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是我兄弟》《一年又一年》
在电视剧《你是我兄弟》中,邓超儿饰演的马学军一出场穿着牛仔裤,带着大墨镜,走路相儿也特大,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牛仔裤上边紧绷,忍不住还得拽两下,裤腿儿大喇叭口快扫地了,看见这身打扮北京人应该都能想起这是那个年代
1981年前后日本电影《望乡》里栗原小卷饰演的女记者把西方七十年代开始流行的喇叭裤的风潮带进了中国,在电视剧《一年又一年里》也有喇叭裤的情节,喇叭裤是从大腿根儿这块突然下来,那时候都叫尖儿皮鞋,挺肥的裤腿露一小尖儿呲溜儿
过去要是外八字儿穿喇叭裤走起来特难看,过去喇叭裤是分尺寸的,正常的裤子是七寸,喇叭口则是从八寸开始才叫喇叭口,最大的裤口大概得到一尺二,屁股蛋儿紧绷,大腿紧绷,但是裤腿一下子就岔开了,从膝盖底下就开始往两边岔,有多大岔多大,反正一尺多,走道儿就跟扫马路似的,一点都不利索
同样是在电视剧《一年又一年》里,喇叭裤还有一好搭档,它就是蛤蟆镜,电视剧《一年又一年》中所说的《大西洋底来的人》是八十年代初的美国科幻电影,男主角儿麦克哈里斯就戴了一副变色蛤蟆镜,从此引发了一股潮流
老北京人过去都戴过,比方说有七色的还是港产的,而且过去老北京人戴的蛤蟆镜是渐变的,上边最深下边最浅,过去经常说‘我这是四色的,五色的,七色的’现如今蛤蟆镜依然流行,但跟八十年代相比少了点东西
过去有不少人都看不惯戴这蛤蟆镜,而且上边有一个商标还不撕,因为商标就是舍不得撕动什么都成,商标可甭动
拍摄于1998年的《一年又一年》展现了改革开放二十年北京城的生活变迁,如果喇叭裤,蛤蟆镜是八十年代追赶的时髦,那么剧中的另一样道具就是九十年代土豪们显摆的工具,它就是板儿砖手机
板儿砖一样的手机旁边还得跟一人,专用拿着手机,这就是九十年代初第一批拥有大哥大的老板们必须有的架势,听老北京人说过去亲眼在百货大楼有一哥们儿举着一大哥大,从这柜台串那柜台,一直叨叨个没完,结果说半天从正面一看压根儿就没开机
当年大哥大是一种炫耀自个儿身份的东西,当年是一万多块钱一个,有意思的是拿着这玩意儿没处打,因为身边有的人不多,所以没地儿可打,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大哥大虽然价格也在逐步下降,但现如今看也是贵得离谱
甭看拥有大哥大的人一个个都特狂,但这电话也不敢撒开欢儿打,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的追求,而这也是那个年龄段北京人的青春回忆
二:《血色浪漫》
由刘烨,孙俪等人主演的京味儿剧《血色浪漫》故事是从六十年代末讲起的,主角儿是一群和平年代长大的部队子女,他们也是那个时代潮流的引领者
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北京人都还保留着当年那一身时髦的行头,比方说羊剪绒帽子,谁家要有当年的羊剪绒帽子真是一宝儿,现如今也有卖的但假的居多,跟过去的没法比,过去北京人戴这个帽子的时候都得把它胡噜平了,然后再戴
过去骑行车的时候得让羊剪绒帽子俩飘带飘起来,正儿八经的羊剪绒帽子都不便宜,过去在百货大楼有一专柜就叫羊剪绒专柜,过去好一点的不超过30,但过去30已经是很大的钱了,相当于现在的三千
那个时候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想买顶羊剪绒帽子,得不吃不喝攒一个月,用现在时髦的话说算是老北京奢侈品,曾经风靡六七十年代的羊剪绒帽子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因为在老字号马聚源里还能看着它,现如今羊剪绒帽子得七八百,相比当年一个月的工资买一顶帽子,如今的羊剪绒确实便宜了不少,不过质感完全不一样了,帽儿胎里的材料用的也完全不同,不过一顶羊剪绒帽子能勾起怀旧的老北京人对于青春的回忆
三:《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冯小刚饰演的老师甭管是拍桌子还是骂人都举起了自个儿的左手,细心的朋友应该都看着了,冯小刚手腕儿上边有一块手表
过去这是戴手表的人的一种特殊习惯,而在现实中那个时代的更多人就是为了让别人看着这表,甭管天儿多冷,衣服袖子都得撸起来,得看着我戴上手表了,打眼一瞧,锃亮的手表甭提多有面儿了
那会儿大伙儿买的基本都是国产手表,比方说北京牌儿,上海牌儿的质量最好,也成了小年轻儿追捧的名牌,然而就这么一块国产老手表当年能有一块儿甭提心里多美了
老北京过去买手表要有票,没票不成,有钱也不卖给您,听老北京人说过去这表卖120多块钱,但一个月工资才挣30多块钱,这就说明得攒四个月才能买得起一块北京牌儿手表,一块北京牌儿手表不仅要顶三四个月的工资,还得有手表票才能买
物以稀为贵,所以自然成了当年手腕上的宝贝,现如今有不少老北京人都还留着当年那块老手表,过去的老手表保养好了能一直戴下去,质量真的是没毛病,国产手表渐渐离开了我们的手腕,曾经的流行如今也已经变成了回忆里的怀旧
四:《正阳门下》
电视剧《正阳门下》里,韩春明挣了钱就先买了一摩托,却没想到换来了老爷子一句‘要想死的快,就骑一脚踹’八十年代横扫胡同的摩托是幸福250
鲜为人知的是幸福250身为一辆摩托车过去是自行车厂生产出来的,它和永久自行车是一家儿,幸福250前前后后在咱北京城大街小巷驰骋了少说也有三十多年,如果不是因为时代不同的关系,现如今应该还能继续跑
当年小年轻儿在胡同里轰鸣的摩托车,都招了不少老人的数叨,而真正让七大姑八大姨羡慕起来的还得是像样儿的四个轮儿《正阳门下》中的韩春明做了买卖,后期把四个轮儿开进了胡同,外号大头鞋的汽车就是第一辆走进老百姓家的私家车
也就是菲亚特126P,这车型号是126,P是指波兰产的,1973年生产,1985年第一批引进北京,成为了北京第一批私家车,八十年代的126非常简陋,甭看车一般却可以跑到105公里每小时
直到九十年代末大头鞋才在北京城逐渐消失,现如今成为了汽车收藏圈儿里的宠儿,北京人收藏它并不是因为它是古董,而是因为它承载了北京人的一段记忆!本文由北京城oid原创,欢迎关注北京城oidschool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