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翎电视剧42集免费完整版(花翎免费观看完整版)

花翎电视剧42集免费完整版(花翎免费观看完整版)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3-05 19:05:39

不才近日在许多清宫剧中经常看到,朝廷大臣们头戴红缨盔帽,上面镶嵌着珠石,其后还拖着一条孔雀的翎子。

大臣们有功了,皇帝随口赏赐臣下花翎;受赏赐的大小官员无不喜出望外。大臣犯错了,皇帝除了按律处罚还会加上一句:“撤去顶戴花翎!”被罚的臣子当听到撤去花翎时,往往表现难过,如丧考妣。

那么这么受欢迎的花翎到底是什么呢?


什么是顶戴花翎

清朝官服制度中,又一种特殊的标志官员品秩的方法。它就是:“顶戴花翎”。虽然是一体,但是却由“顶戴”与“花翎”两个部分组成。

顶戴,俗称“顶子”,是指官员们,但凡有官爵者,所戴冠顶上镶嵌的各色宝石。顶戴上镶嵌宝石,最初起源于清太宗皇太极的崇德初年。不过,清朝在关外的时候,并未对宝石的颜色、材质,进行明确的规定,而真正的将它作为官员品级的标志,是在进入中原以后。经过顺治二年,雍正五年,雍正八年三次的改定才逐步确定下来。具体规定为:一品用红宝石顶;二品为红珊瑚顶;三品为蓝宝石顶;四品为青金石顶;五品为砗磲顶;七品为素金顶;八品为阴文镂花金顶;九品为阳文镂花金顶。

花翎,则是附戴在帽冠上的一种“冠饰”。按照清朝朝廷的规定,不是有“顶子”的官员都能戴花翎。因为花翎并不是完全标志品级,它更多的是一种奖励和荣耀。

而花翎的来源,据清朝福格在《听雨丛谈》中有这样的记载:

“明都督江彬等承白红笠之上,缀以靛染天鹅翎,以为贵饰,贵者飘三英,次者二英,兵部尚书王琼得赐一英。冠以下教场,自谓殊遇,不及本朝之孔翠壮观多矣。”

清朝的陆心源也在《翎顶考》中说道:

“靛青天鹅翎即今之翎顶,此乃翎制之肇端也。”

由此可见,清朝的孔雀翎应该来源于明朝的靛青天鹅翎。


花翎的区别在哪?

“花翎”在清朝时期,是一种“辩等威、昭品秩”的重要标志。它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中体现着一种足以夸耀于同侪的荣宠。

“花翎”有三眼、双眼、单眼之分,所谓“眼”指的就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花纹,一个圆圈就算作一眼。

翎眼的多寡,也反映了严格的等级差别。按照《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的记载:

“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驸(皇后所出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者辅国公的贵族,还有和硕额驸(嫔妃所出公主的丈夫)戴双眼花翎。在皇宫内服务的内大臣,前锋、护军各统领、参领,可以佩戴单眼花翎。担任这些职务的必须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出身。

所以说,在清朝时期,花翎的适用范围相当严格。是清朝居某种特殊地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绝非一般人就能佩戴。就算是功臣或者身居高位的大官也不是说想用就可以用的。

按照昭梿《啸亭续录》中的记载

“外任文臣无赐花翎者”。

也就是说当时除了尊贵出身的旗人或者在京符合要求的京官,外出任职的文官没有获得或花翎。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收复台湾的海霹雳施琅,就是这个例外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叛清回到郑成功手下。但郑成功诛杀了施琅父亲与兄弟,施琅再次降清。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归在汉军的镶黄旗。不久,又被提升为福建水师提督。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康熙极为赏识他的功绩,便赐予御用袍等等显示荣宠的物品,并且封为“世袭罔替”的靖海侯。

按照一般人来讲,他得到官方的荣耀应该是足够显赫,但是施琅却上疏,坚决辞掉“靖海侯”爵位,而竭力恳请朝廷“照前此在内大臣之列赐戴花翎”。当时这件事,引起了朝廷的很大的震动。大臣们纷纷认为,按照清朝的规制,在外的将军从未有赐花翎的先例,此事决不能开先例。但是康熙却并不认同大臣的议论,他力排众议,特别下旨予以赐戴。并且还说:“以开疆海外,削平僭伪之元勋,赏翎弗及,以泽延后世。”用侯爵来换一枝羽毛,可见其“花翎”背后所代表的特殊荣耀与尊贵。况且施琅所得的花翎还只是一眼花翎,与双眼花翎、三眼花翎相比,区别还很大。


清朝获得花翎的人有多少?

