与石家庄

3月12日,靳如超再次找到王玉顺与郝凤琴并购买了575公斤的炸药。为了确保爆炸效果,在王与郝制作炸药期间,靳如超还跑到一个偏僻的地方使用少量炸药做了爆炸试验。

3月15日清晨,靳如超丧心病狂的报复行动开始了。他先是连续雇佣了好几人将炸药拉进了石家庄,放在了几处爆炸点附近,后在晚上8时许,藏进了电热厂的管道沟内,做了15个引爆装置。

2001年3月16日凌晨2时许,揣着做好的引爆装置,靳如超再次打车回到石家庄市内。趁着夜深人静,居民区内无人走动的时刻,他挪动起放在居民楼附近的炸药袋,将炸药拖到他计算好的爆炸点上。

4点10分,摆好炸药后,靳如超依次点燃了棉三生活区16号楼与15号楼的导火索。悲剧开始了。

点火后,靳如超迅速逃离,打车到了市建一公司宿舍(前妻父母家),并引爆了此处的炸药(我未能在网上找到关于他们的后续消息,希望他们平安,也为伤亡人员默哀。)

据当晚在爆炸地点附近值班的李师傅回忆,凌晨4点30分左右,他本在值班亭内喝水,一名男子突然跑过值班亭,一头扎进了夜色中。不等李师傅多想,两声巨响(此处有两堆炸药)突然在李师傅耳边炸开,冲击波瞬间将他震下了椅子。

跑到大马路上后,靳如超马上打车到了市五金宿舍(前妻家),给此处的炸药连接上了引爆装置,并点燃导火索(小玉与丈夫在爆炸案中幸存)。之后,他第三次打车,到了最后一处爆炸点。

靳如超抵达民进街时已接近清晨5点,天色微微发亮,路边开始有三三两两买早点的摊贩活动。下车后,靳如超急忙将胡同口的炸药拖到了一栋2层小楼旁,点燃导火索后跑到了光明街上。

在连续实施了5起爆炸案后,靳如超从光明街一路转车出了河北,之后多次换乘大巴抵达广西,计划潜逃出境,最终于案发7天后落网。

靳如超

2001年4月17日,检方以故意杀人罪、爆炸罪起诉了靳如超,以非法制造、买卖爆炸物罪起诉了王玉顺、郝凤琴,以买卖爆炸物罪起诉了胡晓洪,4人被判死刑(胡晓洪上诉后二审改判为死缓)。

王玉顺、郝凤琴、胡晓洪、靳如超

2001年4月29日,靳如超、王玉顺、郝凤琴被执行死刑。

五、社会毒瘤

网上关于靳如超生平的资料并不多,但这些为数不多的资料勾勒出了一个噩梦般的人物;他冲动易怒、狠毒、暴戾、专横跋扈、而且极度自私。

靳如超

据靳如超妹妹说,她从小就特别怕靳如超,因为他暴躁易怒,只要一有事情不如他的意,靳如超就会殴打家人、摔东西。有一回,靳如超到家后看到妹妹包了饺子,不爱吃饺子的靳如超一把掀翻了桌子,扬长而去。

靳如超姐姐回忆,在她怀孕时,靳如超曾叫她帮忙写征婚广告。因为姐姐没写,等姐姐下楼后,靳如超竟然直接拿气枪(另有一说是猎枪)瞄准了她,吓得靳如超的母亲当场尖叫,从窗户里叫他姐姐快跑。

靳如超还曾因为一点小事,用罐头猛打父亲的头。在出狱后,靳如超和父亲以及继母住到了一起。没多久,靳如超就开始动手打继母。有一次,他甚至要拿刀杀了继母,多亏父亲拼命拦下才没有出事。靳如超还曾用棍子打过继母。靳如超的父亲与继母被逼无奈,两人躲了靳如超一年,最后搬家了。

除了殴打家人,靳如超还屡次家暴前妻。1984年,24岁的靳如超与小玉结婚。婚后刚挣了些钱,靳如超便开始到处鬼混,沾花惹草,夜不归宿。与此同时,他对妻子也越来越不满。只要有一点小事不顺意,靳如超就会毒打妻子,认为小玉故意对他作对。

