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离,扭曲。
虚无,喘息。
瞳孔放大,心跳骤慢。
万籁俱寂,只剩眼前光线虚焦,天旋地转。
这片刻上瘾般的产幻感……
相信死忠粉们已经猜到了。
全员“十八禁”。
不画眼影不疯魔的它,回来了:
《亢奋 第二季》
Euphoria Season 2
更高的分数。
豆瓣9.1,烂番茄观众评分91%。
开场单刀直入
金发女人走进夜店。
在群魔乱舞的香艳霓虹中大步流星。
然后。
掏出手枪。
“砰!砰!”
方位指向男人双腿间……
没完。
女人走出夜店,摸了摸坐在跑车里的小男孩的头。
我跟你爸谈好了
从现在起你跟祖母住
她是“祖母”,刚刚被打成筛子的男人是“他爸”……
这是什么魔幻的剧情?
什么迷离的影像?
什么醉人的氛围?
别怪Sir没事先提醒——迎接这股视觉高潮之前,务必先做好长期成瘾的准备(未成年人速速退散)。
01
《亢奋》改编自以色列的同名迷你剧。
第一季直接为女主演,“蜘蛛侠女友”赞达雅斩获黄金时段艾美奖和卫星奖的最佳女主角。
故事可用一句话概括——“一群糜烂的青少年,在烂透的边缘徘徊试探”。
有多烂?
进入校园。
这里除了学习,啥都有:
兄弟会、橄榄球队、啦啦队、霸凌、小团体、药物成瘾、声色Party……
走近同学。
他们除了“积极向上”,啥面貌都敢呈现。
主角茹(赞达雅 饰)瘾君子一名。
最爱是种种装在药瓶里的神秘物质。
但更让她上瘾的,是镇上新来的跨性别女孩——茱尔丝。
她爱上她。
正好,她也爱她。
纤细、白皙、敏感。
如果不说,没人会意识到她原先是个男孩。
茱尔丝从小便有跨性别意识,之后在家长支持下服用激素,在身体里植入芯片,使自己尽可能像个女孩。
她也有“瘾”。
——和有男人味的男人约P。
在茱尔丝看来,和具有强烈男性特征的男性发生性行为,能让自己更像是个女人。
第一个对象,名叫卡尔的“霸总”式大叔。
没错。
扒开每个角色你会发现,《亢奋》中所有角色都“深度成瘾”。
药物的瘾。
做女人的瘾。
还有更多
有人天生丽质,在重复的勾引与游走中持续填补自己美貌的瘾;
有人求而不得,在一天天的患得患失中企图抓住安全感的瘾;
以及剧中那个处于中心的男人——“渣男”内特。
脸帅活好,才艺点满,校内风云人物。
他总想挑战“更难的”。
喜欢娇柔的女人,如果是处女更好;处女玩腻了,又爱上PUA;再玩腻了,眼光甚至不自觉望向漂亮男孩和跨性别女孩……
同时,内特也在父亲卡尔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对女性和弱者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与鄙视。
分裂的家庭,灰暗的童年。
他所沾上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式的,竞争的瘾。
剧中有各式各样成瘾的角色,关于性、暴力、欲望……
Sir不一一展开。
最带劲的是,第二季开篇直接把这群人凑到一起。
跨年party。
众人在酒精和药物中尽情笑闹、偷情、纵欲。
表象下,是各怀鬼胎的阴谋与执念。
如果说第一季的“亢奋”,像是众人围绕欲望而开启的一道无秩序的闸门。
那么第二季新的故事。
更像是开闸后,一次蓄势待发的泄洪。
02
《亢奋》一直以尺度闻名。
眼,香艳场面隔三岔五插播;
鼻,吸管和各类粉末已成为主角团的业余代餐;
耳,观看最好戴耳机,毕竟万物皆可脏话。
(图Sir就不放了)
再加上脑。
未满十八或是定力不够,很容易被光怪陆离的画面和直戳嗨点的BGM直接带跑。
但Sir想说。
《亢奋》让观众对人物和视觉成瘾的同时。
它更想呈现的,是这“瘾”的来源,“瘾”的反噬。
先说大帅哥内特。
出生于典型的父权制“大家长”家庭。
哥哥几乎隐形,母亲丧失话语权,整个雅克布斯家,由父亲卡尔一手掌控。
小镇名人,成功人士。
对儿子严苛管教,强制洗脑。
这也使得内特的内心从童年期开始便产生扭曲。
要强大,不要弱小;要男子汉,不要娘炮;要权力,不要感性。
内特对待女性的不尊重,以及他那病态的恋爱观,多多少少都和卡尔一脉相承。
有关他的剧集都干脆命名为“如父如子”。
Stunting Like My Daddy(与一首说唱歌曲同名).