刚刚说到了康熙年间,施琅因为自己的功劳获得康熙皇帝的赏赐,特别优待获得了佩戴花翎的资格,那么整个清朝又有多少人获得过花翎呢?

乾隆朝时,朝廷为了鼓励臣下为皇家效力,开始把“花翎”赏赐给对于朝廷作出特殊贡献的官员。乾隆曾经就明确宣称:

花翎可以”特赏军营奋勇出力之员”,并且规定“如有建立大功,著有劳绩,理应戴用者,各该将军大臣等,即应声明具奏,令其戴用”。

这样,“花翎”的赏赐范围开始扩大,不仅独为满族特权阶层的标志,而且也成为显赫军功的象征。虽然清朝中后期逐渐开始扩大“花翎”的赏赐范围,但是并不泛滥,甚至极为谨慎的。大臣中被赐予双眼花翎的也不过二十余人。至于最为尊贵的三眼花翎更是凤毛麟角,从乾隆算起直到清朝末年,被朝廷赏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

乾隆朝的傅恒、福康安;

嘉庆朝的和琳;

道光朝的长龄、禧恩;

光绪朝的李鸿章、徐桐,总共才七人。这也难怪那些被赏赐过花翎的官员,对于这种“宠遇尤隆”,“千古荣遇”的荣耀而感激涕零,激动不已。


数数三眼花翎的获得者们

正是因为“花翎”的特殊意义,所以使得“花翎”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严格的规范。既不能乱戴,也不能随意不戴,违反者都要处以严厉的惩处。这不仅为了约束官员的行为,更是为了强化朝廷的威严。花翎中的最尊贵者,三眼花翎整个大清朝也只有7个人获得过,那么这7个人又是做出了哪些丰功伟绩,才能压过带领水师收复台湾的施琅,而获得这样的殊荣呢?

一、傅恒

富察·傅恒(1722年 - 1770年),字春和,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外戚、名将,户部尚书米思翰之孙,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第九子,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之弟。傅恒初为蓝翎侍卫、山西巡抚、总管内务府大臣,累迁户部尚书等职。

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师指挥大小金川之役,降服莎罗奔父子。

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攻打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担任经略,督师云南。次年四月,率领京师及满蒙士兵,分三路入缅作战,身患重疾,仍督军进攻,屡败缅军。后与云贵总督阿桂合攻老官屯不下,遂乘缅甸遣使请和,上疏奏请罢兵,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

乾隆三十四年七月,傅恒祭纛誓师,兵发腾越,对缅发动突袭,初战告捷。乾隆龙心大悦,赐御诗二章,被加赏三眼花翎。但是傅恒坚决请辞不受。

《清史稿·傅恒传》记载:“上赉三眼孔雀翎,傅恒疏辞。”

《清史稿·傅恒传》记载:“会缅甸酋懵驳遣头人诺尔塔赍蒲叶书乞罢兵,傅恒奏入,上许其行成。傅恒附疏言:‘用兵之始,众以为难。臣执意请行,负委任,请从重治罪。’

傅恒的对缅甸作战并不顺利,初战告捷之后后续战事并不如预期,损兵折将,自己也生病了。

上手诏谓:‘用兵非得已,如以为非是,朕当首任其过。皇祖时,吴三桂请撤藩,谘于群臣,议撤者惟米思翰、明珠数人。及三桂反,众请诛议撤诸臣,皇祖深辟其非。朕仰绍祖训,傅恒此事,可援以相比。傅恒收猛拱,当赐三眼孔雀翎,疏辞,俟功成拜赐。今既未克贼巢,当缴进赐翎,以称其请罪之意。’”

于是乾隆帝撤回对傅恒以三眼花翎的封赏,作为傅恒对缅一战的失利的惩罚。傅恒原说克敌制胜后受奖,而今作战失败撤退,就不好再要了。所以说,他被奖励的机会但没抓住,即:他没有真正顶戴过三眼花翎。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师回朝,不久病卒。乾隆皇帝亲临府邸奠酒,谥号文忠。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其子福康安平苗之功,赠郡王衔,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

《清史列传》对此事也有说明:“前于傅恒收服猛拱时,曾赐三眼孔雀翎,以示褒宠,傅恒恳俟成功后再用。今既未经攻克贼巢,前所赐翎即著缴回,任用伊原戴之翎。

不可否认的是,傅恒颇具军事眼光,也确属军事人才。其指挥平 准噶尔 、 大金川 、缅甸战役,均为乾隆“十全武功”做出重要贡献。

二、福康安

福康安(1754年 - 1796年),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中叶名臣、外戚、民族英雄。大学士傅恒第三子,孝贤纯皇后之侄。福康安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

