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战争电视连续剧大全(农村电视连续剧战争剧大全)

农村战争电视连续剧大全(农村电视连续剧战争剧大全)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3-26 22:57:01

《王牌部队》快大结局了,倒回去又翻了一遍,终于确认,编剧真的特别走心,许多台词越品越有意思,可以说我很久没看过如此用心的剧本了。

剧本草蛇灰线伏行千里,绝大多数观众要看到后半部分才能理解编剧的苦心,甚至许多暗喻,恐怕到最后都不会有太多人明白。

但这是观众的错吗?

当然不是。

是因为这部剧开头看上去太悬浮、双男主之一的高粱部分金手指和感情戏太离谱,使得许多观众认为这是一部只知谈情说爱的军旅偶像剧、甚至是雷剧,反正没人会认为它是好剧。

造成的结果便是,其一,观众会根据过往经验,认为偶像剧主角必然伟光正,所以在看到主角身上的问题时,不明白编剧的批判意味,反而觉得是剧情有问题;其二,既然不是好剧,就不值得带脑子看,于是很多伏笔暗示都被忽略,观众根本不会去认真分析剧情和人设。

如果开头便能用靠谱的质感抓住观众,观众自然也会报以最专业的追剧热情,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地认真分析。

如果不掺杂质地完全按照剧本立意拍出来,它可以是国产剧的王牌。

可惜没有如果。

虽然综合来说,《王牌部队》称不上是好剧,但我太佩服编剧,可以在一部剧里,思考如同职场一样的部队,思考人性,思考婚姻,思考阶层。(这部剧不止一个编剧,你知道我说的是哪个编剧)

近年来看国产剧,常常忍不住感慨,编剧对普通人和穷人既无了解也缺乏同情,就连仙侠剧里都阶层固化了,到处都是高富帅,小时候常见的草根男主再也没有了。

《王牌部队》在主角设置上就很有趣,两个男主,农村孤儿高粱,是草根代表,军人子弟顾一野,放在今天,就是高富帅。

故事从1983年开始,通过主角的成长经历,来讲述军队40年的发展。

编剧明显深受《高山下的花环》影响,许多情节设置是带有批判反思色彩的,但三十多年前的谢晋,敢让电影里的军人子弟赵蒙生对着替他走后门的妈妈说“我们离人民太远了”,今天的导演却不能,只能委婉含蓄,即便如此,触及这样的话题,编剧也已经很勇敢了。

高粱是农民阶层,是劳动人民,顾一野是干部阶层,是知识分子。

两个阶层,都既有自己的伟大之处,又有自己的局限性。

他们既互相对立,又互相团结,这个国家的发展,少谁都不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部队里也同样派系林立。

高粱和顾一野同时入伍,高粱身边团结的,是牛满仓、舒佳贵这些农村人,站在顾一野身边的,则是林北海、姜卫星这些城里人。

部队内部,陈大山、宋建设这样的大老粗,跟陆平凡这样的“学生兵”互相看不上。

早在第三集,编剧已通过陆平凡与宋建设的对话点名主旨:陆平凡欣赏顾一野,宋建设看重高粱,各个阶层有各个阶层的“惺惺相惜”,但是,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看不到的傲慢与偏见。

剧中的所有军人,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愿意为之献出生命,这毋庸置疑。

在这个大原则之下,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问题。

是的,就算是主角,也并不完美。

高粱要成长,必须向上走。

成长经历决定了格局,对于一个吃饱饭都不容易的孤儿来说,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已经很了不起。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他看上去都好像没什么远大目标,除了江南征,他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自己。

但他很会来事儿,或许是底层生活磨砺出来的技巧,表面上大大咧咧,实际上,谁跟谁不一样,他心里门儿清。

他初中都没读完,很多事情也搞不明白,所以参军之初,一直在向自己看不上但又不得不佩服的顾一野学习,这是他的内部动力。

而准丈人郑源,则是高粱的外部助力。

同样都是来自农村,为什么牛满仓不能成为主角?

他资质确实比高粱差了些,但差的更多的还是金手指,也就是非常玄学的“运气”,用实在一点的话来说,是人脉,是婚姻。

改变命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婚姻。

“高粱打擂台,谁敢不发扬风格?”

顾一野要成长,却必须往下沉。

因为出身军人家庭,所以他知识渊博视野广阔,他甚至从那场战争中看到了军队的落后,小小年纪便立志要改变军队(当然一开始看上去很中二)。

不是他本身抱有优越感非要看不起谁,但他生在高处、眼睛也一直往上看,所以对下面那些人的疾苦一无所知。

而且,有些骄傲,或许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比如最初被退兵时,他不服气地说“我比任何人都适合待在部队里”;战争结束后缅怀牺牲的战友,他感慨说“该豁出去的时候谁都不比我顾一野差”。

但正如陆平凡一开始指出的,你再有知识,还是要结合实践。

在战场上,他能排兵布阵指挥得当,可是却发现不了门板下的地雷,因为他第一次上战场,没有经验。

来自农村的张飞,第一时间推开了他,而张飞的一切经验,都来自战场上的摸爬滚打。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往往是最基层的人为你兜底。

张飞的牺牲,为顾一野搭起了向下的桥梁。

他去到张飞的老家,看到了孤儿寡母的生活有多艰难,决定与江南征分手,和张飞的遗孀阿秀在一起。

老百姓太善良了,他们习惯于奉献出自己能奉献出来的所有,擅长隐忍,却不擅长诉苦卖惨。

除非你主动去发现他们的苦。

顾一野在雨中向高粱说的这一段,说的难道只是自己与阿秀的不同吗?

