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五六十年代的大杂院电视剧(七八十年代地方台老电视剧)

演五六十年代的大杂院电视剧(七八十年代地方台老电视剧)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3-08 04:45:07

在京城的胡同里,除了四合院、独门独院外,那就是这大杂院了。

所谓大杂院,一是指这院子比较大;二是说这里面住的人家杂,一般有七八户人家。

这些人家有的住3间房或2间房,还有的住1间房;各家的人口也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只有老两口。这些人家,老、中、青、少、幼、婴,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职业也不同,干什么的都有;在生活方式上,各有各的习惯;就连吃饭也是各家有各家的吃法。您可以想见,这院子里该有多热闹!

然而,北京人对处理邻里关系却有着一种共识:“远亲不如近邻”、“住街坊就要讲究个互相照应”。多少年来,这个共识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一代传一代。

居家过日子,首先说是吃饭。在五六十年代,各家基本上是自己做饭。做饭就要有火炉子,原先是烧煤球,后来改烧蜂窝煤。如果头一天晚上没把火“封好”,第二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是“笼火”。冬天还好说,炉子放屋里取暖。夏天每家都有一个火炉子,那院子里可够热的了。然而,老百姓却习以为常。等到做饭的时候,各家炉子上飘出了饭香。邻居们相互间都问问:“他大婶,今儿个您吃什么啊?”遇到有的人家改善生活,做点好吃的,首先想到的是要给邻家的孩子先送点过去,让孩子尝尝。这似乎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小时候,我们这些孩子可吃了不少别人家的好吃的。

别看院子里人家多,可院子收拾得很干净。记得在我们家前面有一个大杂院,那里住着十几户人家。有蹬三轮车的,有修锁配钥匙的,有在印刷厂当工人的,还有在澡堂收票的。但家家、人人都很注意环境卫 生。每天早晨起来,各家的大人们都很自觉地打扫院子。遇到下雨天、下雪天,人们更是积极地扫水、扫雪,把院子清理出一条道儿,让大家行走方便。各家的垃圾 也有地方放,在院子大门的拐角处,有一个垃圾箱,大家都很自觉地往里面倒。

早晨,上班的上班了,上学的上学了。院子里剩下了老大妈、老 大姐,她们也都不闲着。各人忙着自己的活计,有的洗衣服,有的做补花,有的折页子(将书的页码一页一页折好),有的糊纸盒,等等。院子里有棵大枣树,她们 都聚在那树下,一边干着手里的活儿,一边聊着天。等到10点钟左右的时候,串胡同卖菜的来了,大家都出去买菜了。卖菜的人,大家对他都很熟悉,是胡同口万 承久商店的“大个李”。这“大个李”,人高块头大,说话爽快。见了老大妈、老大姐挺亲热,时不时说点笑话。老大妈、老大姐买菜挑得细,他一点也不烦;怎么 着他都能对付。

“老太太,您买点什么?”

“我得看看,这黄瓜多少钱1斤?那茄子呢?”

“大李子,这菜看着怎么不太新鲜?”

“大个李”笑着一一回答,老大妈们挑三拣四地买完菜回家做中午饭去了。

晚饭后的大杂院,是一天当中最热闹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电视机,顶多有个收音机。一家开收音机的时候,故意将声音开得大一点,以便让大家都能听得到。老爷儿们们聚在一起抽着烟、聊聊天,说说大家关心的事儿;妇女们在家里收拾着碗筷;孩子们则在院子里,或到胡同口去玩。

孩子们玩的游戏可多了,但最喜欢的得说是听讲故事。记得胡同里有一位老大爷,有点文化,口才也好。他讲起故事来吸引了不少的孩子来听。老大爷往那儿一坐,孩子们忙不迭地拿着小板凳就围着他坐好了。

“大爷,您今儿接着讲岳飞的故事吧!”

“不,您还是讲铁道游击队!”另一个孩子说。

“行,行,讲什么都行。”这位老大爷一边扇着扇子一边喝了口水答道。

“咱们今天讲一个新的,叫平原游击队。怎么样?”

“好!”孩子们齐声叫好。

说着,老爷子就开讲起来。从李向阳的双枪打得如何如何准,到日本鬼子松井怎样的凶残,再到游击队最后击毙松井,讲得是津津有味。孩子们一个个听得入了神,一动不动。

住在这大杂院的人们还有一乐,那就是在秋天的时候打枣。院子里的那棵大枣树,有些年头儿了。枝干粗壮,叶子翠绿,枣色深红。打枣的时间,一般选在星期天,孩子们都在家。届时,一位老大爷张罗着,让一个小伙子爬上树,用竹竿打枣。下面的人特别是孩子们跑东跑西地捡枣,不大一会儿,几大笸箩就装满了。人们都不忙于分枣,一切都听那位老大爷的分配。最后还剩下一些,由几位大妈大婶给邻家送去,也让大家尝尝鲜儿。那大红枣既甜又脆,大家吃在嘴里乐呵呵的。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