靳如超曾用铁钩划破小玉的腮帮,打断过小玉的手臂,最可怕的一次,靳如超把小玉绑了起来,说要给她过电(电击),幸亏邻居听见小玉的呼救及时拉断了电闸,悲剧才没有发生。

靳如超混到后来,甚至会带其他女人回家,小玉要是敢开口劝他,不等她说完,靳如超就会把她往死里打。将心比心,小玉的生活根本不是人过的。小玉的父母因此劝她与靳如超离婚。靳如超得知此事后,他便对小玉的父母怀恨在心。

1988年,靳如超向一位认识的女士求爱遭拒绝后,强奸了该女子。案发后,靳如超威胁对方,说敢报案就炸死她全家,之后,他还强迫受害人陪他旅游。不堪折磨的受害人最终选择了报警,靳如超因强奸罪被判10年有期徒刑。

靳如超服刑期间,他的家人曾为他办理过保外就医,但靳如超一出狱就囚禁了前妻,21天后,他被重新收监。1997年8月19日,37岁的靳如超因减刑被提前释放了。出狱后,靳如超多次跟踪前妻,堵截前妻现任丈夫,还曾多次殴打自己的儿子。

(爆炸案后靳如超被捕)

据靳如超前妻说,案发后当她刚被救出来时,她就知道犯案的一定是靳如超。在靳如超没被抓捕归案前,他们全家都特别害怕。靳如超被捕当天,小玉丈夫给妻子打电话通知这个消息时,高兴得在电话里哭了出来。

靳如超

在靳如超的兄弟姐妹中,弟弟是他唯一亲近的人,靳如超经常会和弟弟一起在家研究炸药,他还曾在自家阳台上做过引爆试验。1987年,靳如超的弟弟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死缓(另有一说因盗窃罪服刑)。

从靳如超的所作所为出发,我觉得用社会毒瘤形容他并不过分。几乎所有和靳如超有来往的人,包括他的家人,都讨厌他,害怕他、疏远他。案发后,靳如超的父亲告诉记者,靳如超杀了这么多人,他们恨透了他,只希望他早点被枪毙,枪毙了也不要通知他们去收尸。

六、偏执型人格障碍

网上剖析靳如超心理的文章并不多,在有限的资料中,分析通常是将靳如超归纳为反社会型人格。靳如超确实有很多反社会人格特征,但在我看来,靳如超也像是有偏执型人格障碍。

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非常以自我为中心,而且极度多疑。这种多疑与普通人的防范心完全不同,他们会在没理由的情况下,笃定他人对自己怀揣恶意,然后再从生活中找所谓的“蛛丝马迹”,来肯定自己的观点。例如,某天偏执型人格患者被同事无心错拿了咖啡,这时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终于抓到了同事想害Ta的证据。即使同事诚心道了歉,Ta也会将此解读为同事在伪装,想麻痹自己。

因为偏执型人格坚信他人对自己有恶意,他们也常常对别人充满敌意。偏执型人格有时还会毫无理由(或者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地沉浸在对他人的怀疑中,认为伴侣/家人背叛了自己。他们会无端指责伴侣/朋友/家人,而伴侣/朋友/家人一旦回嘴,偏执型人格就会将他人的回击解读为对Ta的攻击,认为这是坐实了Ta的推测。

除此之外,偏执型人格非常顽固,完全听不进去批评和建议。在偏执型人格看来,他们永远对,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问题。

和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相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表面上,他们似乎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有时却会毫无根据地怀疑、指责、谩骂、羞辱他人,莫名其妙地大发雷霆,甚至大打出手,但家人/朋友又无法与之讲理。

接受别人的善意其实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因为我们必须假设,并不是所有人的目的都是为了伤害自己,而这意味着我们有时可能会因为错误的判断而受到伤害。换句话说,相信不是所有人都心怀恶意,其实是件有风险的事,但这恰恰是有偏执性人格障碍的人不能接受的。

隐藏在偏执型人格障碍扭曲认知的背后,是极度的自卑感,羞耻感与恐惧感。因为极度的自卑感,偏执型人格常常认为自己不值得被关心、不值得被爱,他们无法面对自己强烈的自我厌恶感,无法正视自己的缺陷/缺点、也无法面对自己因羞耻感产生的痛苦。

