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初始化怎么恢复观看(电视初始化怎么恢复)

电视机初始化怎么恢复观看(电视初始化怎么恢复)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3-24 23:32:59

没有人会忘记大年初五夜晚发生在首都体育馆的那一幕。

当武大靖的刀尖划过终点线,由范可新、曲春雨、武大靖、任子威、张雨婷(替补)组成的中国短道速滑队以0.0016秒的微弱优势,夺得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比赛冠军,为中国拿到这届冬奥会的首金。

前短道速滑名将王濛在解说中“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短道速滑队”的呐喊,迅速“刷屏”朋友圈,并且占领社交网络的头条位置。中国速滑队成了一股精神力量的象征。台上台下,屏内屏外,线上线下,都成了红色的海洋。

“这比赛也是非常解气,这四年经历太多了……”在赛后的采访环节中,今年27岁的武大靖激动落泪。“今天第一天,圆梦了。”

夺冠时刻,台上台下都成了红色的海洋。/视觉中国

都说短道速滑比赛刺激惊险,堪称冰上的“速度与激情”——短道运动员们上冰的那一刻,冰场就是这些“刀锋战士们”分秒必争的竞技场。赛场氛围紧张而热烈,整场比赛战术千变万化;而当冰刀刀尖越过终点线的瞬间,胜负差距往往只有千分之一秒,决胜时刻定格在秒的千分位

短道速滑一直是中国队夺金的热门项目。在本届冬奥会之前,中国代表团在冬奥会上获得的14枚金牌里,就有11枚出自短道速滑。

中国短道速滑队成了众人心目中冰雪赛场上的“王牌军”,也理所当然地成了冬奥会赛程里国人关注的焦点;而在焦点里的中国短道速滑人,则是在冰上演绎这出“速度与激情”好戏的“冰上王者”

01

神龙腾飞

人们在讨论短道速滑时,往往也会提一提俗称“大道”的速度滑冰。

毕竟人类的竞技滑冰史里,“大道”是鼻祖——早在十一二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的文献资料里就记载了人们用动物骨骼绑在脚上在冰上快速移动传递消息的情景,中国的历史文献里也有“冰嬉”这项作为军事训练和宫廷娱乐的游戏活动。

清代的皇家园林里,“冰嬉”是每年都会有的重要活动。/视觉中国

转眼到了18世纪,速度滑冰褪去了游戏的光环发展成了竞技项目——不少国家陆续成立了各自的速滑俱乐部——同时在国际体育发展的大环境下传入中国,逐渐成了北方人民群众喜爱的冬季运动项目。

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在法国夏慕尼举办,速度滑冰成了首届冬奥会的4个比赛项目之一——与此同时,发源于加拿大的室内冰场的短道速滑,也跨过大西洋传入欧洲。

短道速滑真正被全世界所认可还是在1988年。这一年短道速滑回到了它的诞生地加拿大,成为卡尔加里冬奥会的表演项目。

但短道速滑当时只是表演项目,即便拿到金牌,也不计入各国代表队的总成绩之中。不过这却是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名震江湖的平台,打响了中国短道速滑崛起的第一枪。

当年还未满20岁的短道速滑小将李琰,在女子1000米决赛中以1分39秒000的成绩夺冠,同时还夺得500米和1500米铜牌,并创造1000米和1500米世界纪录。

1988年是中国代表团参加的第三届冬奥会,尽管成绩稳步上扬,但在正式比赛项目均无缘前八名,距离奖牌仍遥不可及。

李琰的不俗表现,使中国代表团上下振奋不已——面对一众冰雪运动强国,中国人有能力滑出自己的气势。

尽管只是表演项目,但打破世界纪录却是货真价实,更何况是打破两项世界纪录。比赛刚结束,国际滑联当场给李琰颁发世界纪录证明。

这枚金牌的历史意义也得到了举世认可。中国短道一时间名声大振。冬奥组委甚至临时决定在事先已印刷完毕的海报中,再赶制一张以李琰为主角的海报。这张通宵制成的海报,一夜之间挂满了卡尔加里大街小巷,上面印着四个大大的汉字:“神龙腾飞”

彼时距中国人真正接触短道速滑这项运动只过去了7年。

1981年,短道速滑从日本传入中国,并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组建了各自的短道速滑队伍。四年后,中国第一支短道速滑队正式成立,李琰便是其中的一员。

和发展早已成熟的“大道”相比,那时候短道速滑队的条件非常艰苦。室内场地有限、没有专用器械,运动员们基本上是哪里有冰就去哪里,半夜三更上冰训练更是家常便饭。

室外滑野冰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无论是在河泡子还是在水库,甚至是别人学校的滑冰场和操场,只要能够滑野冰,就到那里去滑。零下三四十度的隆冬中,滑一场野冰下来,常常脖套结冰、耳朵冻僵、脚趾冻伤,冷得不行就得跑回室内上炕暖一暖,缓过来以后再回去训练;有时候冰面厚度不够,滑着滑着就划破了冰面掉下去,也是常有的事。

