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彩电视是哪产的(御彩电视质量怎么样)

御彩电视是哪产的(御彩电视质量怎么样)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3-07 12:18:31

作真,◆認真,當真的。○[茅盾]《子夜》四:“這樣的話他是說慣了的,--每逢[阿二]出去辦事的時間耽擱得長久了一點,[曾滄海]總是這一套話語,倒並不是作真。”◆补证条目■认真;当真。○《西游记》第五回:“大仙是個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誑語作真。”

子真,◆[漢][褒中]人[鄭樸]的字。居[谷口],世號[谷口子真]。修道守默,[漢成帝]時大將軍[王鳳]禮聘之,不應;耕於巖石之下,名動京師。見《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唐][張喬]《七松亭》詩:“已比[子真]耕[谷口],豈同[陶令]臥江邊。”○[宋][范仲淹]《送鄞江竇尉》詩:“[王][謝]江山久蕭索,[子真]今為起清風。”

正真,◆確實;名符其實。○《魏書‧釋老志》:“上師[李君]手筆有數篇,其餘,皆正真書曹[趙道覆]所書。”○[唐][白居易]《詠家醞十韻》:“常嫌竹葉猶凡濁,始覺榴花不正真。”○[郭沫若]《論詩三札》:“詩--不僅是詩--是人格的表現,人格比較圓滿的人才能成為正真的詩人。”◆补义条目■指佛之正道。○《杂宝藏经·迦栴延为恶生王解八梦缘》:“時惡生王不覩正真,奉事邪道,常於晨朝,不欲見人,先拜天祠。”■补证条目■确实;名符其实。○《普曜经·说法门品》:“菩薩大士臨降神時,爲諸天子講説此法,説是法門品時,八萬四千天子發無上正真道心。”

真子,◆1.謂親生的兒子。○《呂氏春秋‧疑似》:“丈人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殺其真子。”◆2.佛教以信順佛法,繼承佛業者為真子。○《涅槃經‧壽命品一》:“成就如是無量功德,一切皆是佛之真子。”○[南朝][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法王真子,是號[彌勒]。”○[唐][劉禹錫]《袁州廣禪師碑》:“真子號呼,圍繞薪火,得舍利如珠璣者數百十焉。”○[五代][歐陽炯]《巫山一段雲》詞:“絳闕登真子,飄飄御彩鸞。”◆■补义条目■(—zi)■画像。○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十:“啓封,乃乖崖翁真子一幅,戴隱士帽,褐袍絹帶,其傍題云:‘依此樣寫於仙游閣。’兼自撰《乖崖翁真贊》。”

真主,◆1.封建社會所謂的真命天子。也泛指賢明的皇帝。○《後漢書‧公孫述傳》:“吾欲保郡自守,以待真主。”○[前蜀][杜光庭]《虯髯客傳》:“持余之贈以佐真主,贊功業也。”○[宋][陸游]《自遣》詩:“中天明月逢真主,數畝桑田伴老農。”○[元][迺賢]《答祿將軍射虎行》:“久知天命屬真主,奮身來建非常功。”中國近代史資料《義和團揭帖‧庚子六月鸞語》:“心公平,天良見,可保忠厚到陽間。戌亥年,防大亂,神護真主除災難。”◆2.[太平天國]時對[天王][洪秀全]的尊稱。○[太平天國][楊秀清]《果然堅耐》詩:“如斯堅耐扶真主,定獲榮光樂且安。”○《太平天國文書彙編‧地官又正丞相地官又副丞相致美國水師提督布嘉南札諭》:“天父天兄開恩,化醒心腸,來朝真主,得近[天京]。”◆3.指真正當家作主者。○[嚴復]《辟韓》:“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4.[中國]通用漢語的穆斯林對伊斯蘭教信奉的唯一神[安拉](Allāh)的稱謂。

真質(真质),◆1.本質,實質。○[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號》:“今案其真質,而謂民性已善者,是失天意而去王任也。”◆2.猶純樸。○[明][馬愈]《馬氏日抄‧水火稱毒》:“[天竺國]人性狷急,志尚真質,於財無苟得,於義有餘讓。”

真知,◆正確而深刻的認識。○《莊子‧大宗師》:“有真人而後有真知。”○[南朝][宋][謝靈運]《辨宗論》:“真知者照寂,故理常為用,用常在理,故永為真知。”○[宋][陳鵠]《耆舊續聞》卷一:“真實處,便是真知;纔以不知為知,必是欺偽底人。”○[明][張弼]《答蘇州別駕周德中》詩:“[歐陽]自號[無仙子],卓識真知冠古今。”○[清][姚衡]《寒秀草堂筆記》卷三:“無真知不得輕置議,以防識者捧腹耳。”○[毛澤東]《實踐論》:“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

真正,◆1.真實的,名實相符的。○[漢][王充]《論衡‧無形》:“假使之然,蟬娥之類,非真正人也。”○《北史‧崔浩傳》:“妄語者多,真正者少。”○[明][李贄]《復麻城人書》:“以此見真正[高陽]酒徒之能知人下士,識才尊賢又如此。”○[秦牧]《麵包和鹽》:“只有群眾,才是歷史真正的創造者。”◆2.端正;純正。○《後漢書‧許劭傳》:“[陶恭祖]外慕聲名,內非真正。”◆3.借指心地正直的人。○[晉][葛洪]《抱樸子‧刺驕》:“訕毀真正,中傷非黨。”◆4.確實。○[明][李贄]《復鄧石陽書》:“吾謂真正能接[趙老]之脈者,意者或有待於兄耳。”○《官場現形記》第四六回:“你老先生竟能立志戒煙,打起精神替主子辦事,真正是國家之福。”○[趙樹理]《張來興》:“等他到局裏來了之後,我才真正認識了他的脾氣。”◆补证条目■端正;纯正。○《普曜经·论降神品》:“維提種者,母性真正,其父不真,種性卒暴而不安詳。”

真真,◆1.[唐][杜荀鶴]《松窗雜記》:“[唐]進士[趙顏]於畫工處得一軟障,圖一婦人甚麗,[顏]謂畫工曰:‘世無其人也,如可令生,余願納為妻。’畫工曰:‘余神畫也,此亦有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晝夜不歇,即必應之,應則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顏]如其言,遂呼之百日……果活,步下言笑如常。”後因以“真真”泛指美人。○[宋][范成大]《戲題趙從善兩畫軸》詩:“情知別有[真真]在,試與千呼萬喚看。”○[元][張可久]《小梁州‧春夜》曲:“玉簫吹斷鳳釵分,瘦損[真真]。”○[清][納蘭性德]《虞美人》詞:“為伊判作夢中人,長向畫圖、清夜喚[真真]。”○[郁達夫]《留別梅濃》詩:“一春燕燕花間泣,幾夜[真真]夢裏呼。”◆2.的的確確,實實在在。○[明][李贄]《觀音問》:“尋常亦會說得此身是苦,其實亦只是一句說話耳,非真真見得此身在陷阱坑坎之中,不能一朝居者也。”○《紅樓夢》第三一回:“真真你是個糊塗人。今日巴巴兒的自己帶了來,--我打量又是什麼新奇東西呢,原來還是他!”[茅盾]《子夜》十七:“你們總以為[竹齋]被我拉了走,實在說,我並沒拉[竹齋],而我這邊的[韓孟翔]卻真真被你們釣了去了。”◆3.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舍]《二馬》第二段六:“樓下母女說話的聲音,他聽得真真的。”

真玉,◆美玉。○[漢][桓寬]《鹽鐵論‧西域》:“[張騫]言[大宛]之天馬汗血,[安息]之真玉大鳥。”○[清][錢謙益]《書破山刻石屋珙禪師語錄後》詩:“淤泥生妙蓮,炎火見真玉。”

真語(真语),◆1.佛教語。說真如一實之理之語,即不作曲示的實語。○[唐][栖白]《寄南山景禪師》詩:“一度林前見[遠公],靜聞真語世情空。”○[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五:“憑取一真語,天官自相尋。”◆2.真實的話。○[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六:“至今重遊此山,覺童語終是真語。”

真陰(真阴),◆中醫學名詞。亦稱“腎水”、“元陰”。與“真陽”相對而言。○《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下>》“茯苓四逆湯方”﹝方解﹞:“煩燥,雖六經俱有,而多見於太陽少陰者,太陽為真陰之際,少陰為真陽之本也。”參見“真陽”。

真義(真义),◆真正的意義。○[葉聖陶]《苦菜》:“勞動是人生的真義,從此可得精神的真實的愉快;那片空地便是我新生活的泉源。”○[馬南村]《燕山夜話‧談“養生學”》:“這樣一來,養生學卻披上了宗教的色彩,反而逐漸失去了養生學的真義。”

真意,◆1.自然的意趣。○[晉][陶潛]《飲酒》詩:“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唐][李白]《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詩:“偶與真意并,頓覺世情薄。”○[宋][梅堯臣]《擬水西寺東峰亭九詠‧栖煙鳥》:“推物得真意,吾將效[陶公]。”◆2.本意,原意。○[清][黃鷟來]《過張星文草草堂》詩:“堂名見真意,草草懷夙秉。”○[馬南村]《燕山夜話‧為什麼會吵嘴》:“可見‘讓’的目的是在於‘得’,讓一寸是要得一尺。這可以說是古代提倡禮讓者的不打自招,這也是歷代一切反動統治階級提倡禮讓的真意所在。”