不,那是他代表的人群,与阿秀代表的人群。

其实这段话,放到今天也同样适用,比如习惯刷微博的网友,去到某音上时就会发现“世界的参差”,我们在发愁如何减肥时,可能有的人发愁的是如何才能填饱肚子,只是那些人,和我们隔着网络,我们看不到,也不愿看。

顾一野不但是干部子弟,也是军人子弟,如果看不到也就算了,可既然看到了,就不能置之不理。

顾一野与阿秀的结合,讨论男女之爱实在太局限了。

他们当然相爱,而且必须相爱,是军与民的相爱,也是干部与群众的相爱,因为他们最终一定要成为一家人。

对顾一野,这是下沉,也是升华。

和顾一野一样的,还有在陆平凡与秦汉勇之间选择了后者的赵红樱。

这样的结合,不一定都会幸福,但至少在努力兼容。

庆幸的是,顾一野与阿秀在一起之后,并没有跟着变成“野伢子”,而是一点点地拉着阿秀往上走,比如带她去吃高档餐厅、陪她去读夜校。

就像他一直坚持的,即便不能改变现实,也不会被现实所改变。

这已经是最完美的结局了。

也正是从此处开始,高粱再也不会觉得顾一野高傲了,牛满仓真心实意地佩服顾一野了,姜卫星也可以与高粱牛满仓打成一片了,新兵中两类人群之间的隔膜彻底消失了。

战场上回来之后,理论上来说,高粱是代替张飞,成为那个让顾一野觉得可以为自己兜底的人。

遗憾的是,现实里会有这样的结局吗?

是那场残酷战争,让顾一野在痛苦中惊醒,及时拉近了距离,但和平年代,那些高干子弟,真的还会向下沉吗?

再看高粱,当顾一野说出那番话之后,高粱却让他别说了。

其实本质上,他跟张飞是同一阶层的人,甚至,因为哥哥高山是烈士,他和阿秀同为烈属,同病相怜,他对阿秀理应更加同情、更多地施以援手。

他看得到,只是不想看。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这一点在高粱身上也得到了清晰的体现。

他追求的更多是个人命运的改变,并不会为他所在的阶级代言。

宋建设从一开始就把高粱当自己人,但高粱回到九连,第一个拿下的就是宋建设。

宋建设目光短浅格局不够,可高粱自己上位之后,也会犯骄傲自满的错。

但局限性并不意味着不能可爱,我始终觉得,中国的农民是最淳朴善良的,只要给他们一点点好处,他们便会愿意为你赴汤蹈火。

高粱的闪光点,在于他的个人英雄主义、在于他的永不言败。

从最开始野猪问题他坚持要独自承担责任、到战场上他主动引开敌人、再到98抗洪中他坚持下水,每一次他都冲在最前面。(论心不论事,此处不考虑主角光环令他次次都能化险为夷的结果)

这是他的赤诚,也是他的无奈,是他的可爱,也是他的可怜。

就像在新兵训练中,顾一野懂得科学训练,高粱却只会野蛮生长,他没有别的优势,能豁出去的只有自己这条命。

野猪问题中,按照顾一野的想法,两人各承担一半责任才是最优解,但高粱不懂,或者不愿懂。

这是他唯一可以展示自己比顾一野更牛的时候,是他难得能证明自己的决定有意义的时候。

也正是因为这种一无所有却一往无前的拼劲,让永远追不上顾一野的高粱,永远不会被顾一野真正打败。

顾一野象征的,是我们所能抵达的上限,高粱象征的,是我们所能支撑的下线。

先天的起点已经决定了最后的终点,高粱无论再怎么向上走,也不可能成为顾一野,顾一野无论再怎么往下沉,也不可能成为高粱。

但他们也没有必要成为彼此,只要各自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即可。

个人素质突出的,去做特种兵,格局大的,去做指挥官。

没有官,兵就没有方向,没有兵,官也只是空头司令,谁都不能少了谁,他们本来就是一体的。

同样因为成长环境不同,两人无论是在对待感情、还是在“职场”上,表现出来的态度都完全不同且十分值得玩味,主角的选择,并不一定都是编剧的选择,囿于篇幅,下次再说。

#《王牌部队》有哪些让人捉摸不透的情节#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