而没有冰的时候,就只能在陆地上进行模仿训练。训练方法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偶尔通过淘来的一些宝贵资料自己慢慢学习摸索。

回首往昔,不免让人感叹。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从零起步的中国短道速滑最终一举成名,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一席之地。

“哪个队不得先有人才能组成队呀?”/《超越》

02

夺金之路

1992年,短道速滑成为冬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法国阿尔贝维尔的冰面上,李琰拿下了一枚银牌,成为中国短道速滑史上首枚奥运会奖牌。

在此前一年的冬奥会测试赛上,李琰和队友王秀兰、张艳梅和李长香组成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在女子3000米接力的赛场上创造了另一项新的世界纪录。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感受到了冬奥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一年双奥”的模式成为历史。

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改变了“一年双奥”的奥运模式。/视觉中国

此时的中国短道速滑如日中天,中国军团的夺金希望被寄托在女子短道速滑项目上。但冬奥会赛场上并非如冰雪般圣洁——代表中国出战的张艳梅不仅被对手用伎俩强行降速,还被裁判裁定对方“无罪”,惘惘不甘地摘回银牌。中国人在冬奥会的夺金梦想,就这样被裁判吹灭了。

利勒哈默尔饮恨一战更像让中国队卧薪尝胆。冬奥会结束后一年,被誉为“中国短道教父”的辛庆山重新组建国家短道速滑队,重用高手、摸索训练方式,加快中国短道速滑人超越自我、实现夺冠的步伐。

当年速滑男队的主力队员李佳军,被视为“离冬奥会金牌距离最近的男人”。1996年短道速滑世界杯,他夺得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首个世界冠军;三年后,他又加冕世锦赛全能冠军。只要再斩获一枚冬奥金牌,就能实现“大满贯”。

但短道速滑的胜负往往只在“刀尖之差”,千分之一秒就是冠军和亚军的分水岭。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带伤出战的李佳军一路领先,冲刺的最后时刻,身后的韩国选手金东圣率先伸刀,李佳军以0.053秒的极微弱差距,就这样与金牌咫尺天涯。

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李佳军在赛场上。/视觉中国

同样是在长野,当年首次参加冬奥会的杨扬(大杨扬)在女子1000米1/4决赛上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而在决赛却“遇邪”被取消成绩,无缘奖牌。

但中国短道速滑人冲金的目标并没有就这样被磨灭。2002年的盐湖城冬奥会女子500米的赛场上,杨扬在起滑之后就如离弦之箭,牢牢控制比赛,最终以44秒187的成绩夺冠,实现了中国代表团在冬季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此后,她在1000米比赛中在队友杨阳(小杨阳)的帮助下,以1分36秒391的成绩再夺一金。

女子500米决赛的那天恰好距离春节还有一周。这枚分量十足的中国冬奥会首金,是中国短道速滑人送给全国人民最有意义的新春礼物。

大杨扬夺冠,成了那年春节最珍贵的新春礼物。/视觉中国

而创造传奇的大杨扬成了人们口中的“冰上女王”,被不少小朋友视为榜样。特别是盛产滑冰好手的东北三省,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冰场上的冲刺总是能带给孩子们无限的憧憬。

大杨扬在盐湖城一鸣惊人夺冠的瞬间,一个8岁的佳木斯小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里的画面,眼里闪着光芒——尽管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他跑步总是跑不过别人,滑冰的动作也略显笨拙。

“她是我的引领者,如果没有看那场比赛,我可能不会去学滑冰。”

这个小学生的名字,叫武大靖。

03

他们都想变得更强

很多人都不会忘记四年前中国队在韩国平昌冬奥会赛场上扬眉吐气的那个瞬间,也记住了武大靖的名字。

这个当年只有23岁的东北小伙,刚开始练滑冰时事实上并不被看好。很少有人知道,超速通过终点线夺冠的武大靖,曾经是个连女队都滑不过的人;也很少有人知道,武大靖第一次上冰时,体验了107次“初始化啃冰”。

四年前平昌冬奥会赛场上,这必定是最解气的一幕。/视觉中国

在武大靖的启蒙教练眼里,小时候的武大靖“平凡无奇,不是最有天赋的孩子”,但他却有股“天生不服输的劲儿”——滑不过别人就暗自努力,慢慢地就超越了大他几岁的队友们,也接到了更好的平台递来的橄榄枝。

接触到专业训练之后的武大靖,知道了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大,别人究竟到了什么水平,这也让他走上了一条超越自己的长征路——无论是一开始在江苏队,还是后来被时任国家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收入麾下,即使最开始武大靖在国家队的任务,只是充当女队陪练者的角色。

但武大靖并没有就此“躺平”,而是不断变强。步步为营之下,武大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与短道速滑有关的新闻当中,“夺冠”也开始成为这些新闻的关键词。