真一酒,◆酒名。○[宋][蘇軾]居[嶺南]時自釀酒。其《真一酒》詩引:“米、麥、水三一而已。此[東坡先生]真一酒也。”又自注其詩:“真一色味,頗類予在[黃州]日所醞蜜酒也。”

真一,◆1.道教名詞。本指保持本性,自然無為。後多用以指養生的方法。○《鬼谷子‧本經陰符》:“信心術,守真一而不化。”○[晉][葛洪]《抱樸子‧地真》:“割嗜慾所以固血氣,然後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卻焉,年命延矣。”○[明][劉基]《淮南王》詩:“收拾真一歸中圓,化為五色黃金丸。”◆2.[中國]伊斯蘭教名詞。指真主獨一無偶,為天地萬物的主宰。這是[中國]伊斯蘭教著述中闡明真主根本特徵的第一個概念。◆3.指真一酒。○[宋][蘇軾]《真一酒歌》:“釀為真一和而莊,三杯儼如侍君王。”○[宋][蘇軾]《真一酒》詩:“人間真一[東坡]老,與作[青州]從事名。”參見“真一酒”。

真陽(真阳),◆又稱“腎陽”、“元陽”。中醫學名詞。中醫認為陰陽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互為因果。以人體臟器與功能來說,陰指臟器實質,陽指臟器的功能活動,二者也互相依存,不可分離。真陽寓於命門之中,為先天之真火,是腎生理功能的動力,亦可說是人體熱能的源泉。真陰則與真陽相對而言,指腎的陰液(包括腎所藏的精),是真陽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上>》“桂枝去芍藥湯”集注引[沈宗明]曰:“若脈促胸滿,而微惡寒,乃虛而跼踖,陽氣欲脫,又非陽實之比,所以加附子固護真陽也。”

真言,◆1.指佛教經典的要言秘語。○[南朝][梁][蕭統]《講解將畢賦三十韻》:“善學同梵爪,真言異銅腹。”○《大日經‧開題》:“真言者,梵曰曼怛羅,即是真語如語不妄不異之義。”○[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銘》:“諷釋典,持真言,棲心空門。”○《西游記》第八回:“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2.借指道家祖師的經典著作。○[唐][張說]《唐享太廟樂章‧文舞》:“聖謨九德,真言五千。”◆3.咒語。○[唐][顧況]《寄江南鶴林寺冰上人》詩:“定力超香象,真言攝毒龍。”○[宋][郭彖]《睽車志》卷一:“[秀]教之誦破地獄真言。”○《西游補》第二回:“他便按落雲端,念動真言,要喚本方土地問個消息。”○[清][洪昇]《長生殿‧覓魂》:“不免再燒一道催符去者。不住燒,空掐遍,沒准的真言。”○[徐朔方]校注:“沒准的真言--沒有靈驗的咒語。”◆4.借指口訣、要語等。○[歐陽山]《金牛和笑語》:“他傳授了一套游擊戰法,有十六個字的真言,能打退[日本]。”

真性,◆1.天性;本性。○《莊子‧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禦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北史‧藝術傳序》:“遂令時俗妖訛,不獲返其真性。”○[唐][李彥遠]《采桑》詩:“何以變真性,幽篁雪中綠。”○[明][李贄]《答馬歷山書》:“顛倒困踣之極,乃得徹見真性。”◆2.佛教語。謂人本具的不妄不變的心體。○《楞嚴經》卷一:“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唐][慧能]《壇經‧般若品》:“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景德傳燈錄‧婆舍斯多》:“我今悟真性,無道亦無理。”◆3.指靈魂。○《紅樓夢》第五六回:“好容易找到他房裏,偏他睡覺,空有皮囊,真性不知往那裏去了!”◆4.真的。與假的、似是而實非相對。如:真性霍亂;真性近視。

真心真意,◆猶真心實意。○《紅樓夢》第二九回:“那[黛玉]偏生是個有癡病的,也每用假情試探。因你也將真心真意瞞起來,我也將真心真意瞞起來,都只用假意試探。”○[葉聖陶]《四三集‧寒假的一天》:“宣傳是巴望大家真心真意地聽,並且吃辛吃苦地幹的。”○[歐陽山]《柳暗花明》八一:“那時候,她真心真意愛着[杜發]。”

真心,◆1.純潔善良的心。○《後漢書‧竇融傳》:“欲設閒離之說,亂惑真心。”○[元][楊景賢]《劉行首》第四摺:“你本是[唐朝]宮眷,秉真心不染塵緣。”◆2.誠心實意。○[唐][韓愈]《論佛骨表》:“然百姓愚冥,易惑難曉,苟見陛下如此,將謂真心事佛。”○[明][來集之]《鐵氏女》:“我看你兩人是真心了!”[曹禺]《日出》第一幕:“這是你的真心話,沒有一點意氣作用麼?”◆3.佛教用語。謂真實無妄之心。○[宋][契嵩]《<壇經>贊》:“心有真心,有妄心,皆所以別其正心也。”○[清][龔自珍]《重輯六妙門序》:“妄心不異於真心者,豈指下手處言?妄之不揀,難用功故。”

真小人,◆指品德低下的人。○[宋理宗]時,[梁成大]為御史,諂媚事[史彌遠],欲去[魏了翁]、[真德秀],謂“[真德秀]乃真小人,[魏了翁]乃偽君子”。事見《宋季三朝政要》卷一。

真相大白,◆謂真實情況已完全清楚。○《花城》1981年第1期:“他惋惜地說:‘要是能把他的瘋病治好就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真相,◆1.佛教語。猶言本相,實相。後指事物的本來面目或真實情況。○[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修梵寺》:“[修梵寺]有金剛,鳩鴿不入,鳥雀不棲,[菩提達摩]云:‘得其真相也。’”[唐][李賀]《聽穎師彈琴歌》:“[竺]僧前立當吾門,梵宮真相眉棱尊。”○[魯迅]《且介亭雜文‧關於新文字--答問》:“不過他們可以裝作懂得的樣子,來胡說八道欺騙不明真相的人。”◆2.謂實任宰相。○[宋]徐度《卻掃編》卷下:“今歲便當登第,十餘年間可為侍從,又十年為執政,然決不為真相,晚年當以使相終。”◆3.猶寶相。即神、佛的畫像或塑像。○[唐][白居易]《畫大羅天尊贊文》:“爰命國工,俾陳繪事,真相儼若,玄風穆如。”○[唐][慧能]《壇經‧機緣品》:“過數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盡其妙。”

真無(真无),◆佛教語,即空無。指事物的虛幻不實。○[唐][王昌齡]《香積寺禮拜萬回平等二聖僧塔》詩:“真無御化來,借有乘化歸。”

真文,◆佛道所指經文、符籙等。○[唐][高宗]《述聖記》:“以[中華]之無質,尋[印度]之真文。”○[唐][韋渠牟]《步虛詞》之九:“真文幾時降,知在[永和]年。”

真土,◆1.在一個地方自然形成的土壤。對“客土”而言。○《漢書‧陳湯傳》:“故陵因天性,據真土,處勢高敞,旁近祖考。”◆2.佛教語。真佛土的略稱。謂佛真身所住的法性土,對化身所住的化土而言。○《藥師本願功德寶卷》:“玄妙消息,不動巍巍,真土立根基。”

真天,◆真性,天性。○[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號》:“民之性如蘭如卵,卵待覆而為雛,繭待繅而為絲,性待教而為善,此之謂真天。”

真體(真体),◆真實的本體。○[南朝][梁][蕭統]《解二諦義》:“又諮真寂之體,本自不流,凡夫見流,不離真體,然則但有一真,不成二諦。”○[唐][彥悰]《後畫錄‧隋江志》:“筆力勁健,風神頓爽,模山擬水,得其真體。”○[清][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太和》:“陰陽未分,二氣合一,絪縕太和之真體,非目力所及,不可得而見也。”

真堂,◆影堂。奉祀祖先名人遺像之所。○[宋][范仲淹]《述夢》詩序:“謁[唐]相[李衛公]真堂,其制隘陋,乃遷於南樓。”

真俗,◆佛教語。因緣所生之事理曰俗,不生不滅之理性曰真。出世為真,入世曰俗,即出家在家之意。○[宋][王安石]《全椒張公有詩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悵然有感》詩:“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絕弦。”

真說(真说),◆佛典謂佛有二種說法,一為真說,一為俗說。如說無常等、薀處界等、念住等,屬真說。見[錫蘭]所傳《論事‧大品》第一章。參閱[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三論宗》。

真水,◆指道家煉丹所用的水銀。○[宋][王應麟]《困學紀聞‧評詩》:“[吳吉甫]以晚科試漕闈,《搗藥兔長生》詩云:‘真水黃茅長,香風玉杵鳴。’”

真數(真数),◆1.合乎實際的數據。○[宋][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一》:“予占天候景,以至驗於儀象,考數下漏,凡十餘年,方粗見真數。”◆2.數學名詞。與對數相對的數。