两层含义。
“像我的父亲那样压抑”,以及在美式rap中的意译“像老爹一样牛*”。
类似的受害者不只内特一个。
你能忍受多少
最终将定义你这个人
因为衡量男人的标准是看他如何回应
与之对应,女性之间。
凯茜母女的相处。
——“她是我青春期时最好的朋友”。
凯茜的妈妈风流性感,虽争议颇多,却是绝对的好母亲。
她会夸赞女儿,支持她的决定,闲暇时还会和她聊男孩侃八卦。
如师如友。
-你真像个天使
-我觉得我好稚气
-我以一个女人的身份告诉你
你很完美
然而,母亲的宠爱并没有抵消掉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
这也导致凯茜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不羁,自由。
这是她从母亲那学会的。
同时父爱的缺位却让她在交往中无比“缺爱”。
她会爱上每个她约会过的男人
……
她只是不愿孤身一人
发现没?
所有的放荡与混沌背后,都有迹可循。
麦迪的母亲是美甲师,所以她从小便将女性分为两种:坐着的,和蹲着的。
这也为她之后对物质的崇尚埋下伏笔。
凯特因为肥胖内心自卑,但来自当下社交媒体的“洗脑式自信”却并没有让她感觉好受。
无数人说着同一套自欺欺人的说辞来掩耳盗铃。
“你是最棒的”“你是最美的”“相信你自己”……
但这些只会让她更加自我厌弃。
Sir还注意到一个细节。
通过童年麦迪的双眼,我们得以一窥这座小镇十几年前的面貌。
那时候小镇的女性们都有着一个可怕的共性——无所事事
这是这座小镇的“大环境”。
男性角色足够扁平,要么酗酒出轨不务正业,要么就如同卡尔一般极端自大。
而女性,则浸泡在这样一种无意识的情绪中,逐渐麻痹、混沌、跌堕。
这是小镇的底色,一个如此庞大的“情绪场”。
——这无疑是同化下一代最好的温床。
正因为这样的“无所事事”。
由药物、乱性与彼此纠缠所带来的片刻“亢奋”对这群青少年而言反倒更像一种别样的生气。
混乱之中。
自然而然,尺度漫游。
03
如果说角色的血肉算是“亢奋”之下的第一层现实。
那么透过他们的故事所显露的对现实社会的讽刺与抨击,则更显意味深长。
维度更进一步——“瘾”的出口。
稍微留意,就会发现第二季相较第一季有一点不同。
色调。
第一季偏爱冷调,而第二季则采用了大篇幅的暖调与橘黄色来笼罩着这群年轻人。
就像是将燃的火光。
似希望,却也带有几分“预热”的玩味。
在第二季开拍前的采访中,饰演茱尔丝的亨特表示:
美丽与丑恶是一体的
我不想看到角色们都只有单调的某一面
他们本身就展示出了这个世界的大部分
在第一季和第二季之间的特别篇中,她也亲自参与撰写了关于茱尔丝那集的剧本。
换句话说,那些关于性别的无措与纠结,同样属于亨特自己和这个现实世界(演员本身就是跨性别人士)。
比如女性的自我定位,和雌竞。
除此之外。
在第一季中,也同样可以看到在麦凯-凯茜和凯特的故事中,存在着大量关于现实世界对于性爱和恋爱关系的探讨。
例如黄片传播的性知识其实并不正确。
-你为什么那样掐我
-我以为你喜欢
以及所谓影视作品中的“真爱”也并非好的爱情教学。
在看似荒唐的表象下,编剧也在有意无意穿插一些对于社会的反思。
剧中新人麦凯在被兄弟会前辈成员施暴后,反倒转头强迫凯茜。
——“弱者抽刀向更弱者”。
折射的是病态的兄弟会制度、男权阶级霸凌以及对女性的欺压。
以及对所谓的“政治正确”的玩味和嘲讽。
经典莫过于凯特被荡妇羞辱后,她选择用“身材羞辱”来反击,以毒攻毒。
尺度顶格,话题足够争议。
反过来说:
如果仅有尺度和话题,《亢奋》无法成为佳作。
它之所以能提供长久的震撼。
正是因为它带领观众穿越绝对混乱的领域后,进入另一种情绪和观念上的“绝对真空”。
夸张的妆容,寻欢作乐的表象。
将现代青少年乃至成年人都无法解决和避免的问题再三发酵。
原生家庭、性别歧视、身材羞辱、女权、药物滥用以及在高速发展时代下的个体自我迷失……
它在寻求答案吗?
没有。
于《亢奋》而言。
能主宰人生的,只有一个个鲜活而善变的个体,而绝非按图索骥的既定轨迹。
它自己都承认了:
当我们无法看清或理解人生轨迹时
这只是一种常态
搞得好像我们自己对人类的灵魂有什么高见一样
真是够了
但他们是真的不在意答案吗?
不是的。
因为保持好奇心,让他们不害怕接受一个又一个事与愿违的答案,同时不至于陷入某个固定而僵化的“答案”中自我否定。
“亢奋”不仅是好奇心。
更是好奇心被现实击垮后。
咀嚼痛感,重燃血性的战斗姿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穿Prada的南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