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电视升级包下载(飞利浦电视刷机包下载汇总)

飞利浦电视升级包下载(飞利浦电视刷机包下载汇总)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3-08 22:23:3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武瑛港 北京报道近日,医疗影像设备巨头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医疗公布2021年业绩。

2021年,GE医疗收入177.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119.67亿元,同比下降1.58%,其中医疗保健系统业务包含影像、超声、生命关爱解决方案等,营收156.94亿美元,占比88.5%,同比增长2.0%。

西门子医疗营收达到18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281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影像业务营收98亿欧元,占总收入54%,同比增长11%。

飞利浦销售额约171.5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221.04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诊疗业务包括诊断成像等,实现收入86.35亿欧元,占总销售额50.33%,增长8.1%。

虽然GE医疗和飞利浦整体收入有所下降,但依然没有改变其在医疗影像设备市场的龙头地位,有数据显示,当前全球医学影像市场,“GPS”(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医疗)三家占据了全球60%-70%的市场,其他厂家包括佳能、日立等。

从国内市场来看,我国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过去一直被GE医疗、西门子医疗和飞利浦医疗等外资企业垄断,在高端PET/CT、MR和CT等产品市场,进口品牌曾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联影医疗招股书,单位:亿元,制图:21世纪经济报道

但是近年来国内医疗设备企业迅速发展,似乎已经开始加速“破局”。例如64排以下CT国产化率已经达到65%,按照新增销售台数计,2020年联影医疗是中国市场最大的MR(核磁共振)设备厂商,领先国际厂商。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国产医疗影像设备近年来快速发展,一方面因为企业自身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也有国内政策支持的因素,但医疗设备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强大的院校研究单位,目前从科学研究到成果转化再到最后产业转化的链条,还不是非常畅通。

艾昆纬高级执行总监杨凯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时表示,国产设备增长主要在中低端机型,多来自三四线城市,但是在一线城市等核心市场的三级医院,对高端机型的需求越来越多,国产设备如何在高端市场增强竞争力,将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国产设备快速崛起

根据申万宏源研究报告,经过十余年国产医学影像设备技术的发展,国产品牌的崛起趋势愈发明显,进口品牌的市场份额呈现下降趋势。

从国内CT市场来看,2021年进口占56.3%(按销量,其中“GPS” 三家占53.3%),国产品牌占41.65%,联影医疗和东软医疗合计份额33.7%。

分排数看,16排市场较为分散,GE占据最大份额,约25%,其次是东软医疗、西门子和联影医疗。但是上述业内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16排CT目前应该是国产设备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联影医疗招股书显示,按照新增销售台数计,2020年联影医疗是中国市场最大的CT设备厂商,领先国际厂商。中国64排以下CT国产化率已经达到65%,联影医疗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在64排及以上CT市场中,联影医疗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四。

图片来源:联影医疗招股书

另据东软医疗招股书数据,按收入计算,2020年中国CT市场的前五大企业共占有84.4%的市场份额,2017年至2019年,东软医疗CT的销售在中国国有品牌中位居第一,于2020年排名第二。

从国内MR市场来看,据医招采统计数据,当前国内MR市场仍主要以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医疗为首的外资企业所垄断,三家合计市场份额超过70%,国产企业中,联影医疗等市场份额领先。

在部分领域,国产MR市场份额似乎正在迅速增长,联影医疗招股书显示,按照新增销售台数计,2020年联影医疗是中国市场最大的MR设备厂商,领先国际厂商。在中国1.5TMR设备市场中,公司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在中国超导MR设备市场中,公司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图片来源:联影医疗招股书

国产设备的四大发展机遇

上述业内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国产医疗影像设备近年来快速发展,一方面因为企业自身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也有国内政策支持的因素。从整体市场来看,企业有以下四方面机遇。

第一,国家经济发展,带动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是医疗设备行业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

第二,我国疾病谱变化,相关诊断和治疗设备的需求增加。对于部分慢性疾病,预防很重要,这就推动早筛、体检以及相关疾病诊断的发展,对于急症,需要建立从现场到医院内的急救网络,那么对设备配置也会提出相应要求,比如在急诊科配置CT,以及快速溶栓所需要的移动脑卒中CT救护车等。

根据《中国循环杂志》发布的中国疾病负担研究报告,我国因过早死亡导致人群寿命损失最多的三类疾病为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肺癌。

第三,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增速明显高于国际市场,而且全球药品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比例为1:0.7,几年前我国这一比例仅1:0.25,目前可能在1:0.4左右,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第四,基层医院的发展带来新的医疗设备需求,本土企业在提供服务的便利性方面占有优势。据了解,2021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目标到2025年,全国至少有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另外从政策角度看,杨凯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分级诊疗的推进是医疗设备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要求患者在当地诊疗,那么医保结算和医院建设都需要在当地。