真書(真书),◆楷書。原是隸書的別稱。也稱正書。○[唐][張彥遠]《法書要錄‧晉衛夫人筆陣圖》:“凡學書字,先學執筆,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一分。”○[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十:“[周越]《書苑》云:‘[郭忠恕]以為小篆散而八分生,八分破而隸書出,隸書悖而行書作,行書狂而草書聖,以此知隸書乃今真書。○[趙明誠]謂誤以八分為隸,自[歐陽公]始。’”[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十六:“[庾肩吾]云:‘隸書,今之正書。’[張懷瓘]亦云:‘隸書,[程邈]所作,字皆真正,亦曰真書。’”

真士,◆有操守、才能之士。○《呂氏春秋‧疑似》:“夫惑於似士者而失於真士。”○[南朝][梁][江淹]《遣使巡行詔》:“如其讜言嘉話,真士智才,亦依名騰上,隨事均量。”○《花月痕》第九回:“[樂毅][鄒衍]之賢,乃以黃金相奔走,真士聞之將疾首。”

真識(真识),◆猶言真知灼見。○[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仇遠題保母帖詩》:“世人千金求墨跡,眼前至寶同瓦礫,子能賞之乃真識。”○[清][黃景仁]《清明後七日雨中宿浮槎寺》詩:“解留光豔照我輩,真識遠勝千夫兼。”

真食,◆實授食邑。○《北史‧楊素傳》:“[素]下至[漢口],與[秦孝王]會,乃還。拜[荊州]總管,進爵[郢國公],真食[長壽縣]千戶。”○[唐][白居易]《授韓弘許國公實封制》:“古之王者,所以賞一人而天下勸者,用此道也,可不務乎?是用建於上公,授之真食,以示殊寵,以旌殊績。”○[宋][蘇轍]《皇叔祖宗祐加恩制》:“爰推大賚之澤,益彰有德之榮,增衍故封,懋錫真食。”

真聲(真声),◆謂仙音。○[南朝][梁][陶弘景]《真誥‧運象篇三》:“霄上有陛賢,空中有真聲。”

真神,◆上帝,天帝。○[太平天國][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稱上帝為真神。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文書》:“聖神、真神、天父、神父是上帝也。”

真身,◆佛教語。佛教認為為度脫眾生而化現的世間色身。佛、菩薩、羅漢等。○[唐][慧能]《壇經‧付囑品》:“十一月,[廣]、[韶]、[新]三郡官僚洎門人僧俗,爭迎真身,莫決所之。”○[宋][文天祥]《南華山》詩原注:“[六祖禪師]真身蓋數百年矣。”○[清][俞樾]《茶香室叢鈔‧摩騰真身》:“今[洛]中[白馬寺],[摩騰]真身尚在。”○[秦牧]《惠能和尚的偈語》:“六十年代,[南華寺]還有他的‘真身’和‘衣缽’。”

真善,◆盡善,完美。○[明][歸有光]《制論‧史稱安隗素行何如》:“愚讀[漢]史,未嘗不歎[安][隗]所處之真善,而又以嘉[范曄]之知言也。”

真山真水,◆風景特別優美的山水。○[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一摺:“你看[廬山],果然好景致也,端的真山真水。”○《水滸傳》第三九回:“我雖是犯罪遠流到此,卻也看了些真山真水。”

真色,◆猶言本色。○[宋][張先]《少年游‧井桃》詞:“銀瓶素綆,玉泉金甃,真色浸朝紅。”○《高子遺書‧語》:“[文公]聖賢而豪傑者也,故雖以豪傑之氣概,終是聖賢真色;[文成]豪傑而聖賢者也,故雖以聖賢學問,終是豪傑真色。”○[明][湯顯祖]《牡丹亭‧寫真》:“丹青女易描,真色人難學。”

真人,◆1.道家稱存養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稱“成仙”之人。○《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淮南子‧本經訓》:“莫死莫生,莫虛莫盈,是謂真人。”○[漢][王逸]《九思‧守志》:“隨真人兮翱翔,食元氣兮長存。”○《舊唐書‧玄宗紀下》:“[天寶]元年……[莊子]號為[南華真人],[文子]號為[通玄真人],[列子]號為[沖虛真人],[庚桑子]號為[洞虛真人]。”○[宋][蘇軾]《甲子日雨》詩:“賴有真人不飢渴,閉門卻埽但焚香。”○《剪燈新話‧牡丹燈記》:“鄰翁曰:‘[玄妙觀][魏法師],故開府[王真人]弟子,符籙為當今第一,汝宜急往求焉。’”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十六:“神,凡是神,不管是老母,老君,真人,大士……都得請。”◆2.佛教稱證真理的人,即阿羅漢。○[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八:“真人,是阿羅漢也。或言阿羅訶。經中或言應真,或作應儀,亦云無著果,皆是一也。”◆3.《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後因指統一天下的所謂真命天子。○[漢][張衡]《南都賦》:“方今天地之雎剌,帝亂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梁書‧韋叡傳》:“天下真人,殆興於吾州矣。”○《秦併六國平話》卷上:“未有真人來統一,奈何七國又爭雄。”○[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四:“錄之以見真人埽除之難,元勛櫛沐之苦。”◆4.指品行端正的人。○《漢書‧楊惲傳》:“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謂‘鼠不容穴,銜窶數’者也。”○[顏師古]注引[李奇]曰:“真人,正人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太史奏真人東行。”○[劉孝標]注引[檀道鸞]《續晉陽秋》:“[陳仲弓]從諸子侄造[荀]([荀淑])父子,於時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賢人聚。”○[清][周亮工]《與王先生書》:“孝廉於僕稱莫逆交者二十年,真人真品,肅然敬之者亦二十年。”◆5.指真誠可靠或知情的人。參見“真人面前不說假話-真人面前不說假話”。◆6.人類學中指從猿進化而來,真正脫離動物界的人。○[吳汝康]《人類的起源和發展‧人類的祖先》:“人科中的真人,則包括一切能製造工具的人,有較發達的腦子,形成了社會……真正脫離動物界而轉變成‘完全形成的人’,即真人。”

真情,◆1.本心;真實的感情。○《楚辭‧東方朔<七諫‧自悲>》:“狐死必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王逸]注:“真情,本心也。”○[宋][陸游]《臨江仙‧離果州作》詞:“只道真情易寫,那知怨句難工,水流雲散各西東。”◆2.實在的情況。○[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二摺:“咱十分謹慎,只恐他看出真情,後日必中他計。”○[清][李漁]《玉搔頭‧媲美》:“見面多慚愧,無是多非,把真情埋沒了一肚皮。”○[茅盾]《童年‧長壽夫婦的悲劇》:“母親一想,這就不能不把真情告訴[長壽],並且要他寬心。”

真氣(真气),◆1.天地之精氣。○[明][屠隆]《綵毫記‧欽取回朝》:“玄冬盡,又見春來,真氣初回,靈光漸現,參破浮雲世態。”○《素問‧上古天真論》:“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唐][王維]《賀元元皇帝見真容表》:“臣聞仙祖行化,真氣臨關;聖人降生,祥光滿室。”○[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不善養生者,薄節慎之功,遲吐納之效,厭上藥而用下品,伐真氣而助強陽,根本已危,僵仆無日。”○[明][陳汝元]《金蓮記‧郊遇》:“三昧上真氣已全,百煉中凡心俱淨。”◆2.人體的元氣,生命活動的原動力。由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結合而成。道教謂為“性命雙修”所得之氣。○[明][屠隆]《綵毫記‧欽取回朝》:“玄冬盡,又見春來,真氣初回,靈光漸現,參破浮雲世態。”○《素問‧上古天真論》:“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唐][王維]《賀元元皇帝見真容表》:“臣聞仙祖行化,真氣臨關;聖人降生,祥光滿室。”○[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不善養生者,薄節慎之功,遲吐納之效,厭上藥而用下品,伐真氣而助強陽,根本已危,僵仆無日。”○[明][陳汝元]《金蓮記‧郊遇》:“三昧上真氣已全,百煉中凡心俱淨。”◆3.指剛正之氣。○[清][蔣士銓]《臨川夢‧送尉》:“英雄欺世,久之畢竟難瞞,胸中既無真氣蟠,筆下焉能力量完!”[侯方域]《祭吳次尾文》附[清][徐作肅]評:“纏綿嗚咽,全是一團真氣。此等文正以不必剪裁為佳。”◆4.特指帝王的氣象。○[唐][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詩:“[秦王]時在座,真氣動戶牖。”

真品,◆1.純真的品質。○[清][周亮工]《與王先生書》:“孝廉於僕稱莫逆交者二十年,真人真品,肅然敬之者亦二十年。”◆2.謂道地的物品。○[老舍]《蛻》第五:“[洗桂枝]讓她搽粉,的確是[巴黎]的真品,香細柔潤。”

真命天子,◆舊時所謂秉承天命降世的皇帝。○《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回:“我早就算定真命天子已經降世。”○[聞一多]《演講錄‧八年的回憶與感想》:“現在想想,[中國]的‘真命天子’的觀念真是根深蒂固!”[茅盾]《殘冬》:“我的爸爸說,真命天子還沒出世!”