与此同时,他们还极度害怕受到来自外界的伤害(批评、指责、嫌弃、暴力),这种害怕带给他们的是一种毁灭性的痛苦感觉,觉得自己要“垮了”。

作为防御手段,偏执型人格会将这些引起他们痛苦的念头(无论是自我批评还是自我厌恶)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是别人对他们有这些看法,认为是别人不友善、否定了Ta的价值、故意与Ta作对,才让他们如此痛苦,并因此攻击他人。

根据DSM-5,符合下列4条标准的就可以被诊断为偏执性人格障碍:

1. 没有充分的证据就无端怀疑别人要剥削、伤害或欺骗Ta

2. 沉浸在对朋友或同事的不合理猜疑中,认为他们不忠诚、不值得信赖

3. 不愿意对任何人倾诉。怀疑、害怕别人会利用这些信息伤害他们

4. 认为别人善意的举动或言语隐藏着恶意,将其曲解为对Ta的侮辱或威胁

5. 记仇,对别人的辱骂、伤害或怠慢等,长期心怀怨恨

6. 将其他人看来正常的行为,解读为对他们性格或声誉的攻击,会因此发怒或反击

7. 反复、无理由地怀疑其伴侣有不轨行为

七、靳如超的扭曲内心

靳如超的很多言行都让他看起来像是有偏执型人格障碍。

因强奸罪入狱后,靳如超一直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爆炸后,清理16号宿舍楼废墟时,警察曾找到一个属于他的皮箱,里面有他的日记。

靳如超的日记

在长达10多万字的日记中,靳如超常常在不清楚事实的基础上,随意揣测别人的言行,并分析、判断他人对他怀揣恶意(比如见到两人凑在一起说话,没听清两人在说什么,就判断两人在说自己的坏话,怀疑两人可能要坑害自己)。(1)

靳如超将发生在他身上一切的“不幸”都怪到了前妻小玉头上,认为是小玉害他、破坏了他的生活。在靳如超眼里,是小玉挑拨了他和家人的关系,是她把自己的弟弟送进了监狱、是她策划了母亲的车祸,最荒唐的是,靳如超甚至认为,自己因强奸罪入狱的事也是小玉策划的。(1、2)

“她使用各种麻脾(痹)恶毒手段,让所有的人对我反感、毒、狠、整、气、害、疏远我......我再回去,我的生活、事业、交友也好不了。我走到哪,她跟到哪出坏,使我无能力为我的生活,使我无能力为我的事业。

“这段时间,他们设下美女故意与我认识,表面与我好,使法引逗我,然后让我出手,目的是设法办到让我有强奸行为。”

除了认定前妻害自己,靳如超还毫无理由地怀疑前妻出轨,怀疑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

靳如超入狱后,小玉曾去探望过他,靳如超的狱友给小玉倒了一杯水。就是这一杯水,让靳如超觉得自己掌握了妻子出轨的关键证据。靳如超一口咬定妻子出轨了他的狱友,扬言要杀了狱友。最后,监狱不得不把靳如超从河北省第四监狱转到深州监狱。(7)

(靳如超用烟头烫坏前妻与儿子的合影) (靳如超用烟头烫坏前妻与儿子的合影)

出狱后,制造爆炸案时,在靳如超放置炸弹的一处,同样住着他的儿子。爆炸案发生后,靳如超的儿子受伤严重。但靳如超根本不在意,反而觉得儿子不一定是他的,炸死了也罢(5)

因为这些荒唐、莫须有的指控,靳如超恨透了小玉。在日记中,他一直扬言要杀人报仇,并且构思了很多杀人方式。这些报复计划有些读起来像是认真严肃的策划,有些则更像是宣泄仇恨的病态幻想。(5)

“我要制造还击她的邪毒,超过她的,亿计邪毒,来致死她的全家亲属、家族、孙子、后代无一人活在世间。”

“杀杀杀一定杀死她全家和亲属,一个也不能剩下杀杀杀一定杀杀杀。”

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靳如超的文字有时让我觉得,他简直是出现了妄想。比如在计划以爆炸报复前妻时,靳如超怀疑:

“她(前妻)和公安机关造(早)就与各县、各工厂、各矿、区、各爆炸原料等地做了准备,你的传真照片,只要你一买到原料就抓获你。”

除了妻子,靳如超同样怀疑姐姐陷害了他,计划报复姐姐(1、2、4、5)。

“一定要注意我姐报复我,回去后不要让我姐在(再)给介绍女人和婚姻了。警惕她麻痹我,用女人来陷害我。回去后立刻杀掉她,很多的事情就不要再写了,一定杀她,就是她再好也要杀死她。”

靳如超明明是个十分暴戾、对家人下毒手的人,但在日记中,他却责怪父亲说他坏话,以故意伤害自己取乐(2)

“我父亲是个十足的混蛋,没有人世的头脑,对我的什么事都不保密,四处乱说还说我以前各种不好的话,让别人听了都恨我、讽刺我。父亲的一生是拿儿子生命的玩弄。”

除此之外,靳如超认为父亲对继母泄露了太多事情,让继母有机可乘,能够祸害他们家,还认为继母会这样做是受到了邻居的教唆(1、3、6)。

除了发泄对前妻的憎恨,靳如超还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在靳如超眼里,这个社会不只是一个人人为己、弱肉强食、毫不讲法律、道德的丛林,更是一个人吃人的零和博弈战场;人人心里都想着谋害他人,人人都以他人的苦难为乐,人人都通过陷害他人获利。

“人可怜:无人相互(信)。人疼(痛)苦:无人结(接)触。人生气:无人解气反而给你再加气。人没有爱:反而无人可怜爱你。人生气:别人就高兴。人求人:别人越知道你无能,反而人们离远了你。你穷:别人越破你的财,让你穷。你高兴:别人越不让你高兴。

“社会有经验的人爱弄无经验的人是天天有的事,人人见就弄,也不分是男人、女人、男人、女人也一样,都是...弄人骗人...人人都互相弄争(整),进监狱,世上人现在都不愿意让人活在世上享受。”

在这样的世界观下,靳如超的日记中处处透露着对他人的怀疑、猜疑以及被迫害的妄想:

“你不干坏事,社会上的人也是说你是坏人......你说话,他们也认为你说的是坏话,你出门,他们也认为你出门去干坏事去了,你吵架,他们认为你要杀人,你说话,他们什么也不敢给你说,你问他们什么事,他们都不敢告知你,也是怕你知道后会干坏事,怕你问的事有目底(的)。”

除此之外,靳如超还偏激地认为,法律没有任何用处,遇到任何问题,杀人才是最终解决办法:

“不要总是考虑有什么事(能)力(利)用法律保护来做事。现在社会无认(任)何人讲法律道理......设法搞掉他们就行了。

“你受到什么压制,什么人弄你受到什么害,你找认何机关都解决不了,只能用枪来解决杀掉他才行,现在社会上的人只能人与人杀,才消除一切灾害和受气、受仇、受辱侮、受逼、受制、受压、受弄、受打、受骂、受可耻、受刺激、受伤害。”

有心理学家曾将偏执型人格障碍分成五个亚型,其中有一类叫恶意偏执型人格障碍(malignant paranoid)。

这类人好斗、脾气差、会恐吓他人、报复心重、冷酷无情、无比专横,会通过幻想发泄自己的敌意,将自己对其他人恶意的假想投射到他人身上(比如明明是自己害怕别人会羞辱自己,却坚信别人就是要羞辱自己),有被害妄想。

在我看来,这个亚型与靳如超十分相似。

目前,心理学对于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研究还相对较为贫瘠,现研究认为,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和遗传关系紧密,如果家族中有人有精神分裂症,那么亲属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概率也会极大的提高。

除此之外,童年创伤与经历打击也都可能导致偏执型人格障碍。比如在童年时生长环境冷漠、暴力、儿童情感得不到正常回应(理解、支持),连续长期遭到家人指责、否定、羞辱,一直生活在害怕中,同时/或在进入社会后,接连遭遇打击,经受挫败或侮辱等。

八、自卑、恐惧、羞耻

靳如超为什么会发展出这样病态的人格,他是天生就有偏执的倾向,还是因为后天成长环境变成这样,从仅有的资料中,很难判断这一点。我们只能零星看到一些可能导致靳如超偏执的因素,不过这些因素本身并不具有绝对性