当武大靖变强时,他想变得更强。这对新一代中国短道速滑人来说更是如此。

平昌冬奥会上的争议判罚无处不在,新规当头让当年的中国队“摸不着头脑”。周洋赛后直言:“虽然我是参与者,但是我越来越看不懂短道了。”

尽管难以捉摸的比赛形势让运动员在新的奥运周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但短道速滑讲究的就是两个字:团队

在纪录片《冰雪英豪》里,中国短道速滑队在训练时有这样一个重要理念:如果有一个人落后了,整个团队都很难进步。

而在刚刚结束的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在过去就曾有7个国家获得过这一项目的冠军。如果没有团队的通力配合,谁也不能打包票保证能够拿冠军。

而队友,就是这支团队之中的核心。

用范可新的话来说,就是:“从进入国家队那一天开始,我就永远相信队友。”

“我就永远相信队友。”/视觉中国

同为冬奥会“三朝元老”的范可新在世界杯和国际赛事上表现出色,在北京冬奥会之前却总没有“尝过”奥运金牌的滋味。年少成名的她曾因为贫血症差点再也无法回到队中训练;四年前平昌冬奥会“颗粒无收”的打击,也让她差点没能继续坚持下去。

但她和武大靖一样,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因为团队的力量,就是他们对胜利的渴望。即便是决赛中没有出场的小将张雨婷,也在“时刻准备着”。

这也是中国短道速滑努力变得更强的底气和决心。

拼,从来不是说的,实干才是硬道理。/@范可新FKX

04

敢于超越,才是真理

今天中国短道速滑能够得到众人关注,离不开一代代短道速滑人日积月累的努力和奋斗。

竞赛场上的短道速滑人奋力拼搏,最终取得盛名的故事让人难忘;竞赛场下为短道速滑抱薪的幕后英雄们,同样值得人们去铭记。

电视剧《超越》中,马丽饰演的吴庆红教练为短道付出一切的剧情,让人感慨万千。而盛产短道速滑冠军的黑龙江东部小城七台河,基层教练孟庆余早年助力短道速滑从零起步,最终为短道速滑事业而因公殉职的故事,更是让人深感伟大。

都说“教练如父母”,在现实社会里像吴庆红一样的短道教练并不少。/《超越》

冰雪运动“北冰南展”刚刚起步的年代,负责组建青岛队的杨占宇、刘晓颖夫妇“人地两生”,首批四名队员都是从东北选过来的,符合标准的训练场地也屈指可数,只能试着从轮滑运动员入手选拔新人。当时几乎没有人对这种“白手起家”的新发展模式打包票,有人甚至质疑这是在做“赔本买卖”,但却没人能想到这支从零开始的队伍,十年后给国家队输出了为国出征参加北京冬奥会的青岛籍选手。

他们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平常人无法看到的,它隐藏在每一块奖牌的背后,隐藏在每一位取得盛名和高光的运动员的背后。

更何况,还有那些在冰上奉献青春,却因为伤病和能力无法成为聚光灯上的“明星”,而只能黯然离场的短道英雄们。

比如因为伤病,而无法为国出征的“韩一刀”韩天宇。/视觉中国

奥运会四年一次,冠军也只有一个;而青春只有一次,错过了就难以再等得来下一个四年。

都明白运动员生涯是短暂的,吃的也只能是青春饭,但是他们还是那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项目,依旧每天起早贪黑、沐风栉雨,告别美食、克制玩乐,自发地去拼搏,去超越——即便最终不能成为优秀者,即便最终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

竞技体育,从来不会有“放弃”二字;敢于超越,才是真理。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更多的年轻一辈愿意投身冰雪运动,哪怕实现理想的长征之路上,注定要体验无数次“初始化啃冰”“初始化尝雪”。

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的是,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之后,各地的硬件设施逐渐地多了起来。就连过去可望不可及的室内标准冰场,也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搭建了起来。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和803块室内外各类滑雪场,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经达到了3.46亿。北京申办冬奥会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已经成为了肉眼可见的现实。

冰雪运动,从娃娃培养起。/视觉中国

电视剧《超越》的最后一幕里,苦练7.5年的陈冕终于克服心理障碍、成功站在北京冬奥会赛场上为国出征。而如今,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10位身着一抹红的“陈冕们”在用实力和底气书写属于中国短道的新冰雪传奇。

因为在冰上超越自我的脚步,永远都不会停止。短道亦是,中国亦是。

参考文章

1. 中国短道速滑冬奥30年丨瞭望

2. “冬奥旗帜”李佳军:“刀锋战士”的“被超越”与“不折戟”丨《新华每日电讯》

3. 十一年实现短道超越!青岛从“一张白纸”绘出冰雪蓝图丨青岛市体育局

4. 中国短道30年:辛庆山开先河 温哥华冬奥登顶巅峰 韩主帅入主未来可期丨腾讯体育

5. 武大靖 当你足够快丨人物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