真命,◆天命。○[唐][儲光羲]《哥舒大夫頌德》詩:“天紀啟真命,君生臣亦生。”○《前漢書平話》卷中:“[高祖]乃真命君王,顧我如初。”

真面目,◆本來的面貌。猶言真相。○[宋][蘇軾]《題西林壁》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郭沫若]《雄雞集‧關於白樂天一》:“他對我說,就為了這樣,他願意把閑卻了的,為[日本]人民所未知的[白樂天]的真面目介紹出來,讓[日本]人民能夠知道[白樂天]的全面。”

真門(真门),◆本謂[阿彌陀佛]第二十願所成就的法門。泛指通過修習佛法獲得佛果的法門。○[唐][劉得仁]《冬夜與蔡校書宿無可上人院》詩:“真門猶是幻,不用覺浮生。”

真龍天子(真龙天子),◆舊時認為皇帝是天上的真龍下凡,因以為皇帝的代稱。○[蕭軍]《八月的鄉村》九:“真龍天子一出世,天下也許就太平了。”○[老舍]《茶館》第三幕:“我夜觀天象,紫微星發亮,不久必有真龍天子出現。”

真龍(真龙),◆1.龍。真,謂非其他變種。○[漢][王充]《論衡‧亂龍》:“夫《易》言雲從龍者,謂真龍也,豈謂土哉?”[唐][楊炯]《從弟楊去溢墓志銘》:“至如白雪迴光,清風度曲,[崔亭伯]真龍之氣,[揚子雲]吐鳳之才,莫不玉振金聲,筆有餘力。”○[宋][王安石]《再用前韻寄蔡天啟》詩:“偽鳳易悅[楚],真龍反驚[葉]。”◆2.稱駿馬。○[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3.比喻皇帝。○[明][高啟]《穆陵行》:“幸逢中國真龍飛,一函雨露[江]南歸。”○《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回:“大凡真龍降生,沒有一定之地,不信,你但看[朱洪武皇帝]。”

真靈(真灵),◆1.真人;神仙。○[南朝][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序》:“搜訪人綱,究朝班之品序;研綜天經,測真靈之階業。”○[唐][張賁]《奉和襲美傷開元觀顧道士》:“惆悵真靈又空返,玉書誰授紫微歌。”○《雲笈七籤》卷二七:“真靈班級,上下不同。”○[白炎]《游仙》詩之三:“誰為真靈圖位業,卻憑魔女鬥腰支。”◆2.指人的精神。○《前漢書平話》卷中:“﹝[漢高祖]﹞言訖,低迷真靈,如龍歸滄海,鳳返丹霄。”

真力,◆謂本原之力。○[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豪放》:“天風浪浪,海山蒼蒼。真力彌滿,萬象在旁。”

真理,◆1.最純真的道理。佛教徒多用以指佛法。○[南朝][梁][蕭統]《令旨解二諦義》:“真理虛寂,惑心不解,雖不解真,何妨解俗。”○[唐][方干]《游竹林寺》詩:“聞僧說真理,煩惱自然輕。”○[宋][錢易]《南部新書》辛:“[盧演]為長句……樽前有恨慚卑宦,席上無聊愛靚粧,莫為狂花迷眼界,須求真理定心王。”◆2.哲學名詞。指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們意識中的正確反映。○[艾思奇]《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第九章:“人們的認識,符合於客觀規律的就是真理。”○[毛澤東]《增強黨的團結,繼承黨的傳統》:“按照辯證唯物論,思想必須反映客觀實際,並且在客觀實踐中得到檢驗,證明是真理,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

真空,◆1.佛教語。一般謂超出一切色相意識界限的境界。○[南朝][陳]徐陵《長干寺眾食碑》:“自非道登正覺,安住於大般涅槃;行在真空,深入於無為般若。”○[唐][慧能]《壇經‧般若品》:“念念說空,不識真空。”○《朱子語類》卷一二六:“[釋氏]見得高底儘高,或問他何故只說空,曰:說玄空又說真空。玄空便是空無物,真空卻是有物。”○[清][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太和》:“但見來無所從,去無所歸,遂謂性本真空,天地皆緣幻立。”◆2.沒有空氣或只有極少空氣的空間。借指沒有任何勢力占領或受其思想影響的地方。○[冰心]《晚晴集‧從“五四”到“四五”》:“一個人不是生活在真空裏,生活的圈子無論多麼狹小,也總會受到周圍氣流的沖擊和激蕩。”○[柯靈]《香雪海‧阿波羅降臨人世》:“[上海]的租界並不是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真空,但不失為一個可以利用的隙縫。”◆补证条目■没有空气或只有极少空气的空间。○清艾约瑟李善兰《重学》卷二十:“玻璃罩内抽出氣即成真空。”

真客,◆指修真得道的人。○[前蜀][杜光庭]《題鶴鳴山》詩:“五氣雲龍下泰清,三天真客已功成。人間回首山川小,天上凌雲劍佩輕。”

真君,◆1.謂主宰。○《莊子‧齊物論》:“其遞相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宋][蘇軾]《告五岳文》:“天為真君,帝為真宰。”◆2.道教對神仙的尊稱。亦泛稱修行得道的人。○[南朝][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左卿仙侯真君[許君]。”○[宋]徐鉉《送德邁道人之豫章》詩:“樓中西嶺真君宅,門外南州處士家。”○[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四》:“我向來封為王,有血食之奉,故威福得行;今號為真君,雖尊人以素食祭我,無血食之養,故無威福之靈。”◆3.[北魏][拓跋燾]([太武帝])於公元440-451年所用年號[太平真君]的省稱。○[唐][劉知幾]《史通‧斷限》:“[魏]本出於雜種,竊亦自號[真君]。”

真經(真经),◆1.道教的經書。○《隋書‧經籍志四》:“[嵩山]道士[寇謙之]自云:‘嘗遇真人[成公興],後遇[太上老君]……其後又遇神人[李譜],云是[老君]玄孫,授其圖籙真經,劾召百神。’”○《舊唐書‧玄宗紀下》:“[莊子]號為[南華真人],[文子]號為[通玄真人],[列子]號為[沖虛真人],[庚桑子]號為[洞虛真人]。其四子所著書,改為真經。”○[明][葉憲祖]《鸞鎞記‧秉操》:“俺待向花前誦真經幾巡,啟金爐把名香自焚。”○[清][李漁]《玉搔頭‧媲美》:“俺自會誦真經,焚寶篆,把凡心洗。”◆2.比喻好的經驗。徐慎《四書記》:“你就把這條真經向大家傳一傳。”

真金,◆純金;真正的金子。○[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炙法》:“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下:“﹝[滄浪洲]﹞又有金蓮花,研之如泥,以間彩繪,光輝煥鑠,與真金無異。”○[明][宋應星]《天工開物‧黃金》:“[廣南]貨物,以蟬蛻殼調水描畫,向火一微炙而就:非真金色也。”◆补证条目■纯金;真正的金子。○《普曜经·降神处胎品》:“眼明如真金,光浄耀虚空。”

真解,◆1.猶徹悟。○[南朝][梁][蕭統]《解二諦義令旨》:“世俗心中所得空解,為是真解,為是俗解。”○[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七篇:“《後西游記》六卷四十回,不題何人作。中謂[花果山]復生石猴,仍得神通,稱為小聖,輔[大顛和尚]賜號[半偈]者,復往西天,虔求真解。”◆2.獨到而確切的見解。○[清][包世臣]《再與楊季子書》:“貴鄉[汪容甫]頗有真解,惜其騖逐時譽,耗心餖飣,然有至者,固足為後來先路矣。”

真節(真节),◆純真的節操。○[明][唐順之]《封知縣張公墓志銘》:“[選]以進士起家,為邑令,能愛其民,為給事中,有真節,蓋翁之所以成就之者為深。”

真教,◆1.指佛教,佛法。○[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融覺寺》:“雖石室之寫金言,[草堂]之傳真教,不能過也。”○《敦煌變文集‧妙法蓮花經變文》:“至心啟告十萬尊,誰解宣揚微妙法,若能為我談真教,身為奴僕不為難。”◆2.指純真的教化。○[明][劉元卿]《賢奕編‧警喻》:“彼其所以章軌真教,敦典崇禮,敷政明刑,其術萬方,無非使人同歸於善而已。”

真機(真机),◆1.玄妙之理;秘要。○[唐][楊巨源]《送淡公歸嵩山龍潭寺葬本師》詩:“野煙秋火蒼茫遠,禪境真機去住閒。”○[宋][陳師道]《和賈耘老春晚》詩:“一臥海城春又晚,不妨閒處得真機。”○[明][謝榛]《四溟詩話》卷四:“古人論詩,舉其大要,未嘗喋喋以泄真機,但恐人小其道爾。”◆2.真正的動機、目的。○[明][唐順之]《贈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人見其千金之捐乃其奇節,而不知錐刀之算其真機也。”

真火,◆1.謂心中的火。比喻旺盛的生命力。○[宋][蘇轍]《送楊騰山人》詩:“窗前雪花落,真火中自然。”◆2.猶言怒氣。○[郭沫若]《歸去來‧在轟炸中來去十三》:“司機儘管鼓動着發動機,汽車本身也好像在冒真火,滿焦躁地像狂牛一樣吐着氣。”