福康安早年参加第二次金川之战。平定大小金川之后,清廷论功行赏,七月,赏戴双眼花翎

他先后率军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事件、保卫西藏的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被实授武英殿大学士,加封忠锐嘉勇公,赐红宝石帽顶、四团龙补服。

乾隆五十七年,朝廷再次图形功臣于紫光阁,大学士阿桂让福康安居首。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破格封福康安为贝子,他是第一个宗室之外,活着被封为如此显爵的人。而其受赏三眼花翎,也是在这一年。

《清史稿·福康安传》记载:

“六十年,贵州苗石柳邓,湖南苗吴半生、石三保等为乱,命福康安讨之。柳邓围正大营、嗅脑营、松桃三城,福康安师至,力战,次第解三城围,赐三眼花翎。”

福康安一生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统一和完整,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此外,他参加制定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金瓶掣签制度,对于巩固清朝中央与西藏地方的政治关系,维护祖国的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赐福康安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入祀昭忠祠与贤良祠。

三、和琳

和琳(1754年-1796年),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希斋,号华坪。大学士和珅之弟,清朝名将。乾隆时由生员补吏部笔帖式,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四川总督等职。骁勇善战,行事节俭,与军机大臣福康安有深交。亦工书法,轻不与人,存世极罕。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赴贵州从福康安镇压石柳邓领导的苗民起义,次年福康安死,他代为主帅,在围攻平陇战役中染病身亡,追封一等公爵,年仅42岁。乾隆晋赠其为世袭一等公爵,谥“忠壮”,赐祭葬,配享太庙。和珅倒台后,和琳的配享资格被剥夺。有一子丰绅宜绵以及女儿二人,长女嫁给质亲王永瑢之子绵庆为嫡福晋。

和琳获赏三眼花翎,虽也是其岳父乾隆所为,但是嘉庆元年六月通过新君的命令给的。

所以说,乾隆帝在位时,三眼花翎只给过傅恒、福康安二人。这一对父子,也是因为特大军功受赏,也是有清一代非皇家宗亲而被都被追封郡王的特例。

四、长龄

长龄(1758年 - 1838年)萨尔图克氏,字懋亭,蒙古正白旗人,尚书纳延泰子,惠龄之弟也,清朝大臣。乾隆朝,由翻译生员补录工部笔帖式,充作军机章京,提拔为理藩院主事。一生在甘肃、新疆、台湾、廓尔喀多地征战,因功劳升迁内阁学士,兼副都统。

道光年间,历任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云贵总督等职务。道光六年,转任伊犁将军,主持平定张格尔之乱,与杨芳擒获张格尔有功,加封一等威勇公,拜太傅。

道光八年正月,捷报传来,皇帝大悦,封长龄二等威勇公,世袭罔替,赐宝石顶、四团龙补服、紫缰,授御前大臣。诸将封赏有差。五月,用囚车将张格尔送到京师,道光皇帝在午门受俘,之后将其斩杀。道光皇帝晋升长龄为太保,赐三眼花翎,图形紫光阁。不就之后长龄回京,道光皇帝命亲王大臣迎接,犒劳他们,并特殊优待,在勤政殿允许长龄不跪,只需要行抱手见礼。道光皇帝还授予长龄阅兵大臣的职务,并命他管理藩院及户部三库,在正大光明殿赏赐长龄凯旋宴,并赏赐给他银币,授予他领侍卫内大臣。恩礼优渥。

道光十八年,长龄去世,谥号文襄,入祀贤良祠。著有《长文襄公自订年谱》、《长文襄公新疆善后奏疏》。

五、爱新觉罗 禧恩

睿恭亲王淳颖第二子,协办大学士,镇国将军爱新觉罗禧恩,乾隆四十九年生,咸丰二年薨。

嘉庆六年,皇帝赏赐禧恩头品顶戴,授予他头等侍卫,乾清门行走。嘉庆十年,晋御前侍卫,兼副都统、銮仪使 、上驷院卿,后来又转为奉宸院卿,升迁为内阁学士。

嘉庆十八年,擢升为理籓院侍郎。嘉庆二十年,授予他内务府大臣的职位,不久又调任户部侍郎。

嘉庆二十五年,清仁宗嘉庆皇帝,在热河避暑山庄突然去世,事出仓猝,禧恩当时作为内廷扈从,建议道光皇帝为了避免动乱,应当立刻继位。当时另外几位中枢大臣托津、 戴均元等犹豫不觉,禧恩坚持己见,大家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在拿到嘉庆秘密立储的诏书后,禧恩和众大臣们拥立道光皇帝即位,道光皇帝即位后任命禧恩为御前大臣 、领侍卫大臣。