(靳如超被捕后接受审讯)

靳如超出生于1960年,原籍江苏宿迁,家境贫困。1968年,靳如超进入石家庄市光明街小学上学,后转入棉三子弟学校。8岁时(另有一说是9岁),靳如超因感冒发烧,得了中耳炎,由于治疗不当,靳如超出现了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给靳如超的人际交往造成了困难。一方面,靳如超很难听清别人在说什么,这打击了他与其他人交流的兴趣,另一方面,因为和靳如超交流费劲,大家也减少了与他的互动。听力受损前,靳如超原本性格活泼开朗,慢慢地,他变得越来越沉默、孤僻。

据靳如超的小学同学回忆,靳如超不讲卫生,身上常常又脏又臭,性格孤僻,不愿意和同学来往,而同学也老是欺负他、嘲笑他。因为靳如超有听力障碍,同学给他起外号,叫他“靳聋子”。

靳如超小学毕业后,因为严重的听力障碍,没有中学收他。靳如超的家人曾想让他进入聋哑学校,但因聋哑学校要求靳如超从一年级重新上起,于是这事便作罢了(靳如超的日记中并没说明,究竟是他自己不愿意去,还是家人打消了这个计划。)

靳如超

在日记中,靳如超写到,辍学后他直接参加了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在家看书、看报纸、自学初中内容。

16岁时,靳如超进入了石家庄市国棉三厂“五七”工厂干活,1997年,他被准备车间录用为工人。但好景不长,因为靳如超常常听不清工作要求,工作一段时间后,靳如超就被辞退了。靳如超后来并无固定职业,断断续续做过多份工作。

前面我们说到,隐藏在偏执型人格扭曲认知背后的,是巨大的羞耻感。靳如超儿童时期因耳聋导致性格变化,后又因为耳聋、性格和生活习惯等多重问题,遭到同学排挤。身体的缺陷很可能给靳如超造成了极强的自卑感,而同学们的嘲笑与愚弄则可能让他体验到了很深的羞耻感与恐惧感。

从靳如超成年后的日记中,我们依然能窥见这种自卑感。靳如超的日记中收录了很多治疗耳聋的偏方和他自己对疗法的思考,其中不乏一些幻想(和对家人的抱怨)。

“他们没好好给我治……因我的耳聋是从小达(打)链霉素中毒尔致聋的,后在90年多次输液、吃药、打安定针、氯炳嗪、强疼(痛)定,都引起耳聋、严重失去听力。只要血液过滤,消毒杀菌就会好的。再个施舍(设法)治掉二黄耵聍物,因这个分泌影响耳功能,除掉耵聍物就不聋了。”

靳如超小学毕业后,很早就进入社会工作了。虽然没有资料记录靳如超在工作期间遇到的问题,但从靳如超17岁后因耳聋遭到辞退一事可以看出,耳聋除了影响他与他人社交外,也对他的工作造成了影响。

在靳如超进入社会后,也许耳聋多次让他遭遇了来自工作上的打击,进一步加深了他的自卑感,而他也没有同龄人可以倾诉。

除此之外,值得被强调的是,当靳如超进入社会时,他才刚刚14岁,并不像成年人一样心智发育完全,对自己有稳定的认知,以及调控情绪的能力,遇到事情时,靳如超不一定能对自己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作为一个贫困家庭四个孩子中的一个,也许靳如超的家人并没有精力及时对他的心理进行疏导。

除了因耳聋导致的性格变化,或许,当靳如超耳聋后,他的家人也因为心疼他,对他较为疼爱、放纵,并没有注意对其的管教,而这也许让他的性格变得自私、自我。

靳如超案发生前,石家庄市西部山区农民非法自制炸药的行为时有发生,因为自制炸药工序简单,费用低、使用时也无需多重审批手续,不少人家里都有自己配的炸药。靳如超案发生后,河北省公安机关印刷了巨幅爆炸物清理收缴通告,分放在城乡各处,并出警5.2万人,对爆炸物展开了拉网式清查。

关注我们,看更多精彩案件!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王大力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字版权归没药花园和创作者所有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