真話(真话),◆1.猶言實情。○《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達生]道:‘前年未做道場時,不曾見說有這個舅舅。就果是舅舅,娘只是與他兄妹相處,外人如何有得說話?’[吳氏]見道着真話,大怒道:‘好兒子,幾口氣養得你這等大,你聽了外人的說話,嘲掇母親,養這忤逆的做甚!’反敲檯拍凳哭將起來。”◆2.實話。○[老舍]《茶館》第二幕:“你嘴裏半句實話也沒有!不對我們說真話,沒有你的好處!”[巴金]《探索集‧春蠶》:“一九二七年春天我在[巴黎]開始寫小說,我的啟蒙老師是《懺悔錄》的作者[盧騷],我當時一天幾次走過他的銅像前,我從他那裏學到的是:講真話,講自己心裏的話。”◆补证条目■实话。○《封神演义》第七三回:“到把他一面虚詞當作真話,被他欺誑過了。”

真行,◆1.指行書而兼真書筆意的一種書體。○[唐][張懷瓘]《書斷》卷四:“[太宗]為真草書屏風以示群臣,筆力遒利,為一時之絕;購求得人間真行凡三百九十紙,裝為七十卷。”○[明][陸深]《書輯》:“[劉德昇]小變楷法,謂之行書,兼真謂之真行,帶草謂之行草。”◆2.真書與行書。○[明][葉盛]《水東日記‧沈簡庵詞翰品行》:“[沈簡庵]先生草聖擅一時,真行皆佳。”○[清][錢泳]《履園叢話‧書學‧隸書》:“[五代]、[宋]、[元]而下,全以真行為宗,隸書之學,亦漸泯沒。”

真果,◆1.指佛教或道教的真諦。○[唐][李端]《旅次岐山得山友書卻寄鳳翔張尹》詩:“偶為名利引,久廢論真果。”○[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李建勛》:“時[宋齊丘]有道氣,在[洪州][西山],[建勳]造謁致敬,欲授真果。”◆2.方言。真個。○[沙汀]《困獸記》二一:“仿佛真果怕傷腦筋,接着他把臉轉向[呂康]去。”參見“真箇”。3.植物學名詞。果實的一類。由雌蕊子房發育而成,如桃、杏、大豆等。

真歸(真归),◆真正的歸宿。○[宋][朱熹]《伏讀趙清獻公瑞岩留題感嘆之餘追次元韻》:“珍重九原如可作,問渠何處是真歸。”

真關(真关),◆謂仙居。○[宋][范仲淹]《移丹陽郡先游茅山作》詩:“偶尋靈草逢芝圃,欲叩真關借玉書。”

真官,◆仙人而有官職者。亦指道士。○[唐][劉長卿]《望龍山懷道士許法稜》詩:“空林閒坐獨焚香,真官列侍儼成行。”○[唐][皎然]《宿道士觀》詩:“清佩聞虛步,真官方宿朝。”○[宋][洪邁]《夷堅丁志‧路當可》:“後數聞術士至,必相與合力敵之,往往告捷。及[路真官]來,翁又呼謂眾曰:‘吾聞[路真官]法力通神,非常人比,必不免。’”

真宮(真宫),◆謂道觀。○[唐][權德輿]《和九華觀見懷貢院八韻》:“真宮集女士,虛室涵春輝。”

真公,◆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名。○《海內十洲記‧玄洲》:“[玄洲]……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

真風(真风),◆淳樸的風俗。亦指淳樸的風範。○[晉][陶潛]《感士不遇賦》:“自真風告逝,大偽斯興。”○[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勸一[柳下惠],而千萬人立真風矣。”○[唐][鮑溶]《題吳徵君岩居》詩:“[堯]澤潤天下,[許由]心不知,真風存綿綿,常與達者期。”○[清][陸以湉]《冷廬雜識‧陶淵明祠堂記》:“不藉琴以為雅,故無絃亦可;不因酒以為達,故把菊自足。真風所播,直掃[魏][晉]澆習。”

真法,◆指佛法。○[唐][皇甫曾]《錫杖歌送明楚上人歸佛川》:“真法常傳心不住,東西南北隨緣路。”○《五燈會元‧西天祖師‧提多迦尊者》:“巍巍七寶山,常出智慧泉,回為真法味,能度諸有緣。”

真道,◆猶真理。舊時常指道教或其他宗教的教義。○[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記》卷二:“所以真道不交乎世,神仙罕遊人間,正為此耳。”○[唐][康駢]《劇談錄‧嚴使君遇終南山隱者》:“[大中]末,[建州]刺史[嚴士則]本[穆宗]朝為尚衣奉御,頗好真道。”○[太平天國][洪仁玕]《英杰歸真敘》:“抑或有心懷疑義者欲尋其緒而識其端,不遇解釋之人而疑終莫袪,無怪乎真道日在天下而真理終不明於人心也。”◆补证条目■犹真理。旧时常指道教或其他宗教的教义。○《太平经·分解本末法》:“善善而不止,更賢;賢而不止,迺得次聖;聖而不止,迺得深知真道;守道而不止,迺得仙不死。”

真當(真当),◆真的;當真。○[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二摺:“三姑,我着你曬一曬,真當不肯。”

真傳(真传),◆猶嫡傳。○[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獻一‧方伯公遺事》:“先祖[方伯公]年九十餘……常揭一聯於廳事云:‘紹祖宗一脈真傳,克勤克儉;教子孫兩行正路,惟讀惟耕。’”[魯迅]《華蓋集‧導師》:“說佛法的和尚,賣仙藥的道士,將來都與白骨是‘一丘之貉’,人們現在卻向他聽生西的大法,求上升的真傳,豈不可笑!”

真成,◆1.真是;實是。○[唐][李白]《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詩:“[衛青]謾作大將軍,[白起]真成一豎子。”○[唐][張鷟]《游仙窟》:“真成物外奇稀物,實是人間斷絕人。”◆2.真個;的確。○[南朝][梁簡文帝]《和人以妾換馬》詩:“真成恨不已,願得路傍兒。”○[唐][韓愈]《過鴻溝》詩:“誰勸君王回馬首,真成一擲賭乾坤。”○[宋][陸游]《正月二十八日大雪過若耶溪至雲門山中》詩:“山中看雪醉騎驢,清賞真成十載無。”◆补义条目■真似;确如。即今俗语“真的很像”。○唐杜甫《奉赠李八丈曛判官》诗:“真成窮轍鮒,或似喪家狗。”○宋辛弃疾《鹧鸪天》词:“居山一似庚桑楚,種樹真成郭橐駝。”

真常,◆釋道用語。真實常住之意。○《楞嚴經》卷十三:“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唐][呂岩]《敲爻歌》:“達聖道,顯真常,虎兕刀兵更不傷。”○[宋][范仲淹]《上執政書》:“夫釋道之書,以真常為性,以清淨為宗,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清][黃宗羲]《<翁元鎧禪師語錄>序》:“出其語錄讀之,絕去枝蔓,獨露真常。”

真草,◆1.亦作“真艸”書體名,真書和草書。○《史記‧三王世家褚少孫論》:“謹論次其真草詔書,編於左方,令覽者自通其意而解說之。”○《後漢書‧列女傳‧陳留董祀妻》:“妾聞男女之別,禮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唯命。”○《晉書‧王羲之傳》:“嘗詣門生家,見棐几滑淨,因書之,真艸相半,後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真草書跡,微須留意。”◆2.真心。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天父詩八十八》:“真草對天享天福,假草對天落地獄。”

真才,◆亦作“真材”。◆真實的才學。亦指有真才實學的人。○[宋][秦觀]《王樸論》:“適用而不窮者,天下之真材也。”○《初刻拍案驚奇》卷四:“那年進場做房考,又暗通關節,賣了舉人,屈了真才。”○[清][侯方域]《南省試策二》:“奇士固斷斷乎出賄賂之外,真才亦未必不在人情之中。”

真筆(真笔),◆1.真跡。○[宋][米芾]《畫史》:“今人得佛,則命為[吳],未見真者。○[唐]人以[吳]集大成,面為格式,故多似,尤難鑒定,余白首止見四軸真筆也。”○[宋][馬永卿]《嬾真子》卷四:“且[杜工部]時,已非[嶧山]真筆,況於今乎?”[清][葉廷琯]《鷗陂漁話‧董思翁論書示子帖》:“[文敏]笑曰:‘君為人所紿矣。憐君之誠,今可同往為汝書。’賈大喜,始得真筆,歸以誇人。”◆2.指原作。○[清][趙翼]《甌北詩話‧李青蓮詩》:“[青蓮]胸懷浩落,不屑屑於恩怨,何至誹謗如此!恐亦非其真筆也。”

真本,◆1.書籍的手稿或原刻。○《南史‧蕭琛傳》:“三輔舊老相傳,以為[班固]真本。”○[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高宗]得此書真本,大愛之,日置御案。”◆2.字畫的真跡;碑帖的原拓。○[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下:“[王右軍]《告誓文》,今之所傳,即其槁草,不具年月日朔;其真本云:維[永和]十年三月癸卯朔,九月辛亥。”○[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貫休》:“嘗睹所畫水墨羅漢,云是[休公]入定觀羅漢真容後寫之……其真本在[豫章][西山][雲堂院]供養。”○[王西彥]《古屋》第五部二:“他這位老同窗的書法,深得[魯公]([顏真卿])真髓……而且還保有《麻姑仙壇記》秘傳真本,所以能夠不同凡響。”