联影医疗招股书也显示,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备水平低,分级诊疗的逐步推进刺激其新增及更新设备的需求,同时受限于预算因素,基层医疗机构对价格相对敏感,因此性价比较高的国产设备将迎来发展良机。

另外社会办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政策正在放开,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社会办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让社会办医机构设备采购变得更加灵活。

同时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国产医疗设备,如2021年12月,十部门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到2025年医疗装备龙头企业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6-8家企业跻身全球医疗器械行业50强。

但是杨凯进一步指出,从目前医疗影像设备发展情况来看,国产设备增长主要在中低端机型,多来自三四线城市,但是在一线城市等核心市场的三级医院,对高端机型的需求越来越多,配置要求越来越高,价格也逐渐上升,国产设备如何在高端市场增强竞争力,将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如何突破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

根据东软医疗以及联影医疗招股书,2020年至2025年,256层或以上CT销售量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19.8%,为该时期CT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但目前64排以上CT的国产化率不到10%。

在中国3.0T及以上MR设备市场中,主要参与者为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佳能和联影医疗,GPS三巨头占据82.3%的国内市场,联影医疗是唯一一家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四。

完成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或许是国产医疗影像设备的重要突破口。头豹研究院分析显示,CT的X线球管、高压发生器、探测器等占设备成本超过60%,MR的超导磁体等占设备成本40%-60%,部分国产核心元器件与进口质量差距较大,长期依赖进口。

其中X线球管是用于产生X射线的设备,直接影响CT的成像质量和使用寿命。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表示,热容量是X线球管的重要指标,国内可以生产5兆(MHU,热容量单位)以下的球管,稳定性和可靠性正在持续提升,但是5兆以上的球管和进口产品存在明显差距,比如血管造影设备需要有连续的曝光,那么就要用高热容量的球管,高端的CT设备同样需要。

“另外核心零部件的元件和原材料也亟需突破,比如PET-CT探测器中的硅光电倍增管,简称SiPM,可以将微弱光信号转化成可测电信号,也是依赖进口,突破这些元件可能比解决整机问题还要急迫。”上述业内人士说道。

相关研究显示,目前国际上致力于SiPM研发设计的公司有日本Hamamatsu、爱尔兰SensI、加拿大Zecotek、美国Voxtel-Inc等,几乎垄断了国内SiPM市场,我国大部分SiPM相关研究仍处于实验室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阶段,处于发展初期,由于受到材料和工艺制备水平的限制,国产SiPM商业化发展受到制约。

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进一步表示,医疗设备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强大的院校研究单位,但现在从科学研究到成果转化再到最后产业转化的链条,还不是非常畅通。“我们希望赶超别人,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目前国家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医工协同,现状有所改观。”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等研究人员曾分析,所谓“医工协同”,“医”就是临床的医生、研究型医院,因为经常面对临床、疾病问题,会产生很多创新想法; “工”至少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研究院所、大学,另一部分是企业、产业。

所以在“工”方面的创新,大学、企业、产业本应是联合的主体,但我国产学研在医工方面有所脱节——大学和研究机构不断有技术创新和研究成果,产生临床应用新想法,中国的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希望将这些研究成果落地应用,但由于多数企业本身的创新、研发能力不强,难以实现。

对于突破核心零部件以及缩短高端设备之间的差距,杨凯表示,之前跨国企业将新产品、新技术引入中国,会培养中国的团队,之后这批人才流入国内各企业,这是国产设备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未来跨国企业对高端设备核心技术的封锁可能会越来越严。“如果把跨国企业医疗设备在欧美市场使用的最先进技术定为10分,那么他们拿进国内市场的技术最高有7、8分,目前国产设备已经发展到6分的水平。”

杨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IVD领域的部分设备,国产崛起的关键之一在于生产工艺的优化,相比之下医疗影像设备的生产工艺已经较成熟,关键是如何获得临床认可,只有得到临床认可,使用量才会越来越多。

“中国企业必然要从技术入手,这与基础研究的积累直接相关,但是国内高校的知识储备和前沿技术都还比较落后,明显与市场经济脱节。”杨凯说道。

上述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等研究人员也曾分析,我国的大学、研究院所缺乏与医院的交流,生搬硬套所谓的“创新想法”,创新成果难以得到真正转化。而且,由于医院认为国产医疗装备产品验证环节不严谨,导致“中国产品不稳定,国外产品最稳定”,难以获得信任。

杨凯进一步指出,虽然高校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在基础研究和人才方面有一定积累,而企业的优势在于资金和商业化,如何让两者充分合作,是攻关高精尖技术的关键之一,这需要政府的参与和支持,而且是一个长期过程。“另外中国企业还要有明确的投入,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建立对人才的培养机制。”杨凯说道。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