道光二年,升任藩院尚书。道光六年,调任户部。道光八年,加太子少保,署吏部尚书。道光九年,随道光皇帝御驾前往盛京,道光皇帝下诏感念睿亲王多尔衮多次立下大功劳,加恩后裔,赐禧恩双眼花翎

道光十二年,两广总督李鸿宾剿连山瑶,花了大半年,官军屡屡受挫。道光皇帝下诏逮捕李鸿宾,任命禧恩为总督,从湖南进兵。派遣步云、胜等先后击败贼军,抓获逆贼邓三、盘文理,毁掉了他们的巢穴。过了一个月,其余的叛贼全都请求投降。道光皇帝下诏,嘉奖他奏功迅速,赐三眼花翎,封不入八分辅国公。班师,途次丁母忧,温谕慰之。

道光二十五年,以病解职。坐失察内地民人越朝鲜界垦地,削公爵,降二等辅国将军。道光三十年,起署马兰镇总兵、密云副都统。咸丰元年,召授户部侍郎。咸丰二年,擢户部尚书 ,协办大学士,管理籓院事。寻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

六、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 - 1901年),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 - 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93年李鸿章过七十大寿时,

“两宫赐寿,赏戴三眼花翎”

1894年9月16日平壤失守,次日翁同龢抨击:

“合肥(李鸿章)事事落后,不得谓非贻误。”

光绪皇帝一气之下,给李鸿章予以“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的处分。不久,李鸿章受命赴日本讲和,在赴马关前向朝廷要求而再获三眼花翎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为“东方俾斯麦”,慈禧太后视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死后追赠太傅,晋封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七、徐桐

徐桐(1820年 - 1900年)原户部尚书徐泽醇之子,清朝大臣。晚清理学家。晚清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字豫如,号荫轩。汉军正蓝旗人。 道光年间进士。1860年以前任翰林院检讨,实录馆协修等职。同治帝登位后为其师傅。1870年以后,先后任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吏部尚书、 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顽固守旧,嫉恶西学。

1898年戊戌政变后,因不择手段攻击新党,得慈禧信任。

1900年,支持慈禧力举立溥儁为大阿哥(即皇储 ),废光绪帝,遂被任命为溥儁的师傅。义和团运动兴起后,主张借助义和团排外,支持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自缢身亡。著有《治平宝鉴》。

徐桐坚决反对“维新变法”,深得慈禧器重,可以说,徐桐能享有“三眼花翎”,主要是慈禧对他的赏识与信任。


这七位获得过三眼花翎的大臣中,乾隆朝的就占了三个。他们分别是傅恒、福康安以及和琳。

傅恒是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姐姐是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也就是说傅恒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但是傅恒被赐三眼花翎并不是因为他外戚的身份,而是因为实实在在的战功。

福康安是傅恒的第三子,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傅恒去世后,福康安逐渐崭露头角,在平定大小金川的战役中屡立战功,28岁受封太子太保,33时又因战功被封武英殿大学士,乾隆六十年,福康安破格被封为贝子,他也成为宗室之外第一个活着被封为如此显爵之人,在这一年他还被赐三眼花翎。

乾隆朝除了傅恒父子之外被赐三眼花翎的是和琳,和珅的弟弟,和琳最值得称道的功绩,是他在抗击廓尔喀斗争中以及其后担任驻藏大臣期间,对西藏改革作出的贡献,也是因军功被赐三眼花翎,不过在得到三眼花翎两个月后和琳便去世了。

乾隆朝后,能够受特恩享有三眼花翎的官员只有四位,分别是长龄、禧恩、徐桐和李鸿章。

长龄蒙古正白旗人,出身显贵,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他先后领军征讨征甘肃、台湾、廓尔喀,后来又相继平定白莲教起义和张格尔叛乱,战功卓著。

禧恩是皇室之人,睿亲王淳颖第二子,道光年间有名的武将,曾平定湖南江华瑶赵金龙叛乱。

徐桐是获赐三眼花翎中唯二的汉族官员,曾官居体仁阁大学士和翰林院掌院学士,他坚决反对“维新变法”,深得慈禧器重,可以说,徐桐能享有“三眼花翎”,主要是慈禧对他的赏识与信任。

最后一位获得三眼花翎的是李鸿章,他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曾主持洋务运动,又兴建淮军,在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慈禧太后视他为“再造玄黄之人”。

可以说三眼花翎在清朝是非常尊贵的,可遇而不可求,要想获得必须得有不世之功。而那些电视剧或者电影里,被授予或者拔取“花翎”的官员,其实际面对的情景,不单单意味着被赐予或者剥夺了一种殊荣,更多的是得到或者失去此殊荣失去后所带来的耻辱。

若有不足之处,还望指出。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