真白,◆純白色。○[北周][庾信]《詠園花》詩:“自紅無假染,真白不須妝。”○[元]本[高明]《琵琶記‧新進士宴杏園》:“﹝末白﹞:‘有甚顏色的?’﹝丑白﹞:‘布汗、論聖……棗騮、栗色、燕色、兔黃、真白、玉面、銀鬃、秀膊、青花。’”

雲水全真(云水全真),◆指道士。○《西游記》第四四回:“﹝[孫行者]﹞搖身一變,變做個遊方的雲水全真。”參見“雲水”。

玉真子,◆荔枝名。○[清][陳鼎]《荔枝譜》:“玉真子產[重慶府][涪州],[唐]時最盛,有妃子園荔五百株,為[楊貴妃]所嗜,因名玉真子,馬上七日夜至京師,即此荔也。故[唐]詩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之句。此種久絕,今有班家娘者,其味當可與玉真子匹。”

玉真,◆1.謂仙人。○[南朝][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玉清[三元宮]……右位,[太上玉真保皇道君]。”○[唐][張籍]《靈都觀李道士》詩:“泥灶煮靈液,掃壇朝[玉真]。”◆2.特指仙女。○[唐][曹唐]《劉阮再到天台不復見仙子》詩:“再到[天台]訪[玉真],青苔白石已成塵。”○[清][吳偉業]《楚雲》詩之一:“十二峰頭降[玉真],[楚]宮祓禊采蘭辰。”◆3.指[楊貴妃]。○[唐][白居易]《長恨歌》:“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玉真],雪膚花貌參差是。”按,一本作“太真”。○[清][吳偉業]《古意》詩之五:“君王自有他生約,此去惟應禮[玉真]。”◆4.泛指美人。○[宋][晏殊]《玉樓春》詞:“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重頭歌韻響錚深,入破舞腰紅亂旋。”○[宋][晏幾道]《玉樓春》詞:“玉真能唱朱簾靜,憶上雙蓮池上聽;百分蕉葉醉如泥,卻向斷腸聲裏醒。”◆5.花名。瑞聖花的一種。○[宋][宋祁]《益部方物略記‧瑞聖花》:“﹝瑞聖花﹞白者名玉真。○[成都]人競移蒔園中。”

一靈真性(一灵真性),◆指靈魂。○[元][馬致遠]《漢宮秋》第四摺:“萬里龍廷,知他宿誰家,一靈真性。”○《西游記》第八回:“一靈真性,竟來奪捨投胎,不期錯了道路,投在個母豬胎裏,變得這般模樣。”○《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賈仁]﹞一日禱告畢,睡倒在廊簷下,一靈真性被殿前[靈派侯]攝去,問他終日埋天怨地的緣故。”

學真(学真),◆猶學仙。○[南朝][梁][陶弘景]《真誥》卷一:“我是[元君]之少女,[太虛][李夫人]愛子也,昔初學真於[龜臺],受玉章於[高上]。”參見“學仙”。

性真,◆1.性情真率。○[唐][陸龜蒙]《添酒中六詠》序:“[鹿門子]示余《酒中十詠》,物古而詞麗,旨高而性真,可謂窮天人之際矣。”◆2.指天真爛漫。○[明][張居正]《應制題百子圖》詩:“少小看頭角,嬉遊總性真。”◆3.謂真性。○《楞嚴經》卷三:“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五:“人生太閒則別念竊生,太忙則性真不見。”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太平天國天條書》:“天條十款當遵守,切莫鬼迷昧性真。”

小真,◆小像。小幅真容的簡稱。○[宋][文瑩]《湘山野錄》卷上:“洎開,乃所畫野服攜笻黃短褐一小真也。”

西真,◆即[西王母]。○[宋][陸游]《玉笈齋書事》詩:“莫笑新霜點鬢鬚,老來卻得少工夫。晨占上古《連山易》,夜對[西真]《五嶽圖》。”參見“西王母”。

為真(爲真为真),◆官員由暫時代理轉為實授。○《漢書‧韓延壽傳》:“入守左馮翊,滿歲稱職為真。”○《漢書‧王尊傳》:“遷光祿大夫,守京兆尹,後為真,凡三歲。”◆补证条目■官员由暂时代理转为实授。○《陈书·袁宪传》:“九年,秩滿,除散騎常侍,兼吏部尚書,尋而爲真。”

天真,◆1.《莊子‧漁父》:“禮者,世俗之所為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後因以“天真”指不受禮俗拘束的品性。○《晉書‧阮籍嵇康等傳論》:“餐和履順,以保天真。”○[唐][王維]《偶然作》詩之四:“[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宋][范仲淹]《依韻答提刑張太傅嘗新醞》:“大言出物表,本性還天真。”○[清][陳夢雷]《李葆甫傳》:“夫棲遲泉石,樂其天真,較世之執圭膺組而俯仰趑趄者,必有能辨之,又奚俟予言。”◆2.引申為單純、樸實、幼稚。○《兒女英雄傳》第九回:“一則是這位姑娘生性豪爽,一片天真,從不會學那小家女子,遮遮掩掩,扭扭捏捏。”○[續范亭]《休養不到一年身體大進喜賦》:“人人無虛偽,個個盡天真。”○[瞿秋白]《<魯迅雜感選集>序言》:“現在看來,這種小市民的虛榮心,這種‘剝削別人的自尊心’的態度,實在天真得可笑。”◆3.謂事物的天然性質或本來面目。○[南唐][馮延巳]《憶江南》詞之一:“玉人貪睡墜釵雲,粉消妝薄見天真。”○[宋][楊萬里]《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觀》之十五:“萬頃湖光一片春,何須割破損天真。”○[清][李漁]《閑情偶寄‧飲饌‧肉食》:“更有制魚良法,能使鮮肥迸出,不失天真。”◆4.天神,天仙。○[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記》卷一:“得補吾洞中之職,面對天真,遊行聖府,自計天下無勝此處。”○[明][湯顯祖]《牡丹亭‧幽媾》:“敢人世上似這天真多則假,險些兒誤丹青風影落燈花。”◆5.特指道教神仙[天真皇人]。○《隋書‧經籍志四》:“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天尊]之開劫也,乃命[天真皇人],改囀天音而辯析之。自[天真]以下,至於諸仙,展轉節級,以次相授。”◆6.指帝王的容顏。○[唐][李德裕]《仁聖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贊》:“爰命彩繪,載模天真。”◆7.謂兩眉之角。○[明][陳繼儒]《太平清話》卷一:“[紫薇夫人]誥:仰和天真,俯按山源。天真是兩眉之角。山源是鼻下人中也。”◆8.古代醫家謂人得以維持生命的真氣、元氣。○《醫宗金鑒‧訂正傷寒論注‧辨少陰病脈證並治全篇》引[羅天益]曰:“人參秉中和正氣,甘溫大補,能接天真,挽回性命,升其垂絕之生氣。”

四真,◆1.四位真人。指[莊子]([南華真人])、[文子]([通玄真人])、[列子]([沖虛真人])、[庚桑子]([洞靈真人])。◆2.指[宋][嘉祐]時有聲望的四個大臣。○[宋][洪邁]《容齋五筆‧嘉祐四真》:“[嘉祐]中[富韓公]為宰相,[歐陽公]在翰林,[包孝肅公]為御史中丞,[胡翼之]侍講在太學,皆極天下之望。一時士大夫相語曰:‘[富公]真宰相,[歐陽永叔]真翰林學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遂有四真之目。”

說真方(说真方),◆見“說真方賣假藥”。

識真(识真),◆1.識別真相。○[唐][柳宗元]《重贈》詩之二:“世上悠悠不識真,薑芽盡是捧心人。”○[金][王若虛]《文辨》:“世之秉筆者往往不謹,馳騁雕鐫,無所不至,自以為得意,而讀者亦從而歆羡,識真之士,何其少也。”◆2.識認自然之道;認識本原。○[唐][張說]《岐州刺史平原男陸君墓志銘》序:“公諱[伯玉],字某,[河南]人,識真之士也。”○[明][海瑞]《訓諸子說》:“聖賢以識真誨人,其說備在方冊。”◆补证条目■谓识认自然之道,认识本原。○《隶释·汉玄儒先生娄寿碑》:“是以守道識真之士,高尚其事。”

神真,◆猶神靈。○[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記》卷三:“昔有[楊][許]者,[楊]恒有神真往來,而[許]永不得見。”○[明][張居正]《泰陵春祀》詩:“聖澤流寰宇,神真妥閟宮。”參見“神靈”。

上真,◆真仙。○[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記》卷二:“[子良]答曰:‘枉蒙上真賜降,腐穢欣懼交心,無以自厝。’”[唐][李商隱]《同學彭道士參寥》詩:“莫羨仙家有上真,仙家暫謫亦千春。”○[清][王慧]《秋夜夢同先慈賦詩得天上桃花之句》:“[大華]峰頭見上真,霞衣綽約是前身。”詳“上仙”。

三真六草,◆[南朝][梁][王志]排行三,善真書;[王彬]排行六,善草書。二人之書,時稱“三真六草”。○《南史‧王彬傳》:“[彬]字[思文],好文章,習篆隸,與[志]齊名。時人為之語曰:‘三真六草,為天下寶。’”

三真經(三真经),◆《老子》又稱《道德真經》,《莊子》又稱《南華真經》,《列子》又稱《沖虛真經》,合稱三真經。後道教奉為主要經典。○[唐][劉禹錫]《代郡開國公王氏先廟碑》:“未幾,復以能通《道德》、《南華》、《沖虛》三真經進[盩厔]尉。”

三真,◆1.三真經。○[唐][陸龜蒙]《送延陵張宰》詩:“默禱三真後,高吟十字還。”○[前蜀][杜光庭]《親隨司空為大王醮葛仙化詞》:“九井之光靈自顯,三真之肸蠁常存。”◆2.指[宋]朝的[富弼]、[韓琦]、[歐陽修]、[張康節]。真,謂名副其實。○[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一:“[張康節]為御史中丞,論宰執不已……當時有三真之語,謂[富][韓]二公為真宰相,[歐公]為真內翰,而[康節]為真御史也。”

全真教,◆道教的一派。○[金][王重陽]創立。教旨以“澄心定意,包元守一,存神固氣”為“真功”,“濟貧拔苦,先人後己,與物無私”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該派舊時盛行於北方,以[北京][白雲觀]為中心,稱道教北宗。○[明][陶宗儀]《輟耕錄‧全真教》:“[金]主[亮][貞元]元年,有吏員[咸陽]人[王中孚]者倡全真教。”

全真,◆1.保全天性。○《莊子‧盜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詐巧虛偽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論哉!”[三國][魏][嵇康]《幽憤詩》:“志在守樸,養素全真。”○《舊唐書‧高祖紀》:“且[老氏]垂化,本貴沖虛,養志無為,遺情物外,全真守一,是謂玄門,驅馳世務,尤乖宗旨。”◆2.即全真教。○[明][唐順之]《贈都督萬鹿園四首次思節韻》之一:“幾年枯寂學全真,一握兵機運鬼神。”○[洪深]《五奎橋》第一幕:“從前的全真道士,總多少還有點道德,至多不過是背着人偷偷地煨點肉吃罷了。”◆3.指出家的道士。○[元][岳伯川]《鐵拐李》楔子:“油鑊雖熱,全真不傍,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西游記》第三七回:“忽然[鍾南山]來了個全真,能呼風喚雨,點石成金。”○[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白雲觀》:“真人[登州][棲霞]人,名[處機],號[長春子],年十九,為全真。”

情真,◆1.真實的情感;真誠。○[清][洪昇]《長生殿‧尸解》:“玉敕降天庭,鸞鶴飛前後,只為有情真,召取還[蓬]岫。”○[沙汀]《淘金記》十一:“‘我也不過順便說說,’寡婦緊接着說,情真地賠着小心。”◆2.事實。○《紅樓夢》第六一回:“我說了罷:傷體面,偷東西,原是[趙姨奶奶]央及我再三,我拿了些給[環哥兒]是情真。”○[梁斌]《紅旗譜》三一:“老爹的窮了一輩子倒是情真,可沒有鬻過兒賣過女!”

清真言,◆阿拉伯文的意譯。○[中國]通用漢語的穆斯林對伊斯蘭教基本信條的專稱,指“除了安拉,再沒有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這句話。

清真教,◆即伊斯蘭教。○[明][清]時,[中國]伊斯蘭教學者介紹伊斯蘭教教義,曾用“清凈無染”、“真乃獨一”、“至清至真”和“真主原有獨尊,謂之清真”等語,以稱頌該教崇奉的真主,故名。

清真,◆1.純真樸素。○[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清真寡欲,萬物不能移也。”○[明][沈受先]《三元記‧賞花》:“縞素花王,逞清真國色。”○《再生緣》第二回:“莫道丰姿堪絕世,況兼情性亦清真。”◆2.真實自然。○[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形容》:“絕佇靈素,少迴清真,如覓水影,如寫陽春。”○[清][薛雪]《一瓢詩話》一七二:“文貴清真,詩貴平澹。”◆3.[中國]通用漢語的穆斯林的常用語。○[明][清]時,[中國]伊斯蘭教學者介紹該教教義,曾用“清凈無染”、“真乃獨一”、“至清至真”和“真主原有獨尊,謂之清真”等語,稱頌該教所崇奉的真主。故稱伊斯蘭教為清真教,寺曰清真寺。

青真,◆道教謂九[青帝]之一。○《雲笈七籤》卷二五:“木星有九門,門內有九[青帝]……或號[青靈之公],或號[青真],或號[青精]。”

女真文,◆[女真]族創制的文字。參考契丹字和漢字製成。有大字、小字兩種。大字為[完顏希尹]與[葉魯]奉[金太祖]命製造,[天輔]三年(公元1119年)頒行。小字頒布於[熙宗][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皇統]五年(公元1145年)始用。傳世女真文字僅一種,[明]代仍在使用;是大字或小字,學術界尚無定論。

女真,◆1.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名。居住在[烏蘇里江]和[黑龍江]流域等地。○[周]時稱[肅慎氏]。○[漢]、[三國]、[晉]稱[挹婁],[南北朝]時稱[勿吉],[隋][唐]時稱[黑水靺鞨],[五代]時始稱[女真]。後屬[遼],因避[遼]主[耶律宗真]諱,改稱[女直]。○[宋]時曾建立[金]國。○[明]後期[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其子[皇太極]改號為[清],改稱“女真”為“滿洲”。1644年入[關],不久統一全國。2.女道士。○[唐][韋渠牟]《步虛詞》之十二:“道學已通神,香花會女真。”○[宋][吳曾]《能改齋漫錄‧逸文》:“[洪覺範]嘗為長短句贈一女真。”○[明][屠隆]《綵毫記‧仙官列奏》:“羡女真度世,[西池南嶽]遊俱到。”

明真,◆純真;淳樸。○[漢][阮瑀]《隱士詩》:“何患處貧苦,但當守明真。”

靈真(灵真),◆道教指修真得道。○《漢武帝內傳》:“又欲令悠悠者,知天地間有此靈真之事,足以卻不信之狂夫耳!”[唐][韋應物]《學仙》詩之一:“昔有道士求神仙,靈真下試心確然。”○《雲笈七籤》卷七九:“滌蕩穢俗,許以更始,修心慎違,希企靈真。”

九宮真人(九宫真人),◆道教語。對人體中九個器官的稱呼。○[元][陳致虛]《金丹大要‧精氣神說》:“身中九宮真人:心為[絳宮真人],腎為[丹元宮真人],肝為[蘭臺宮真人],肺為[尚書宮真人],脾為[黃庭宮真人],膽為[天靈宮真人],小腸為[玄靈宮真人],大腸為[未盡宮真人],膀胱為[玉房宮真人]。”

精真,◆精粹純真。○[南朝][陳]徐陵《讓散騎常侍表》:“[燕]臺裝玉,儻不精真;[齊]客吹竽,諒宜澄簡。”○[金][元好問]《論詩》詩:“金入洪爐不厭頻,精真那計受纖塵。”

金真,◆1.金質純真。比喻品行貞正純粹。○《宋書‧顏延之傳》:“是以古人慎所與處。唯夫金真玉粹者,乃能盡而不污爾。”○《雲笈七籤》卷五一:“玉華之女、金真之童各三百人典衛。”◆2.猶真詮。指道教教義。○《雲笈七籤》卷五三:“啟以光明,授以金真。”

黃頭女真(黄头女真),◆[女真]一部落名。○[宋][陸游]《中夜聞大雷雨》詩:“[黃頭女真]褫魂魄,面縛軍門爭請死。”○[錢仲聯]校注:“[宇文懋昭]《金志》:‘[金國],本名[朱里真],番話舌音,訛為[女真],或曰[慮真],避[契丹][興宗]([宗真])名,又曰[女直]。’[黃頭女真],[女真]一部落名。”

果真,◆確實,當真。○[明]徐渭《問韓信破趙用背水陣策》:“於是水上軍知[信]之敗也為詐,而陰寓取勝之計;見幟之立也果真,而益[信]取勝之驗。”○《紅樓夢》第六一回:“﹝[平兒]﹞悄悄的來訪[襲人],問他可果真[芳官]給他玫瑰露了。”○[楊朔]《秘密列車》:“爬上小山一看,果真變成一片小樹林了。”

歸真(归真),◆1.還其本來的狀態。○[漢][班固]《東都賦》:“遂令海內棄末而反本,背偽而歸真。”○[南朝][梁][謝鎮之]《重與顧道士書》:“滅俗歸真,必反其俗。”○[唐][劉長卿]《故女道士婉儀太原郭氏輓歌詞》:“作範宮闈睦,歸真道藝超。”◆2.佛教語。謂死。後泛稱人的死亡。○《釋氏要覽‧送終‧初亡》:“釋氏死謂涅盤、圓寂、歸真、歸寂、滅度、遷化、順世,皆一義也。”○[唐][楊炯]《溫江縣令任晃神道碑》:“百年夭枉,一旦歸真。”○[宋][蘇軾]《寶月大師塔銘》:“瑩然摩尼,歸真於土。”○[清][趙翼]《王惺園相公輓詩》:“鼇項科名位秉鈞,何期致政遽歸真。”

谷口子真,◆同“谷口真”。◆[唐][杜甫]《江雨有懷鄭典設》詩:“[谷口][子真]正憶汝,岸高瀼滑限西東。”

谷口真,◆典出[漢][揚雄]《法言‧問神》:“[谷口][鄭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豈其卿?豈其卿?”後以“谷口真”指隱居躬耕、修身自保的隱士。○[唐][王維]《戲贈張五弟諲》詩之三:“何事須夫子,邀予[谷口真]。”

高真,◆1.道教的教義。○《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一‧唐太清宮樂章第三奏》:“元符傳紫極,寶祚啟高真。道德先垂裕,沖和已化淳。”○[唐][呂岩]《滿庭芳》詞:“大道淵源,高真隱祕。”○[宋][范仲淹]《滕子京以真籙相示因以贈之》詩:“金函祕寶籙,奉之如高真。”◆2.得道成仙的人。○[前蜀][杜光庭]《賈璋醮青城丈人真君詞》:“瑤宮璿闕,深秘於洞臺;翠壁丹崖,仰呀於雲霧。高真之所棲息,上聖之所宴遊。”○[宋][羅燁]《醉翁談錄‧裴航遇雲英於藍橋》:“[航]問左右,言是小娘子之姊[雲翹夫人],[劉綱]天師之妻,已是高真,為[玉皇]女史。”

東真(东真),◆[金][元]之際,[蒲鮮萬奴]據[遼東]立國曰[大真],歷史上亦稱[東真],意為東方[女真]。參見“東夏”。

道真,◆謂道德、學問的真諦。○《漢書‧劉歆傳》:“黨同門,妒道真。”○[顏師古]注:“妒道藝之真也。”○《三國志‧魏志‧中山恭王袞傳》:“王研精墳典,耽味道真,文雅煥炳,朕甚嘉之。”○[宋][王十朋]《次韻皇子建王題明遠樓》:“炳煥瞻宸盡,沉潛味道真。”○[清][顧炎武]《贈蕭文學企昭》詩:“俗流好《鄭》《衛》,淫詞親自狎,用以扶道真,十無一二合。”

當真(当真),◆1.確實;果真。○[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一摺:“我說這先生風了,當真風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莫非[繼之]說的話當真不錯,伯父有心避過了我麼?”[魯迅]《孔乙己》:“[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麼?”◆2.認真,不馬虎。○[明][李贄]《與友人書》:“世人無見識,每每當真為之,不知天下之最宜當真者惟有學道作出世之人一事而已,其餘皆日用食飲之常……不必太認真也。”◆3.當作真的;信以為真。○《西游記》第五六回:“﹝那賊﹞輪起一條扢撻藤棍,照[行者]光頭上打了七八下。○[行者]只當不知,且滿面陪笑道:‘哥哥,若是這等打,就打到來年打罷春,也是不當真的。’”[茅盾]《尚未成功》:“我又不當真,何必動氣呀!好了好了,咱們談別的事罷。”○[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孔另境編<當代文人尺牘鈔>序》:“從作家的日記或尺牘上,往往能得到比看他的作品更其明晰的意見,也就是他自己的簡潔的注釋。不過也不能十分當真。有些作者,是連賬簿也用心機的,[叔本華]記帳就用梵文,不願意別人明白。”

大真,◆國號。○[金宣宗][貞祐]三年([元太祖]十年,公元1215年)宣撫[蒲鮮萬奴]據[遼東]自立,稱天王,國號[大真],尋又稱[東夏]。參閱《元史‧太祖紀》。

打女真,◆[遼]代與[女真]人進行貿易之稱。○[宋][洪皓]《松漠紀聞》卷上:“每春冰始泮,[遼]主必至其地,鑿冰釣魚放弋為樂,[女真]率來獻方物,若貂鼠之屬。各以所產量輕重而打博,謂之打[女真]。”打博,謂貿易。

傳真(传真),◆1.畫家摹寫人物形貌。○[唐][杜荀鶴]《八駿圖》詩:“丹雘傳真未得真,那知筋骨與精神。”○[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予謂既工此道,當如畫士之傳真,閣女之刺繡。”○[李劼人]《死水微瀾》第五部分第十一:“奕奕如生的着色畫像,都是將傳真的草稿,慎重托交走[廣]的珠寶客,帶到[廣東]去畫的。”◆2.傳授仙道。○[明][屠隆]《綵毫記‧團圓受詔》:“聞命沾恩,蹔去依光日月,傳真授訣,終當棲志煙霞。”◆3.見“傳真電報”。◆补证条目■即传真电报。利用光电效应,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快速传送到远方的一种通讯方式。○清志刚《初使泰西记》:“通綫信以電氣爲體,以吸鐵氣爲用。雖大地一週九萬里,而往返通信,可立而待……惟巴里機器,則又於通機之旁,另設傳真之器。鋪藥紙於機上,電氣傳至,則條往來於藥紙,灼成痕迹,能與原書筆迹相符。甚至畫像傳真,皆可畢肖。”

成真,◆成仙。○[明][屠隆]《綵毫記‧夫妻玩賞》:“男子得道,隸籍[木公];女子成真,列名[金母]。”◆补证条目■成仙。○《太平经·分解本末法》:“賢而不止,迺得次聖;聖而不止,迺得深知真道;守道而不止,迺得仙不死;仙而不止,迺得成真;真而不止,迺得成神。”

朝真,◆1.道教謂朝見真人。○[唐][呂岩]《雨中花》詞:“願逢一粒,九霞光裏,相繼朝真。”○[元][鄭光祖]《伊尹耕莘》楔子:“蓋凡昇天之時,先參貧道,授與仙訣,大徹大悟後,方得昇九天朝真而觀[元始]。”○[明][屠隆]《綵毫記‧湘娥訪道》:“曉來控鶴朝真去,不帶青天一片雲。”◆2.道家修煉養性之術,猶佛家之坐禪。○[宋][蘇軾]《柳子玉亦見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晴窗嚥日肝腸暖,古殿朝真屨袖香。”○《水滸傳》第五三回:“當下[公孫勝]引着[戴宗]、[李逵]到[松鶴軒]內,正值真人朝真纔罷,坐在雲床上。”

本真,◆1.猶正道,准則。○[漢][揚雄]《<法言>序》:“事有本真,陳施於意,動不克咸,本諸身。譔《修身》。”◆2.真實情況;本來面目。○[宋]程大昌《考古編‧詩論十四》:“古民陳詩以觀民風,審樂以知時政。詩若樂,語言聲音耳,而可用以察休戚得失者,事情之本真在焉。”○《朱子語類》卷一二六:“蓋道、釋之教皆一再傳而浸失其本真。”○[金][王若虛]《新唐書辨下》:“至於記錄他人之言,豈可過加潤色而失其本真。”○[清][龔自珍]《乙丙之際塾議第十七》:“大臣者,探本真以奉君,過言有誅,矧旁飾躗言?故慎毋借言矣。”○[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正誼堂文集四十卷》:“且其所刊布儒先之書數十種,悉經刪節,多失本真。”◆3.猶天性,本性。○[明][宋濂]《報恩說》:“愛如魑魅,幻化不一,能迷惑一切修善之士,顛倒錯繆,喪其本真。”○[清][曾國藩]《陳仲鸞同年之父母七十壽序》:“天之生聖人也,大抵以剛直葆其本真。其回枉柔靡者,常滑其自然之性,而無以全其純固之天。”○[茅盾]《子夜》十二:“那書房窗外的樹木蘇蘇地譏笑他的心亂智昏。他又坐下了,咬緊着牙齒想要再一度努力恢復他的本真。”◆4.質樸。○[周立波]《曾五喜》:“他為人本真、穩重,性情和睦,在生產上總是親自帶頭乾,並且吃得苦。”◆补证条目■真实情况;本来面目。○汉王充《论衡·无形》:“雨水暴下,蟲蛇變化,化爲魚鱉。離本真暫變之蟲,臣子謹慎,故不敢獻。”

白水真人,◆[漢]代錢幣“貨泉”的別稱。○《後漢書‧光武帝紀論》:“及[王莽]篡位,忌惡[劉氏],以錢有金刀,故改為貨泉,或以貨泉文字為白水真人。”○[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漢書》以貨泉為白水真人。”○[宋][陶穀]《清异錄‧五百斤鐵蒸胡》:“[汴州][封禪寺]有鐵香爐,大容三石,都人目之曰‘香井’。爐邊鎖一木櫃,竅其頂,游者香畢,以白水真人投櫃竅。”○[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卷十九:“[呂倚]謝[王岐公]饋錢酒,用白水真人、青州從事。○[岐公]稱之。”

阿真,◆○唐杜荀鹤《松窗杂记》:“唐進士趙顔於畫工處得一軟障,圖一婦人甚麗,顔謂畫工曰:‘世無其人也,如可令生,余願納爲妻。’畫工曰:‘余神畫也,此亦有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晝夜不歇,即必應之,應則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顔如其言,遂呼之百日……果活,步下言笑如常。”■后遂以“阿真”指美女。○宋吴文英《蕙兰芳引·赋藏一家吴郡王画兰》词:“素女情多,阿真嬌重,唤起空谷。”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